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運又到了。春運不僅僅是對運輸部門的一個挑戰,漫長的旅程,對健康也是種極大的考驗。除了預防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系統的疾病外,出行的人們還要注意預防情緒障礙——「旅途性短暫精神障礙」。而長時間搭乘飛機、火車或長途汽車時,勢必久坐不動,可能會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酸脹疼痛,甚至水腫麻木的情況。對於老人而言,嚴重的還容易造成肺栓塞,甚至引發心搏驟停。
為少上廁所不喝水不可取
車上的如廁問題是個大麻煩,遇上高峰期,一堆人在廁所門口排隊。有的人為了省事,乾脆少吃少喝,想上廁所時也儘量憋著。對此,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林天歆教授表示,為了避免上廁所而不喝水的做法是錯誤的,建議大家還是正常喝水、排尿,不要等到已經憋得不行了,才去廁所。
林天歆表示,喝水少、憋尿,都會給泌尿系統帶來負擔。尿液在膀胱內儲存過久導致細菌繁殖,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同時增加產生結石的機率;長時間憋尿還會引起尿液返流導致腎盂腎炎,嚴重者還會影響到腎臟功能;憋尿後還可能發生排尿性暈厥或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等。據研究報告顯示,有憋尿習慣者,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
「因此,應該儘量不憋尿,有尿意時及時排洩。在長時間旅途之前應上廁所,提前解決排尿問題。」林天歆表示,如果迫不得已憋尿的話,則應避免憋尿時間過長,找到合適時機及時排尿,如長途汽車可每2-3個鐘讓司機停車休息上洗手間,火車及飛機可提早排隊上廁所。
長時間憋尿後會發生排尿困難,可考慮對恥骨上區進行熱敷幫助排尿。排尿後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增加排尿次數來降低泌尿系統發生感染的機率。同時,長時間憋尿後排尿應注意起身或站立不要速度過快,排尿時不要過度用力,避免排尿性暈厥的發生。若無法自行排尿或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就醫以免產生不良後果。
多活動避免下肢靜脈血栓
在春運路上,很多人肯定都有這樣的感受:下車感覺腿特別沉,腿腳有時都浮腫起來。專家提醒,綜合以往治療春運病人的經驗,久坐不動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酸脹疼痛,甚至水腫麻木的情況很常見。
據介紹,長時間搭乘飛機、火車或長途汽車時,下肢很容易受傷,足部、腿部易浮腫,嚴重的可出現血栓,若脫落隨著血液運行到心臟或肺部,甚至會導致死亡。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許多乘客長時間局限在狹小的座位中,血液集中在雙腿下段,出現深部靜脈血栓的概率大為提高。而且密閉的機艙或擁擠的車廂裡的空氣溼度很低,容易使血液濃度上升,血液循環受阻,也容易造成血管堵塞。
其實,在交通器狹小的空間中,還是有辦法活動筋骨的。坐著的乘客可以每一兩個小時起身,原地踏步、活動腳踝、小腿,促進血液循環。站著的乘客可以做下蹲,甩甩手,動動脖子。需要提醒的是,乘坐交通工具出行,最好不要穿緊身衣褲,要穿寬鬆衣服。另外,也不要穿高跟鞋,最好穿方便行走防滑的鞋子。
如果出現下肢疼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應及時採取措施,因為這些症狀很可能是血栓疾病的發病前兆。這時就要儘量避免運動,找到一個可以平躺的地方,把下肢抬平,並求助乘務人員儘快到醫院急救。
空調車上別給小孩穿太多
近日,有網友在論壇上發了一篇《悲催,三九寒冬常德一對父子中暑》的帖子,稱湖南一名常德籍旅客及其兒子因車廂太熱而中暑了。列車員當即緊急尋找醫生,同時調整車廂的溫度。這對父子喝了水,呼吸了新鮮空氣後,症狀有所緩解。
「小孩的身體相對於成年人要弱,在乘車時一定要預防在車上受涼。而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受涼,在火車或汽車上把孩子裹得裡三層外三層,這是不對的。」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博士陳祖輝表示,在空調車上,小孩最好穿相對寬鬆的衣服,不要穿得太嚴實,否則出汗後不易揮發。
另外,要避免給低齡兒童和幼兒戴口罩,因為掩住口、鼻可能會導致窒息。而冬季由於室內外的溫差較大,車廂內一般溫度較高,加上人群擁擠,空氣差,因此易引起胸悶、頭暈等症狀,多喝水、適當地增減衣物有助預防中暑。
注意飲食謹防腹瀉
在春運之路上,還易發胃腸道疾病,腹痛、腹瀉、嘔吐等是常見問題。專家提醒要注意飲食衛生,儘量規律飲食,上車前備好消毒溼紙巾,吃飯前用溼紙巾擦手。
「長途旅行會使旅客的生活、飲食習慣發生臨時改變,從而容易使消化系統出現不適。」消化內科專家表示,春運過程中,人多擁擠,路途漫長難耐,又休息不好,很容易引起人的心情煩躁不安。很多旅客因此沒有什麼食慾,體質差或者胃腸功能薄弱的人就容易引起胃腸不適,出現暈車、嘔吐、腹脹腹瀉等情況。
專家提醒,火車上的飲食原則上應清淡可口,易消化吸收,不要在小攤販處購買食物,以免吃到不衛生的食物引起中毒。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到餐車內就餐。所帶的食物以易消化的和低脂的為主,如水果、山楂製品等。
此外,在車船或飛機上要節制飲食。乘行時,由於沒有運動條件,食物的消化過程延長、速度減慢,如果不節制飲食,必然增加胃腸的負擔,引起腸胃不適。暈車的人,準備長途旅行前,尤其要注意飲食,不要喝碳酸飲料、白酒,也不要吃油膩食物,要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反胃,加劇暈車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