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有計劃地備孕,這不僅符合優生優育的原則,也是對胎兒的負責任,有很多問題都是在備孕期間檢查出來的,避免了懷孕後的苦惱,對於懷孕,無論是我們還是外國女性,都同樣重視,但是說起不同來,備孕期間的這項檢查,可能就要算一個了,外國人很重視,幾乎都會做,而我們卻鮮少注意到這個問題。
先看看到底是什麼檢查?
懷孕後的小軒有顆牙齒突然疼了起來,想去醫院進行治療,卻被告知,懷孕了不能打麻藥,想要補牙就更不行了,一切只能等到生完孩子才行,無奈,小軒捂著腫得老高的半邊臉,拿著兩瓶漱口水回家了,牙疼不是病,疼起來卻要命,尤其是懷孕期間,那種淅淅瀝瀝的疼痛摻雜著心裡濃濃的絕望,吃東西張不開嘴,喝水都用吸管,這種痛苦就別提了。
所以,大家看明白了吧?我們和國外的孕婦僅僅差了一項牙齒檢查。而這項檢查,不僅會讓孕媽在孕期免受痛苦,而且對胎兒有莫大的好處呢。
備孕期間做口腔檢查,有三個必要性
孕期最容易出現牙齒問題
女性懷孕後,體內激素水平發生了變化,打破了原來的平衡,如果此前就沒有根治牙齦或者牙齒方面的疾病,就可能在孕期大肆爆發,這是因為孕期雌激素的影響,牙齦的毛細血管擴張,唾液的PH值下降,細菌在這種環境下更容易產酸,讓牙齒表面受到更深的腐蝕,所以牙齒問題更容易出現。
牙齒出現問題,細菌會侵擾胎兒
有人說,孕媽牙齒痛,跟胎兒有什麼關係?大不了疼了不去治療唄,這樣想就錯了,胎盤並非是一個完美的屏障,把有毒有害的物質都隔離在胎兒體外,媽媽吃的食物,呼入的空氣都可能對胎兒產生影響,比如牙齦炎或者牙周炎等疾病,產生的細菌就有可能通過胎盤進入血液,對於胎兒來說,腎臟和肝臟是排毒器官,本應該把這些物質代謝出去,但是胎兒這兩個器官還沒有發育好,需要在出生才能發育完全,這就給了細菌可乘之機,毒素積累得多了就會影響胎兒的發育了。
牙齒出現問題,孕媽只有一個選擇
對於普通人來說,牙疼了去醫院,或者補牙,或者拔牙,再或者進行麻醉,使用抗生素,但這些操作都需要先拍個牙齒的X光片,如果是孕婦,醫生都不會採取任何治療手段,媽媽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回家捱著,用漱口水進行漱口,以減少口腔細菌的滋生,不然就會對胎兒造成莫大的影響,媽媽們即使再疼,我想也不會貿然治療吧?所以孕前就把這種苗頭扼殺在搖籃裡,防患於未然才是最明智的。
牙齒問題,有人還差點失去寶寶?
某晚報的報導,中山一位孕38周的媽媽,離預產期還有兩周呢,就採用了剖腹產手術,不為別的,就因為孕36周一顆智齒發炎,在一家診所做了衝洗,沒想到第二天臉部腫了起來,痛得無法吃東西,也無法張嘴,再後來越來越嚴重,覺得呼吸困難,連續兩周的疼痛和無法進食,讓母體十分虛弱,最後斷定有可能堵塞喉嚨,導致母體和胎兒窒息,所以趕緊採取剖腹產手術了,術後媽媽也可以解脫,趕緊去看看牙了。據說,醫生切開媽媽口中的膿腫,流出了超過50毫升的膿液,還伴有惡臭,差點就害了兩條命了。
某晚報還報導,一位孕婦因為智齒發炎,被迫引產了肚子裡六個月的胎兒,非常令人心痛,這些現實的例子都說明,孕前做了口腔檢查是多麼重要。
所以平時有牙齒疾病的備孕媽媽,一定要好好治療牙齒,對於沒有牙病的人,懷孕後也要多多注意口腔,多刷牙漱口,少吃甜食,平時多喝水不上火,不給牙齒作妖的機會,這樣才能過一個舒舒服服的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