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Biol:科學家識別出影響機體壽命的關鍵基因

2021-01-09 生物谷

2020年5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科學家們認為,人類壽命大約25%的差異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而其它則是由環境和生活因子所決定的,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促進機體長壽的所有基因。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克萊姆森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對果蠅基因組壽命進行了量化變異研究,相關研究結果或為能研究老年人的長壽提供新的見解。

圖片來源:Pete Martin/Clemson College of Science

如今研究人員仍然很難確定人類壽命的遺傳基礎,因此他們就對模型系統進行實驗,研究者表示,大約70%的果蠅基因組都能與人類基因組很好地對應;蠅類是自然種群的代表,其非常多樣化,在其種群中共有200多萬種不同變種。文章中,研究人員使用果蠅特殊的品系及其衍生出的雜交種群來研究在三種不同溫度下(18、25和28度)飼養的雄性和雌性果蠅的壽命變化。

研究人員揭示了與果蠅壽命增加相關的基因和基因突變體,並在不同環境、雄性和雌性果蠅機體中確定這些基因和突變體是否相同,一種突變體會被引入種群中,而自然選擇法則表明,具有有利特徵的變異會存活下來並遺傳給後代,而具有有害影響的變異則不會。當研究者對特殊果蠅品系的壽命和微環境變異進行定量遺傳分析後,他們發現,果蠅壽命的遺傳結構與環境有關,相同的基因和突變體在不同性別果蠅中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而且根據其所生長的環境的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效應。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所揭示的突變要比科學界之前認為的要複雜得多,而且研究結果所揭示的不同性別之間的差異讓研究者非常驚訝。研究者Mackay表示,如果突變體的平均壽命在雌性中增加的話,那麼其就會在雄性中發生減少;這就是一種所謂的拮抗基因多效性(antagonistic pleiotropy)的例子,其意思就是相同的編譯會對不同的形狀產生相反的效應,在這種情況下就是相同的特徵,但其效應卻在雄性和雌性中是相反的。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研究者在理論上已經能夠預測到,雄性和雌性中表現的相反的不同影響或會在自然種群中保持不變並誘發壽命的變化,但此前研究者並未觀察到諸如這種突變的相關實驗範例;此外研究者表示,在他們所發現的與壽命增加的基因中,有1008個基因與其他研究人員此前發現的基因會重疊。

最後研究者Mackay表示,我們很高興地發現,儘管壽命是由大量基因位點的突變所誘發的一種非常複雜的形狀,但其對於大多數複雜特性而言是正確的,共有基因位點的數量完全是有限的,因此後期研究人員還希望能夠通過更為深入的研究來一次調查一個基因,隨後將不同基因的研究結果進行結合分析。(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Wen Huang,Terry Campbell,Mary Anna Carbone, et al. Context-dependent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Drosophila life span, PLoS Biology (2020). DOI: 10.1371/journal.pbio.3000645

相關焦點

  • 鑑別出調節人類機體肌肉量的關鍵基因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7年1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伯丁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關鍵基因
  • 傳說基因影響壽命,那人類的極限壽命是多少?科學家給出答案!
    傳說基因影響壽命,那人類的極限壽命是多少?科學家給出答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說到長命百歲,這是一種祝福語,遇到老人,對他最忠心的祝福就是長命百歲。從古至今,有多少帝王都曾想過獲得永生的機會,雖然也大肆尋找過秘方,卻始終未果。
  • 人類壽命的極限是多少?基因是如何影響衰老的,科學家給出答案
    說到人類壽命的極限,其實不問科學家,自己也能估計的八九不離十。由於基因是決定物種壽命的關鍵,也就是說,貓有貓的壽命極限,大象有大象的壽命極限,人類一樣有自己的壽命極限。所以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壽命是天生的(不考慮意外、疾病等因素)。那麼人類的壽命極限是多少呢?科學家是如何計算的呢?面對人類壽命的極限我們該何去何從呢?
  • 我科學家首揭靈長類動物壽命調控關鍵通路
    人民網北京8月23日電(趙竹青)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今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一項最新成果。該研究首次結合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人類幹細胞模型及基因編輯技術揭示了可調控靈長類動物出生前發育程序的關鍵分子開關。
  • 科學家識別出有望幫助開發COVID-19療法的新型關鍵基因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愛丁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與嚴重疾病形式相關的5個關鍵基因,或有望幫助開發COVID-19的新型潛在療法。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鎖定了能參與兩種分子過程的關鍵基因,即抗病毒免疫反應和肺部炎症反應這兩個過程,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臨床醫生理解COVID-19是如何在分子水平上損害肺部功能的。研究人員對來自英國208個ICU中2700名患者機體的DNA進行了分析研究。
  • 「PLOS子刊」AI融合基因組學研究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分子標記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導言:下一代測序(NGS)技術已經成為剖析各種人類疾病的分子和病理特徵的強大工具,然而,來自不同疾病階段的生物樣品的有限性是研究疾病進展和識別早期病理變化的主要障礙
  • PLoS Bi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脫靶率更低的安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
    2020年7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CRISPR系統是一種能夠靶向編輯基因組的強大工具,其具有明顯的治療潛力,然而其經常也會不恰當地編輯一些「脫靶」(off-target)位點,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溫州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突變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核心的酶類或許就能改善其編輯的精準度
  • PLOS Biology|果蠅壽命期的相關的基因
    原文: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
  • 科學家發現誘發三陰性乳腺癌轉移的關鍵基因 並開發出阻斷癌症轉移...
    2020年11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Research上題為「Oncogenic TRIM37 Links Chemoresistance and Metastatic Fate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維吉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識別出了一種負責三陰性乳腺癌擴散到機體其它部位
  • 母親如何以多種方式在後代機體中留下印記影響其機體健康?
    2020年11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eLife上題為「Smchd1 is a maternal effect gene required for genomic imprinting」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沃爾特與伊麗莎-霍爾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母親的愛撫或會留在孩子機體的基因中。
  • JBC:科學家識別出指示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格拉茨技術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識別出了心血管疾病的新型生物標誌物;文章中,研究人員調查了二肽基肽酶3(DPP3,dipeptidyl peptidase 3)在血壓調節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 Nature & PLoS Genet:靶向細胞自噬或有望開發出促進人類長壽的療法
    2018年6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西南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特殊的「細胞管家」或能延長哺乳動物的機體壽命和健康壽命。
  • 「科研資訊」鑑別出參與人類不孕不育症發生機制的關鍵基因
    有機體組織中的大部分細胞都是通過體細胞分裂(有絲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這是一種連續的循環,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誘發這種轉變的分子機制,而控制這種轉變也是生殖醫學研究領域最具挑戰性的一個問題。Kei-ichiro Ishiguro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熊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參與減數分裂的特殊蛋白質,利用質譜法,研究人員識別出了一個關鍵基因,其或許在減數分裂上扮演著開關的角色,其能標記減數分裂發生(Meiosin);Meiosin基因擁有一種非常罕見的特性,其旨在生殖腺減數分裂開始前的特定時間會被激活
  • Immunity:腸道菌群竟會誘發機體衰老?
    2018年12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棲息於人類機體腸道中的不同細菌群落是如何對機體功能產生顯著影響的,包括機體免疫系統等;腸道菌群有時被稱為「共生菌」,其存在於所有生活在一定功能平衡下的動物機體中,當這種平衡被打破後就會誘發宿主機體出現共生失調(commensal dysbiosis)的表現,比如疾病或藥物,這常常與一系列疾病有關
  • 基因竟有這麼重要!與機體健康息息相關!
    我們都知道,基因與機體健康息息相關,近年來科學家們也進行了大量研究闡明基因如何影響機體健康?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2】Cell Metabol:科學家們發現關鍵基因影響不同性別群體的肥胖症狀doi:10.1016/j.cmet.2018.12.013加利福尼亞大學(UCLA)的科學家們最近研究了性別差異和性別特異性與心臟代謝表型遺傳背景的相互作用。
  • 影響小鼠壽命的基因也會影響人嗎 我科學家:差異非常大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敲除「長壽基因」SIRT6的食蟹猴模型,發現這個在小鼠身上起關鍵作用的「長壽基因」在靈長類動物中卻發揮著非常不同的作用。  早在1999年,人們就發現Sir2基因具有延長釀酒酵母壽命的作用,因此被稱為「長壽基因」,其同源基因SIRT6也被認為參與了衰老及壽命的調控。「長壽基因」的作用在對嚙齒類動物的研究中得到了驗證:過量表達SIRT6能夠延長雄性小鼠的壽命,而敲除SIRT6則會使小鼠表現出皮下脂肪減少、脊柱彎曲和變形、骨密度降低、腸道上皮受損、端粒縮短等加速衰老的表型,且小鼠壽命縮短至約1個月。
  • Nat Cell Biol:科學家鑑別出抑癌基因p53的新角色
    2019年3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知道蛋白p53,當其發生突變時就會成為許多不同類型癌症發生的一個關鍵因素,然而當p53的功能完整時其能幫助機體有效抵禦癌症。
  • PLOS Biol:有益菌不有益,多了也致命
    2015年2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和許多動物一樣,我們的機體中寄居著許多不同的有益細菌,這些細菌惠及宿主機體的同時也會幫助自己進行生存及擴散,但是如果細菌生長地太多就會對機體產生致命的影響,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PLoS Biology上的研究報導中,來自葡萄牙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單一基因組的改變或許會通過增強細菌在宿主中的密度來將有益細菌轉化為有害細菌。
  • 影響小鼠壽命的基因也會影響人嗎 我科學家:差異非常大-光明日報...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敲除「長壽基因」SIRT6的食蟹猴模型,發現這個在小鼠身上起關鍵作用的「長壽基因」在靈長類動物中卻發揮著非常不同的作用。    該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說:「基於小鼠的衰老研究為我們研究人類衰老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線索,但這一發現提示我們,這樣的研究結果如果要用在延緩人的衰老上,可能需要重新審視。」
  • FRBM:科學家發現調節機體組織穀胱甘肽水平的新型基因
    2014年3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喬治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和引發疾病的自由基相關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