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氦液化回收系統落戶中科院物理所,有望實現75L/日實驗室液氦...

2020-12-07 儀器信息網


同樣作為不可再生資源,氦這個字眼往往很少出現在人們日常的生活中,事實上,氦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醫療、物理材料以及近年大熱的量子信息技術等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氦的需求與日俱增,然而在過去的十年裡氦的全球產量確並沒有得到顯著提升。

 

 

封鎖卡達重創全球氦供應


2012年後,美國將氦氣作為戰略儲備資源,大幅削減了氦氣的出口訂單,但隨後卡達彌補了這個空缺,因此目前全球氦氣市場主要依賴美國和卡達兩個主要氦氣產地。而我國氦氣仍主要依賴於進口,原產自美國和卡達的氦氣各佔到國內氦氣市場的一半。2017年下半年,由於卡達斷交事件和其他政治因素影響,卡達的氦氣出口驟減直接導致2018年國內氦供應價格上浮了約40%。這無疑導致國內對氦依賴較大的醫療、科研機構產生了巨大的成本負擔。


Quantum Design公司3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低溫系統的研發和製造,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經驗,由於製造工廠測試超導磁體以及極低溫測量系統對液氦的需求較大,因此Quantum Design從自身需求出發在2013年研發了ATL智能型氦液化器。該氦液化器設計集小型、智能、高效於一身,是市面上首個支持10PSI高壓氦液化的高效氦液化器。也正是因為其操作簡單易用,佔地面積小,單冷頭液化效率高等特點,受到國內諸多中小低溫科研實驗中心的青睞。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擁有多套極低溫實驗設備,出於實驗成本等因素的考慮,許多用戶老師也傾向於將液氦回收再利用以減少實際開銷。近日我們成功在中科院物理所安裝了一套由3臺ATL160智能型氦液化器和2臺ATP30智能型純化器組成的液氦高壓回收系統,該套氦液化回收系統將能夠實現每日75L的液氦回收量(約56m3常壓氦氣)。得益於其便捷式設計,每臺氦液化器杜瓦均能夠隨時斷開壓縮機推至用戶設備旁進行液氦傳輸,免去了二次傳輸的操作並避免了額外損耗,最大程度地節省液氦產能。單冷頭式的液氦杜瓦設計也能夠極大地規避由於冷頭維修造成的整體停機,風險分散化的設計能夠讓用戶的液氦回收效率更有保障。整套系統採用全電製冷,並可通過網絡由手機、平板或者電腦等進行實時遠程監控,並且得益於ATP30智能純化器的冷頭式製冷純化專利設計,也免去了傳動氦液化回收裝置需要定期加注液氮的煩惱。


智能型氦液化器ATL視頻介紹:

 

截止目前,ATL智能型氦液化器的用戶已經遍布全球,全球裝機量已經達到了150餘套,其智能和高效的設計正在使越來越多的低溫液氦用戶受益。Quantum Design也會繼續致力於為廣大科學家們的實驗平臺提供可靠以及靈活的液氦解決方案,盡最大可能為用戶節省液氦開支。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智能型氦液化器ATL開啟液氦回收新時代
    在液氦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實驗室開始考慮使用氦液化器來進行循環回收使用液氦,這樣既省去了來回採購使用液氦的麻煩,又節省了不少液氦的消耗費用。尤其在一些偏遠的地方,購置液氦本身就非常困難。   近期,Quantum Design中國工程師相繼完成了昆明理工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智能型氦液化器ATL的安裝調試。
  • 開啟液氦回收新時代:智能型氦液化器ATL在昆明理工大學和中國科學...
    在液氦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實驗室開始考慮使用氦液化器來進行循環回收使用液氦,這樣既省去了來回採購使用液氦的麻煩,又節省了不少液氦的消耗費用。尤其在一些偏遠的地方,購置液氦本身就非常困難。
  • Quantum Design氦液化及純化高端系統於復旦大學成功安裝並驗收
    此套系統是國內第一套ATL160+型號氦液化器,該型號氦液化器為ATL系列中的最高端型號,能夠在保持杜瓦常壓的前提下實現高速液化,其最高液化速率能夠達到30L/天,超越了目前現有冷頭式氦液化設備液化效率極限。
  • 氦氣保護日丨保護珍貴資源,我們在行動
    氦氣保護日旨在紀念荷蘭物理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為氦液化所做出的貢獻。海克·卡末林·昂內斯是低溫物理學的奠基人。1882年,他在萊頓大學創建了歷史上最重要的低溫研究中心——萊頓實驗室,並將液化最後兩個未被液化的氣體——氫氣和氦氣作為目標,以得到更低的溫度環境。
  • 突破單冷頭液化極限,ATL為傳統氦液化提供革新解決方案
    出生於1853年的卡末林-昂內斯於1882年加入萊頓低溫實驗室,在這裡,他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氦氣的液化,並為之後超導材料研究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獲得科學界的極高榮耀-諾貝爾獎。100餘年後的今天,萊頓大學實驗室拆除了老舊的氦液化器,取而代之的是5套Quantum Design智能型氦液化器ATL,時隔百年,萊頓大學實驗室也見證了從開創性的低溫液化極限到由技術革新帶來的低溫氦液化裝置的飛躍。
  • 液化天然氣閃蒸氣提氦裝置示範項目實現穩定量產—新聞—科學網
    閃蒸氣)提氦裝置示範」項目,打通了聯調全流程,順利產出液氦產品,實現了每小時40升液氦量的運行穩定,達到了項目設計的要求。 2016年,中科院理化所及中科富海與寧夏深燃眾源天然氣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啟動BOG提氦項目,從天然氣中提取氦氣,助力企業增加產品附加值。經過近兩年的開發,合作各方攻克了系列技術和工程難題。 「氦液化器改進調試是整個項目的關鍵階段之一。我們從今年4月份就實現了氦液化器正式開機。
  • 中國第一瓶自製液氦誕生丨科學史
    終於,卡末林-翁納斯於1908年獲得了世界上的第一滴液氦,並於1911年用液氦冷卻汞,發現了超導現象。經過幾十年的技術完善,液氦技術已經非常完善了。但是中國並未跟上世界科研的腳步,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氦的液化技術還未起步。要了解新中國第一瓶液氦誕生的歷史,就不得不介紹一位偉大的低溫物理學家——洪朝生先生。
  • 美將氦列為戰略儲備資源限產 中國科研大受影響
    張海剛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讀博士,他所進行的分子動力學性質的研究需要在超低溫環境進行,這種低至4.2K的低溫是通過液氦來實現的。  實驗室「斷糧」  物理所的液氦主要來源於兄弟院所——中科院理化所。  理化所研究員劉立強說:「所裡的氦液化器每兩天工作一次,每次工作8個小時,一個星期大概能出1000升液氦。」
  • 科學網— 閃蒸氣提氦項目實現穩定量產
    本報訊(記者鄭金武)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產業化公司中科富海聯合寧夏深燃眾源公司實施的「BOG(閃蒸氣)提氦裝置示範
  • 寧波諾丁漢大學:實現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高思超導技術有限公司、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聯手攻堅的2019年科技部重點項目「1.5T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研發
  • 中科院自主研發「250W@4.5K氦制冷機」完成調整優化後交付應用
    氦是最不活潑的元素,而且極難液化。氦的應用主要是作為保護氣體、氣冷式核反應堆的工作流體和超低溫冷凍劑等等。氦氣在衛星飛船發射、飛彈武器工業、低溫超導研究、半導體生產等方面具有重要用途。經過一年兩個月的努力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低溫工程與技術室自主研發出一臺250W@4.5K氦制冷機,其液化率與製冷量均高於設計值。此臺氦制冷機將用於中科大先進光源超導高頻腔測試,液化模式下的液化率為75L/h。此臺氦制冷機完成第一輪工程調試後將進行系統及自動控制優化,最終完成全部產品的交付應用。
  • 寧波諾丁漢大學:實現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高思超導技術有限公司、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聯手攻堅的2019年科技部重點項目「1.5T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研發」取得階段性突破。「我們成功研發了1.5T-Alpha全身型無液氦超導磁體,現已穩定運行了一年,證明了該技術的可行性。」
  • 氦氣安全保障獲得重大突破,中科富海BOG提氦裝置順利投產
    氦氣因其具有低密度、低沸點、導熱性好、惰性和液化難(液化溫度-269℃) 等特點,是一種關係國家安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拯救人民生命的重要戰略性稀有氣體資源。我國氦資源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低溫超導、航天軍工、半導體、光纖製造、真空檢漏等。其中高端裝備製造中的半導體和光纖領域,對氦氣的需求佔了大部分;另外醫用核磁共振和大科學工程等裝置的低溫需求也佔有一定的比例。
  • 國產首臺套BOG提氦裝置示範項目通過技術鑑定
    建議該技術成果儘快實現工業產業化並進行推廣。"10月17日,依託中科院理化所技術,由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寧夏深燃眾源天然氣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BOG提氦裝置示範項目"在寧夏鹽池現場通過技術成果鑑定。國內首條液氦生產線即將實現投產。
  • 化學元素氦的發現和應用
    火箭發動機增壓系統(蘇聯RD-180火箭發動機的管路示意圖)2017年,SpaceX老闆Elon Musk聲稱準備用氦氣球回收Falcon9火箭的第二級。氦與低溫3.1 氦的液化人們獲得液氮、液氫後,發現氦的液化非常困難。
  • 首臺國產BOG提氦裝置通過鑑定
    日前,由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寧夏深燃眾源天然氣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BOG(閃蒸氣)提氦裝置示範項目在寧夏鹽池現場通過技術成果鑑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依託中科院理化所技術,在國內首次實現BOG製取液氦產品的示範運行,填補了國內空白。
  • 全球首臺可旋轉的雙姿態核磁共振成像儀有望落戶寧諾
    眼下,全球液氦價格持續飆升。作為核磁共振超導磁體的理想冷凍氣體,液氦在核磁共振成像儀(MRI)的用量佔用了全球氦氣供應的近25%。然而自然界中氦資源含量極微,加之氦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全球氦資源中國僅有0.2%。
  • 全球首臺可旋轉的雙姿態核磁共振成像儀有望落戶寧諾
    眼下,全球液氦價格持續飆升。作為核磁共振超導磁體的理想冷凍氣體,液氦在核磁共振成像儀(MRI)的用量佔用了全球氦氣供應的近25%。然而自然界中氦資源含量極微,加之氦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全球氦資源中國僅有0.2%。因此,近年來全球各大科研機構和磁共振生產廠家都在做一件事,就是不遺餘力探索研發少液氦乃至無液氦超導MRI系統。
  • MRI分系統技術講解 | 超導MR液氦液位知識(一)
    近一段時間除了電腦,另一個狂轟亂炸老王的事情就是液氦,尤其是移交的液氦液位。因此老王準備用兩期專門介紹一下超導MR系統的液氦液位測量技術以及系統運行液氦的相關知識。本期我們先介紹MR超導磁體運行液氦液位知識。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MR超導磁體的相關知識,依照慣例先列出磁體內部結構圖。
  • 誰是世界上第一個製成液氦的科學家?
    相信大家都知道,有一種很懶的氣體,一般不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必須降到足夠低的溫度時它才會液化,沒錯,說的就是氦氣。液氦被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實驗改善再攻關昂內斯提交的報告得到批准,校方同意他改善實驗室裝備,擴大實驗室的規模。自此,他每天早出晚歸,在做低溫試驗的同時,還要參加技工學校籌備會議,與來訪學者面談,給學生上課。技工學校建成後,培養了大量的玻璃技師,不但滿足了荷蘭本國的需要,還被聘請到其它國家實驗室工作。此外,技工學校畢業的技師對本國的工業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