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馬斯克幾條街?四肢癱瘓患者用「大腦意念」操控機械臂

2021-01-09 網易

  

  

文 | 學術頭條

  如果說,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在豬腦中植入晶片,可以讀取豬活動時的大腦信號波動已讓你震驚不已,那現在是時候刷新下認知了。

  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HM)和該校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的研究人員已把更強力的腦機接口技術用在了人身上。

  不僅如此,在最近的演示中,他們使四肢癱瘓的殘疾人能夠用自己的「大腦意念」同時控制兩支機械臂,拿起餐刀、餐叉切下一塊蛋糕,然後把蛋糕送到自己的口中。

  這套結合了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和腦機接口的閉環系統,外觀看上去其實有點讓人發怵,畢竟腦袋上頂著好幾個機器接口還是挺嚇人,但實驗效果卻不錯,請看下圖: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物理醫學與康復主任、醫學博士帕布羅·塞爾尼克(Pablo Celnik)表示:「業界內類似的腦機接口研究,此前主要集中在一隻機械臂上,只從大腦的一側採集信號進行控制。」

  因此,能夠同時控制兩個機械臂執行日常生活基本活動,再通過植入大腦的電極從大腦兩側檢測信號輸出,完成切割糕點並將其送到嘴裡的操作,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進展,這意味著腦機接口可以實現更複雜的任務控制。

  「同時控制兩個肢體的腦機接口系統是一個特別的挑戰,因為它並不是簡單的 1+1=2 的過程, 更像是試圖計算從大腦信號輸出,到雙臂操作流程的綜合信息。」 研究組成員加布裡埃拉·坎塔雷羅(Gabriela Cantarero)說。

  

  圖|研究員安裝腦機接口(來源:Johns Hopkins Medicine)

  10 小時開顱手術,在腦殼中植入6個電極

  參與該實驗的主角名叫羅伯特·布茲·克米勒維斯基(Robert Buz Chmielewski),曾經也是一名愛運動的翩翩少年,不幸的是,在十幾歲時因一次衝浪事故致殘。

  經醫學鑑定,這是 C6 脊髓損傷,不同程度的脊髓損傷會影響人的手、手臂和腿的運動,嚴重點也會影響腸、膀胱和其他器官功能,其中 C1 至 T1 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四肢癱瘓,對於克米勒維斯基來說,C6 脊髓損傷讓他從肩膀以下癱瘓,肩膀和手腕僅剩一點微弱功能,此後 30 多年生活難以自理。

  

  大約兩年前,克米勒維斯基接受了霍普金斯大學團隊的邀請,參與到一項實驗。

  這是一項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牽頭,利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開發的先進假肢進行的臨床試驗,名為革命性假肢「RP計劃」,他們的目標有兩個:第一,允許參與者控制輔助設備;第二,使其能夠使用來自大腦的神經信號來感知接觸肢體的物理刺激。

  這個計劃也催生了模塊化假肢(MPL)項目,這些假肢集成了例如力感知、加速度、滑移和壓力的指尖傳感器等。

  

  圖|研究團隊合影(來源:Johns Hopkins Medicine)

  2019年1月,克米勒維斯基接受了長達 10 小時的腦部手術,外科醫生打開他的頭骨,在他的大腦兩側植入了 6 個電極陣列(MEA),一半布置在運動皮層,一半在感覺皮層,它們的大小分別跟螞蟻的大小差不多,並能通過細電線將它們連接到一個複雜的計算機系統來完成腦信號的採集和計算。

  

  圖|克米勒維斯基狀態良好(來源:Johns Hopkins Medicine)

  作為手術的一部分,研究小組還率先提出了一種方法,該方法可通過手術過程中大腦活動的實時映射,來確定放置電極的最佳位置。

  這些電極陣列被設計用來讀取運動信號和刺激感覺信號,可以繞過受損的脊髓神經影響,通過電線連接到機器手臂或其他效應器,如光標屏幕、虛擬效應器等,從而允許大腦的神經信號向其他設備發送信息,反之亦然,也能記錄、發送電脈衝並「刺激」負責運動控制和觸覺的大腦區域。

  這些電極可以在大腦中植入多達五年,而對腦部或皮膚形成疤痕的風險最小。但是,像任何手術一樣,存在感染或出血的風險。

  吃蛋糕之前,訓練了9個月

  剛接好的腦機接口系統,並不能很快就可以進行雙機械臂操作,做完手術後的克米勒維斯基在隨後的幾個月內,開始通過 APL 開發的腦機界面,學習同時控制兩個假肢的方法。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對他的進步印象深刻,並希望進一步推動相關工作,所以利用 APL 的內部研究資助,發起了一條平行的課題稱為「智能假肢」,以配合腦機接口開發策略,利用神經刺激,同時提供先進的雙機械臂控制和感覺反饋。

  在過去的 9 個月裡,研究人員測試了克米勒維斯基在使用和不使用計算機模型的情況下,在同一時間、同一方向,以及相反方向進行一系列越來越複雜的伸展運動的能力,他們使用虛擬實境中的假肢以及一個真正的電動假肢來跟蹤患者到達計算機化目標的準確性。

  

  科學家們還進行了刺激大腦的測試,並確定了病人在哪裡可以「感受」到假肢上的傳感器所觸發的感覺,實驗報告稱,病人能夠以 100% 的準確率區分所有連接了傳感器的手指的感覺。

  通過這些測試和成功的手術,研究小組在腦機接口領域取得了多個「第一」。

  「我們團隊第一次展示了一個四肢癱瘓病人同時『感覺』大腦刺激傳遞到大腦兩側的能力。」該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之一、APL 的馬修·菲弗(Matthew Fifer)博士解釋說,「同時,我們展示了如何通過對 MPL 手指的物理觸摸,成功控制對大腦中左右手指區域的刺激。」

  最終,世界上第一個雙邊腦機接口植入實驗,幫助克米勒維斯基實現了需要雙機械臂的運動,並能感知與環境的交互,就像它們是他真實的手臂一樣。

  one more thing

  通過腦機接口控制雙機械臂固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是霍普金斯大學團隊其實還有一項令人稱奇的假肢風格,叫做「靶向肌肉再神經化」治療,該實驗曾在一名因電力事故失去雙臂的患者身上進行。

  

  顧名思義,就是直接從肢體神經的角度切入,給患者帶上裝備後,研究小組使用模式識別軟體分離出各個收縮肌的信號,研究它們之間的交流,以及神經脈衝的頻率和幅度,這些信息隨後被轉化為假肢的特定運動,例如反轉手腕,伸胳膊抓取杯子或其他組合動作。

  與腦機接口相比,這種方式不需要往腦袋中植入電極傳感器,也無需動手術,風險可大幅降低,不過缺點是,肌肉神經可能沒有腦神經那麼敏銳。

  在不少科幻電影中,「人機合一」是一種嚮往,人類憧憬隨著未來科技進步,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永生,只要大腦不死或者意識存在,就能重新塑造出由智能機械和新材料組成的全新軀體,並實現超越普通人體的增強機能。

  儘管科幻距離現實依舊遙遠,但科學家們卻正在一步步向目標靠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意念移物"魔術"成真 癱瘓患者能用大腦操縱電腦
    意念移物"魔術"成真 癱瘓患者能用大腦操縱電腦美國兩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神經運動修復術方面取得新進展,藉助於植入大腦運動皮層的特殊裝置,幫助一名四肢癱瘓的病人用大腦操縱電腦完成某些動作,癱瘓患者藉此做到"心想事成"。     試驗     這項研究由美國麻薩諸塞綜合醫院的利·霍赫貝格和布朗大學的約翰·多諾霍共同領導。試驗對象是3年前因脊髓損傷而四肢癱瘓、現年25歲的馬修·內格爾。
  • 癱瘓人士用「意念」操控雙機械臂吃...
    如果說,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在豬腦中植入晶片,可以讀取豬活動時的大腦信號波動已讓你震驚不已,那現在是時候刷新下認知了。 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HM)和該校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的研究人員已把更強力的腦機接口技術用在了人身上。
  • 四肢癱瘓者用意念吃蛋糕
    2020年8月,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曾向世界展示了在豬腦中植入晶片並讀取豬活動時的大腦信號波動。如今,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和該校應用物理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已把更強力的腦機接口技術用在了人身上。他們將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在一位四肢癱瘓的人身上,讓他能夠用自己的「大腦意念」同時控制兩支機械臂,拿起餐刀、餐叉切下一塊蛋糕,然後把蛋糕送到自己的口中。什麼是腦機接口?所謂腦機接口,就是在大腦和假肢等外部設備之間建立一條直接傳輸大腦指令的通道,實現在脊髓及運動神經通路損壞但大腦皮層功能尚健全的情況下,腦部的信號也能通過計算機解讀,直接控制外部設備。
  • 癱瘓人能用意念做事?這個器械厲害了!
    最近,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HM)和應用物理實驗室(APL)公開了一種將人工智慧,這是一項將機器人技術和腦機接口融合在一起的研究,他們將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在一位四肢癱瘓的人身上,讓他能夠用自己的「大腦意念」同時控制兩支機械臂,在無需他人的幫助下吃下蛋糕。還記得今年7月的時候,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做的三隻小豬實驗嗎?
  • 用意念操控機器?未來是否可以完全實現「腦機接口」?
    影片機械戰警影片中的男主便是靠大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得到了「重生」,行動與常人無異,甚至要更強於普通人。這是影片中所表現出來的效果,那麼我們的現實世界裡是否有此類的研究?如果有,那麼又研究到了哪一步?早在2001年「自然雜誌」中發表的論文就對用思想直接對機器進行控制有了重要的闡述,隨後在麻省理工學院的「21世紀能改變世界的十大技術」排行榜中排行第一位,可見此項技術的實現是足以改變世界的。人工耳蝸
  • 「用意念控制物體」不再是白日做夢,這個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浙江一位72歲高位截癱的患者就用「意念」喝可樂、打麻將、吃東西!這位72歲的張先生2年前因為車禍造成第四頸髓層面損傷,四肢完全癱瘓,除了脖子以上其他都動不了,這完全影響了張先生自己和家庭。隨後,張先生參加了浙江大學的「雙腦計劃」,經過系統性的訓練,張先生能做出所有手能做的事情,只要通過「意念」控制機械臂和機械手,就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是國內第一例植入式腦機接口臨床研究,在此之前中國國內在這個領域都是空白的。
  • ...控制腦機接口:開顱手術 10 小時植入 6 個電極,癱瘓人士用意念...
    有這樣一位名為 Buz Chmielewski 的男子,曾在一次出海衝浪時不幸遭遇意外,四肢癱瘓。從正值十幾歲的大好年華到此後的 30 餘年裡,Buz Chmielewski 的手臂幾乎不能做出任何活動。
  • 2020進度條過半,馬斯克心心念的「人體腦機接口實驗」會成嗎?
    新興科技公司成立,科學家們的研究對象除了白鼠和猴子,也出現了像比爾一樣的患者。 2005年,腦機接口公司Cyberkinetics獲得美國FDA批准,在9位病人身上進行了運動皮層的腦機接口臨床實驗。四肢癱瘓的Matt Nagle成為第一個用侵入式腦機接口來控制機械臂的病人。通過植入腦中的電極陣列,他僅憑藉運動意念就能完成機械臂和電腦光標的移動。
  • 用意念開出世界盃第一球,讓癱瘓孕婦感受胎動的喜悅
    2014 年 6 月 12 號下午 3 點半整,在巴西世界盃的開幕式上,癱瘓 9 年的 Juliano Pinto 用大腦操控外骨骼在 65000 人現場觀眾面前把球踢進了球門,目睹這一 「奇蹟」 的還包括近 10 億收看直播的人們。造就 「奇蹟」 的是腦機接口技術。
  • 馬斯克說的腦機接口怎麼回事?
    1988年,美國科學家實現了用大腦控制虛擬打字機操作。瑞士科學家加朗領導的研究團隊,實現了輪椅按人腦意識控制行走。2006年,日本研製出「混合輔助腿」,不僅能幫助殘疾人以每小時4公裡的速度行走和毫不費力地爬樓梯,而且可以託起40公斤的重物。腦控機械臂「腦控」機器人的研究從2008年最先使用腦機接口讓猴子控制機械臂之後,在2015年進入一個高峰。
  • 四肢癱瘓30多年,美國一男子成功用大腦控制機械假肢吃上蛋糕!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近日,美國一名四肢癱瘓的男子30年來第一次靠自己吃飯,他的四肢只能極微弱的移動和知覺,這次,他沒用四肢,而是靠自己的大腦吃飯。這名不幸的男子叫Robert 'Buz' Chmielewski,少年時遭遇了一次衝浪事故導致四肢癱瘓,在2019年,他接受了一次10小時的手術,將6個電極植入大腦,從而控制一對機械手臂。在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JHM)的合作下,Chmielewski現在能夠操作兩個假肢,並操縱它們執行不同的任務,比如餵自己吃夾心小蛋糕。
  • 浙大發布國內首例「雙腦計劃」成果:高位截癱可用意念打麻將
    張先生今年72歲,兩年前因為車禍造成第四頸髓層面損傷,四肢完全癱瘓。經過系統訓練,現在他不僅可以握手,還能拿飲料、吃油條、玩麻將,只不過這些動作不是用他自己的手來做的,而是他用「意念」控制外部機械臂及機械手來完成。
  • 「半機械人」全靠「意識」打遊戲,用腦電波代替手操作,真正「癱著」也能贏
    去年年底,一位名為Nathan Copeland的作者發布了自己用「意念」操控機械臂的視頻,引發了大量關注。
  • 馬斯克展示晶片植入豬腦 未來人類可以用意念來駕駛特斯拉?
    這枚名為「Link」的設備植入大腦後能夠讀取大腦活動。這一設備可通過藍牙連接智慧型手機,電池續航時間為一整天,可在夜間充電。馬斯克表示,植入手術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完成,而且不需要全身麻醉。只要處理得當,手術中都不會流血,術後腦袋上只有一個小疤痕。和去年一樣,馬斯克說,「神經連接」展示會的首要目的是「招新」。
  • 隔空取物的「意念控制術」,這不是科幻
    其實,在業內人士看來,馬斯克這場發布會更多像是一場演示給觀眾的表演,而真正核心的腦機接口技術,並沒有比此前推進太多。 早在2014年,腦機接口就有了真實的應用。在2014年6月12日聖保羅舉行的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個下身癱瘓的巴西少年,依靠大腦控制機械骨骼的運動,順利開球,讓全球都目睹了這史詩級的一刻。
  • 馬斯克腦機接口研究很牛嗎?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更加美麗
    如果它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讓科學家、醫生以及許許多多患者們信服,那這一技術無疑將真正造福人類。該中心負責人明東教授說,腦-機接口繞過人體固有的周圍神經和肌肉組織,將大腦與外部世界直接相連,從而為人的意念表達開闢了一條新的交流通道
  • 腦機接口新突破:癱瘓患者成功用大腦控制電腦光標,馬斯克看了要淚目
    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威爾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用大腦控制假肢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研究人員證明,機器學習技術幫助癱瘓患者學習用大腦來控制電腦光標,而無需大量的日常訓練,這是過去所有腦機接口(BCI)工作中的一個必備條件。
  • 腦機接口新突破:癱瘓患者成功用大腦控制電腦光標,馬斯克看了要淚目
    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威爾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用大腦控制假肢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研究人員證明,機器學習技術幫助癱瘓患者學習用大腦來控制電腦光標,而無需大量的日常訓練,這是過去所有腦機接口(BCI)工作中的一個必備條件。2020年9月7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的新論文中,Ganguly團隊記錄了在四肢癱瘓的個體中使用ECoG電極陣列的情況。
  • 用大腦控制機械臂,如此科幻的事情現在已成為現實
    (圖中站立者為Jennifer·L·Collinger)他們幫這位53歲的高位截癱患者簡·舒爾曼,成功掌握了用大腦控制機械臂,進而完成一系列複雜手部動作的技能。在將上面的晶片植入患者大腦之前,研究者們會利用成像技術,詳細分析患者大腦的功能區域。
  • 使用意念駕駛汽車成為現實?馬斯克腦控公司實現猴子大腦操控電腦
    意念開車?聽起來像天荒夜談一樣,可是卻實實在在的發生了!駕駛人員只要戴上一個腦控裝置,就可以無需接觸汽車方向盤,實現對汽車的駕駛!這是什麼原理呢,難道真的可以意念控物?長城汽車意念駕駛汽車,看起來很不可思議,其實它是通過人類生理活動產生的生物電壓,來達到識別大腦活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