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PLoS Genet:靶向細胞自噬或有望開發出促進人類長壽的療法

2020-12-01 生物谷

2018年6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西南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特殊的「細胞管家」或能延長哺乳動物的機體壽命和健康壽命。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對小鼠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機體中自噬水平持續增加的小鼠壽命或許更長,而且更加健康,自噬過程即細胞能處理一些對細胞健康有損傷的毒性物質。

圖片來源:UT Southwestern

研究者Beth Levine博士表示,這些小鼠的壽命能夠延長10%,而且似乎不太可能患上年齡相關的自發性癌症以及心臟和腎臟出現的年齡相關的病理學改變;20年前,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beclin 1的基因,該基因是細胞自噬生物過程的關鍵基因,細胞自噬在機體健康的許多方面都非常重要,比如抑制神經變性疾病、抵禦癌症及感染等。

2003年研究者Levine的團隊發現,對細胞自噬非常必要的遺傳機制或許對於長壽突變線蟲的壽命延長也至關重要,從那時候開始,研究人員就非常清楚,當利用特定藥物對模式生物進行治療或當其特定信號通路發生突變時,細胞自噬或許能作為延長機體壽命的重要機制。機體發揮自噬功能的自然能力會隨著衰老而不斷下降,而這常常會加速機體衰老。

如今研究人員仍然沒能解答一個關鍵問題,即自噬作用的增加在哺乳動物一生中是否安全和有益?換句話說,自噬作用是否能延長機體壽命並且改善健康壽命?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者開發了一種遺傳工程化的小鼠模型,這些模型機體的自噬作用會持續增加,隨後研究者讓自噬作用蛋白Beclin 1突變,從而降低其與Bcl-2的結合能力,在正常情況下Bcl-2能夠抑制自噬作用中Beclin 1的功能,正如研究人員期待的那樣,從出生開始,這些小鼠機體所有的器官都表現出了較高水平的自噬作用。

此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PLoS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小鼠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被保護免於阿爾茲海默病樣的疾病發生;而最新的研究結果也發現,細胞自噬水平增加的小鼠往往能更加長壽,更加健康。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機體自噬水平較高的小鼠過早死亡的風險較低,而且當其機體內抗衰老激素klotho缺失時也是如此。

研究者Levine說道,這些研究對於人類健康非常重要,也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藥物來改善機體壽命,增加機體自噬「細胞管家」通路的策略或許也能延緩衰老和衰老相關的疾病,通過長期增加機體的自噬過程或許就能治療諸如神經變性疾病等多種疾病,此外,本文研究還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種開發治療性藥物的新靶點。後期研究人員將會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來開發改善機體健康和壽命的新型策略。(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Álvaro F. Fernández, Salwa Sebti, Yongjie Wei, et al. Disruption of the beclin 1–BCL2 autophagy regulatory complex promotes longevity in mice. Nature (2018)  doi:10.1038/s41586-018-0162-7

Rocchi A, Yamamoto S, Ting T, et al. A Becn1 mutation mediates hyperactive autophagic sequestration of amyloid oligomers and improved cogni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PLoS Genet. 2017 Aug 14;13(8):e1006962. doi: 10.1371/journal.pgen.1006962. eCollection 2017 Aug

相關焦點

  • TEM:靶向作用細胞「自噬」有望抑制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多種代謝性...
    研究者Zhiyong Cheng教授說道,自噬是細胞進行質量控制的一種特殊方式,如果無法進行有效的自噬過程,細胞就無法自我更新,從另一方面來講,如果自噬過多,其也會破壞細胞自身組分的平衡,進而誘發細胞死亡,因此適度調節的自噬過程對於維持機體健康至關重要。
  • ACS Nano:中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顆粒療法 有望靶向作用淋巴結...
    2019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中國華南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納米顆粒療法或能有效靶向作用癌症的淋巴結轉移,相關研究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ACS Nano上。
  • 自噬通過降解MHC-I促進胰腺癌的免疫逃逸
    自噬通過降解MHC-I促進胰腺癌的免疫逃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30 10:35:42 近日,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Alec C. Kimmelman、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Rushika M.
  • Nature子刊深度剖析!如何靶向作用髓系細胞開發廣譜型抗癌療法!
    自美國《國家癌症法典》宣布「向癌症宣戰」成為美國聯邦法律以來的50年間,癌症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其中一些進展包括靶向性療法的開發,比如針對腫瘤細胞受體的抗體和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或基於特殊生物標誌物的療法,這些生物標誌物能預測機體對抗癌製劑的有效反應;而一種能夠極大改變科學家們對癌症理解和治療的領域就是免疫療法,第一批免疫療法製劑能夠激活癌症患者體內的內在免疫反應從而來抵禦癌症進展
  • 夏宏光組發現靶向MCL-1蛋白誘導線粒體自噬有望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而令人更加遺憾的是,近年來,世界各大製藥公司針對Aβ或Tau蛋白開發的藥物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失敗。2012年到2020年,先後有多個製藥巨頭公司,包括,羅氏、禮來、默沙東、強生等宣布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的藥物開發失敗或終止,使得人類對攻克阿爾茲海默症蒙上了一層巨大的陰影。
  • Science|調控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有助開發幹細胞再生療法
    由於其所擁有的這種多潛能性,胚胎幹細胞為人們研究哺乳動物的發育過程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系統, 也為治療各種人類疾病提供了一個光明的前景。然而,幹細胞是如何維持其多潛能性的,到現在為止,仍然不太清楚。CMA能夠將一些細胞質中的蛋白靶向溶酶體進行降解,這種選擇性地降解靶蛋白允許其參與調節細胞內的各種生理過程。然而,CMA是如何被調控的和其生理功能到現在仍知之甚少。
  • Nature:鑑別出新型T細胞免疫療法靶點 有望幫助開發抵禦癌症和自身...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CRISPR screen in regulatory T cells reveals modulators of Foxp3」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對調節性T細胞進行CRISRP篩選或有望揭示Foxp3分子的調節子
  • Nature Cancer | 轉錄因子c-Rel竟是一種新型免疫檢查點,通過誘導MDSC細胞分化,促進癌症發展
    這些進展中包括靶向藥物的開發,例如針對腫瘤細胞受體的抗體和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或基於預測抗癌療法有效反應的生物標記物療法等等。以PD-1/PD-L1為代表的癌症免疫療法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癌症的理解和治療方式。
  • 科學家開發出有望治療多種類型癌症的靶向性療法:α射線飛彈療法
    一種癌症特異性的L型胺基酸轉運蛋白(LAT1)在癌症組織中往往會高度表達,抑制LAT1的功能或會產生抗腫瘤的效應,但目前研究人員在開發靶向作用LAT1的放射性核素療法(radionuclide therapy)上進展非常有限。
  • Nature子刊:揭秘一種未知蛋白在細胞自噬過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2020年11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日本微生物化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擁有能介導細胞自噬功能的Atg9蛋白或許在其兩層脂質雙分子層之間存在磷脂轉位活性(phospholipid translocation
  • 近期細胞自噬領域重要研究進展一覽
    .2018.02.014一種名為細胞自噬(autophagy)的過程能夠幫助細胞在壓力下存活,其能夠扮演細胞中的再循環系統來幫助降解並再利用細胞中的廢物,從而促進細胞健康存活;但不幸的是,癌細胞通常會攔截細胞自噬來躲避抗癌藥物對癌細胞的殺滅作用,這就使得細胞自噬成為了科學家們開發新型抗癌療法的潛在靶點,阻斷自噬就能夠使得癌細胞無法克服療法造成的壓力,從而誘發癌細胞死亡
  • Nature:重磅!癌症微環境自噬促進腫瘤生長
    2017年1月2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挪威、匈牙利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通過竊取周圍細胞的能量進行生長。不同類型的癌症以不同的方式產生,但是它們都是開始於不受控制的細胞分裂。為了產生新的細胞,現存的細胞必需複製它的遺傳物質(DNA),然後發生分裂。
  • Nature:胰腺癌通過自噬降解MHC-I促進免疫逃避!
    這一發現為研究靶向這一途徑是否對臨床有益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論基礎。圖片來源:Nature在過去的十年裡,免疫療法在治療許多實體癌症(那些不是由血細胞形成的)方面取得了驚人的進展,這些實體癌症對早期的治療嘗試沒有反應。其中一個進步是檢查點抑制療法的發展。
  • Nature重大突破!胰腺癌通過自噬降解MHC-I促進免疫逃避!
    這一發現為研究靶向這一途徑是否對臨床有益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論基礎。圖片來源:Nature在過去的十年裡,免疫療法在治療許多實體癌症(那些不是由血細胞形成的)方面取得了驚人的進展,這些實體癌症對早期的治療嘗試沒有反應。其中一個進步是檢查點抑制療法的發展。
  • 夏宏光團隊發現靶向MCL-1誘導線粒體自噬來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而令人更加遺憾的是,近年來,世界各大製藥公司針對Aβ或Tau蛋白開發的藥物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失敗。2012年到2020年,先後有多個製藥巨頭公司,包括,羅氏、禮來、默沙東、強生等宣布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的藥物開發失敗或終止,使得人類對攻克阿爾茲海默症蒙上了一層巨大的陰影。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其次,血供更豐富的腫瘤細胞通過氧化應激產生ATP,誘導糖酵解和自噬,從而產生分解代謝產物如脂肪酸、乳酸和酮,它們又被腫瘤細胞的合成代謝所利用促進線粒體代謝和ATP產生,稱為反向Warburg效應。 自噬在多種腫瘤類型中維持正常組織幹細胞和CSC的乾性是必要的。正常組織幹細胞的存活和靜止取決於自噬,並且自噬可促進可塑性。
  • Nature|可同時抑制細胞死亡並激活自噬的小分子化合物
    責編 | 兮神經退行性疾病是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但我們目前還沒有有效的幹預措施,神經退行性疾病(ND),比如阿爾茲海默症(AD)和漸凍症(ALS),有幾個重要的病理特徵:一是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炎症;二是神經系統內的細胞死亡;三是細胞內穩態的失調造成的病理蛋白的聚集,比如
  • PLoS Comput Biol:繪製癌症社交網絡或為開發新型靶向療法提供思路
    該模型可以分析促進癌症的蛋白質的特殊行為,從而幫助區分正常蛋白質,同時研究者還繪製了新型潛在藥物的分子靶點,這對於開發新型的癌症療法或將帶來一定幫助。來自英國倫敦癌症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的研究者將細胞內部的蛋白質同巨大的社交網絡中的成員進行對比,繪製出了其相互作用的圖譜,或將幫助研究者預測哪些蛋白質可以通過藥物來靶向作用。
  • 《自然》子刊:揭秘一種未知蛋白在細胞自噬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日本微生物化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擁有能介導細胞自噬功能的Atg9蛋白或許在其兩層脂質雙分子層之間存在磷脂轉位活性(phospholipid translocation activity),同時研究人員還闡明了Atg9的活性或會導致自噬體膜的擴張表現
  • Nature:通過靶向作用癌症幹細胞或有望根治急性髓性白血病
    2019年12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彼得-麥卡倫癌症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從根源上靶向作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的新方法,相關研究發現或能幫助開發治療惡性難治性血液癌症的新型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