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美國核火箭筒,採用無後坐力炮發射,堪稱最小核彈

2020-11-26 騰訊網

文|老白

585 戰後局勢的動蕩

在冷戰時期,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開始在德國形成對持局面,當時美國認為,西德部署的武器和兵力很難快速的抵擋住蘇聯的鋼鐵洪流,而北約軍隊如果在蘇聯軍隊入侵之後很難及時的機動支援,為此美國決定研發一種在二戰中大顯身手的武器-核武器的小型版本用以在邊境每隔數公裡部署一個來防衛蘇聯入侵,這款武器就是戴維·克羅克特核火箭無後坐力炮。

▲講堂585期視頻

核威懾催生最小核彈

美國的這款核火箭無後坐力炮發展於1950年代後期,這款武器的外形設計類似於火箭發射筒搭配上一個小型的核彈頭,當年二戰剛剛結束,美國建立了以西德為主體的軍事緩衝帶,用以牽制蘇聯龐大的陸地軍隊。

但是蘇聯鋼鐵洪流的威力還是讓北約國家感到陣陣恐懼,為此很多北約專家將二戰中出現的核武器視為對付蘇聯鋼鐵洪流的唯一手段,再加上在1957年下半年,負責開發核武器的原子能委員會成功製造出一種輕型千噸級核戰鬥部,可當做小型化核彈頭使用,因此在1958年1月在美國新澤西州的皮卡汀尼兵工廠開始小型核武器的研發,同年8月美國陸軍正式將這套系統命名為Davy Crocket,在經過數年的開發和測試之後於1961年5月開始服役。

服役的戴維·克羅克特被分成兩個版本,一個是輕型的M28 120mm發射系統,另一個是被稱為M29 155mm的重型發射系統。

這兩個系統都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無後坐力發射器、腳架基座和戰鬥部彈頭,無後坐力發射器的基礎原型型號為M64 155MM無後坐力炮,尾部設計有文丘裡錐管,整體的的設計方案跟無後坐力炮的設計類似,在炮口部位可以加裝提前測試彈道的額外發射器用於發射主武器前測算彈道使用。

在使用的時候,首先在發射器裡面加入發射藥,然後在發射藥上裝入M2型號助推火箭,最後裝上炮彈就可以發射了。

其炮彈主要是M338 279mm核彈,這個核彈的戰鬥部採用的是W52-2型微型核彈頭,W52-2戰鬥部是一種非常小的核裂變裝置,總重大約23公斤,這個尺寸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中,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核裂變戰鬥部能做到的最小尺寸了。

這個戰鬥部能夠實現10噸或者20噸TNT當量的威力,這個彈頭重34kg、長79釐米、最寬處直徑 28釐米,外形非常像圓潤的西瓜,並在尾部設計有尾鰭,當時的士兵也將它戲稱為原子西瓜。

在安裝的時候,M338核彈炮彈的後部有一個時間引信和引信整流罩,在安裝之前需要通過時間引信設定彈頭的爆炸高度,設定完畢之後通過卡口插槽安裝在火箭助推器上,安裝完畢之後就可以調整瞄準角度發射了。

在發射的過程中,無後坐力炮內的發射藥裝藥量並不是很大,僅僅是提供彈頭的初速度,M388核彈在通過發射藥爆炸推出發射器之後,會在設定好的距離和時間點燃助推火箭將彈頭加速度推到目標。

這種方案跟我們在第575期介紹的RPG-7一樣都是採用兩段式設計,戴維·克羅克特核火箭無後坐力炮之所以選擇這種方案,是因為當時的這款核彈頭無法承受很高的加速度,為了防止在發射的時候加速度過大造成爆炸,才選擇這種低速發射持續加速的兩段式方案。

戴維·克羅克特核火箭無後坐力炮的兩個發射器版本都可以安裝這個核彈頭,這兩個版本的區別在於口徑的不同,因此可以使用不同裝藥量的發射藥實現不同長距離和短距離的發射,在使用120mm的M28發射器發射的時候,其射程大約為兩公裡,而使用155mm的M29發射器發射的時候,其射程大約為四公裡。

在發射出去之後,雖然這款核彈的當量並不是很高,但是其爆炸已經足夠強大,爆炸中心足以使建築物倒塌並在爆炸範圍270米之內造成三度燒傷,而其產生的核輻射才是最大的危害,爆炸後殘留的致死量輻射塵埃會汙染該區域半徑400米左右的區域,並使任何直接裸露的人員受到核輻射,而如果人員距離爆炸中心150米的距離則會受到幾乎立即致死的輻射劑量輻射,因此用於在邊境形成核輻射屏障為北約部隊機動支援還是非常有用的。

當然,其發射距離跟受到輻射汙染的範圍還是有比較長的距離的,因此不存在輻射範圍覆蓋發射距離的情況,並且在發射的時候可以選擇架在三腳架、卡車或裝甲運兵車上使用,也方便轉移。

一般情況下一個操作班組人員由3人組成,分別是指揮官、炮手和助理炮手,除此之外還會配備裝載機和彈道計算機等設備。

當時服役之後,進行了不少的試驗,在測試中發現這款核無後坐力炮的精度非常差,很難準確命中目標,並且無論是瞄準還是裝填效率都很低,因此在後續服役中面對可能遇到的蘇聯鋼鐵洪流會很被動。

在1958年8月15日批准設計生產之後,M28/29戴維·克羅克特核火箭無後坐力炮總共生產了2100架,並在1961年至1971年間部署戰場,但是隨著蘇聯後期研發配備出具備三防能力的坦克和步戰車之後,這種設置核輻射汙染帶的武器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因此M28/29戴維·克羅克特無後坐力核火箭於1967年8月從歐洲全部撤走退出服役生涯。

-關注武器大講堂獲取節目索引-

相關焦點

  • 這個能發射核彈的火箭筒,為何被稱為冷戰最愚蠢的發明呢?
    核武器等作為二戰至今為之,是殺傷力和破壞力最大的武器,不乏有原子彈、氫彈這種末日級別的核武器,也有像核水雷、核背包等這樣的輕型戰術核武器,而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核武器,絕對是戰術核武器最愚蠢的最奇葩的武器——核火箭筒。
  • 中國無後坐力炮發展簡史:美國師傅領進門 蘇聯師傅搬石頭砸了腳
    中國對這些無後坐力炮的性能非常滿意,不僅用來在朝鮮戰場上打擊美軍坦克和火力點,還進行仿製,以裝備當時缺乏先進武器的中國軍隊。題圖從上到下分別為:56式、56-1式、56-2式75mm無後坐力炮。 由於中國第一批國產無後坐力炮是美國相關型號的仿製品,因此不妨說一下美國研製無後坐力炮的歷史。
  • 1萬千瓦級雷射炮有後坐力嗎?
    只要是發射彈丸的武器,都是有後坐力的。步槍因為有較大的後坐力因此必須配備專門的槍託。
  • 無後座力炮和火箭筒究竟有何區別,專家給出這樣的結論
    資料圖如果說世界上有兩種外貌和性能無比接近,卻擁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的名稱的話,火箭筒與無後坐力炮這兩位肯定是其中之一沒跑了,需要一截推進藥或者是任意類似的裝備進行輔助,而且需要炮管/發射筒進行輔助,在推進藥點燃的一刻,火藥燃氣為彈頭提供一個向前的動力,而剩餘的發射後座力從管後排除,達到一個理論上無後座力的效果。
  • 《輻射76》核彈怎麼使用 核彈使用技巧圖文詳解
    導 讀 核彈是輻射76中的一個大殺傷性武器,使用前需要玩家滿足一系列條件,很家還不清楚整個發射核彈的流程
  • 星際爭霸中人族的戰巡這麼強大,為什麼不能發射核彈呢?
    如果按照正常設定的戰巡,威力堪稱是人族的最終決戰兵器。但是為什麼人族的戰巡不能發射人族的最強攻擊武器---核彈呢?讓囧王者來告訴大家答案。其實戰巡不僅能利用核能,還能發射核彈,每一艘戰巡都是一個移動的核電站大家都知道在星際爭霸遊戲,PVP模式中,戰巡其實只有兩種攻擊武器,一個是既可以對空又可以對地的雷射炮,另外一個就是貫穿艦體的大和炮(可能這就是大家經常說戰巡叫大和艦的原因吧)。
  • 說電磁炮無煙無焰,試驗中炮口卻有,為什麼?
    網友大愚若智 等:電磁軌道炮的優點之一是射擊時無聲響、無煙霧、無炮口焰,但在很多電磁軌道炮的試驗照片中,炮口卻有非常明顯的火焰,這是怎麼回事
  • 壓縮空氣炮,19世紀的火炮異類:採用氣槍原理,曾被美軍當要塞炮
    「氣炮」在美國出現後,很快被世人認定為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武器。壓縮空氣大炮,除了不需要火藥推進,沒有火光和煙霧的優點外,還有一個特別的好處,那就是加速度「慢」。硝化纖維炸藥發明後,雖然威力很大,安全性也好於硝酸甘油炸藥,但仍然存在敏感易爆的問題。由於傳統火炮用火藥發射時會產生巨大爆發力,如果炮彈使用硝酸纖維炸藥,那麼很容易被提前引爆。
  • 世界上火力密度最猛的五種武器,金屬風暴居首
    金屬風暴是一種全新概念的武器,與以往的自動武器依靠機械做功擊發彈藥並往復循環的自動原理不同,金屬風暴採用電子擊發,因避免了往復循環所需的時間所以能夠實現連續瞬時擊發。金屬風暴將多個槍管並聯安裝,並在每個槍管裡裝填多發彈藥,配合電子擊發機構能實現多管連續發射和單管連續發射,兩者結合之下射速堪稱恐怖。
  • 一鍵就能發射核彈?錯,美國總統若想發射核彈,比登月球還難
    一鍵就能發射核彈?錯,美國總統若想發射核彈,比登月球還難 2020-11-20 10:45 來源:利刃巨透社
  • 用電磁炮發射衛星?別想啦
    發射衛星很貴自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一號」以來,62年間世界各國向太空發射了數以千計的各類太空飛行器,到目前為止圍繞著地球軌道運行的衛星數量超過2600顆,而這些太空飛行器無一例外都是由火箭發射的。
  • 《亮劍》李雲龍的義大利炮,綽號75小姐,是現代火炮的祖奶奶!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亮劍》這部電視劇,雖然這部劇距今已經有很多年了,但是仍然是一代人心目中最經典的抗日影視劇,其中很多情節和臺詞仍十分流行,就比如:「二營長,把義大利炮拉上來!」採用雙輪和支點三點支撐式的M1896擁有駐鏟,可以提高發射穩定性,另外這門炮重量僅有1.5噸,在5-6名士兵的配合下就可以輕鬆完成部署。
  • 美國海軍電磁炮實驗成功 變形金剛場景成現實
    三年以前,美國海軍進行了第一次電磁炮實驗,用8兆焦的能量射出一顆彈丸,如今他們把這一數據刷新到了當初的四倍多,總共能提供33兆焦的動能——這意味著彈丸初速超過音速7倍(7馬赫),而射程長達100英裡(現在的大炮射程大多只能覆蓋13-30英裡),在這一範圍內的目標將在炮彈發射後數分鐘遭到打擊。
  • 美國二戰前的V. Rigsby線圈炮,超越時代的高科技武器
    電磁炮從它的原理問世至今已近兩百年歷史,與今天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的研製電磁炮不同,在這兩百年中的大部分時候電磁炮都只是少數才玩得動的高科技,就連德國也在二戰期間涉及這方面,但沒有取得實質成果。不過美國在上世紀30年代,倒是成功的研製出一款電磁炮。
  • 美海軍電磁炮將裝艦海試 可將彈藥成本降到1%
    繼在軍艦上實際部署雷射炮後,美國海軍又有一件「神奇武器」即將問世。近日,美國海軍宣布,將在2016年開始進行電磁炮的海試工作,這種武器將被安裝在「米利諾基特」(JHSV-3)號聯合高速試驗艦上進行測試。它能夠將彈丸加速到7倍音速,可以擊落來襲飛彈。電磁炮彈丸的成本遠低於飛彈,即使算上發射的電費,也僅為飛彈的1%。
  • 2A3原子炮最大射程25公裡,其核炮彈的輻射半徑卻大於27公裡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M388「戴維·克羅克特」核子無後坐力炮和280毫米M65「原子安妮」核榴彈炮,蘇聯的回應是展開自己的巨型核榴彈炮和核迫擊炮的研製
  • 大殺器電磁炮知識詳解
    與傳統大炮將火藥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產生的洛倫茲力來對金屬炮彈進行加速,使其達到打擊目標所需的動能,與傳統的火藥推動的大炮,電磁炮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組成結構電磁炮利用電磁力(洛侖茲力)沿導軌發射炮彈的武器。它主要由能源、加速器、開關三部分組成。能源通常採用可蓄存10~100兆焦耳能量的裝置。
  • 動能武器歸來:電磁炮 |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來重新認識一下電磁炮,上個360度無死角高清無碼照:        這門炮從充電到發射大約10秒,周圍那些鐵盒子都是供電儲能裝置,整個電磁炮龐大無比。數字說話:99A主戰坦克的炮口動能20MJ,號稱最強火炮的國產203毫米榴彈炮炮口動能43MJ,德國豹2A6火炮發射初速度為1750米/秒……電磁炮要哭了有木有?沒長進多少啊!        2.5km/s的出膛速度,飛出幾百公裡後比耗子快不了多少,能在5分鐘內趕到就算腿腳利索了!退一步說,即便對方傻傻呆著不動,起風了咋整?
  • 名副其實的釣魚竿,二戰德國105倍徑的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1943年,德國決定研製一種更為輕便的拖曳反坦克炮,這就是PAW 600。這款火炮雖說是身管炮,但是發射原理已經和常規身管炮有了本質區別,它的差異主要在於彈藥。
  • 等離子炮、電磁炮 這些「新概念炮」向未來戰場走來
    電磁炮的優越性能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電磁推動力大,彈丸速度高。電磁發射的脈衝動力約為火炮發射力的10倍。一般炮彈的初速為0.8千米/秒,而電磁炮可將3克重的彈丸加速到11千米/秒,將300克的彈丸加速到4千米/秒。二是彈丸穩定性好。電磁炮彈丸在炮管中受到的推力是電磁力,這種力量是非常均勻的,且電磁推力容易控制,所以彈丸穩定性遠超其他火炮。三是彈丸能量可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