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下班了去喝點小酒,他回家算數;別人忙著搞副業賺錢,他回家算數。
無數個日日夜夜,他就憑著這股子對數學的愛,最終破解了世界數學難題——卡麥可數。
他就是餘建春,畢業於新縣職高,後來上了鄭州牧專,讀的都是畜牧專業,卻成了一名物流公司的快遞員。本該過著平凡的打工日子,但他卻異於常人,利用日復一日的下班時間,憑著對數學的興趣,通過演算破解出了長期困擾數學界的一大難題——發現了一種識別卡麥可數的新算法。
在過去的八年間,他曾向一些中國傑出數學家發送郵件,並附上自己對卡麥可數的解答方法,但從未得到回覆。因為許多人認為這不可能被算出來,而且這事不可能發生一個普通的快遞員身上。
直到浙江大學數學教授蔡某看到他的郵件之後,覺得很新奇,決定與他取得聯繫,並邀請他來到浙大研討會現場演示運用新算法解答四道數學題。最終,他的發現被世界認可。他的新算法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普遍讚賞。密蘇裡大學數學家William Banks告訴CNN ,這種算法一經確認,即可成為卡麥可數領域的一大重要發現。
他說破解百年難題全靠「猜」,其實他本是一名普通快遞員,獲得成功皆來自於對數學的興趣與堅持!
一、出身平凡
餘建春出身很平凡,生活該給他的苦難都給了。
他於1983年,出生在河南信陽縣山區的一個小村莊裡,父母都是樸實的農民,但還未等餘建春長大成人,他的父母就早早去世了。這讓本來不怎麼好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餘建春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什麼,知道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學習才能改變現狀。
只是,人的天分或者早已註定,不管他如何努力,他的收穫卻是平平。他的學習成績的不理想,在初中畢業後,只能進入縣裡一所職業高中,而且學習成績還是沒有一點兒起色。
職高畢業後,混混沌沌的餘建春只考上了一所大專院校-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畜牧專業。他想的是等將來畢業後,在山村當一名獸醫,也是不錯的選擇。
只是,大專畢業後,因為專業的限制,他一直沒有找到相應的對口工作。為了生活,他不得不踏上打工的徵途。
他曾輾轉過北京,上海,廣東等多個地方,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前前後後換過很多工作,幹的都是最苦的活。他當過保安、做過服務生、裝修工、快遞小哥、物流工,甚至還到日本種了半年番薯。
只是,多年的在外打拼,就像普通人一樣,他早已被生活碾平了稜角,於是回到了老家找了一份物流的工作,找個老婆,過著安穩的生活。
二、在平凡的生活中,興趣是餘建春最好的亮點
餘建春在中學時數學成績並不是很突出,考試也就是勉強及格,但他從小就特別喜歡數字,雖然不太懂幾何,但對「算數」卻情有獨鍾!
這些年在外打拼,餘建春一直沒有放棄的一樣東西便是數學,無論在何地方做什麼工作,他都會在衣兜裡放一個小本子,裡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各類數字和公式。
雖然生活虐他千百遍,但是數學卻給他帶來一片溫暖的陽光,滿足了他的好奇之心。因此,工作之餘他很少出去玩,而是常常在宿舍裡演算數學公式。
憑著對數學的興趣,餘建春對數學鑽研,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別人下班了去喝點小酒,他回家算數;別人忙著搞副業賺錢,他回家算數。有很多時候,他都忘了吃飯忘了睡覺。
數學已成為了他的一種精神寄託,無論生活多麼艱辛,只要他一頭扎入數學演算裡,就如同遨遊於無邊的太空當中,充滿了驚奇!
三、堅持興趣,收穫成功
早在12年前,在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演算中,餘建春已經破解了世界數學史上的百年難題卡麥可數,一種偽素數,在1億以內的正整數中只有255個。
只是當時條件有限,他的數學天賦和才華沒有得到展露,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在8年的四處打工生涯裡,他一邊鑽研,一邊把自己對卡麥可數的解答方法通過郵件發給一些中國傑出數學家。
很多人做一件事情,第一次失敗,就已經有了放棄的念頭,第二、三次接連失敗,也就徹底放棄了。
但是餘建春不一樣,他8年來投了無數次郵件,都如同石沉大海沒有泛起一片浪花,卻依然堅持不放棄對數學的鑽研。最終在2016年,他的數學天賦被浙大蔡教授發現並邀他到學校演算。
餘建春面對蔡教授、院長、博士生等學術界強人,推算著5個數論發現。隨著他興奮地在黑板上寫下自己一步步的推算,其結果也將公之於眾,在場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
一時間,餘建春因破解數學百年難題,不僅被請到浙大講課,國內外的記者也絡繹不絕前去採訪他。
新聞報導後,餘建春便成為了當地紅人,位於浙江湖州市某控股集團向他發送了數據分析職位的入職邀請。這項工作將為他「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並且給予他充裕的時間以拓展在數學方面的興趣及才能」,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好工作。
曾經,餘建春漂浮在人海中不知何日能出頭,但他靠著對數學的興趣和堅持,如今卻得到廣大學術界的高度讚揚。
四、結語
有人說在中國14億人口中還藏著很多人才,我們不缺人才,但缺少蔡教授這樣的「伯樂」,如果沒有他,中國將少一位數學家,多一位快遞員!
也有人說國家應該點對點對特殊人才進行特殊培養照顧!雖然現在花了點錢但將來他們會是某一門類或領域的棟梁!人才比錢財更重要啊。
的確,興趣是一個人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功的基石。
只是在如今「數學難」的時代,一看到數學,就讓人覺得枯燥乏味。孩子對數學缺乏興趣,就很難將它學好。
而且,如何提高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是一個天大的難題擺在了父母面前。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數學感興趣,學習起來就輕鬆多了。
畢竟孩子學好數學,對其物理、化學和生物都有很大的幫助。
1983年,楊振寧在一所初中學校裡向學生介紹了一個人。
他說,有一位叫劉薰宇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他讀了之後,連連稱讚不已: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
特別是劉薰宇的《數學三書》這三本,讓許多中小學生受益匪淺。
第一本《馬先生講數學》,劉燻宇以馬先生口吻,講解了一百多道數學題,並著重講了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數學趣味》,講的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用生活中平常遇到的東西來學數學,更易懂易學。
第三本《數學的園地》,雖然有點深度,但講解的方法很妙,五六年級的學生還能看懂部分的內容。
這個三本書適合廣大中小學生,可以作為自學教材;老師也可以做為教學參考。
書不貴,三本書幾十塊錢,買的是一個希望!也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如能幫助到孩子一點點,這就值了。
點擊下面連結給孩子買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