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腳風盛行,直播平臺陷入低端的惡性競爭

2020-12-05 鈦媒體APP

這一次嗨氏母子從虎牙轉到鬥魚平臺,比上一次張大仙從企鵝電競跳到鬥魚平臺,引發了更大的風波。原因不是嗨氏比張大仙的粉絲多,而是這樣的平臺間挖角正在成為一種「非正常常態」,並且影響行業的良性發展。

平臺間的競爭,主播間的競爭,粉絲間的敵視,正在向著無序的狀態發展下去。易觀互動娛樂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董振對懂懂筆記表示:「這種情況會造成直播市場的混亂,主播收入不平均,收入虛高,也為國家法律政策相關制定造成一定影響因素。 」

從虎牙到鬥魚,高調轉換平臺,嗨氏只嗨了一天?

8月27日晚,嗨氏從虎牙轉到鬥魚的首播,對於重金挖來的嗨氏,鬥魚平臺這次下了血本。

「一個主播可能會帶來300-400萬的下載量或者卸載量。」一位深喉告訴懂懂筆記。

懂懂翻看了一下小米應用商店的評論區,發現確實有不少粉絲因為嗨氏而轉去鬥魚平臺,同時果斷卸載了虎牙。「虎牙損失挺嚴重的,畢竟平臺主播內鬥,結果當家主播被鬥魚挖走了,粉絲還集體去應用商店給虎牙刷差評。」深喉說。

嗨氏在鬥魚直播的第一天,直播間漲粉幾百萬,而且相當一部分粉絲是跟著他從虎牙轉到鬥魚的。

當晚,張大仙、孤影幾個王者榮耀的頭部主播都集體停播,「據說是平臺要求的,平臺還要求幾個主播給嗨氏刷禮物,就是為了保證他的名氣和直播間人數。」其中,五五開在嗨氏的直播間刷了火箭,並且發微博表示是「平臺的意思」,言外之意並不是自己主動為之。

一次直播間漲粉幾百萬,確實見證了主播的影響力。但在幾百萬漲粉的背後,也透露出一些隱患。

從當天直播的彈幕來看,「鬥魚不歡迎你」瘋狂刷屏,這位曾經萬眾矚目的《王者榮耀》主播現在儼然成了眾矢之的。

除了嗨氏遭遇抵制,鬥魚平臺這次的挖角行為也引起了粉絲的反彈。深喉告訴懂懂筆記,因為鬥魚挖角,其它主播的粉絲看不慣,集體去應用商店刷鬥魚的差評,結果在小米應用商店的評分直接從4.5分掉到3.5分。

隨後,懂懂又翻看了一下華為應用商店,同樣爭議極大,一批跟隨嗨氏而來的粉絲評出5分,同時也有一大批粉絲因為嗨氏評出1分。「現在小米應用商店、鬥魚官博下面很多評論都在說,鬥魚簡直是失了智。」

嗨氏第一天直播整體還算成功,但第二天就出現大幅下滑,關注只有90多萬。

深喉告訴懂懂筆記,嗨氏所謂「王者榮耀一哥」的數據全是虎牙給資源撐起來的,轉戰鬥魚第一天,鬥魚也給了一定的資源輸入,但鬥魚上主播雲集,不可能長期這樣傾斜,「以後嗨氏沒這麼好過了。」

深喉告訴懂懂筆記,嗨氏只」嗨」了一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口碑」,今年年初以來,嗨氏接連爆出負面新聞,爭議性比較大。再加上這次是違約跳槽,所以掉粉不少。

原本鬥魚連連出手挖腳主播,是想由主播帶來大量新粉絲。但不誠信,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果。可見,在合約期內挖腳主播這事,還需謹慎。

挖腳在「非正常常態」,負面效應明顯

從陌陌前一姐阿冷,到企鵝的張大仙,再到虎牙的嗨氏,鬥魚為何頻頻對頭部主播下手?其實不僅是鬥魚,挖主播正在成為一種行業「非正常常態」。

「相對於直播平臺,開始野蠻生長的年代,內容匱乏,主要流量來自於主播的引流,一般用戶的粘性主要因素來源主播本身,直播平臺本身變現方式比較單一,流量就成為吸引資本市場的重要籌碼,所以各個平臺為了流量而進行熱門主播的相互挖角。」董振告訴懂懂筆記,「現在的情況,多半是平臺炒作,粉絲少水軍多。因為各家融資都像在沼澤裡行走一樣,如果不顯得很熱鬧,怎麼去要錢?」

顯然,挖腳是為了流量,進而是為了資本市場。但隨著這種「非正常常態」的形成,一些負面效應開始顯現。

首先是主播收入不公平,不是按照人氣、粉絲或是水平來定工資,工資只是各種利益下談判的籌碼。不僅沒有公平,還造成這個行業收入虛高,進而造成平臺盈利困難,無法正常運營。

據網傳鬥魚挖腳嗨氏是1億的價碼,後又有網傳是5000萬,並且還有可能會替嗨氏交納與虎牙的違約金。此前張大仙被從企鵝挖到鬥魚是2000萬。

其次是誠信缺失,沒有契約精神。

之前張大仙從企鵝平臺籤署了獨家合約,被鬥魚挖腳,張大仙當時在微博坦露承擔一切後果。雖然張大仙美譽度和口碑都不錯,但那一次也多多少少會影響到他的誠信度。

此次嗨氏離與虎牙合約到期還有半年,從虎牙的聲明來看很可能會追究嗨氏的違約責任。這裡面有一個小段子在圈子裡流傳:鬥魚開出了比虎牙更高的價格,嗨氏想用鬥魚壓虎牙達到漲工資的目的,但是虎牙不吃這套,反而放任其它主播撕,結果「嗨氏玩脫了,就被鬥魚籤了。」

懂懂筆記不能判斷這個傳聞的真假,但是主播們之間互撕已經公開化。表面上看是幾個主播互撕,其實還是虎牙和鬥魚在較勁。虎牙放任其它主播撕嗨氏,主要是擔心其它主播效仿嗨氏協議期內要求漲工資的做法。

如果一個又一個主播違約跳槽,或者紛紛要求在合約期內漲工資,這個行業將變成什麼樣子?

還有一個負面效應,就是主播和粉絲在網絡上開戰、互撕,網絡空間烏煙瘴氣。

張大仙跳槽的時候,一大批主播出來「踩」張大仙。這一次,各個平臺的主播一起踩嗨氏,包括鬥魚平臺上的「同門兄弟」出手也不軟。主播之間互踩,發動了大批的粉絲力量。而主播的背後,則摻雜各個平臺的意志。暗潮湧動,猶如後宮。

挖下去只有死路一條,培養主播、創新模式才是正道

遊戲直播平臺間這樣哄抬物價、爭奪主播,讓懂懂想起多年前視頻平臺競價搶電視、電影IP,導致大家最後都賺不到錢的情景。其實發展到今天,視頻網站還是不賺錢,也跟天價購買IP關係最大。

同樣以視頻網站為例,他們後來在自製劇上下功夫,成為一條非常好的路徑:自製劇成本低,回報高,有助於平臺贏利,還形成口碑。

深喉告訴懂懂筆記:一個平臺培養一個好的頭部主播有幾百萬的市場費用就足夠了,而現在挖一個頭部主播不低於1000萬,動輒幾千萬。所以,這樣不停地挖下去只有死路一條,與其去挖,不如花些時間和成本去培養一個。

以張大仙為例,張大仙是企鵝電競培養起來的主播。張大仙籤約企鵝的時候,也是企鵝剛剛成立的時候,企鵝平臺還處於弱勢。不過背靠QQ這個大平臺,內部資源聯動,給入口、給流量、給資源,同時,企鵝在初期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主播培養機制。

憑藉QQ和王者榮耀的獨家資源,企鵝平臺快速崛起,不到一年時間進入遊戲直播前三陣營,同時培養出張大仙這樣一批優秀的主播。

懂懂筆記認為,張大仙跳槽勢必會對企鵝電競有一定影響,但是以企鵝電競的資源和機制,還能快速培養、補充主播資源,這種影響只是暫時的。

另一方面就是業務模式的創新,比單純陷入主播的爭奪更有價值。比如企鵝電競有自有賽事QGC,通過這樣的賽事不僅能選拔、培養、捧紅新主播,還可以讓已有主播參與其中,這樣的賽事更有活力,也更有粘性,比單純依賴主播的模式更持久。

當然,在模式創新方面,企鵝的賽事只是一種嘗試,行業裡還需要更多的創新模式,才能讓整個產業跳出低端的惡性競爭,讓這個產業更加豐滿,真正成為一個健康的產業。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直播平臺競爭白熱化 鬥魚造星力十足
    原標題:直播平臺競爭白熱化 鬥魚造星力十足   如果說2016年是直播的元年,那麼2017年對於直播來說可謂是轉折的一年。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6年以直播為創業項目的公司多達上百家,在App Store 裡搜索「直播」這個關鍵詞,便能看到上百個App。
  • 王逢鑫教授:「惡性競爭」的 英文表達
    句子:最近,這兩家公司一直在搞惡性競爭,而不是良性競爭。   誤譯:Recently, the two companies have been carrying on a malignant competition, instead of a virtuous one。
  • 大佬撒幣:直播平臺的「劫後重生」?
    具體到此次答題熱潮,某種程度上也是去年直播平臺遇到發展瓶頸後的再次試水。兩年以來,直播雖號稱風口,但眾多直播平臺問題頻出,諸如部分節目內容低俗等,導致主管部門進行多輪整肅。  此次「撒幣」恰逢平臺洗牌後的重塑期。
  • 英語熱詞:「挖牆腳」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挖牆腳」用英語怎麼說? 2019-04-25 11:07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挖牆腳」本意是指將牆的下半部挖掉,以至牆的整體失衡而倒塌。
  • 直播界「魚虎鬥」終結!企鵝笑了,主播卻哭了?
    2019年3月,騰訊IEG(騰訊互娛事業群)甚至成立了一個新部門——遊戲直播業務部,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協調鬥魚、虎牙、企鵝電競三家,意圖平衡三家互挖主播的競爭、控制整體消耗。魚虎相爭,主播曾坐收「漁翁之利」。鬥魚在2014年獲得紅杉資本2000萬美元A輪融資後,曾接連高價從虎牙挖主播。
  • 多位「網紅」轉投鬥魚 「造星力」成直播平臺競爭要點
    多位「網紅」轉投鬥魚 「造星力」成直播平臺競爭要點 2017-06-28 11:39: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直播帶貨頻翻車,風控任務裝滿車
    而曾為大家認為不入流的直播帶貨也成了熱鬧區,各產品各企業都把或希望把直播帶貨作為重要的動銷方式之一,而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各大平臺、品牌商的直播帶貨真是百花齊放彰顯新消費活力,小小直播間,再度凸顯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新型消費活力。
  • 華為阿里員工跳槽至微軟受抵制:只因加班破壞規則 惡性競爭
    在國內網際網路公司盛行的996、007,在外企遭遇了「不待見」。據國內媒體報導,近日,一批從華為、阿里跳槽到微軟的員工,遭到了原有團隊的抵制。由於華為、阿里來的員工經常加班,甚至半夜在工作群互發消息,原有團隊表示,這給團隊帶來了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的加班文化,破壞規則,惡性競爭。
  • 網絡直播委員會正式揭牌 企鵝電競攜多家平臺發布自律倡議
    騰訊公司社交網絡事業群增值產品部總經理劉憲凱進行主題演講,表示:「網絡直播的發展十分迅猛,已經形成了很大的生態,但是部分直播平臺依舊存在突出問題。希望政府、廠商、平臺、合作單位能夠形成討論,形成操作規範,甚至是平臺標準,指導規範化大家的行為。」
  • 23魔方CEO回應不存在惡性競爭
    定位於個人基因組檢測與分析平臺WeGene,近日一款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的基因檢測產品從999元降到了499元,降幅之大讓業界震驚。同時,鄭強也在回復用戶的疑問時提到,「降價是一次惡性競爭導致的。」而在8月8日「23魔方」創始人兼CEO周坤宣布已經完成4000萬元B輪融資的同時,也將全套基因檢測(祖源+遺傳健康)從999元降價到了499元。在外界看來,WeGene「價格迫降」或由此引發。
  • 臺媒:兩大黨惡性競爭 民進黨沒烏鴉國民黨沒鳳凰
    惡性競爭 長年比爛外表光鮮亮麗的民主,背後卻是不成熟的政治文化:不問是非,只問黨派立場與意識形態;只有遵從跟風,不思大是大非和捨我其誰的胸懷。民主的體制卻沒有相襯的民主文化,成為當前政治運作最大的困境。為何臺灣無法建立就事論事、勇於承擔的政治文化呢?跟國、民兩大黨惡性競爭,陷入只比爛、不比好的循環有關。
  • 美國直播平臺火不火?探究中美直播差異
    而在中國,競爭也同樣進入白熱化,目前中國市場上已有超過兩百家直播平臺,除了BAT各自布局外,小米、微博、陌陌等也紛紛加入。光騰訊旗下目前就擁有七家直播類平臺,而剛與阿里巴巴合併的合一集團旗下則擁有來瘋、火貓TV、優酷等六家直播平臺,同時陌陌和微博等都有自己龐大的用戶群為支撐,直播平臺競爭愈演愈烈。
  • 直播平臺的下半場,「遊戲」才剛剛開始
    從這場盛典出發,我們洞見現今直播行業的眾生相。直播業界的2019,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2019。遊戲直播市場收入突破百億,增速接近50%。這一年,頭部直播平臺繼續保持領先優勢;熊貓TV在競爭中轟然倒下;B站、快手等非傳統直播平臺加入競爭。燒錢的增長方式已經結束,直播行業開始比拼精細化運營。來到2020年,每一家直播平臺,都準備了自己的獨家內容進入下半場。
  • 拼多多為何撬不動電商直播MCN機構
    自從拼多多被曝出開放MCN機構入駐,關於多多直播只是工具的一說,就有點站不住腳了。 MCN機構要與平臺籤約,也就是有甲乙方的關係,拼多多在協議中表示,暫不就成功入駐的MCN機構收取後臺服務費用,但同時也表示,保留向MCN機構收費的權利。
  • 總觀看時數急劇下滑,Twich流媒體平臺在線遊戲第一寶座不保?
    日前,有數據顯示,亞馬遜旗下的Twitch直播平臺近三個月總觀看時數急劇下降,有分析支出這與頭部主播的出走有很大的關係。事實上,在2019 年 8 月,競爭對手陸續發起了針對 Twitch 頭部主播的挖牆腳行動。在 Ninja 高調宣布跳槽至微軟 Mixer 流媒體平臺之後,Shroud、CouRage 等紅人亦紛紛出走。
  • 直播平臺,接管陪玩
    相比垂直於陪玩業務的比心、撈月狗等APP,鬥魚、虎牙等直播平臺擁有過億的月活、200+的ARPPU,優勢明顯,龐大又優質的付費用戶群也意味著,直播平臺的背後擁有更多潛在的「老闆」(陪玩消費者),配合平臺的影響力,吸引更多陪玩主播並不難。同時,直播平臺原本的數百萬中小主播都是潛在陪玩主播,比起比心APP用了2年時間積累的百萬陪玩毫不遜色。
  • 杜絕「螃蟹效應」,四招教你避免職場「惡性競爭」,早日脫穎而出
    雖然那個惡性競爭的人最終被淘汰,但是這件事也讓我了解到,真正的職場,不但有君子,還有小人;不但有良性競爭,還有惡性競爭。001關於 職場競爭中的「君子」和「小人」,良性競爭和惡性競爭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我國大豆蛋白產業陷入困境 無序競爭待破解
    當前,我國大豆蛋白產業面臨產能相對過剩、產品單一、低價競爭等問題,企業經營普遍陷入困境,壓力甚至傳導至上遊大豆加工企業和大豆收購價格。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方面要嚴控新增產能,擺脫產能過剩局面;另一方面要注重科研創新,拓寬應用領域,完善品牌建設,健全產業鏈。
  • 直播帶貨平臺開發,直播帶貨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直播+」的形式越來越豐富的出現在大眾視野,直播+帶貨、直播+電商的形式更是逐漸發展為「直播+」潮流中的砥柱,直播帶貨平臺開發也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需求。本文來看看關於直播帶貨平臺開發都要做些什麼。直播帶貨平臺開發一、直播帶貨平臺開發的注重點1. 接入直播sdk直播帶貨平臺開發接入直播sdk可以實現主播與觀眾的實時連麥,可以實現雙向交流。
  • 2020移動網際網路藍皮書:直播帶貨競爭格局加速演變
    其中,人民網研究院副院長劉志華、研究員陳麗撰寫的《直播帶貨:2019移動電商新風向》一文認為,2019年,直播帶貨異軍突起,在平臺競爭、主播成長及市場拓展等方面呈現出諸多重要特徵,同時也暴露出快速發展過程中的部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