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套年產百萬方級氦氣的液化天然氣閃蒸氣提氦裝置通過科技...

2020-11-25 機經網

  2020年11月13-14日,四川空分設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的「大型液化天然氣裝置閃蒸氣提取高純氦技術開發及工業示範」項目在內蒙鄂爾多斯杭錦旗現場順利通過科技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認為:該裝置是國內首套年產百萬方級氦氣的液化天然氣閃蒸氣提氦裝置,其主要性能指標達國際先進水平。

  大型LNG裝置BOG提氦撬裝冷箱

  氦氣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是國家安全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性物資,廣泛應用於國防、航空航天、核工業、科研、醫療、工業等領域。氦氣主要存在於天然氣中,而我國屬貧氦天然氣氣田,氦含量極低,並且直接從天然氣中提取氦氣成本極高,工業用氦基本全靠進口,對外依存度極高。

  基於我國氦氣資源匱乏與需求激增的矛盾,以及進口氦氣資源不穩定的外部環境,如何結合我國貧氦天然氣資源,從天然氣中高效提取氦氣,保障我國的國防軍工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氦氣需求,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四川空分設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敏銳地抓住這一契機,於2015年起開始立項研發「大型液化天然氣裝置閃蒸氣提取高純氦技術」;2016~2018年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和實驗,完成樣機研製,突破多項關鍵技術,獲得4項國家專利;2019~2020年,完成國內首套BOG提氦工業示範項目建設;2020年8月,該裝置一次性開車成功,裝置已達產穩定運行3個月以上,各項技術指標先進,氦氣年產能可達100萬方。

  本次科技成果鑑定會由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組織召開,黃鸝會長主持。

  科技成果鑑定會現場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前總工程師隋永濱擔任鑑定委員會主任,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王立教授擔任鑑定委員會副主任。鑑定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分別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 63921 部隊、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本溪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氧氣廠、中國石化華北石油局、陝西靖邊星源實業有限公司。四川空分設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單凱、副總經理謝波、總工程師黃科、低溫技術研究院院長江蓉、內蒙古興聖天然氣有限責任常務副總經理易華、杭錦旗政協副主席馮玉寬等領導和嘉賓參加了本次科技成果鑑定會。

  鑑定委員會主任隋永濱主持會議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會長黃鸝發言

  四川空分集團副董事長單凱致歡迎詞

  11月13-14日,科技成果鑑定委員會專家先於現場考察了BOG提氦裝置的運行情況,然後召開了「大型液化天然氣裝置閃蒸氣提取高純氦技術開發及工業示範」科技成果鑑定會。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黃鸝會長對四川空分集團研發的BOG提氦技術及建成的工業示範裝置表示肯定。隨後,四川空分集團副董事長單凱對與會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介紹了四川空分集團的BOG提氦項目研發情況以及未來創新發展的思路。科技成果鑑定委員會專家聽取了四川空分集團研究院院長江蓉所做的研發總結和技術研究報告、氦氣產品檢測報告、用戶使用報告等。

  專家考察BOG提氦裝置現場一

  專家考察BOG提氦裝置現場二

  專家考察BOG提氦裝置現場三

  經質詢討論,形成如下鑑定意見:四川空分集團開發的「大型液化天然氣裝置閃蒸氣提取高純氦氣」技術及裝置,性能指標先進、綜合能耗低,高純氦氣純度達99.9997%。建成了國內首套年產百萬方級氦氣的液化天然氣閃蒸氣提取高純氦氣工業示範裝置,並一次開車成功,運行穩定、安全可靠,各項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

  通過本次鑑定會,與會專家組一致認為四川空分集團技術力量強,工藝裝備和試驗檢測條件先進,質量體系完善,具備大型液化天然氣裝置閃蒸氣提取高純氦氣技術產業化條件。開發的「大型液化天然氣裝置閃蒸氣提取高純氦技術開發及工業示範」科技成果,其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對穩定我國氦氣戰略資源供應有重要意義,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應用推廣前景廣闊。

  與會專家審閱研發項目報告

  四川空分集團通過大型液化天然氣裝置閃蒸氣提取高純氦技術開發及示範裝置建設運行,開發出適合於從我國貧氦天然氣資源中高效提取氦氣的自主專利技術,該技術可在國內大型LNG裝置中推廣應用;對我國氦氣產業產生變革性影響,為我國國防軍工、航空航天及高新技術產業的氦氣戰略資源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有效提升了LNG工廠的綜合競爭力,促進國內LNG產業發展。

  與會專家及參會人員合影

相關焦點

  • 液化天然氣閃蒸氣提氦裝置示範項目實現穩定量產—新聞—科學網
    由於我國是貧氦國家,雖然有些天然氣田含氦,但氦的含量很低,直接提取氦的成本極高,大部分的氦氣都依賴於進口,而美國是第一大產氦國,我國的氦氣資源安全形勢非常嚴峻。一旦氦氣進口途徑被切斷,將會極大制約我國高端裝備製造和運行、前沿科學研究等領域的發展。
  • 首臺國產BOG提氦裝置通過鑑定
    日前,由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寧夏深燃眾源天然氣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BOG(閃蒸氣)提氦裝置示範項目在寧夏鹽池現場通過技術成果鑑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依託中科院理化所技術,在國內首次實現BOG製取液氦產品的示範運行,填補了國內空白。
  • 科學網— 閃蒸氣提氦項目實現穩定量產
    本報訊(記者鄭金武)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產業化公司中科富海聯合寧夏深燃眾源公司實施的「BOG(閃蒸氣)提氦裝置示範
  • 氦氣安全保障獲得重大突破,中科富海BOG提氦裝置順利投產
    氦氣因其具有低密度、低沸點、導熱性好、惰性和液化難(液化溫度-269℃) 等特點,是一種關係國家安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拯救人民生命的重要戰略性稀有氣體資源。我國氦資源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低溫超導、航天軍工、半導體、光纖製造、真空檢漏等。其中高端裝備製造中的半導體和光纖領域,對氦氣的需求佔了大部分;另外醫用核磁共振和大科學工程等裝置的低溫需求也佔有一定的比例。
  • 國產首臺套BOG提氦裝置示範項目通過技術鑑定
    "10月17日,依託中科院理化所技術,由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寧夏深燃眾源天然氣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BOG提氦裝置示範項目"在寧夏鹽池現場通過技術成果鑑定。國內首條液氦生產線即將實現投產。
  • 國產首臺套BOG提氦裝置示範項目,在寧夏鹽池縣通過技術鑑定
    本報訊 10月17日,由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寧夏深燃眾源天然氣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BOG提氦裝置示範項目」在寧夏鹽池通過技術成果鑑定,這將意味著解決我國戰略氦資源短缺的「卡脖子」問題。據了解,氦氣因具有低密度、低沸點、導熱性好、化學性質穩定等其獨特的物理化學特性,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大科學工程、醫用核磁共振、半導體/光纖等高端裝備製造領域,是一種關係國家安全、高新產業發展和民生健康的重要戰略性資源。然而,氦氣作為一種稀缺資源,主要存在於天然氣中,含氦量很低,提取技術與成本極高,造成國內氦氣幾乎全部依賴於進口。
  • 中科富海成功打造自主可控的BOG提氦生產線 捍衛國家氦氣戰略安全
    7月21日,依託中科院理化所大型低溫製冷技術孵化的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在BOG提氦領域取得裡程碑式突破。經過兩年多的研發攻關,成功研製出國內首套液化天然氣閃蒸汽(LNG-BOG)低溫提氦裝置,打通BOG提氦聯調全流程,順利產出液氦產品,達到設計要求。
  • 中科富海成功打造自主可控的BOG提氦生產線 捍衛國家氦氣戰略安全
    北京2020年7月30日 /美通社/ -- 7月21日,依託中科院理化所大型低溫製冷技術孵化的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在BOG提氦領域取得裡程碑式突破。經過兩年多的研發攻關,成功研製出國內首套液化天然氣閃蒸汽(LNG-BOG)低溫提氦裝置,打通BOG提氦聯調全流程,順利產出液氦產品,達到設計要求。
  • 國產首臺40升/小時氦液化器順利完開機調試
    千龍網北京10月9日訊 記者從中關村管委會網站獲悉,近日,由中科院理化所研製、北京中科富海工程化設計與製造、南京鵬力超低溫公司聯合調試運行的國產首臺40升/小時氦液化器(簡稱L40)順利完成出廠前開機調試,達到預期目標。
  • Quantum Design氦液化及純化高端系統於復旦大學成功安裝並驗收
    近日復旦大學封東來及李世燕組定製的ATL氦液化系統以及ATP氦氣純化系統成功完成安裝驗收。此套系統是國內第一套ATL160+型號氦液化器,該型號氦液化器為ATL系列中的最高端型號,能夠在保持杜瓦常壓的前提下實現高速液化,其最高液化速率能夠達到30L/天,超越了目前現有冷頭式氦液化設備液化效率極限。
  • 國內首座大型氦氣廠投運「氣體稀土」擺脫進口依賴
    據香港《南華早報》7月28日報導,我國在寧夏鹽池縣開設了中國首座大型氦氣工廠,並投入使用。從官方的聲明中看,這是中國首個可以生產和運營氦氣的商業化設施。該項目採用中科富海(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控股)研發的LNG-BOG低溫提氦裝置,從液化天然氣(LNG)閃蒸汽中提取出高純氦氣。
  • 智能型氦液化回收系統落戶中科院物理所,有望實現75L/日實驗室液氦...
    >2012年後,美國將氦氣作為戰略儲備資源,大幅削減了氦氣的出口訂單,但隨後卡達彌補了這個空缺,因此目前全球氦氣市場主要依賴美國和卡達兩個主要氦氣產地。而我國氦氣仍主要依賴於進口,原產自美國和卡達的氦氣各佔到國內氦氣市場的一半。2017年下半年,由於卡達斷交事件和其他政治因素影響,卡達的氦氣出口驟減直接導致2018年國內氦供應價格上浮了約40%。這無疑導致國內對氦依賴較大的醫療、科研機構產生了巨大的成本負擔。
  • 別再拿戰略資源、氣體稀土——氦氣吹氣球了
    目前具有工業價值的氦(>0.1%)主要提取自天然氣,個別儲量豐富的天然氣田含量甚至最高可達7.5%。無論是在空氣分離,還是在天然氣中提取氦氣,其氣體分離核心技術原理都是類似的,利用不同氣體的沸點不同,進行低溫精餾。氣體分離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先將氣體壓縮再進行冷卻,然後將壓縮氣體通過絕熱節流和膨脹做功等方式進行降溫,從而使得氣體液化,再在經六塔中經過多次部分蒸發和部分冷凝,從而實現將各組分離。
  • 氦氣戰略資源投資機會分析,別再拿氣體稀土吹氣球了!
    通過氦原子被激發,進一步與氖原子碰撞,產生雷射。氦氣的使用使得雷射器能量消耗更低,效果也更好。隨著價格上漲,卡達、俄羅斯等國家也都開始採掘氦氣,人們也開始有意識地節省氦氣或是將氦氣回收再利用。 地球上的氦主要來源於鈾、釷放射性衰變和地幔脫氣。由於其在空氣中含量實在太低,從空氣中提取根本就不划算。目前具有工業價值的氦(>0.1%)主要提取自天然氣,個別儲量豐富的天然氣田含量甚至最高可達7.5%。
  • 「氣體稀土」氦氣,一直受美國壟斷,如今中國實現突破
    氦氣只佔到空氣的幾百萬分之一,而且根本無法再生。深部地球的氦氣人們也無法開採利用,目前全世界利用的氦氣都是從石油天然氣油田中開採出來的。而且美國的天燃氣都是富氦的,而中國的天燃氣都是貧氦的,開採成本更大。而氦氣製造上,美國更是天下第一,是全球最大的氦氣生產國,控制壟斷了氦氣市場。
  • 被譽為「氣體稀土」的氦氣,一直受美國壟斷,如今中國實現突破
    氦氣只佔到空氣的幾百萬分之一,而且根本無法再生。深部地球的氦氣人們也無法開採利用,目前全世界利用的氦氣都是從石油天然氣油田中開採出來的。而且美國的天燃氣都是富氦的,而中國的天燃氣都是貧氦的,開採成本更大。而氦氣製造上,美國更是天下第一,是全球最大的氦氣生產國,控制壟斷了氦氣市場。
  • 全球面臨「氦氣荒」,受影響的不只是氣球
    屬於密度很小的稀有氣體無法人工製備只能從含氦天然氣中提取氦氣,英文名為Helium,化學元素符號為He,是種無色無味、不可燃的氣體。充滿氦氣的氣球之所以能飄在空中,是因為氦氣是除了氫氣以外密度最小的氣體,其密度遠小於空氣,空氣的密度為1.29千克/立方米,而氦氣的密度為0.1786千克/立方米。此外,氦氣也是一種惰性氣體,其化學性質不活潑,通常狀態下不與其他元素或化合物結合,幾乎沒有固態或者液態化合物形態,所以氦一般都是以單質氣體存在,直到1908年7月10日,荷蘭物理學家昂尼斯才首次液化了氦氣。
  • 中國在氦氣上95%都依賴進口,技術上再次打破美國的壟斷
    雖然現在說有無液氦磁共振,但也是換湯不換藥,以前是需要填充液氦,現在變成了需要填充氦氣,然後通過機器內部的製冷劑是氦氣變為液氦,所以目前磁共振還是離不開氦氣。
  • 突破單冷頭液化極限,ATL為傳統氦液化提供革新解決方案
    出生於1853年的卡末林-昂內斯於1882年加入萊頓低溫實驗室,在這裡,他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氦氣的液化,並為之後超導材料研究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獲得科學界的極高榮耀-諾貝爾獎。100餘年後的今天,萊頓大學實驗室拆除了老舊的氦液化器,取而代之的是5套Quantum Design智能型氦液化器ATL,時隔百年,萊頓大學實驗室也見證了從開創性的低溫液化極限到由技術革新帶來的低溫氦液化裝置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