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一詞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而且許多人已經擁有相關學習體驗。但是在「慕課熱」的背後,有人提出慕課存在呈現方式單調、針對性指導缺失、在線參與度不高、不能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等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並沒有得到實質性提高,學習常常停留在淺層次,網絡學習也因此被稱為「滋生淺層學習的溫床」。慕課真的過時了?線上學習的前路在何方?
混合學習與SPOC
學界將混合學習定義為在線學習與面授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在線學習的新形式。近年來,當「慕課熱」逐漸消退後,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混合式教學模式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眾私密在線課程」。
「小眾」是指學生人數一般在數十人到數百人之間。「私密」是指只對「小規模」滿足準入條件的申請者完全開放課程,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因此,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祝智庭也將SPOC譯為「私播課」。
SPOC中的Small(小眾)、Private(私密)與慕課的Massive(大規模)、Open(公開)相對應,這展現了SPOC與慕課的不同之處。
除此之外,SPOC與慕課在課程性質、課程對象方面也存在差異。關於課程性質,慕課屬於網絡課程,SPOC則將網絡課程與實體課程結合;在價值取向方面,慕課將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遞送到全球每一個角落,SPOC則利用優質慕課資源改進學校教學;關於開展形式,慕課採取在線學習方式,SPOC則是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學習。
因此,我們也可以將SPOC看作是「後慕課時代」一種具有獨特優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
混合學習的三個階段
SPOC作為混合學習方式之一,相較於傳統的線下學習和純粹的線上學習,其學習過程是怎樣的?目前,學界認為混合學習的進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初步學習階段、深入學習階段以及應用創新階段。SPOC也遵循這一進程。
在初步學習階段,學習者首先在SPOC平臺觀看課程視頻(如知識講解、技能展示等),初步學習並嘗試理解核心知識,還要完成少量有針對性的小測驗。如果遇到困難,學生可以利用平臺請教同伴或平臺助手。教師則可以利用平臺及時發現學習難點、教學內容不足和學生錯誤,並據此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在深入學習階段,混合學習突出任務情境、協同作業、現場研討與成果展示對深度學習的重要意義。通過對真實情境中的問題、項目、案例或者議題進行學習,學生可以深入理解鑲嵌其中的觀點,有利於學生牢固構建以核心概念為骨架的知識網絡。
在應用創新階段,一方面要發揮大觀點知識網絡對認知的引領作用,將所學的知識技能更好地統合起來,並將它運用在更為複雜的真實生活情境之中。另一方面要根據不同環境和需求,對自身的核心知識網絡進行修正和完善。
這三個階段並不是並列的關係,而是螺旋攀升、不斷遞進。通過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的不斷互動、相互促進,最終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SPOC這樣做
「edX」是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創建的非營利網絡教育項目,可以為全球眾多學校提供幕課。作為項目成員校,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福克斯教學團隊將edX平臺上的課程資源轉化為符合學生需求的SPOC課程。學生可在線學習課程,並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選擇性參加課堂學習。線上,學生需要在15周內完成在線作業和測試;線下,4-6名學生為一小組,每兩周與小組學員交流一次,完成項目設計。
國內的清華大學、重慶大學、南京大學等諸多高校也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SPOC平臺用以輔助日常教學。在基礎教育階段,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推出了與常規春季、秋季課程同步的專題式SPOC:一周或者兩周推出一次課,教師設置簡單的課後作業,通過微信群或者QQ群進行答疑,或者在平臺發布測試。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發現,線下課堂仍然是學生獲取和內化知識的主要途徑,但教師要根據線上學生的表現和學生狀態隨時調整教學安排。與此同時,學生進行線上學習時會不斷地留下各種記錄,這對提高學生學習體驗大有裨益。
如果用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作為兩端來定義學習方式的維度,可以說SPOC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一個辯證、折中的位置。學界認為這種價值取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關於其的學理探討尚處於開始階段,還需要不斷從實踐中抽取有價值的經驗。我們有理由相信,SPOC這種融合學習方式會成為未來學習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單位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院,部分內容摘自《現代教育技術》《遠程教育雜誌》《中國電化教育》)
《中國教師報》2018年04月25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