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極地區歷史最高最低溫紀錄最高溫度19.8℃ 最低溫度-89.2℃
南極地區歷史最高最低溫紀錄最高溫度19.8℃ 最低溫度-89.2℃ 來源:中國氣象報 發布時間:2017-03-06 WMO認為,這些歷史極值的認知和驗證對於全球和區域尺度的天氣模式、自然發生及人類誘發的氣候變化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南極洲地區觀測到的最高溫度記錄發生在1982年1月30日,西格尼島博奇海灣的西格尼研究站觀測到19.8℃。南極大陸的最高氣溫出現在2015年3月24日,位於南極半島北端附近的阿根廷埃斯佩蘭薩研究基地記錄下最高溫度為17.5℃。
-
中國航海家郭川創造人類探險北冰洋新紀錄
原標題:中國航海家郭川創造人類探險北冰洋新紀錄 據來自郭川團隊的消息,在北冰洋東北航道危機四伏的海面上航行9天後,由中國航海家郭川船長駕駛的「中國·青島」號距離衝 過終點線,創造人類歷史上首次東北航線不間斷航行世界紀錄已不到一千海裡了。據專家預計,郭川和他的國際團隊將在15日到達終點,創造人類帆船航海史上的新紀錄。
-
美國物理學家打造宇宙中的最低溫度
不在月球,儘管月球的溫度可達到零下192攝氏度。最近,科學家可以告訴你,最低溫度是在地球上最近看到的。不久前,麻省理工學院利用雷射冷卻技術,成功將體積相當於硬幣大小的物體冷卻到接近絕對溫度零度,創造了雷射冷卻相同體積物體的最低溫度紀錄。保持最低溫度紀錄在超冷物理學中,低溫下的粒子特性與常溫不同。
-
海水溫度偏高 北極海冰面積創10月最低紀錄
丹麥研究人員28日表示,北極地區的海冰面積達到10月的歷史低點,指出異常溫暖的季節意味海冰增長的速度不如平常。根據外媒報導,丹麥氣象研究所(DMI)科學家Rasmus Tonboe博士說,「10月北極海冰的面積將是有紀錄以最低,海冰的增長速度將低於正常數值」。北極海冰面積紀錄可追溯至1979年。研究人員已在9月注意到北極海冰面積儘管沒有刷新2012年的紀錄,但仍創下第2低紀錄。海水溫度偏高導致10月新冰形成的速度減慢。
-
人類能創造出10萬億度高溫,卻無法突破最低溫度,究竟是為何?
文/行走天涯人類能創造出10萬億度高溫,卻無法突破最低溫度,究竟是為何?地球上有很多定義,幾乎都是被科學家規定的,比如說宇宙的起源是來自於奇點大爆炸,當然這其中還存有一定疑問,不過目前為止,幾乎是贏得了廣泛的認同,除非有更優秀的科學家找到了宇宙存在的理由,否則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所認為的宇宙的起源都是來自於奇點大爆炸。
-
中國學者創造55K鐵基超導體轉變溫度世界紀錄
物理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科大)的中國科學家不僅首先使鐵基超導體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溫度」(40K,約零下233攝氏度),創造了鐵基超導體臨界轉變溫度的世界紀錄,並且在鐵基超導的電子結構、物性和機理研究方面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形成了強大的中國超導團隊。
-
人造最高溫度已達10萬億度,最低溫度達不到-273.15度?
之後的實驗中,通過粒子間的高速碰撞,又再次打破了這個紀錄,誕生了有史以來人造最高溫——10萬億攝氏度。現在人類所創造的最高溫度已達10萬億℃,那為什麼人類所能創造的最低溫度,卻連-273.15℃都達不到呢?
-
中國創造一項新紀錄
在這位國際泰鬥的眼裡,既無設備又缺經費的中國,只能從故紙堆裡挖掘成果。 汪品先真切地感受到:一個國家的科研進步,必須以堅實的經濟基礎作為後盾。中國的科學家們,只能等。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8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經過院士和專家反覆呼籲,中國正式加入「國際大洋鑽探計劃」。
-
韓國宣布:人造太陽打破中國紀錄,要實現全人類夢想?
圖為磁約束裝置內部近日,韓國進行的一次可控核聚變試驗成功創下了將1億度高溫的等離子體維持20秒的世界紀錄,打破了之前中國創造的10秒世界紀錄,難道中國人造太陽記錄被打破?不過,如何約束核聚變產生的高溫等離子體依然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難關,上億度的高溫將會徹底蒸發人類現有的一切材料,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科學家提出使用磁場約束等離子體,避免直接接觸的思路之後,可控核聚變的研究才得以繼續推進,目前,全球廣泛採用的託卡馬克裝置,名稱來源就是環形室線圈磁約束的俄文縮寫,研究的目標,則是提高等離子體的溫度,延長可控核聚變的時間,最終實現商業發電。
-
上海寒潮時最低溫度曾降至零下11度,歷史上的寒潮你經歷過幾次?
上海歷史上出現過多少次寒潮?都有哪些特點?對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讓我們借氣象、報刊等歷史資料,梳理和盤點那些年上海出現過的寒潮。 百年前的寒潮曾出現在3月中旬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秋是季風的轉變期,多低溫陰雨天氣。夏季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籠罩下,多東南風,暖熱溼潤。
-
全球最低溫度破紀錄 達-91.2℃幾分鐘能把人凍僵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8日報導,近日美國科考專家在南極大陸一處三千多米高的山上新發現了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那裡的溫度竟然低至零下91.2攝氏度。如果人不加防護暴露在那樣的環境裡,幾分鐘就能凍僵。這個超低溫也一舉打破了此前地球上的最低溫紀錄——科學家1983年在南極大陸探測到的零下89.2攝氏度。
-
新年初始 瑞典最低氣溫刷新紀錄
最低氣溫紀錄被刷新寒冬已經正式來到,1月6日早上在瑞典北部小鎮 Nikkaluokta監測到的溫度已經達到了零下37.3攝氏度。然而沒過多久,氣溫又再創新低。SMHI在當日晚間20.30於另一小鎮 Vittangi和位於瑞典北部邊境的Naimakka的氣溫已經接近了歷史同期氣溫的最低值,零下40.6攝氏度。
-
量子氣體打破熵值最低紀錄
量子氣體打破熵值最低紀錄 有望使科學家「聽到」量子系統中微弱信號 2015-08-08 科技日報 聶翠蓉 當低溫量子氣體達到原子的最低激活能態時,氣體內就會產生轟隆隆的低沉聲音。 熵值表示系統的無序性或噪音,溫度最低的量子氣體,熵值不一定最低。論文作者、該校物理學教授丹·斯丹普-庫恩表示,量子氣體達到最低熵值後,人們就能區分出多體量子機械中的微弱聲音。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斯丹普-庫恩團隊將百萬個銣原子捕獲並隔離進真空裝置內,而後冷卻到最低能態。
-
為什麼宇宙最低溫度是-273.15度?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宇宙最低溫度究竟是多少並不重要,畢竟溫度的標尺是人類制定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度,水沸騰溫度是100度(標準大氣壓下),如果當初人類制定的這兩個標尺有所變化,比如說我們定義「冰水混合物溫度為100度」,那麼最低溫度就不會是-273.15度了!
-
蛟龍號下潛深度 到底有多深呢 創造新紀錄
隨著科學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許多技術都在不斷的成熟,有一些科研項目在全球,都屬於最頂尖的存在。蛟龍號創造新紀錄下潛7020米,超過日本最深6527米的紀錄。這個載人深潛器的成功,標誌著我國載人潛水器技術的成熟,也標誌著我國海底勘測能力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雪龍號完成第8次北極科考 創造多項歷史紀錄
這次北極科考歷時83天,實現了三個首次,創造了我國北極科考多項歷史紀錄。 在這支創下多個首次的科考隊中,有八名來自海洋二所的科研人員,他們來自該所海洋生態與環境實驗室、海底科學實驗室和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實驗室,包括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化學及海洋生物等多個學科。有的已經多次參加北極科考,有的是第一次走進這個冰雪世界。
-
北京或破21世紀最低氣溫紀錄
北京或破21世紀最低氣溫紀錄 2021-01-05 2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市極端最低氣溫破歷史紀錄
(記者 姚瓊 通訊員 韓蓓蓓)新年伊始,強冷空氣再次影響我市,1月7日早晨我市極端最低氣溫創入冬以來新低,其中合陽縣、韓城市兩個氣象站日最低溫度突破有記錄以來歷史極值,全市多個氣象站日最低氣溫為近10年最低。
-
離室溫更近一步 超導材料創造新超導溫度紀錄
現在,來自馬克斯普朗克的研究人員報告了超導性的新紀錄高溫--零下23℃。 正常情況下,當電子流經導體時,它們的負電荷意味著它們之間相互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