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學家、翻譯家瑪格麗特·德希達因新冠肺炎去世

2020-12-03 新京報

記者丨餘雅琴

當地時間3月21日,著名哲學家、解構主義大師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遺孀瑪格麗特·德希達(Margaret Derrida)因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7歲。她是捷克裔法國精神分析學家,生前曾將許多重要的精神分析著作翻譯成法語。

瑪格麗特的父親,曾是法國著名的記者和俄國文學翻譯家。1953年,她和德希達在法國結識,並於四年後在美國結婚。可以說,瑪格麗特在德希達的生命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在他們相伴的48年中他們有兩個孩子,分別是作家、人類學家皮埃爾·阿爾弗裡(Pierre Alferi)和哲學家讓·德希達(Jean Derrida)。

瑪格麗特在巴黎精神分析學會(Paris Psychoanalytic Society)接受心理學訓練。20世紀60年代,她又跟隨勒儒瓦-高漢(Andre Leroi-Gourhan)學習人類學。

瑪格麗特和德希達。

作為翻譯家,瑪格麗特翻譯了很多奧地利分析學家梅蘭妮·克萊茵(Melanie Klein)的作品。同時,她對俄國文學保持興趣,翻譯了高爾基的《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普羅普《故事形態學》等著作。

3月21日,精神分析高級研究所(IHEP)在新聞稿中宣布:「瑪格麗特·德希達剛剛離開我們,整個世界正在離開。」

記者丨餘雅琴

編輯丨餘雅琴

校對丨盧茜

相關焦點

  • 哲學家德希達遺孀、精神分析學家瑪格麗特·德希達患新冠去世
    據法國《世界報》等多家外媒報導,生於捷克的法國精神分析學家瑪格麗特·德希達(Marguerite Derrida)於3月21日在巴黎羅斯柴爾德基金會的退休之家逝世,享年87歲。瑪格麗特·德希達系哲學家德希達遺孀。瑪格麗特·德希達。
  • 《大師和瑪格麗特》裡的魔鬼,到底是個什麼鬼?
    布爾加科夫的《大師和瑪格麗特》用一切手段探討了一個「人的存在」問題,藉助基督教題材的改寫和愛情故事的講述,作家嘗試回答一個宗教哲學問題,即「上帝是否存在和怎樣存在」,從而尋找人類的精神支柱。小說共有32章,兩條主要的敘事線索分布其中。
  • 譯界「北鬥」頓失光亮 翻譯家草嬰先生昨晚去世
    圖說:草嬰圖說:草嬰與巴金圖說:草嬰和妻子圖說:草嬰著書(以上均為網絡資料圖)【新民晚報·新民網】中國著名翻譯家、託爾斯泰文學作品譯者草嬰先生,因病於昨天18:02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享年93歲。同為俄語翻譯家的高莽先生得知噩耗後沉痛不已,他說:「草嬰先生算是我的老師,雖然我和他年齡差不多大,但是他的翻譯成就比我大得多,我從他那裡學習、汲取了諸多翻譯經驗。」說起草嬰,青年翻譯家黃福海傷感的語氣裡滿是敬重:「我在2003年左右跟他有過接觸,當時翻譯家屠岸從北京來上海探親,我們在一起吃飯。他說話很少,但是神情永遠是堅毅的。
  • 大師和瑪格麗特:布爾加科夫的寂寞與狂歡
    因此,當他開始發出一生中最後的聲音時,《大師和瑪格麗特》就成為了道路,把他帶到了現實面前,讓他的遺囑得到了發言的機會。」作為俄羅斯白銀時代的代表作家,魔幻現實主義鼻祖,布爾加科夫的一生都在與現實抗爭,遭遇了不公正的對待,為何會有如此艱難的命運?《大師和瑪格麗特》又承載了他怎樣的情感呢?一切都要從當時的時代背景說起。
  • 《大師和瑪格麗特》:大師的狂歡之旅
    等敘述的狂歡到了書中的第150頁,本書的主角大師才出現;到了第158頁,另外一位主角瑪格麗特也出現了。此時,讀者已經習慣了詼諧、鬧騰的喜劇式書寫,也可能忘記了書名提醒的這兩個人物,但作者沒有忘記。在精神病院,大師給伊萬講述他與瑪格麗特不為俗世所容的愛情故事和自己所寫的一部長篇小說,瑪格麗特深愛大師寫的這部作品,認為它是當之無愧的傑作,出版之後一定會轟動文壇的。
  • 《大師和瑪格麗特》:在戰鬥民族血管裡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烈酒
    在去世前的十五年裡,布爾加科夫甚至「從未看到自己作品的校樣」。1930年3月28日,布爾加科夫直接給史達林寫了一封誠摯而坦率的信,向史達林直率地說明了自己現在面臨的絕望處境:「對我來說,不能寫作不啻於被活埋。
  • 達因筆的使用方法、選型及使用注意事項
    達因筆簡介達因筆又名表面張力測試筆、電暈處理筆、及塑料薄膜表面張力檢測筆,是一種快速測試材料表面溼潤張力大小的工具;能準確測試出材料的表面張力是否達到試筆的數值
  • 達因筆的測試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項
    達因筆,又名表面張力測試筆、電暈處理筆、及塑料薄膜表面張力檢測筆。是薄膜表面電暈度(達因)的測試工具,專門用於測定薄膜受電暈處理後的效果。作為一種用於測試材料表面溼潤張力大小的快速工具,達因筆的用途非常廣泛,諸如塑料件,不鏽鋼,玻璃,陶瓷等等。
  • 新心理學史二三事:精神分析的後世時代
    他不能原諒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方式,母親去世的時候,他甚至拒絕參加葬禮。他冷漠而自卑,卻又長期為此感到痛苦。 因此,小男孩長大以後自然而然的開始學習心理學。他跟隨了很多人學習,從鐵欽納到弗洛伊德,只想找到自己問題的根源。最終,他在精神分析領域裡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並把這種精神分析中愛人愛己的精神發揚光大,成為了一代大師。
  • 達因藥業總裁楊傑榮獲中國傑出醫藥營銷經理人十大領軍人物
    「醫藥金石獎」的頒發意義重大,既能彰顯「中國醫藥先行者」傑出的營銷成就,展示其職業風採、歌頌其奮鬥精神 不變的兒藥情懷,全面變革打造兒童健康產業王國 作為上榜者中為數不多的女性,達因藥業集團總裁楊傑毫無疑問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不僅帶領達因藥業成功騰飛,還先後斬獲「
  • 【花百科】瑪格麗特花
    瑪格麗特花,原名:木茼蒿,又名木春菊·、法蘭西菊,拉丁文名:Argyranthemum frutescens
  • 還買什麼瑪格麗特,種一把茼蒿菜,開花一模一樣!
    看下圖,花友「清晨陽光」在自家菜地裡摘了一把茼蒿花,插在花瓶裡,網友都以為是瑪格麗特花!巧的是,花友「因海而美麗」剪了一把瑪格麗特的枝條,要分享給喜歡小瑪的花友們,結果大家評論:「菜園子的菜長得不錯,可以炒一盤了」,哈哈哈~~更好笑的是,花友「願世界和平」在網上買了一把瑪格麗特的枝條,結果種出來開花後,很納悶,怎麼長得那麼高,難道徒長了?
  • 翻譯家的寂寞與翻譯界的清冷
    楊憲益之後,又一位翻譯家去世了,《安娜·卡列尼娜》的譯者謝素臺7月18日在北京朝陽醫院逝世,享年85歲。然而,直到7月26日作家楊葵在微博上傳遞出這一信息,不少媒體才聞風而動,在核實信息準確性後進行了報導,此時已是謝素臺去世一周多之後。
  • 瑪格麗特:一生只寫一部《飄》,奠定她世界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但很快,歐洲上空戰爭的陰雲籠罩到了美利堅的土地上,一批批熱血男兒奔赴戰場,瑪格麗特的未婚夫也在其中。 這一年的九月,瑪格麗特的未婚夫犧牲在德國戰場上,才滿18歲她體驗到了生離死別的滋味,體驗到了戰爭的真實與殘酷。這段短暫的感情對年輕的瑪格麗特影響深遠,很多人都相信,小說《飄》中郝思嘉對衛希禮火熱又瘋狂的愛情,正是瑪格麗特對這段初戀的緬懷。
  • 這貨是瑪格麗特不是雛菊
    瑪格麗特原名叫做蓬蒿菊或木春菊,在十六世紀時,因為挪威的公主Marguerite,十分喜歡這種清新脫俗的小白花,所以就以自己的名字替花卉命名。在西方,瑪格麗特也有「少女花」的別稱,被許多少女喜愛。花語:期待的愛、驕傲、滿意、喜悅。
  • 瑪格麗特花的品種,詳解4大瑪格麗特花品種
    粉色噴點以及粉繡球是常見的瑪格麗特花品種,花色為嫩粉顏色,裝飾能力比較高,經常被用來裝飾花壇,藍費利菊是一種西稀有的瑪格麗特花品種,花開為藍色,
  • 如何用達因筆
    【一】性能介紹 達因筆.能準確地測試出塑料薄膜之表面張力是否達到試筆的數值.令使用者清楚了解此薄膜是否適合於印刷.複合或真空鍍鋁.有效地控制質量及減少因材質不合格所造成的工具延誤. 達因試筆(38mN/m)可以用作電暈處理後表面能的一種快速測試工具,但不適合作為已印好或塗布好表面的系統測試。當測試筆在電暈處理過的表面劃出一條線,如果是連續成線的,說明該材料表面能不低於38mN/m,如斷斷續續不連成線,說明該材料表面能不到38mN/m,處理不足或甚至未處理,不符合印刷加工要求。
  • 弘揚憲法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德天實驗小學舉辦2020學年國家...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陳文豔)2020年12月4日是我國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德天實驗小學積極開展「憲法宣傳周」主題教育活動!  為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進一步增強小學生的法治意識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營造尊崇憲法的濃厚氛圍,德天實驗小學在「12.4」國家憲法日前後積極開展憲法相關主題教育活動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安然離世,他希望用...
    9月20日晚22時,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
  • 餘華撰5674字薦:《大師和瑪格麗特》,撒旦——魔鬼or天使?
    在《聖經》裡,撒旦是個十足的魔鬼。在布爾加科夫的《大師和瑪格麗特》一書裡,撒旦突然空降莫斯科,帶著他的三個死黨隨從——一隻會說話、愛撒嬌的大黑貓別格莫特,總穿一身格子西裝、戴夾鼻眼鏡的科羅維約夫,一頭紅髮、長著獠牙、槍法極準的阿扎澤洛,哦哦,住在五十號宅三〇二號乙幢房間裡時,還有一位裸體、嫵媚妖豔的女僕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