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血栓堵血管,傷人性命沒商量。據研究發現,有20%在腦血管裡,10%在內臟血管,70%全都集中在下肢。面對血栓的「重災區」,身體會面臨怎麼樣的威脅,又該如何破解呢?在11月27日至28日,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主辦的第五屆中大論壇介入分論壇暨2020江蘇省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外周血管診療論壇上,專家指出,下肢血栓暗藏殺機,特別易被下肢動脈血栓的「假面具」蒙蔽,甚至引發截肢風險。
腿發涼不是老寒腿,而是下肢動脈「填堵」
前段時間,76歲的李大爺(化姓)突然覺得右腿小腿發涼,還以為是年紀大了,老寒腿犯了,就自己找了膏藥貼貼,但還是沒啥效果,反而還出現了腿疼,走兩步腿就開始疼,出現間歇性跛行。李大爺發現不對勁了,來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就診,經過B超等檢查排查發現,李大爺這腿部問題並不是老寒腿,而是下肢動脈裡「藏」了血栓,如果再不加以科學治療,可能有截肢風險。
中大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秦永林主任醫師帶領團隊根據影像資料與病例情況,綜合評估李大爺病情後,決定為患者進行介入手術。下肢動脈造影、吸栓、球囊擴張、支架植入……經過一系列的與血栓的「搏鬥」,剷除下肢動脈裡「攔路虎」,血管打通「暢通無阻」。成功手術後,李大爺感覺右腿的症狀明顯緩解。
70%血栓藏下肢,四大症狀要知曉
秦永林主任介紹,隨處都有可能形成的血栓,向來被視為人體內隨時會把人摞倒的定時炸彈。人們最熟悉的動脈血栓是心臟和腦血管等。心臟動脈出現血栓後,可以出現心肌梗塞。腦血管內形成了血栓,就是人們較為熟知的腦梗塞。而其實70%集中在下肢,但是常見的是下肢靜脈血栓,而下肢動脈血栓很容易被忽視。
專家介紹,下肢動脈出現血栓後,四大典型症狀:紫、涼、麻、痛。因此很多老年人很容易與痛風、老寒腿等混淆。秦永林主任解釋說,痛風的症狀主要以關節處疼痛為主,動脈栓塞則會因為患處供血不足,在疼痛加劇之外還會出現皮溫降低,皮膚的顏色也會逐漸變深。很多老年人的腿皮溫下降再加上腿部疼痛,就以為是老寒腿,而忽略了疼痛的時間。一般老寒腿的患者站起來腿就會痛,而下肢動脈血栓的症狀一般是走一段路後才出現疼痛感覺。
冬季高發,一旦發病應及時就醫
秦永林主任介紹,下肢動脈血栓冬季發病率高,天氣變冷時症狀加重。但好發於中老年人,常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動脈硬化相關病史。
專家提醒,下肢動脈血栓發病比較急,一旦發病,往往是疼痛難忍。如果長時間得不到對症治療,會導致潰瘍和壞死,將面臨截肢風險。此外,對於長期吸菸的中青年男性,還需要警惕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主要症狀也是前期肢體發涼、麻木,行走一段路後因疼痛需要停駐休息,嚴重時出現足趾疼痛,足趾發黑、潰爛、流膿等,常有夜間靜息痛表現。出現這些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排查。
專家建議,對於下肢動脈血栓的治療,建議儘快手術治療。一般可採用介入手術治療,即下肢動脈造影取栓,通過微創手術,效果好、恢復快。
【來源: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