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氦如此重要?氦是150年前發現的

2020-12-05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

觀看氦氣把氣球升入空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果氣球是一個小孩的,他會把氣球放飛,這可能是一場悲劇。還有,誰沒有從氣球中吸過氦氣,然後像唐老鴨一樣嘎嘎叫呢?儘管如此,這並不是最明智的做法,因為氦會取代我們肺部的空氣(主要為氧氣),或者引起呼吸方面的其他問題。除了氣球和讓我們的聲音吱吱作響之外,氦還有什麼用呢?是否應該關心我們是否耗盡了氣態物質?

充滿氦氣的氣球緩緩地飄向天空,圖片:magicinfoto/Shutterstock

博科園-科學科普:氦是一種氣體,和人類幾乎沒有什麼共同之處,這也許並不奇怪,但我們仍然需要彼此。21世紀的經濟依賴於氦氣,氦氣需要人類想出更好的保護策略,以免我們用完所有的能源。150年前法國天文學家Jules Janssen在一次日全食中首次發現了稀有氣體——氦氣。他將氦命名為「helios」,因為當時地球上還沒有發現氦。

這種高解析度MRI圖像在沒有氦冷卻磁鐵情況下是不可能的。圖片:MriMan/Shutterstock

從那以後,關於氦的科學研究取得了無數進展;從醫學到天體物理學等學科使用的現代分析工具,更不用說我們隨身攜帶的手機了,如果沒有製造過程中使用的氦,就不可能實現。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一名研究科學家,工作地點位於落基山脈的山腳下,是公羊的家。在氦的幫助下,以及全世界的同行們正在進行科學發現,這些發現豐富了全球社區——所有這些都依賴於氦所提供的獨特物理特性。

地球上的氦氣是有限的

你可能還記得幾年前,當氦短缺的報告浮出水面時,以及定期報告(包括今年的一些報告)指出全球供應緊張。那麼,這場危機值得全求關注嗎?氦從一開始就存在,並在大爆炸後不久形成,氦是宇宙中第二輕也是第二常見的元素,僅次於氫。然而,地球上的氦並不多,只有百萬分之幾。問題是氦核太輕了,以至於我們地球的引力無法束縛它。氦一旦進入地球大氣層,就會逃逸到太空的真空中,從地球上消失,並隨著太陽風一起被吹走。

德克薩斯州阿馬裡洛外的聯邦氦氣項目懸崖邊氣田的粗氦濃縮裝置。圖片:US 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 via Wikimedia Commons

儘管氦從地球上不斷流失,氦的儲量直到最近都相當豐富。地球上大部分的氦儲備都是在大爆炸時以不同方式形成的。放射性元素,如鈾和釷衰變為更小的碎片或粒子,包括非常小的阿爾法粒子。這些粒子是被剝離的氦原子,沒有電子,光禿禿的,高能,高電荷。這种放射性元素的衰變稱為裂變,因為這種元素分裂成新的子元素,釋放出能量。這些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補充了大氣中丟失的氦,它被困在各種各樣的礦物中,並在大型自然形成的氣藏中被收集,這些氣藏是用來開採,比如德克薩斯州的國家氦儲備。然而,這一自然過程需要數千年的時間來產生大量值得商業開採的氦。

為什麼我們需要氦

氦核質量只有4 - 2個質子和2個中子,是一種非常穩定的元素。氦的一些最重要特性對於我們來說是化學惰性的,不活潑,不易燃,無毒,最重要的是,它在4.2開爾文,或負268攝氏度沸騰,接近絕對零度,這是宇宙中最低的溫度。在這種溫度下,沒有其他元素能保持液態。目前還沒有其他材料具有氦的獨特性質。對於許多工業應用來說,沒有比氦更便宜的替代品了。它在航空航天和國防技術、高科技製造、火箭發動機測試、焊接、商業潛水、粒子加速器中的磁體、光纖電纜和手機中發現的半導體晶片的生產中至關重要。

帶有惰性氣體電子管在高壓下被激發時發出不同顏色和不同強度的光,從左到右:氦、氖、氬、氪和氙。圖片:Kim Christensen/Shutterstock

然而,氦的唯一最大用途是支持醫學成像產業,特別是磁共振成像或MRI,以及高端材料分析,它們利用非常高的磁場來進行核磁共振(NMR)光譜測量。如果沒有液氦的超低沸點,這些電場就不可能產生。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成像設備用於人體成像的關鍵是使用穩定在4.2 K的超導材料。大多數材料都能阻礙通過它們的電子或電流的流動,這對磁體結構來說是一個問題。

我們使用的每一個電子設備,每一個送電線到牆上插座的電流,以及所有通過電阻力輸送電能的基礎設施。這種電阻使得產生需要高電流的大磁場變得困難。超導體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它對電子的流動沒有阻力,並且有能力產生巨大的磁場,從而實現高解析度的醫學成像。但要使超導體正常工作,必須保持在極低的溫度——這是液氦必不可少的地方。

核磁共振掃描儀是重要的醫學成像工具,這些機器產生一個巨大的磁場,只有液氦使機器內部的超導體保持低溫才有可能。圖片:ALPA PROD/Shutterstock

氦和超導體

當線圈繞在一種特殊的超導材料上,然後在液氦中冷卻到4.2 K或更低時,臨界溫度條件得到滿足,並且可以向線圈中泵入非常大的電流。迄今為止,最大的穩定磁場是由45特斯拉(即45萬高斯)混合動力車產生的,這種所謂的苦超導磁體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國家高磁場實驗室,這個磁體產生的磁場是地球磁場的150萬倍。

Karolien Denef博士和她的兒子Griffin,幫助Christopher Rithner博士將液態氦從低溫的dewar轉移到超導磁體dewar,用於核磁共振。在醫學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研究和粒子束中,大約三分之一的氦消耗支持高磁場磁體。圖片:Christopher Rithner, CC BY-ND

在研究中使用核磁共振技術對實驗室新材料發現的物理特性進行指紋識別。其中一些會轉化為應對全球衛生挑戰的新抗生素等藥物,而另一些則轉化為可輕易回收的「綠色」結構材料。在能源領域正在取得進展,開發小型、可攜式、高能量電池,最終可能減少對碳燃料的依賴。反過來,核磁共振需要大量的氦才能發揮作用。這在短期內不太可能改變。幸運的是,正在更好地管理地球剩餘儲量,一直在尋找新的儲量,正在學習如何在氦氣在太空中消失之前回收利用。

開始了解如何製造在更高、更容易獲得溫度下進行超導的新材料。所有這些發展都需要時間和金錢。不幸的是,回收操作需要大量的能源和燃燒煤炭。與此同時,需要繼續尋找這種寶貴資源的更多來源,並制定更好的回收策略。在這個方向上,可以通過購買更少的聚會氣球來採取個人小步驟。另一方面,這只是我們消耗氦的很小一部分,它所提供的純粹快樂是一個很小的代價。當你下次看到派對用氣球載著氦氣飛向天空時,你要考慮一下這個問題。

博科園-科學科普|文:Christopher Rithner/Conversation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科技:氦被發現150年後
    導語:150年前,科學家在太陽光中觀察到惰性氣體的第一個證據。今天,我們向氦致敬,這是150年前發現的最高貴的氣體。你可能知道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二種元素,它能填滿派對氣球,讓你的聲音聽起來像花慄鼠阿爾文,但這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並不是所有的樂趣和遊戲。
  • 為什麼氦-3大量存在於月球?
    【每日科技網】 氦-3大量存在於月球是不爭的事實,那麼氦-3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能夠在月球表面保存,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氦-3,其實就是氦氣的同位素氣體,氦元素在宇宙中比比皆是,由於月球表面接近宇宙真空環境,加上太陽風的吹啊吹,吹了幾十億年,恆星產生的氦-3更灰塵一樣在月球表面積累著。
  • 人類正在輕率地浪費一種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資源:氦
    自然界最輕的惰性氣體——氦。但我們卻不是因為急需的醫療和科學用途而開採、存儲和分配這些資源,而是揮霍在吱吱作響的氣球上。這也是為什麼要停止浪費的原因。 它最重要的性質也許是:在標準大氣壓和低溫條件下,它會液化但不會固化,使其成為粒子加速器、核磁共振成像儀和超導體的終極冷卻劑。在足夠低的溫度下,氦會成為一種超流體:一種非常罕見的沒有摩擦和粘性的物質狀態。在運動中的超流體沒有能量損失,將永遠保持運動狀態。
  • 化學元素氦的發現和應用
    氦的發現1.1 氦的發現1868年08月18日,法國天文學家Pierre Jules César Janssen觀察日全食過程中發現了一條波長為587.49nm的新譜線。Joseph Norman Lockyer也發現了同樣的譜線,因為這是在太陽中發現的新元素,他和英國化學家Edward Frankland一起將這個元素以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Helios命名為Helium。
  • 為什麼氦-3超流體中沒有速度限制?
    為什麼氦-3超流體中沒有速度限制?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已經確定了為什麼在超流體氦-3中運動的物體沒有速度限制的原因。氦-3是氦的一種稀有同位素,其中缺少一個中子。它在極低的溫度下成為超流體,使運動物體缺乏摩擦力等不尋常的特性成為可能。
  • 英法天文學家發現「氦」元素
    科技史上的今天【英法天文學家發現「氦」元素】1868年8月18日,法國天文學家讓桑在印度觀測日全食時,發現了幾條陌生的光譜線,英國天文學家洛克耶也獨自觀測到一些不能用地球上任何已知元素說明的亮線,他將該譜線歸於一種新元素。並把它命名為「氦」。1895年英國化學家拉姆塞才從地球礦石中解析出氦,氦是唯一不在地球上首先發現的元素。
  • 將來會成為人類重要能源的月球資源「氦3」
    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種在遠期可能成為地球重要能源的物資,那就是氦-3。氦-3是氦的同位素之一,元素符號為3He,它的原子核由二顆質子和一顆中子所組成,是穩定同位素。根據一些科學家的看法,正是氦-3有可能成為人類將來首選的發電能源。氦-3的儲量在整個地球上最多只有500公斤,可是在月球的土壤裡儲量豐富。
  • 100噸球氦-3是全球一年能源量?嫦娥5號探月,細品氦-3未來
    新能源的開發及發現也已提到人類發展的日程。所幸,通過多半個世紀人類對月球的考察及研究,已經發現月巖中含有很多種物質和能源。月壤中,氧佔40%,它是推進劑和受控生態環境生命保障系統的供氧源;矽佔20%,它是製作太陽電池陣的原材料。其他元素的比例約是,鉛7%、鎂5%、鐵8%、鈣9%、鈦5.5%,鈉、鉀、錳含量佔千分之幾,鋯、鋇、鈧、鈮含量為萬分之幾。
  • 15噸氦-3是我國一年的能源量?
    人類在月球上已經發現月巖中有100多種礦物,僅月球上的氦3最保守估計可供全世界使用1萬年。如何利用,只是時間問題。任何事實,擁有主動權是最好的維護權益的利器。月球資源有目共睹,但不是別人給予。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是對資源擁有和分配的最生動的寫照。
  • 百科 | 第一個在地球以外發現的元素——氦
    氦,元素周期表的第2號元素。可是為什麼要叫它氦,是一種能讓人害怕的元素嗎?不是,氦氣比氫氣還要溫柔。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氫氣遇到明火時,會發生強烈的爆炸。看來,氦氣一點兒也不可怕還有點兒可愛,那為什麼叫做「氦氣」呢?氦氣的英文為Helium,來源於希臘文,原意是「太陽」。
  • 元素周期表系列:神秘的氦——一種正被揮霍的重要不可再生資源!
    數億年來,地球表面下積累著一種自然資源,它在人類社會的一些重要的科學和醫學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從核磁共振成像儀到超導電性、到粒子加速器、再到創造地球最強的磁場。沒有任何已知的物質可以替代這種資源,這是真正不可替代的。同樣,我們也沒有什麼方法來合成這種基本元素,我們只有地球地質歷史上自然形成的物質。這個資源是什麼呢?自然界最輕的惰性氣體——氦。
  • 嫦娥5號帶回的氦-3如此強悍,月球會不會被開發成國家5A景區
    我算了一下,一克月球土壤價值150萬人民幣。這次的科學探索到底值不值?能給我們國家帶來哪些好處? 首先這次嫦娥5號能夠從月球上帶回2公斤的月球土壤,已經讓我國成功超越前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個帶2公斤以上月球土壤的國家,把歐洲,日本印度之流遠遠甩在身後。也是美國阿波羅計劃,前蘇聯之後,人類首次從月球帶土壤回來。意義十分重大。
  • 嫦娥5號帶回來的氦-3如此強悍,月球會不會被開發成國家級5A景區
    我算了一下,一克月球土壤價值150萬人民幣。這次的科學探索到底值不值?能給我們國家帶來哪些好處?首先這次嫦娥5號能夠從月球上帶回2公斤的月球土壤,已經讓我國成功超越前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個帶2公斤以上月球土壤的國家,把歐洲,日本印度之流遠遠甩在身後。也是美國阿波羅計劃,前蘇聯之後,人類首次從月球帶土壤回來。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氦3,美國40年前阿波羅登月,花了多少資金?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氦3,NASA:美國40年前登月,就耗資250億美元 嫦娥五號順利發射吸引了國際上很多學者的關注,美國NASA的專家提醒:美國40年前登月就曾耗資250億美元,也消耗大約40萬勞力,如果現在美國想要再次登月,那麼只需要5年時間和300億美元資金尚可。
  • 美物理學家稱地球25年之後或將「無氦」(組圖)
    實際上,現在的氫氣球,填充的都是氦,元素周期表上排名第二的傢伙。  氦實際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科研工具。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惰性氣體,它本身很難獲取。然而,過於低廉的價格使氦被濫用了。最近,美國物理學家、諾獎得主羅伯特·理查森在接受《新科學家》雜誌專訪時發出警告:如果不立即控制對氦的濫用,25年以後科學家將無氦可用。屆時,人類在很多領域的科學探索工作將大受影響。
  • 最新發現!大量氦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地幔中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所計算物理團隊王賢龍研究員與江蘇師範大學李印威教授合作,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基於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全局結構搜索方法和分子動力學方法研究了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的物性,預測了系列穩定的氨-氦高壓化合物,指出氦並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只能夠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中,也可能大量存在於其上地幔中。
  • 最新發現!大量氦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地幔中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所計算物理團隊王賢龍研究員與江蘇師範大學李印威教授合作,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基於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全局結構搜索方法和分子動力學方法研究了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的物性,預測了系列穩定的氨-氦高壓化合物
  • 終於揭示「宇宙氦」的性質!氦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之一
    進行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阿爾貝託·奧利瓦(Alberto Oliva)解釋說:氦是宇宙射線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它由兩種同位素組成,即氦-4和氦-3。氦-4或氦-3,是一種氦同位素,主要在大爆炸後的前三分鐘和恆星核合成中產生。恆星核合成是由於恆星內部核聚變反應而產生的化學元素,天體物理加速器,如超新星爆炸衝擊波,將這種同位素加速到高能。
  • 研究發現,月球上還有比氦3更重要的東西,它將改變未來太空探索
    經過了我國嫦娥五號的採樣返回任務,我們已經了解到了為什麼我們要大力的發展航天科技,為什麼要去往月球?因為月球上有我們未來想要的東西,它就是氦-3,這是氦元素的一種同位素,比氦元素少了一個中子,沒有放射性,它可以取代氘、氚這兩種元素,使得人類更好、更容易、更安全的實現核聚變反應。
  • 氦3和氦4稀釋製冷及其應用
    氦3人類未來的新能源,月球上有百萬噸氦3至少夠整個人類用700年3He-4He稀釋制冷機的發明是毫開溫區製冷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