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活得最久的生物基因與人類基因相結合,壽命會不會增加?

2020-12-06 酋知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某問答平臺上,有一位同學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將活的最長遠的生物基因與人類基因相結合,人類壽命會不會增加?

延年益壽是人類自古以來的追求,但是直到現在,我們才對衰老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之前所有的長生之法都是瞎碰,根本就一點邊也沾不上。比如過去方士的煉丹,開始用人參鹿茸之類的,後來覺得不行,這些東西一煮就爛,一燒就化,自身都難保,又如何能長生呢?於是這些煉丹者就把原料換成了硃砂、水銀、硫黃之類的,當然了吃了這些後帝王們死的更快了。

人類最長壽?

這也就是說,原始的聯想思維在解決困難問題時是沒有任何用處的,真相往往比想像更曲折離奇。那我們再回到衰老的問題中來,其實人類想突破壽命的極限,只有從自己的DNA內部找辦法,因為沒有什麼動物比我們更長壽,我們已經是長壽界的王者了。

這麼說可能會讓很多人感覺憤怒——胡扯什麼,明明有很多特別長壽的動物,千年王八萬年龜沒聽說麼?是的,有一些動物確實可以活到數百歲,比如稜皮龜或格陵蘭睡鯊,最老的睡鯊可以活到390歲,幾乎是在大明正德皇帝即位時出生。還有一些小型生物本身不存在衰老,比如水螅或燈塔水母,它們在生命周期中會出現「逆生長」的現象,退回發育早期的形態,在沒有外界威脅的情況下,可以認為是不老的。

但是這二者對人類長壽根本沒有幫助,像水螅或是水母這樣的小體形低等無脊椎動物,它們的生命形式與我們完全不同,根本沒有可以直接引用的辦法。這就像是我想給摩天大樓解決防地震的問題,你卻告訴我「只要把房子建在船上就好啦」……

而且像稜皮龜或是格陵蘭睡鯊這樣的動物雖然比水螅水母要離我們近很多,但是它們無一例外都是新陳代謝非常慢的動物。有一種方法可以測量動物的體感時間,叫「閃光融合臨界頻率」,當光的閃光頻率達到一定頻率時,動物就無法分辨其中的閃爍,認為光是連續的。

人類大約是每秒24次,而稜皮龜只有每秒9次不到,這也就是說,在我們看來一天的24小時,在稜皮龜大腦中只有9個小時。這種長壽基本就毫無意義了,你的體感生命時長沒有變化,只是世界相對你的時間流速變快了而已。格陵蘭睡鯊雖然沒有測試,但只會比稜皮龜更慢,從它們的名字裡就能看出來,它們是徘徊在北極附近,看起來總是在睡覺的緩慢生物。

那有沒有與我們生命節奏相似,親緣較近且更長壽的生物呢?沒有,一個也沒有,在哺乳動物中,人類就是最長壽的那個。

不僅如此,我們的代謝速率相對來說還高得嚇人。人類靜息下平均心跳有60/分,運動時有大約120次/分。而哺乳動物中相對長壽的大象與鯨(都是平均60歲,極限可達90歲)心率只有20~30次/分。人類的平均壽命正在直逼80歲,極限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22歲(其它欠發達地區的長壽神話就算了吧,誰提我就說彭祖!)。

也就是說,在所有動物體會的人生時光中,人類其實是最長的那一個,其它生物的長壽「秘決」根本就是坑爹呀,完全沒有借鑑意義。

曙光或許就在眼前

那麼以現在的生物學發展水平,大約對衰老已經了解多少了呢?其實離答案已經不遠了,比如我們已經知道細胞的分裂極限是由「端粒」決定的。因為 DNA複製上的一些不合理之處,每次都會消耗一點DNA鏈的長度,所以細胞中有一種名為端粒酶的蛋白質可以給染色體續上一截專門用來磨損的DNA,也就是端粒。

對於我們多細胞生物來說,體細胞的端粒一生也不會再續了,用完就不能再分裂。而那些「無限壽命」的小動物細胞中端粒酶總是保持著活躍,所以它們可以返老還童。

不過端粒還不是衰老的全部真相,事實上多數生物的衰老遠沒有到達細胞分裂的極限,生物學家發現衰老的最主要影響力其實來自調節的失控。細胞都有一種名為「凋亡」的自毀滅程序,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細胞會在漫長的歲月中調節漸漸失控,最終因誤觸凋亡的細胞毀傷而老去。

其實人類離最終答案已經不遠了,或許是幾十年,或許是一百年,「死亡」就不一定是人類一生必經的一步了(至少自然死亡是這樣)。

我是酋知魚,一條不想死的魚,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弓頭鯨特殊基因 或可助人類延長壽命
    科學家發現弓頭鯨特殊基因 或可助人類延長壽命 中國日報網 2015-01-05 16:01:33 世界上最長壽的哺乳動物
  • 人類數百萬年的進化,基因影響著我們壽命的長短
    ,為人類為何能活這麼久提供了一些見解。研究人員發現,只有在壽命較長的人群中才發現25個關鍵基因突變。但是這些基因本身並不能延長壽命,納瓦羅說。相反,它們控制生物過程,如血液凝固和傷口癒合,這些間接幫助延長受傷後的壽命。此外,研究小組發現其中20個基因沒有多態性,也就是說它們沒有變異。似乎地球上每個角落的每個人都可能擁有相同版本的20個基因。
  • 人類活得久要感謝祖先不會吃熟肉?這些機制令人長壽
    為什麼人類比其他靈長類活得更長?傳統觀點認為,這是源於現代醫學的發展、充足的食物以及先進的衛生系統。但新研究表明,雖然上述因素在最近200年內,延長了人類的壽命,但人類壽命比其他靈長類長這一傾向,早在這之前就存在了。
  • 它是罕見「不會死」生物,人類能否利用它的基因,延長自身壽命?
    龍蝦永遠不會死,影響壽命的原因在基因中,能否被人類利用呢?在大自然當中有很多超乎人類想像的事物,甚至違背了大自然規律,每一個人都想長生不老,可是受到了基因的限制,很難實現永生,對此有科學家不斷研究其他生物壽命長的原因。
  • 基因改良,人類壽命可達五百歲!
    ,或許未來人類的壽命將達到五百歲    如果將延長蠕蟲壽命的基因改良方法應用於人類,人類可以達到500歲高齡。美國研究人員對微型實驗蠕蟲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進行了兩    種基因途徑改良,從而使該生物的壽命延長至五倍。
  • 人類和蟲子的基因組合,能延長5倍壽命?
    曾經困擾我們的天花病毒,現在也已經有了相對應的疫苗,2003年的非典現在也已經研製出了可以與之抗衡的藥物。雖然我們的壽命有了明顯的延長,但是人類是一種貪心的生物,欲望是無窮無盡的,僅僅是壽命的延長,人類並不能因此感到滿足,作為世界上唯一的高等智慧生命體,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一件事就是實現長生不老。
  • 將水熊蟲DNA放在人類基因中?為殖民火星,NASA有了新想法
    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人類最重要的科研項目之一便是如何才可以飛離地球,進行星際移民。畢竟從人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地球並不會永遠是人類的家園,在危機到來之前,我們能做的便是未雨綢繆,提前找到新的「避風港」。
  • Cell:活性更強的長壽基因SIRT6意味著更長的壽命?
    2019年5月4日訊/生物谷BIOON/---幾個世紀以來,探險家們一直夢想著能有不老泉,它的泉水具有治療作用,能使老年人恢復活力,並無限期地延長壽命。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更多的證據表明長壽的關鍵在於一個稱為SIRT6的基因。他們發現基因SIRT6在具有更長壽命的物種中負責更高效的DNA修復。
  • 把水熊蟲基因與人類結合,人類就能抵抗太空輻射嗎?
    這種生物堪稱不死的小強,雖然大小只有1毫米,但它可以在零下20度的環境下沉睡30年後成功甦醒,在150度高溫中洗桑拿,在深海高壓中遊刃有餘,在太空環境裡安然無恙,甚至還能抵禦宇宙射線的攻擊。水熊蟲是科學家目前發現的唯一一種可以在太空名環境中生存的物種。一直以來,人類都在研究為何水熊蟲的生命力能夠這麼強。
  • 人類壽命增加到千年,會給地球帶來哪些影響?
    如果人類突破了基因密碼技術,平均壽命達到了千年以上,我希望是從群星璀璨的那個年代開始。愛因斯坦、波爾、狄拉克等一大批科學家將保持長久的巔峰創造期,人類的基礎科學領域也許會遙遙領先於目前的水準,畢竟基礎科學長期沒有重大的突破了。
  • 基因改良法可增壽 人類壽命可達五百歲!
    >    如果將延長蠕蟲壽命的基因改良方法應用於人類,人類可以達到500歲高齡。 美國研究人員對微型實驗蠕蟲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進行了兩    種基因途徑改良,從而使該生物的壽命延長至五倍。
  • PLoS Biol:科學家識別出影響機體壽命的關鍵基因
    2020年5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科學家們認為,人類壽命大約25%的差異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而其它則是由環境和生活因子所決定的,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促進機體長壽的所有基因。
  • 傳說基因影響壽命,那人類的極限壽命是多少?科學家給出答案!
    傳說基因影響壽命,那人類的極限壽命是多少?科學家給出答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說到長命百歲,這是一種祝福語,遇到老人,對他最忠心的祝福就是長命百歲。從古至今,有多少帝王都曾想過獲得永生的機會,雖然也大肆尋找過秘方,卻始終未果。
  • 性愛有利於剔除不良基因變異,貧困會改變人類基因
    每個新生兒都有70%的機率產生異於父母的基因誤差,遠比細菌等簡單生物高得多。變異也許會減弱生物的身體機能,如果每一代都是如此,物種便可能遭受致命打擊。但人類至今仍未滅絕,說明我們可通過某種途徑、逐漸剔除對物種不利的變異。近日《科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指出,答案也許與生物的另一有趣行為有關:性行為。
  • 除了人類外,這9種動物活得最久
    除了人類外,這9種動物活得最久與許多動物相比,人類的生命可能更長一點,但許多物種的壽命遠遠超過人類,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雖然有點誇張,但烏龜壽命大概有200歲,當然,這個星球上還有更長壽的物種,比如頭鯨可以活到250歲,格陵蘭島鯊魚可以活到400歲。
  • 科學家發現與壽命有關的基因
    新華社羅馬11月17日消息:歐洲腫瘤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17日在米蘭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與生物壽命有關的基因。抑制這種基因的作用,可能有助於延長生物壽命。  研究人員發現,消除實驗鼠體內這種名叫P66SHC的基因的作用後,實驗鼠的壽命延長了35%。
  • 長壽基因新發現
    想了解最新基因資訊、最新醫學動態?相反,mRNA數量少就表明基因的活性低,Michael Ristow解釋道,他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能量代謝領域的教授。降低基因活性,活得更長久通過選擇性地阻斷相關基因的mRNA,研究者們準確的發現了其對於線蟲老化過程的影響。通過阻斷這十幾個基因,壽命至少會延長5%。
  • 人類的極限壽命能夠達到多少?科學家提出了三個可能的答案
    而人類的貪婪本性不會停止,當我們走進科技時代之後,人們又渴望著能夠活得更久,甚至是長生不老。可是大自然的規律告訴我們,生命的壽命是有極限的,不同的生命壽命極限不同,那麼人類的極限壽命能夠達到多少?科學家通過三個公式,算出了三個答案。一、極限壽命167歲,這是一個讓很多人渴望的壽命,是人類平均75歲壽命的兩倍多。那麼科學家是如何算出這個極限壽命的?
  • 人類仍在進化,失智症基因或將逐漸被自然選擇而不再困擾人類?
    而一則來自英國的研究則顯示,這種進化在人類身上仍在發生著,一系列疾病正通過自然選擇過程從人類的基因庫中被「淘汰」掉。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9月6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與阿爾茨海默症和重度菸癮等與人類健康相關聯的基因變異較少出現在壽命較長的人身上,這表明或許在當代人類中自然選擇過程正在逐漸淘汰掉那些不利的變異。
  • Nat Commun:無需基因改造,延長端粒就可顯著延長壽命,抗擊衰老
    2019年11月5日訊/生物谷BIOON/---端粒是位於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的核蛋白結構。它們由串聯重複的TTAGGG DNA序列組成,這種序列被稱為shelterin的六蛋白複合物所結合。端粒對於DNA修復活性和保護染色體末端免受DNA降解至關重要,它們在染色體穩定性中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