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小鼠壽命的基因也會影響人嗎 我科學家:差異非常大-光明日報...

2020-12-05 光明數字報

    本報北京8月31日電(記者齊芳)小鼠是生物學家們最常用的實驗動物,那麼在小鼠身上的那些讓人激動的發現,能「照搬」到人類身上嗎?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敲除「長壽基因」SIRT6的食蟹猴模型,發現這個在小鼠身上起關鍵作用的「長壽基因」在靈長類動物中卻發揮著非常不同的作用。

    該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說:「基於小鼠的衰老研究為我們研究人類衰老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線索,但這一發現提示我們,這樣的研究結果如果要用在延緩人的衰老上,可能需要重新審視。」

    這一成果北京時間23日在學術期刊《自然》上在線發表。

    早在1999年,人們就發現Sir2基因具有延長釀酒酵母壽命的作用,因此被稱為「長壽基因」,其同源基因SIRT6也被認為參與了衰老及壽命的調控。「長壽基因」的作用在對嚙齒類動物的研究中得到了驗證:過量表達SIRT6能夠延長雄性小鼠的壽命,而敲除SIRT6則會使小鼠表現出皮下脂肪減少、脊柱彎曲和變形、骨密度降低、腸道上皮受損、端粒縮短等加速衰老的表型,且小鼠壽命縮短至約1個月。由於SIRT6在功能上連結著表觀遺傳穩態、基因組穩定性和代謝調控,因此SIRT6被認為是經典的「長壽蛋白」,並成為人們試圖延緩衰老的重要靶標。

    「但迄今為止幾乎所有SIRT6作為『長壽蛋白』的證據均來源於小鼠和其他低等模式生物,它能否在靈長類動物中發揮類似的功能尚不清楚。」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偉指出。

    來自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再生創新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團隊聯合攻關,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首次實現了SIRT6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的全身敲除,獲得了世界上首例特定長壽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

    劉光慧介紹,與SIRT6敲除小鼠表現的加速衰老表型明顯不同,SIRT6敲除的食蟹猴在出生數小時內即死亡。多項分析結果顯示,SIRT6敲除的食蟹猴未見加速衰老表型,卻表現出嚴重的全身發育遲緩,新生的SIRT6敲除猴的腦、肌肉及多種其他器官組織均表現出明顯的胚胎期未成熟的細胞和分子特徵。此外,利用人類幹細胞模型開展的研究表明,SIRT6缺乏也可阻滯人類神經幹細胞向神經元的分化,並導致腦發育遲緩。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該文章上線前不久,美國著名生物學家莫斯塔夫斯基等人也報導了攜帶SIRT6酶活缺失單點突變的人類胚胎,這些胚胎均停滯於妊娠中後期。他們的發現與我國科學家的發現不謀而合。

    這一研究本身對臨床認識胎兒發育停滯或圍產期致死具有重要意義。「這提示我們,即便同為哺乳動物,只決定低等動物衰老的基因對人類來說也可能意味著更多的功能,比如調節發育。」劉光慧認為,有了治療的靶向,科學家就可以為維護人類健康做更多工作。

相關焦點

  • 影響小鼠壽命的基因也會影響人嗎 我科學家:差異非常大
    光明日報北京8月31日電(記者齊芳)小鼠是生物學家們最常用的實驗動物,那麼在小鼠身上的那些讓人激動的發現,能「照搬」到人類身上嗎?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敲除「長壽基因」SIRT6的食蟹猴模型,發現這個在小鼠身上起關鍵作用的「長壽基因」在靈長類動物中卻發揮著非常不同的作用。
  • 腦科學日報:性別差異對基因表達的影響;同情心可抑制生理性疼痛
    1,生而不同:Science論文揭示性別差異對不同人體組織基因表達的影響  來源:小柯生命  Stranger、Meritxell Oliva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性別對不同人類組織中基因表達的影響。相關論文發表在2020年9月11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型組織表達計劃(GTEx,v8)調查了44個人類組織來源的基因表達以及基因表達的遺傳調控中的性別差異。研究人員證明性別影響整個人體組織樣本的基因表達水平和細胞組成。
  • 父親生育年齡會影響後代壽命—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柏林2月27日電 (記者顧鋼)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DZNE)科學家丹·埃尼格博士和同事的實驗顯示,老年鼠生育的後代壽命較短,並且衰老跡象更明顯
  • PLoS Biol:科學家識別出影響機體壽命的關鍵基因
    2020年5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科學家們認為,人類壽命大約25%的差異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而其它則是由環境和生活因子所決定的,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促進機體長壽的所有基因。
  • 靜息心率的增加會影響人的壽命的長短?
    靜息心率是否與人的壽命長短有關,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也是科學家們關注的重大課題。靜息心率越慢,壽命越長嗎?是什麼因素影響了靜息心率的快慢呢?據報導,研究人員發現了與靜息心率相關的60多種基因突變,這是已知的可預測死亡率的遺傳因子。
  • 為什麼有的動物能活200年 是什麼因素在影響著物種的壽命?
    早期研究發現,Cisd2存在於人類染色體中掌管壽命差異的區域。科學家推測,Cisd2在維持線粒體的正常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對維持細胞的生長和分裂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隨著小鼠的年齡增長,Cisd2基因的表達在逐漸下降。研究人員發現,無論是雄性還是雌性小鼠,在無Cisd2基因的情況下,都展現出早衰的跡象,如細胞死亡,神經細胞和肌細胞退化。
  • 人類壽命的極限是多少?基因是如何影響衰老的,科學家給出答案
    說到人類壽命的極限,其實不問科學家,自己也能估計的八九不離十。由於基因是決定物種壽命的關鍵,也就是說,貓有貓的壽命極限,大象有大象的壽命極限,人類一樣有自己的壽命極限。所以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壽命是天生的(不考慮意外、疾病等因素)。那麼人類的壽命極限是多少呢?科學家是如何計算的呢?面對人類壽命的極限我們該何去何從呢?
  • 傳說基因影響壽命,那人類的極限壽命是多少?科學家給出答案!
    傳說基因影響壽命,那人類的極限壽命是多少?科學家給出答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說到長命百歲,這是一種祝福語,遇到老人,對他最忠心的祝福就是長命百歲。從古至今,有多少帝王都曾想過獲得永生的機會,雖然也大肆尋找過秘方,卻始終未果。
  • 【重磅綜述】脂質信號轉導如何影響壽命
    此外,DR在人類中也能改善健康狀況,並且對與衰老相關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產生有益影響。在秀麗隱杆線蟲中,至少存在9種不同的DR機制,它們在調節壽命的方式上存在差異。這些機制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 Science和Nature等多項研究揭示環境對人壽命的影響
    Erlich團隊分析了這個家譜中的人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並計算出如果個人之間存在密切的親緣關係,他們是否更有可能在相似的年齡死亡。該團隊得出結論:在這些人中,遺傳僅解釋了大約16%的壽命差異。大部分差異都歸因於其他的因素,比如人們在哪裡生活和如何生活。
  • Science子刊:胎兒期核心生物鐘基因表達決定小鼠壽命
    .,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6)2016年2月4日/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通過在胎兒發育期間剔除一個關鍵性基因,破壞24小時生物鐘,會加快小鼠衰老,並使得它們的壽命縮短三分之二,但是在推遲到出生後剔除這個基因,這種情形不會發生。
  • 【光明日報】帝王蝶遷徙的秘密
    研究人員對包括非遷徙品種和白色品種在內的全球帝王蝶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在遷徙種群裡,研究者們發現了提高飛行肌肉功能的特定基因。  研究者們也發現,帝王蝶的顏色是由一個肌球蛋白基因控制的,之前沒有發現昆蟲的顏色和這個基因有關,但小鼠身上的一個相關基因——肌球蛋白5a,已經被發現會以相同方式影響皮毛的顏色。
  • 腦科學日報|基因組對壽命的影響;聞氣味也可以讓你變胖
    1,PLOS Biology | 量化基因組對壽命的影響,為理解人類疾病和衰老提供新見解來源:BioWorld近日,美國克萊姆森大學遺傳學家Trudy Mackay和Robert Anholt在 PLOS
  • 腦科學日報:在自閉症小鼠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體重對大腦的影響
    科學家在自閉症小鼠模型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 來源:小柯生命 研究人員發現,突觸粘附分子Nlgn3中的自閉症相關突變會導致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催產素信號轉導受損,並改變小鼠對社交新鮮感測試的行為反應。用一種新的、高度特異性的腦滲透性MAP激酶相互作用激酶抑制劑治療Nlgn3基因敲除小鼠,可重置mRNA的翻譯並恢復催產素信號轉導和社交新鮮感反應。因此,這項工作確定了遺傳自閉症危險因素Nlgn3、翻譯調節和催產素信號之間的關聯。
  • 「肥胖基因」的存在會影響減肥嗎?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發現的與常見肥胖指標相關的基因位點超過500個,科學家們也還在不斷的探索中,但是這些所謂的「肥胖基因」真的會影響我們的減肥進程嗎?為此,世界各國的肥胖專家也做了一系列的研究。2016年,《英國醫學會期刊》就刊登了一項系統回顧與薈萃分析研究,研究目的就是想一探FTO基因和減肥效果之間的關係。
  • 科學家揭示性別差異對不同人體組織基因表達的影響
    科學家揭示性別差異對不同人體組織基因表達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15:23:00 美國芝加哥大學Barbara E.
  • 腦科學日報:基因突變可預測壽命;情緒激動為何讓人心碎?
    猶他大學首例研究:基因突變能夠預測壽命和生育能力來源:轉化醫學網根據最近猶他大學健康科學家們的研究,健康年輕人基因突變累積率的差異有助於預測男性和女性的剩餘壽命,以及女性的剩餘生育年限。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最終可能會導致開發減緩衰老過程的幹預措施。這項研究在6月19日在線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ce Reports)雜誌上。2,情緒激動為何讓人心碎?
  • 那些影響我們基因的微生物
    不管是在細胞數量上,還是擁有的編碼蛋白質的基因數量上,寄生在人體的微生物群落都超過人體本身。現在,科學家們正在思考:掌控人體的,除了我們自己,是否還有共生微生物?近日,Nature刊登的兩篇最新研究揭開了腸道微生物控制人體的部分秘密。
  • Nature:延長小鼠壽命,基因編輯技術帶來治癒早衰的希望
    衰老,是人一生中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逆轉衰老的探索卻從未停止,雖然近年來醫學的發展使人類壽命在不斷延長,但衰老卻始終不可逆轉。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 David Liu 博士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他們利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體內實現了衰老逆轉。
  • 超百萬人類與小鼠調控基因元件公布
    科技日報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DNA元件百科全書」(ENCODE)計劃的第三階段公布了超過120萬個人類與小鼠體內調控基因的候選功能性元件。英國《自然》《自然·方法》和《自然·通訊》雜誌29日公開的14篇論文合集中,多家研究機構和團隊描述了最新成果,使人類對基因組結構和功能將有全新重要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