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氦液化器ATL開啟液氦回收新時代

2020-12-05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在液氦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實驗室開始考慮使用氦液化器來進行循環回收使用液氦,這樣既省去了來回採購使用液氦的麻煩,又節省了不少液氦的消耗費用。尤其在一些偏遠的地方,購置液氦本身就非常困難。

  近期,Quantum Design中國工程師相繼完成了昆明理工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智能型氦液化器ATL的安裝調試。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液氦回收測試中,單臺冷頭峰值液氦回收率達到近40L/天,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這充分體現了智能型氦液化器ATL的高效回收。

  

  圖1:Quantum Design智能型氦液化器ATL系統實物圖(多套聯用)

  Quantum Design公司3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低溫系統的研發與設計,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經驗,從用戶的使用角度出發,設計研發出的智能型氦液化器ATL,可針對不同客戶需求,實現多種液氦回收方案。ATL具有單冷頭液化效率高(>25L/天)、智能型操作與監控、方便移動輸送液氦以及擴展靈活等特點,在傳統型的氦液化器基礎上有了非常大的改進。

  

  圖2:智能型氦液化器ATL工作原理

  截止到目前為止,Quantum Design中國已成功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學、上海高壓先進科研中心、華中科技大學、河南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國內多個高校和科研院所順利安裝了智能型氦液化器ATL。多臺設備的平穩運行將持續為中國的低溫超導科研提供新的助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焦點

  • 開啟液氦回收新時代:智能型氦液化器ATL在昆明理工大學和中國科學...
    在液氦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實驗室開始考慮使用氦液化器來進行循環回收使用液氦,這樣既省去了來回採購使用液氦的麻煩,又節省了不少液氦的消耗費用。尤其在一些偏遠的地方,購置液氦本身就非常困難。
  • 智能型氦液化回收系統落戶中科院物理所,有望實現75L/日實驗室液氦...
    Quantum Design公司3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低溫系統的研發和製造,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經驗,由於製造工廠測試超導磁體以及極低溫測量系統對液氦的需求較大,因此Quantum Design從自身需求出發在2013年研發了ATL智能型氦液化器。
  • 突破單冷頭液化極限,ATL為傳統氦液化提供革新解決方案
    美國Quantum Design公司推出的智能型氦液化器ATL於2016年首次走進荷蘭萊頓大學。萊頓大學是最具聲望的歐洲大學之一,在過去近五個世紀的漫長歲月中,萊頓大學培養了眾多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傑出人才。
  • Quantum Design氦液化及純化高端系統於復旦大學成功安裝並驗收
    此套系統是國內第一套ATL160+型號氦液化器,該型號氦液化器為ATL系列中的最高端型號,能夠在保持杜瓦常壓的前提下實現高速液化,其最高液化速率能夠達到30L/天,超越了目前現有冷頭式氦液化設備液化效率極限。
  • 國產首臺40升/小時氦液化器順利完開機調試
    千龍網北京10月9日訊 記者從中關村管委會網站獲悉,近日,由中科院理化所研製、北京中科富海工程化設計與製造、南京鵬力超低溫公司聯合調試運行的國產首臺40升/小時氦液化器(簡稱L40)順利完成出廠前開機調試,達到預期目標。
  • 科學網— 閃蒸氣提氦項目實現穩定量產
    本報訊(記者鄭金武)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產業化公司中科富海聯合寧夏深燃眾源公司實施的「BOG(閃蒸氣)提氦裝置示範
  • 氦氣安全保障獲得重大突破,中科富海BOG提氦裝置順利投產
    由於我國是貧氦國家,雖然有些天然氣田含氦,但氦的含量很低,直接提取氦的成本極高,國內使用氦氣幾乎全部依賴於進口,資源安全形勢非常嚴峻。疫情下爭分奪秒,BOG提氦聯調成功。「氦液化器改進調試」是整個項目的關鍵階段之一,4月13日氦液化器正式開機。4月15日液氦杜瓦開始積液,經過測試,最終液化率大於40升/小時。後續開始對內純化進行調試,5月9日,氦液化器內純化最終處理能力達到24標方/小時,並通過穩定性測試,液化率大於40升/小時。5月21日,順利完成催化脫氫裝置單機調試,7月21日,BOG提氦打通聯調全流程,順利產出液氦產品,達到設計要求。
  • 美將氦列為戰略儲備資源限產 中國科研大受影響
    張海剛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讀博士,他所進行的分子動力學性質的研究需要在超低溫環境進行,這種低至4.2K的低溫是通過液氦來實現的。  實驗室「斷糧」  物理所的液氦主要來源於兄弟院所——中科院理化所。  理化所研究員劉立強說:「所裡的氦液化器每兩天工作一次,每次工作8個小時,一個星期大概能出1000升液氦。」
  • 液化天然氣閃蒸氣提氦裝置示範項目實現穩定量產—新聞—科學網
    近日,由中科院理化所產業化公司中科富海聯合寧夏深燃眾源公司實施的「BOG(閃蒸氣)提氦裝置示範
  • 液氦短缺將對醫療行業產生嚴重影響!
    未來供應前景不幸的是,預計未來幾年氦氣市場將保持緊張,因為需求溫和增長,BLM原油氦管道相關的供應能力持續下降,預計到卡達恢復生產之前不會有新的主要供應來源進入市場。在此期間,氦氣市場可能會偶爾出現短缺,特別是由於工廠維護中斷導致生產減少。在此期間,氦價可能會走高。
  • MRI即將進入「100%無液氦時代」
    核心提示:專家認為鑫高益的無液氦全身 1.5T 超導磁共振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無需任何液氦,真正實現了無液氦全身超導磁共振,預計臨床能力在達到現有醫用超導磁共振水平的基礎上,更具備創新臨床應用的前景。如果該產品上市,將使醫院完全擺脫對液氦的依賴,讓我國全面走向無氦超導磁共振時代,並且讓國內磁共振產品進一步走向世界舞臺。
  • 誰是世界上第一個製成液氦的科學家?
    液氦被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世界上第一個製成液氦的科學家卡末林·昂內斯,同時也創造了當時人造低溫的世界記錄,幾乎達到絕對零度。他也因此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同行尊稱為「零度先生」。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昂內斯製成液氦的過程。
  • 首臺國產BOG提氦裝置通過鑑定
    日前,由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寧夏深燃眾源天然氣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BOG(閃蒸氣)提氦裝置示範項目在寧夏鹽池現場通過技術成果鑑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依託中科院理化所技術,在國內首次實現BOG製取液氦產品的示範運行,填補了國內空白。
  • 為什麼氦如此重要?氦是150年前發現的
    這种放射性元素的衰變稱為裂變,因為這種元素分裂成新的子元素,釋放出能量。這些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補充了大氣中丟失的氦,它被困在各種各樣的礦物中,並在大型自然形成的氣藏中被收集,這些氣藏是用來開採,比如德克薩斯州的國家氦儲備。然而,這一自然過程需要數千年的時間來產生大量值得商業開採的氦。
  • 核磁共振或將進入「100%無液氦時代」
    今年 6 月,在兩院院士的帶領下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召開了「1.5T 全身人體成像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評價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自主研製出無液氦全身1.5T 超導磁共振,超導磁體直接傳導冷卻,創建了無液氦磁體整體結構設計、無液氦超導開關、無液氦超導接頭、無液氦電流引線等關鍵核心技術。該技術讓醫用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統徹底擺脫了對液氦的依賴,屬變革性國際前沿技術。
  • 國產首臺套BOG提氦裝置示範項目通過技術鑑定
    中國《市縣領導決策》 刊、網 張天林 "本項目在國內首次實現BOG製取液氦產品的示範運行,填補了國內空白。項目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提氦道路,有利於解決我國戰略氦資源短缺的"卡脖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