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氦被發現150年後

2020-12-05 那你就得堅持你的初心

導語:150年前,科學家在太陽光中觀察到惰性氣體的第一個證據。今天,我們向氦致敬,這是150年前發現的最高貴的氣體。你可能知道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二種元素,它能填滿派對氣球,讓你的聲音聽起來像花慄鼠阿爾文,但這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並不是所有的樂趣和遊戲。

氦是科技工業的主力。它執行的任務多種多樣,比如冷卻核磁共振掃描儀中的超導磁體,協助半導體晶片的製造,以及查找船舶的洩漏。最近全球氦氣短缺,導致價格飛漲,科學家們憂心忡忡。儘管氦在地球上有許多用途,但它實際上是以希臘太陽神太陽神的名字命名的。這是因為它存在的第一個證據是在陽光下發現的。1868年8月18日,在印度的一次日食中,法國科學家Jules Janssen通過一種將光的顏色分離成光譜的儀器觀察到了太陽的大氣層。

後來他意識到,即使沒有日食,他也能觀測到,於是他在數據中發現了一條神秘的黃線。英國科學家諾曼·洛克耶在單獨工作的幾個月後也觀察到了這條亮黃色的線。洛克耶提出,這條神秘的線是一種新元素的證據,他和化學家愛德華·弗蘭克蘭將這種新元素命名為氦。在隨後的123年裡,科學家和愛好者們都在繼續探索和利用這種重要元素的獨特特性。1908年,荷蘭物理學家Heike Kamerlingh Onnes首次成功液化氦。由於沸點僅比絕對零度高4開爾文,液氦被用來冷卻從研究實驗室的新材料到核磁共振掃描儀中的超導磁體的一切。

事實上,這是目前最大的一次氦的使用,約佔所有生產的四分之一。氦也是第一個被發現的超流體。當冷卻到低於2.17開爾文時,它的粘度(測量液體厚度的參數)變為零。這使得氦具有奇異的超流體特性,例如能夠永遠維持渦旋,能夠爬上碗的表面,滴落在碗的一側。這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幾乎不真實的液體。當它流入時沒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是無法確認的,直到它已經填滿了船。1913年,昂尼斯在接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演講中說。

地球上天然氦原子供應的百分之一,除了百分之二到一萬之外,其餘的都是氦-4。它們包含2個質子和2個中子。但是另外的0.0002%被稱為氦3。這些稀有的元素只含有一個中子。氦3可以幫助冷卻超過氦-4 4開爾文極限的物質,使科學家能夠研究材料的基本性質,使其在絕對零度以上千分之幾開爾文的範圍內。氦-3也可以用於遠距離探測中子。這對抓獲非法販運放射性物質的走私者是有用的。它也被用於某些類型的醫學肺部成像,並已被建議作為核聚變的燃料候選。

現在使用的幾乎所有氦-3都是在核反應堆中生產的。它不便宜。美國每年生產的氦-3隻有大約6000升,也就是1.5磅。它的標價高達每公升2000美元,按重量計算是金價的400多倍。這種物質是如此珍貴,以至於科學家們提議在月球上開採它,這些礦藏是數十億年前通過太陽風帶到月球上的。這一過程在2009年的電影《月亮》中得到了虛構的描述。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兼地質學家哈裡森·施密特曾建議開採月球上的氦-3礦床;其他研究人員指出,土星、木星和遙遠的小行星可能是氦-3的額外來源。

現在使用的幾乎所有氦-3都是在核反應堆中生產的。它不便宜。美國每年生產的氦-3隻有大約6000升,也就是1.5磅。它的標價高達每公升2000美元,按重量計算是金價的400多倍。這種物質是如此珍貴,以至於科學家們提議在月球上開採它,這些礦藏是數十億年前通過太陽風帶到月球上的。這一過程在2009年的電影《月亮》中得到了虛構的描述。

總結:當鈾和釷在地球表面下的古老巖石中衰變時,它們釋放出阿爾法粒子。粒子只是一個裸露的氦核,這些粒子吸收電子,形成氦。但是,為了讓惰性氣體從它們形成的巖石結構中釋放出來,這些巖石需要在過去五千萬到一億年間被加熱。在坦尚尼亞,東非裂谷地帶的火山活動帶來了熱量。但是這種氣體很難儲存,回收起來也很昂貴。因為它很輕,氦很容易脫離地球的大氣層。20世紀,一名加州男子坐在草坪躺椅上飛過長灘上空,氦促成了這一最離奇的大膽特技之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氦如此重要?氦是150年前發現的
    150年前法國天文學家Jules Janssen在一次日全食中首次發現了稀有氣體——氦氣。他將氦命名為「helios」,因為當時地球上還沒有發現氦。這種高解析度MRI圖像在沒有氦冷卻磁鐵情況下是不可能的。
  • 英法天文學家發現「氦」元素
    科技史上的今天【英法天文學家發現「氦」元素】1868年8月18日,法國天文學家讓桑在印度觀測日全食時,發現了幾條陌生的光譜線,英國天文學家洛克耶也獨自觀測到一些不能用地球上任何已知元素說明的亮線,他將該譜線歸於一種新元素。並把它命名為「氦」。1895年英國化學家拉姆塞才從地球礦石中解析出氦,氦是唯一不在地球上首先發現的元素。
  • 化學元素氦的發現和應用
    氦的發現1.1 氦的發現1868年08月18日,法國天文學家Pierre Jules César Janssen觀察日全食過程中發現了一條波長為587.49nm的新譜線。1895年03月26日,瑞典化學家Per Teodor Cleve和Nils Abraham Langlet在鈾礦中發現了氦。
  • 歷史上的今天1868年8月18日英法天文學家發現「氦」元素
    歷史上的今天1868年8月18日英法天文學家發現「氦」元素 2013-08-16 11:13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科技:在壓力下,氦不再是旁觀者
    導語:氦是宇宙中化學惰性最強的元素,但去年,科學家證明它可以與另一種元素成功形成穩定的化合物。現在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知道原因了——氦的作用就像一個和平衛士,幫助不受約束的原子保持文明。這些新發現還表明氦形成化合物的頻率可能比之前認為的要高,其中可能包括在地球深處。
  • 氦氣發現 150 周年:小小氦氣竟有大用途
    氦氣是一種惰性氣體,由法國天文學家朱爾斯·讓森(Jules Janssen)在1868年8月18日的全日食期間發現。當時人們尚未在地球上發現過這種元素,因此讓森用太陽(helios)為其命名,稱其為氦(helium)。自此之後,科學家圍繞氦取得了許多重要進步,如醫學和天體物理學等領域使用的現代分析工具、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等等,這些物品的生產過程都離不開氦氣。
  • 專家:開發利用月球氦-3能源的夢想幾十年內無法實現
    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專家認為,在月球開採氦-3並將其作為能源使用還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幾十年內無法實現。據科學家估算,1噸氦-3進行熱核聚變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500萬噸石油燃燒釋放的能量。地球上氦-3儲量極少,不具開發價值,月球上的氦-3儲量則可滿足地球五千年的能源需求。這也是科學家對月球興趣增加的原因之一。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應用紅外光譜實驗室主任亞歷山大羅金說:「很遺憾,目前該領域沒有任何商業價值,因為世界上沒有熱核聚變技術。」
  • 最新發現!大量氦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地幔中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所計算物理團隊王賢龍研究員與江蘇師範大學李印威教授合作,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基於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全局結構搜索方法和分子動力學方法研究了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的物性,預測了系列穩定的氨-氦高壓化合物,指出氦並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只能夠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中,也可能大量存在於其上地幔中。
  • 最新發現!大量氦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地幔中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所計算物理團隊王賢龍研究員與江蘇師範大學李印威教授合作,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基於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全局結構搜索方法和分子動力學方法研究了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的物性,
  • 發現一顆超大質量白矮星,就在銀河系中,距離地球才150光年!
    在距離地球約15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不同尋常的超大質量白矮星,其大氣成分前所未見,這是首次以其大氣成分為線索識別出合併後的白矮星這一發現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可能會對我們銀河系中大質量白矮星的演化和超新星的數量提出新問題。
  • 我國學者發現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地幔中大量存在氦
    【 我國學者發現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地幔中大量存在氦】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所計算物理團隊王賢龍研究員與江蘇師範大學李印威教授合作,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基於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全局結構搜索方法和分子動力學方法研究了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的物性,預測了系列穩定的氨-氦高壓化合物,指出氦並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只能夠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中
  • 國內首套年產百萬方級氦氣的液化天然氣閃蒸氣提氦裝置通過科技...
    2020年11月13-14日,四川空分設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的「大型液化天然氣裝置閃蒸氣提取高純氦技術開發及工業示範」項目在內蒙鄂爾多斯杭錦旗現場順利通過科技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認為:該裝置是國內首套年產百萬方級氦氣的液化天然氣閃蒸氣提氦裝置,其主要性能指標達國際先進水平。
  • 美國宇航局探空火箭,在太陽大氣中,發現僅次於氫的氦分布結構!
    氦是宇宙中僅次於氫的第二豐富元素,但科學家們不確定太陽大氣中到底有多少氦,因為太陽那裡很難測量。知道太陽大氣中氦的數量,對於理解太陽風的起源和加速很重要,太陽風是從太陽源源不斷的帶電粒子流。早在2009年,美國宇航局(NASA)啟動了一項探空火箭探測研究,以測量延伸太陽大氣中的氦,這是人類第一次收集到完整的太陽全球地圖。
  • 美國宇航局探空火箭,在太陽大氣中,發現僅次於氫的氦分布結構
    氦是宇宙中僅次於氫的第二豐富元素,但科學家們不確定太陽大氣中到底有多少氦,因為太陽那裡很難測量。知道太陽大氣中氦的數量,對於理解太陽風的起源和加速很重要,太陽風是從太陽源源不斷的帶電粒子流。早在2009年,美國宇航局(NASA)啟動了一項探空火箭探測研究,以測量延伸太陽大氣中的氦,這是人類第一次收集到完整的太陽全球地圖。
  • 人類首次在系外行星大氣中發現氦,科學家:它的意義非凡
    近日,哈勃太空望遠鏡又有重大發現,在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中檢測到了氦元素的存在,這是人類首次在系外行星大氣中發現氦元素。氦是稀有氣體的一種,氦在通常情況下為無色、無味的氣體,是唯一不能在標準大氣壓下固化的物質。氦是最不活潑的元素。氦的應用主要是作為保護氣體、氣冷式核反應堆的工作流體和超低溫冷凍劑。
  • 百科 | 第一個在地球以外發現的元素——氦
    氦,元素周期表的第2號元素。可是為什麼要叫它氦,是一種能讓人害怕的元素嗎?不是,氦氣比氫氣還要溫柔。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氫氣遇到明火時,會發生強烈的爆炸。1868年,法國的詹森利用分光鏡觀察太陽表面時,發現一種新的黃色譜線,通過眾多科學家的研究和觀察,才找到的一種屬於太陽上的未知元素,於是把它命名為Helium,元素符號定為He。
  • 美物理學家稱地球25年之後或將「無氦」(組圖)
    不過,很多人都會誤以為氫氣球裡裝的是氫———如果真是這樣可就麻煩了,氫氣與氧氣混合後,遇火會爆炸,中學化學課本上都有提及,怎麼可能讓孩子們玩這種危險的東東呢?實際上,現在的氫氣球,填充的都是氦,元素周期表上排名第二的傢伙。  氦實際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科研工具。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惰性氣體,它本身很難獲取。然而,過於低廉的價格使氦被濫用了。
  • 美私營公司重返月球 氦-3將變革能源產業
    據國外媒體報導,離人類上次踏足月球已有近38年的歷史了,但最近,重返月球再次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因為美國幾家私營公司正在爭先恐後地準備去月球探礦和採礦。月球上的純淨能源氦-3(helium3)將使地球能源產業產生重大變革。
  • 終於揭示「宇宙氦」的性質!氦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之一
    進行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阿爾貝託·奧利瓦(Alberto Oliva)解釋說:氦是宇宙射線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它由兩種同位素組成,即氦-4和氦-3。氦-4或氦-3,是一種氦同位素,主要在大爆炸後的前三分鐘和恆星核合成中產生。恆星核合成是由於恆星內部核聚變反應而產生的化學元素,天體物理加速器,如超新星爆炸衝擊波,將這種同位素加速到高能。
  • 太陽氦閃後會增大數百萬倍,為何會發生氦閃,氦閃後為何會膨脹?
    現在的太陽已經很大了,但未來的太陽還會更大,因為在太陽發生氦閃之後,體積還會增大數百萬倍。 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種事情在宇宙中卻是家常便飯,此時此刻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恆星正處於生命的末期,經歷著從氦閃到膨脹的過程。那麼太陽以及與太陽類似的其它恆星為什麼會發生氦閃呢?這還要從恆星的燃燒方式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