大家記不記得
疫情伊始的時候
西方國家嘲諷中國在空氣中噴灑消毒液
說這毫無作用
病毒不會在空氣中傳播?
近日,
239名科學家聯名上書世界衛生組織,
他們強烈呼籲:
西方國家別傻了!
請立刻重視氣溶膠傳播!
中國說的是真的
氣溶膠傳播
100%存在!!!
氣溶膠傳播是真的
美國時間7月5日,全球32個國家的239位科學家的公開信指出,氣溶膠是病毒傳播的重要載體,世界衛生組織(WHO)長期以來低估了氣溶膠的傳播力。
因此,呼籲政府需要實施控制措施的必要性。該信將公布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雜誌。
空氣傳播(氣溶膠)是指病毒通過直徑更小的顆粒傳播,這些顆粒可能在空中停留較長時間。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是病毒傳播的重要驅動因素。但目前在實驗室,科學家仍然無法從氣溶膠當中培養出新冠病毒。
根據世衛組織目前的防護指南,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例如,當有新冠肺炎患者咳嗽或打噴嚏,飛沫便可附著在物體表面導致傳染。
在世衛組織6月29日更新的最新版新冠防護指南中仍稱,新冠病毒在空氣中通過微小氣溶膠顆粒的傳播,只可能發生在醫療護理過程後。
早在今年4月,36名空氣品質和氣溶膠專家就曾敦促世衛組織考慮有關新冠病毒空氣傳播的證據。
但當時的辯論由幾位倡導洗手的專家主導,他們認為與針對氣溶膠的防護措施,比如噴消毒劑相比,洗手更應該被強調。
該信由昆士蘭科技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UT)科學家Lidia Morawska、馬裡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科學家Donald Milton撰寫,並獲得200多位科學家的認可,其中包括一些參與起草WHO建議的科學家。
截至7月7日,新冠病毒在全球已感染超過1100萬人,頻發的聚集性感染病例引起科學家們對新冠病毒空氣傳播的關注。
聯名的科學家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能夠通過室內空氣中更小的顆粒傳播,世衛組織需要對防護指南做出修改。
科學家們還建議,在室內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仍要佩戴口罩,醫務人員需佩戴專門過濾更小顆粒的N95口罩,公共場所應使用新風空調系統以及可殺死病毒的紫外線燈。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 )空氣傳播病毒專家暨該信的共同籤署人Linsey Marr表示,WHO根據醫院的研究,從而認定空氣中的病毒含量低,這是低估了其風險。在大多數建築物中,因為空氣交換率通常較低,使得病毒累積在空氣中。
然而,WHO表示,已知某些醫療程序(例如插管)會增加氣溶膠傳播的風險,但目前並無明確的證據支持。
這份將在《臨床傳染病》雜誌上發布的公開信,兩位主要作者是 澳洲布裡斯本昆士蘭科技大學大氣科學與環境工程教授莫羅斯卡(Lidia Morawska)和美國馬裡蘭州大學環境衛生教授唐納德·米爾頓(Donald Milton)。
該信還得到了一些參與制定世衛組織指南的科學家的支持。
據騰訊網援引《坎培拉新聞》報導,科學家從多項研究得出結論,這些微小的呼吸飛沫,可以漂浮好幾公尺,還會在空氣中飄很久,如果是在密不透風的房間、公車等地方,人與人距離1.8公尺根本就不夠。
莫羅斯卡把研究結果寫成公開信警告世衛組織,指控美國當局低估這個傳染途徑的風險,沒有好好警告民眾。
據報導,專家們表示,過去之所以會有「超級傳染」的事件發生,是因為人們忽略了氣膠傳播(aerosol transmission)途徑。所謂的氣膠傳播是指病毒顆粒附著在空氣的水分子、粉塵等懸浮粒子上,密閉空間中氣溶膠的濃度會提高,因此傳染力更強。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氣溶膠病毒傳播專家 Linsey Marr告訴《紐約時報》說:「自1946年以來,我們就知道咳嗽和說話會產生氣溶膠。只是在實驗室裡,科學家無法從氣溶膠中培養新冠病毒。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氣溶膠不具有傳染性。」
Marr表示,世衛組織依賴於多家醫院的研究表明缺乏新冠肺炎通過空氣傳播的證據。她認為,這些研究往往低估了空氣傳播的風險,因為在大多數封閉的房間中,「空氣流通量通常比開放區域低得多」。
世衛組織表示,已知一些醫療程序(例如插管)會增加新冠肺炎通過空氣傳播的風險。
但是,世衛組織表示,通過空氣傳播的證據仍然不是很清楚。
RIVM堅持嘴硬?
在荷蘭,關於氣溶膠在病毒傳播中的作用的討論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
類似Maurice de Hond的學者,一直在努力研究氣溶膠在病毒傳播中的作用。
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物理學家Daniel Bonn,於5月下旬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良好的通風對於清除封閉空間內的氣溶膠至關重要。
Bonn說,在沒有通風的公共汽車或火車上,保持一米半的距離還不足以阻止病毒傳播。
就像世界衛生組織一樣,RIVM不認為氣溶膠在病毒傳播中起重要作用。
據該研究所稱,這些最小的1至10微米的液滴(1微米等於千分之一毫米)沒有足夠的病毒。
在當前研究的基礎上,RIVM認為與攜帶病毒的物體表面接觸(例如被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造成的病毒傳播才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
RIVM表示,只有釋放出小於千分之五毫米的大量液滴,例如在重症監護室中將導管插入患者的喉嚨中時,才會導致感染。
RIVM堅稱:「目前沒有已知的研究,在超市或公共運輸工具等公共場所的空氣中檢測到病毒微粒。」
那麼辦公室的通風系統會造成新冠感染嗎?
如239位科學家所述,如果氣溶膠在病毒傳播中很重要,則有可能在學校,咖啡館和辦公室等場所通過空調系統感染病毒。
WHO和RIVM都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
該研究所在網站上報告說:「根據當前的認知,無需對通風系統進行調整。」
這239名科學家中,至少有三名荷蘭科學家籤署了致世衛組織的公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