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綠頭鴨屬遊禽,大型鴨類。鴨腳趾間有蹼,但很少潛水,遊泳時尾露出水面,善於在水中覓食,目前在我國廣泛養殖。但養殖綠頭鴨,需要做好每個階段的飼養管理工作,以及疾病防控,才能更好的養好鴨,達到樂觀的效益。
一、育雛期(1~30日齡)飼養管理
1、控溫
1~3日齡27~29℃,4~6日齡25℃,7~10日齡24~25℃,11~20日齡17~19℃,平地育雛。
地面上應鋪鬆軟稻草,並分隔小欄,每欄2m2左右,各欄安裝保溫電燈1個。
7d內每小欄雛鴨50~70隻。
由於雛鴨有睡堆天性,因此要有人日夜值班,大約每隔1h用手輕輕撥弄趕堆1次,防止打堆壓死悶死,1周後調整密度。
2、開食
先飲水後餵料,飲水中加入適量複合維生素B劑。
要有充足的飲水器並備足清潔水,千萬不能斷水,開飲時可添加0.01%多維素、開食鹽、5%葡萄糖水或抗菌藥物,以增強雛鴨的抗病能力,飼餵次數一般前10d內7次/d,10d後4~5次/d。
育雛期內採用雛鴨專用配合料喂,0~15日齡自由採食,16~30日齡定時飼喂。
日飼餵量隨日齡或體重的增加而變化。
雛鴨飼養要注意調控適宜溫度、溼度、光照、通風等。
二、育成期的飼養管理
育成期飼料應現配現喂,以溼料飼餵為宜,定時飼喂,注意補食沙粒。
育成期飼養室密度以15隻/m2為宜。
由於野鴨啄癖現象嚴重,當鴨群密度較大時要進行驅散,防止啄癖。
水浴對野鴨非常重要,應認真安排水浴次數和水量。
三、育肥期飼養管理
育肥期80日齡採用開放式平養,將野鴨放入有天網和水、陸地運動場的場所(入網),防止走失。
飼養密度以2隻/m2為宜。
餵料2次/d,注意補食沙粒。
育肥階段讓其自由水浴、潛水、飛翔,水深70cm以上較好。
肉鴨最適宜的出欄時間為120d左右。
四、綠頭鴨的疾病防控
綠頭鴨抗病力比家鴨強,疾病較少。但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由於經常接觸家禽、家畜,有傳染疾病的機會,也經常患病。因而必須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疫病的防治以預防為主,鴨場內外不飼養其他家禽,禁用黴變飼料及黴變墊草,以防發生黴菌中毒。
平時用穿心蓮、金銀花等熬湯拌食飼喂,可減少野鴨發病,還要做好舍內清潔消毒工作,保持舍內通風和透光。
1日齡注射雛鴨病毒性肝炎疫苗;4~5日齡接種細小病毒疫苗;15日齡接種鴨瘟弱毒疫苗;20日齡接種鴨傳染性漿膜炎疫苗;30日齡接種禽流感疫苗或注射1次鴨瘟疫苗;50日齡接種禽出敗菌苗。
免疫注射要避開產蛋旺期,在產蛋高峰期前,給成鴨注射2mL禽霍亂弱毒菌苗;如發生禽霍亂,要及時用青黴素5萬單位、鏈黴素5萬單位混合肌注,2次/d;用1kg穿心蓮乾草煎水供500隻成鴨飲用,也有良效。
春秋季易發生麴黴菌病,可給雛鴨口服制黴菌素3~5mg/只,並用0.1%硫酸銅溶液作為飲水,有良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