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學家周堯繪圖媲美照片 抗戰回國投筆從戎(圖)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昆蟲學家周堯繪圖媲美照片 抗戰回國投筆從戎(圖)
2014-05-27 14:32:17來源:南京晨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哇,這英文筆記寫得太清秀太漂亮了!」「這是昆蟲科考的記錄素描?比美院學生畫得還好!」……讓觀眾們讚不絕口連聲感嘆的,是我國著名科學家們的科研筆記。昨天,「科技夢中國夢——中國現代科學家主題展全國巡展」在南京科技館開幕,上千件呈現我國現代科學家科研成長的史料對南京觀眾展出,這些珍貴的展品,不僅讓觀眾們感動於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和敬業,更了解了這些大家們豐富的才藝和生活情趣。

  畫得了畫 挎得了槍 做得了大學問

  此次展覽展出了大量歷史圖片、多件重要實物,包括許多老科學家搜集整理了幾十年的珍貴學術資料。充分展示了中國科學家們認真嚴謹、務實創新的科學精神和愛國奉獻、開拓奮進的民族精神,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事業發展歷程的真實記錄和寫照,彌足珍貴。此次展出的樣品儘管大部分出於安全考慮,採用了仿製品,但一樣能讓觀眾深入了解科學家的學術生涯和精神世界,近距離感受百年以來中國科學事業的艱難與夢想、奮進與輝煌。

  最讓觀眾們驚嘆的是科學家們的學術資料。其中既有時間跨度長達40餘年的科研筆記和工作日記,也有繪製精美的野外考察標本圖紙和工程圖紙。中科院院士,我國著名地球環境科學家劉東生的野外科考筆記,讓很多觀眾嘖嘖稱讚:全英文的筆記書寫流暢,字跡工整清秀,每一頁都記錄得整整齊齊,甚至比很多以英語為母語的西方科學家寫得還要漂亮。這位1917年出生的老科學家,把一生都貢獻給了黃土高原的科學研究。每次野外考察,還把拍攝的照片,工工整整地貼在筆記本上——俊美的文字,詳實的圖片,這哪裡是筆記本,分明就是老先生的心血之作。

  周堯,我國著名的昆蟲學家。這位生於1912年的老人,有一手絕活,可以用鉛筆原原本本地描繪出昆蟲的模樣,無論是比例、各種細節的反映,都極其逼真,而且筆法老道精妙,媲美照片。很多觀眾讚嘆說:「現在的電腦製圖也不過就這水平。」展覽上還有一張周堯年輕時挎著左輪手槍的照片。原來他雖然在歐洲留學,師從多位著名的西方科學大家,但是聽聞抗日戰爭爆發,毅然回國投筆從戎。

  中國科協的工作人員介紹,「中國現代科學家全國巡展」在北京展覽期間,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曾在這些科學家筆記展臺前駐足良久,感嘆科學家們的才情和細膩。

  科學家主題展 「南京面孔」有很多

  「科技夢中國夢——中國現代科學家主題展」全國巡展(南京站),是我國首次以科學家群體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展覽涉及中國現當代科學家近700位,其中,有不少都是江蘇籍或是在江蘇工作過的專家,這其中又以在南京高校求學、工作的科學家居多。

  昨天,87歲高齡的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王德滋,也在現場觀展。他時不時地會從一幅幅照片上找到老熟人:「郭令智院士,這是我的老師啊,我們南京大學的老教授,今年剛剛慶祝過百歲華誕。」「鄭集鄭老師,那也是我們南大的前輩,活了110歲,曾是全世界最高齡的教授。」「潘菽先生,那是我們南京大學的老校長啊,我當年的文憑還是他親筆籤發的呢。」

  提到為什麼現在科研條件這麼好,卻出不了這些偉大的科學家時,王院士表示現在的年輕人畢業後大多先考慮飯碗和待遇,少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願意搞最辛苦的基礎研究的人也很少。

  據了解,700多位中國現代科學家,有不少人曾經在民國時期的中央大學求學或任教,他們一生中的很多精彩,離不開南京這座城市,這也讓很多南京觀眾在展覽現場,對這些大學者們倍感親切。

相關焦點

  • 周堯院士:雕蟲孜孜七十秋—新聞—科學網
    抗戰軍興,周堯放棄繼續深造的機會,投筆從戎,回國抗戰。1939年6月受聘參加中英庚款委員會川康科學考察團,在四川西部調查採集昆蟲。1939年11月來到國立西北農學院任教授,從此紮根西北,畢生致力於昆蟲學教學研究。共發表科學論著250多篇(冊),包括重要著作30多部。
  • 抗戰時期詩人穆旦投筆從戎 在野人山經歷九死一生
    抗戰時期詩人穆旦投筆從戎 在野人山經歷九死一生 2015-12-03 14:05:10在這場全民族的共同壯舉中,在戰火連天、烽煙四起的艱難歲月裡,一大批知識分子摒棄「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偏見,毅然投筆從戎,奔赴戰場,詩人穆旦便是其中的一員。  參加遠徵軍  穆旦是「九葉詩派」的代表性詩人。  1935年穆旦考入清華大學,1940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西南聯大外文系,留校擔任助教。
  • 抗戰飛鷹高志航的愛情故事:為報國忍痛與白俄愛妻離婚!
    剛剛公映的大片《無問西東》竟獲得了8.3分的高分,影片裡抗戰空中作戰的一段相當精彩。王力宏扮演的中國空軍飛行員駕駛美制P-40戰鬥機與侵華日軍的零式戰鬥機在空中纏鬥,影片特意做了一架P-40戰鬥機的真實模型,對細節還原比較逼真。
  • 第五人格昆蟲學家技能怎麼樣?昆蟲學家技能特點分析[多圖]
    第五人格昆蟲學家是新賽季爆料出的全新人物,那麼這個昆蟲學家有什麼技能呢?很多第五人格小夥伴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了,為了幫助大家對新角色昆蟲學家有更全面的了解,下面下邊就為大家帶來第五人格昆蟲學家技能特點分析,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19世紀畫家創作數千太空畫 媲美NASA照片(圖)
    除了光環有些過於「結實」,特魯夫洛筆下的土星跟NASA探測器所拍攝的土星圖頗為相像。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1日報導,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近日在網上公布了一組由19世紀太空藝術家特魯夫洛所創作的太空畫,其中一些畫的精確度堪與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拍攝的太空照片媲美。  在特魯洛夫生活的年代,太空攝影技術還十分落後,拍出的圖片也模糊不清,於是哈佛大學天文臺僱傭了特魯夫洛來創作太空畫。
  • 歷史上過目難忘照片:當年出川抗戰的鐵血川軍,照片上孩子才14歲
    圖3:當年出川抗戰的鐵血川軍,照片中的小孩大概也就14、15歲左右吧,穿著這樣的衣服鞋子,明知戰場兇險 圖4:【抗美援朝戰場上唯一榮獲一等功的文工團女兵】這張照片拍攝的就是一位名為解秀梅的文工團女兵
  • 在天安門接受檢閱的抗戰老兵盧彩文(1/ 20)
    憶往日崢嶸歲月雖然抗戰勝利已經過了70個年頭,再說起往日崢嶸歲月,盧老依舊滔滔不絕。1942年,年僅16歲的盧彩文的家鄉雲南騰衝淪陷,他親眼目睹了日軍對保山的狂轟濫炸、以及散播瘟疫細菌等各種令人髮指的暴行。國難當頭,盧彩文投筆從戎,參加了黃埔軍校第19期大理幹訓團。
  • 第五人格昆蟲學家蟲群怎麼用 昆蟲學家操作技巧介紹
    第五人格中昆蟲學家怎麼在遊戲中操作?知道昆蟲學家的主要作用後下一步就是要掌握在遊戲中的操作技巧,那麼要怎麼操作才能更好的幫助同伴贏得比賽呢?下面小編就整理了關於第五人格中昆蟲學家的操作技巧,一起來看一下吧!
  • 外媒:美昆蟲學家研究火星照片多年 宣稱火星上有昆蟲
    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導 外媒稱,經過對火星車所拍攝照片的多年研究,昆蟲學家威廉·羅莫澤18日對科學界宣稱,火星上「曾經有過,並且現在還有生命存在」,而他至少已發現了其中的一種:昆蟲。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20日報導,羅莫澤在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舉行的美國昆蟲學會年會上發布了研究成果。
  • 抗戰十二圖鑑:崢嶸歲月裡的「微表情」——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特殊家「封」「劉老莊連」李雲鵬烈士的照片和平安家信信封這是一組劉老莊82烈士中李雲鵬烈士的一組文物,為李雲鵬寫給家人的平安家信信封、李雲鵬的照片及1983年頒發的烈士證明書。這是毛澤東主席在抗戰時期發表的重要著作。在關鍵時刻,它撥開了人們思想上的迷霧,為抗戰勝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七七事變之後,1938年5月,經過10個月的全國性抗戰,多數中國人心裡的迷霧越來越重,中國會不會亡國?抗戰到底要打多久?如何才能取勝?
  • 兩男穿日本軍服在南京一抗戰遺址前照片引多方譴責,警方調查
    兩青年身著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日本軍服,手持帶刺刀的步槍、旗子等,在疑似南京紫金山一處抗戰碉堡舊址前,擺出各種pose拍照。近日,有網友「@上帝之鷹_5zn」在微博曝光了上述一組照片,引發公眾熱議。不過該照片的來源和拍攝時間尚無權威認定。2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南京玄武警方獲悉,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此事。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王俊傑(已故),100歲,黃埔軍校畢業後便投入了抗戰。他與老伴持榮譽證書合影,老伴剛剛去世。餘柱海,91歲,93軍10師 28團2營5連1排1班,戰後一直務農為生。張義聲,100歲,抗戰前在美國學習飛行,抗戰中擔任美國第十八航空大隊(飛虎隊)的飛行員,駕駛B25轟炸機往來於駝峰航線,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楊樹藩,90歲。身份一直未得到認可,在作者幫忙下證實了老兵身份,老兵不停感激, 「…這下我可以死去了!」
  • 抗戰影像志第五日·花朵|破碎的山河上他們仍然綻放
    但翻看影像志記錄,孩子們單純的笑容依舊像花兒一樣,綻放在這片遭受鐵蹄踐踏的山河之上,猶如朝陽之明媚,刺破漫長的黑暗。 滹沱河之夏見慣了戰爭中鐵灰色的戰鬥記憶,這組照片會帶給我們一絲輕鬆吧。金色麥田、粼粼河水,孩子們裸身在水中嬉戲玩耍,仍是那麼無憂無慮。仿佛戰爭從來沒有發生過。
  • 第五人格:「昆蟲學家」技能有特點,非「上等人」天生克制蜘蛛?
    >三個新人物的剪影充滿了神秘色彩,從造型來看很容易分辨出他們的性別以及工種,第一個人物是一個遠古人物是女性角色「昆蟲學家」,第二個同樣是上古人物輪椅師,這個曾經在莊園中驚鴻一現的人物調整後終於回來了,一個完美主義者並且擁有控制技能,最後一個人物是自製角色中最成功的一個,畫家小姐姐終於來到莊園,作為一個繪畫天才技能很霸道,不能說超強但她擁有了可以媲美
  • 90歲抗戰老兵軍功章丟失,他來到博物館靠照片證明自己的身份
    經過艱苦奮鬥的歲月,戰鬥英雄們揮灑著熱血,許多人在戰爭中犧牲,還有許多人活下來了,他們過著平民百姓的生活,其中有一些抗戰老兵甚至不為外界所知他的真實身份,今天我們要談到一個90多歲的山西老人,他自稱是抗戰老兵,軍功章遺失,還有一張博物館的照片上還顯示他「清白」這位「失落」身份的老兵叫郝志全,是一位抗戰英雄。
  • 可媲美第一張黑洞照片!科學家公布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
    ,立刻引發強烈關注,網友們都紛紛表示,原來傳說中的黑洞是這樣的,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有點像煤球燃燒時候的狀態,不過那張黑洞照片科學家進行了模糊化處理,真實清晰的黑洞照片遠比人們想像的要震撼。可能是黑洞的影響力太大,整個2019年人們都在討論黑洞的問題,而忽略了科學家取得的另一個偉大成就,2019年7月份,科學家公布了一張可以媲美黑洞照片的宇宙現象照片,那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同第一張黑洞照片一樣,這張量子糾纏照片也是人類第一次成功拍攝到這種神秘現象的照片。
  • 投筆從戎 絕食殉國的抗日英雄巫恆通
    這是巫恆通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南京12月28日電(記者邱冰清)在句容市烈士陵園內,有兩尊半身銅像,那戴著副眼鏡,雙眼炯炯有神,永遠充滿堅定不屈的青年男子,就是當年與日寇進行不屈鬥爭,最後壯烈殉國的抗戰英烈巫恆通。  巫恆通,字天俠,1903年出生於江蘇省句容縣白兔鎮柘溪村一個農民家庭。1925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三師範。求學期間,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