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11月25日援引俄羅斯國防部消息說,美國海軍「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這一天闖入了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基地彼得大帝灣,深入俄羅斯領水約2公裡。作為回應,俄海軍出動了「無畏」級驅逐艦「維諾格拉多夫海軍將軍」號進行驅逐。在驅逐過程中,俄方向美艦發出了「可能使用碰撞機動」的警告,美艦立即駛離俄羅斯領海。
30多年後,俄羅斯戰艦再次上演了「我的戰艦會被命令撞擊你的戰艦」的戲碼。1988年,美軍的「約克城」號巡洋艦和「卡倫」號驅逐艦在黑海北岸的克裡米亞半島上建立了蘇軍海軍基地。2艘負責驅趕美軍的蘇軍護衛艦忍無可忍,就朝美軍戰艦猛擊而去。後來,儘管「我的船要撞你的船」這個說法純屬子虛烏有,但它成了一個強硬的象徵。美國軍隊常常借「航行自由」之名,橫穿他國領海,其核心還在於美國強大的實力。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任何沿海國家都有權自行劃定其領海範圍為3~12海裡。世界上大多數沿海國家目前都是該公約的締約國,但只有美國例外。
特殊之處在於,美國並非《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因此在法律上不受3~12海裡領水條款的約束。為便於自己幹涉別國內政,美國以國內法的形式確認領水為3海裡寬,超過部分一律不予承認。以至於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狀:美軍說我沒有越界,當地國說美軍越界。這是因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海岸線長達12海裡,而美軍根據國內法只承認3海裡。若有關國家不允許美軍航行,美國將宣布「妨礙航行自由」。
此次對峙的雙方,俄軍是「無畏」級驅逐艦「維諾格拉多夫海軍將軍」號,而美軍則是「約翰·麥凱恩」號,兩艘驅逐艦的建造時間其實並不差,都是在冷戰後期設計建造的大型飛彈驅逐艦。但麥凱恩號是一艘有「前科」的軍艦,2017年8月,它在新加坡海域與一艘貨輪相撞,導致10名船員喪生,5人受傷。
這或許有前車之鑑,所以這次聽到俄艦發出「可能使用衝撞機動能力」的警告後,美艦立刻轉身離開,毫不猶豫,毫不狡辯。因此也不難看出,美軍本質上就是欺軟怕硬,闖入他國領海怎麼說也是心虛。如果你真的有勇氣和力量去撞它,最後它肯定會首先輸掉這場戰爭。儘管這次俄艦驅逐美艦的行動看起來很令人心寒,但實際上卻是美軍對美艦的欺壓。上星期,美軍「羅斯」號驅逐艦在巴倫支海接近俄羅斯領水,被俄軍巡洋艦驅逐;本周,美軍「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在太平洋海域再次闖入彼得大帝灣,這表明美國海軍已經形成了對俄羅斯海軍的「堵截」態勢,雙方力量對比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