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移物"魔術"成真 癱瘓患者能用大腦操縱電腦

2020-12-06 央視網
  意念移物"魔術"成真 癱瘓患者能用大腦操縱電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4日 16:56 來源:北京晚報

    北京晚報消息:對癱瘓病人而言,美國《自然》雜誌7月13日發表的研究成果是一個福音。美國兩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神經運動修復術方面取得新進展,藉助於植入大腦運動皮層的特殊裝置,幫助一名四肢癱瘓的病人用大腦操縱電腦完成某些動作,癱瘓患者藉此做到"心想事成"。

    試驗 

    這項研究由美國麻薩諸塞綜合醫院的利·霍赫貝格和布朗大學的約翰·多諾霍共同領導。試驗對象是3年前因脊髓損傷而四肢癱瘓、現年25歲的馬修·內格爾。

    研究人員把名為"大腦之門神經界面系統"的裝置植入內格爾的大腦運動皮層,使他能用意念查看電子郵件,操控電視,移動輔助機械臂。內格爾歡喜之情溢於言表,認為這一裝置改變了他對別人的依賴感:"這太棒了。我受傷後消沉了兩年。非常非常消沉。到現在,3年過去了。'大腦之門'的效果難以置信。我只想告訴病友們:要挺住,因為情況會好起來。"

    在另一項試驗中,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也找到了把腦部信號快速轉換成指令的途徑,用以控制輔助裝置或電腦。

    奧秘

    內格爾之所以能獲得"新生",奧秘是研究人員在他的大腦運動皮層內植入了一個晶片,4平方毫米麵積上有100個電極。內格爾想像他要完成的動作時,100個電極傳感器開始記錄大腦活動,把這些信號傳遞給電腦,通過電腦解碼和處理後最終轉化為運動指令。

    "我們發現,"霍赫貝格介紹說,"即便在脊髓受損多年後,原先控制肢體的信號仍然存在,可加以利用。"

    藉助"大腦之門神經界面系統",內格爾能把電腦屏幕上的光標移至特定位置,精確率為75%至85%。他甚至能邊與人聊天邊從事這類活動。這表明,癱瘓病人用意念操控輔助裝置時,無需全神貫注,這是這項新技術得以推廣的關鍵因素。

    評說

    霍赫貝格告訴路透社記者,內格爾是一系列臨床試驗的第一名對象。另外3名分別患有肌肉萎縮、中風和運動神經疾病的病人也將接受試驗。

    多諾霍稱內格爾的試驗具有"裡程碑式意義"。他說:"我們有能力把信號傳入大腦,但要把信號取出來可不容易。"他認為,研究在獲取信號方面取得了飛躍。

    加拿大安大略省女王大學研究人員史蒂芬·斯科特在《自然》上撰文指出,"大腦之門"在同類研究中最為先進。但他同時警告說,這一進展決不意味著"大腦-電腦"技術已可以廣泛應用,因為還有"極多難題"有待解決,其中一個顯著問題是如何實現"無線化",以減少病人受到感染的風險。(傅雲威 新華社專稿)

4毫米晶片植入大腦 美癱瘓小夥用意念控制生活

受損腦神經自行新生 美一男子癱瘓20年奇蹟恢復

責編:曹晶

相關焦點

  • "阿凡達"異體操控成真:大腦中植入晶片(圖)
    原標題:"阿凡達"異體操控成真:大腦中植入晶片(圖) 未來,癱瘓者有望重新控制自己的身體   在實驗中,一隻猴子成功用其他猴子的手,上下移動光標   脊髓損傷會阻礙大腦指令信息向軀體的傳遞,導致運動能力受損甚至癱瘓。目前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通過模擬腦電波信號對受傷脊髓進行電刺激,使傷者的軀體能重新接收運動指令。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實驗中使用了兩隻猴子,一隻作為發出指令的「主體」,另一隻則是接收指令、完成動作的「阿凡達」。
  • 腦機接口將成真?未來戰場或能用意念決勝千裡之外
    「腦機接口」單向通信時,主要是通過對腦電波信號的監測,分析推斷人的想法和目的,產生對應的調節和控制信號,計算機收到大腦「傳送」來的指令後,進而開展相關操作。雙向「腦機接口」則允許大腦與外部設備間展開雙向信息交換,仿佛是用大腦跟電腦說「悄悄話」。當然,在「腦機接口」中,「腦」泛指有生命形式的大腦或神經系統,「機」則包括任何能進行處理或計算的外部設備。  「腦機接口」技術的產生並不久遠。
  • 腦機接口新突破:癱瘓患者成功用大腦控制電腦光標,馬斯克看了要淚目
    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威爾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用大腦控制假肢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研究人員證明,機器學習技術幫助癱瘓患者學習用大腦來控制電腦光標,而無需大量的日常訓練,這是過去所有腦機接口(BCI)工作中的一個必備條件。
  • 腦機接口新突破:癱瘓患者成功用大腦控制電腦光標,馬斯克看了要淚目
    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威爾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用大腦控制假肢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研究人員證明,機器學習技術幫助癱瘓患者學習用大腦來控制電腦光標,而無需大量的日常訓練,這是過去所有腦機接口(BCI)工作中的一個必備條件。2020年9月7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的新論文中,Ganguly團隊記錄了在四肢癱瘓的個體中使用ECoG電極陣列的情況。
  • 四肢癱瘓患者用「大腦意念」操控機械臂
    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HM)和該校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的研究人員已把更強力的腦機接口技術用在了人身上。  不僅如此,在最近的演示中,他們使四肢癱瘓的殘疾人能夠用自己的「大腦意念」同時控制兩支機械臂,拿起餐刀、餐叉切下一塊蛋糕,然後把蛋糕送到自己的口中。
  • 癱瘓人能用意念做事?這個器械厲害了!
    最近,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HM)和應用物理實驗室(APL)公開了一種將人工智慧,這是一項將機器人技術和腦機接口融合在一起的研究,他們將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在一位四肢癱瘓的人身上,讓他能夠用自己的「大腦意念」同時控制兩支機械臂,在無需他人的幫助下吃下蛋糕。還記得今年7月的時候,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做的三隻小豬實驗嗎?
  • 用意念開飛機這事兒究竟是怎麼實現的?|神經元|腦電波|意念控制|...
    、下降以及轉彎等基本動作…這是霍尼韋爾航空研究所發明了一種系統,讓人們可以用大腦和意念開飛機,任何人坐在副駕駛上,帶上頭套系統,不需要任何飛行經驗,幾分鐘就可以學會怎麼操作飛機。又如文章開頭我們介紹的霍尼韋爾航空研究所開發的意念駕駛飛機技術,只需要經過短暫訓練,飛行員就可利用思維的力量控制飛機;葡萄牙公司則開發出類似意念控制的無人機。醫學界正為身體癱瘓或失去肢體的人創造更先進的選擇。去年,一名癱瘓女子的左腦被植入小型傳感器,幫助她控制藍牙滑鼠,以操控平板電腦的觸控螢幕。
  • 異體操控實現 猴子用腦電波控制另一猴子(組圖)
    脊髓損傷會阻礙大腦指令信息向軀體的傳遞,導致運動能力受損甚至癱瘓。目前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通過模擬腦電波信號對受傷脊髓進行電刺激,使傷者的軀體能重新接收運動指令。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實驗中使用了兩隻猴子,一隻作為發出指令的「主體」,另一隻則是接收指令、完成動作的「阿凡達」。
  • 人類用意念能夠遙控動物嗎?
    用「腦-機接口」系統實現思維控制 據媒體報導,早前,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研究人員們已經開發出了一套系統,讓人類能夠通過腦波控制一隻活體海龜的走向。雙方的信息交流方式是將信號從大腦傳遞到電腦,再由電腦將信號傳回大腦。
  • 《精靈寶可夢》這些精靈能實現意念移物,但實際一點都不高大上?
    意念移物,單聽名字就覺得很高大上的一個名詞,關於意念移物,在其它的很多影視作品以及小說漫畫中都出現過,通俗易懂地來說的話就是可以憑藉自己的意念來移動物體的位置,甚至知道至今,依然有不少人認為世界上真的存在這種超能力,而在《精靈寶可夢》中,也有一個叫做意念移物的招式,那麼這個招式是不是跟我們理解中的意念移物一樣呢
  • 「意念控制」從科幻走向應用 大腦會被控制嗎
    【新華社「新華視點」】 記者 王琳琳、馬曉澄、孫飛用意念指揮檯燈、無人機甚至小白鼠運動,不用目測就能判斷一個人注意力是否集中,癱瘓病人動動腦子就能依靠機器重新站立……這些似乎只有在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場景,如今部分已經成為現實。在美國,馬斯克創立腦機交互公司;扎克伯格成立項目組研發意念高速打字;幾天前
  • 用意念開飛機這事兒究竟是怎麼實現的?
    ,做出爬升、下降以及轉彎等基本動作…這是霍尼韋爾航空研究所發明了一種系統,讓人們可以用大腦和意念開飛機,任何人坐在副駕駛上,帶上頭套系統,不需要任何飛行經驗,幾分鐘就可以學會怎麼操作飛機。又如文章開頭我們介紹的霍尼韋爾航空研究所開發的意念駕駛飛機技術,只需要經過短暫訓練,飛行員就可利用思維的力量控制飛機;葡萄牙公司則開發出類似意念控制的無人機。醫學界正為身體癱瘓或失去肢體的人創造更先進的選擇。去年,一名癱瘓女子的左腦被植入小型傳感器,幫助她控制藍牙滑鼠,以操控平板電腦的觸控螢幕。
  • 一個「腦機接口」,即可用意念控制外物
    雖然目前的腦機接口技術與科幻作品中的描述無法比擬,但通過意念簡單操縱機器,正一點一點走進現實。電影《阿凡達》中的場景離我們還有多遠? 8月初英國《每日郵報》一則報導引起軒然大波:專家警告說,黑客能監聽你的腦電波,竊取你的個人信息。
  • 撒貝寧節目中用「意念」控制王力宏 別驚訝,未來你也能
    12月18日,央視《挑戰不可能》節目中,來自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和計算機學院的師生共同完成了用腦電波操控小白鼠走迷宮。不禁讓人心裡一震,電影《阿凡達》中男主人公通過頭髮與阿凡達星人腦電波交流,真的可以成真了!
  • 電腦讀取人腦電波 意念真能控制機械手
    在常規用於明確癲癇病灶部位手術後的第五天,她在病房通過「意念」控制一隻機械手,玩起了「石頭、剪刀、布」的遊戲。   8月25日,浙大附屬二院神經外科與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合作的「腦機接口臨床轉化應用課題組」向公眾發布最新進展,他們在我國首次利用人體顱內植入電極,讓「意念」控制機械手。
  • 機器學習+腦機接口,使四肢癱瘓患者輕鬆控制電腦光標
    加州大學舊金山威爾研究所的神經科學研究人員通過一個人腦控制假肢的研究證明,機器學習技術可以幫助癱瘓患者通過大腦活動學習控制電腦光標,而不需要大量的日常再訓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系副教授、研究資深作者、醫學博士 Karunesh Ganguly 說,「讓人工學習系統適應大腦複雜的長期學習模式,這在癱瘓患者身上是前所未有的。」
  • 首個即插即用、機器學習+腦機接口,使癱瘓患者輕鬆控制電腦光標
    加州大學舊金山威爾研究所的神經科學研究人員通過一個人腦控制假肢的研究證明,機器學習技術可以幫助癱瘓患者通過大腦活動學習控制電腦光標,而不需要大量的日常再訓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系副教授、研究資深作者、醫學博士 Karunesh Ganguly 說,「讓人工學習系統適應大腦複雜的長期學習模式,這在癱瘓患者身上是前所未有的。」
  • 高效讀懂大腦運動意圖有望造福癱瘓病人
    而因卒中、外傷等原因導致癱瘓、知覺幾乎喪失的患者,則不能像正常人一樣隨心所欲地進行靈活的肢體動作表達。當下,基於癱瘓病人腦電波信號進行運動意圖的檢測已得到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即讓受試者大腦進行運動想像任務,例如想像自己某一肢體的運動,但實際該肢體保持不動,受試者只是進入單純的肢體運動想像場景,此時腦電波會出現相應特徵,提取出此類特徵即可展開受試者運動意圖的預測識別。
  • 高效讀懂大腦運動意圖 有望造福癱瘓病人
    而因卒中、外傷等原因導致癱瘓、知覺幾乎喪失的患者,則不能像正常人一樣隨心所欲地進行靈活的肢體動作表達。當下,基於癱瘓病人腦電波信號進行運動意圖的檢測已得到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即讓受試者大腦進行運動想像任務,例如想像自己某一肢體的運動,但實際該肢體保持不動,受試者只是進入單純的肢體運動想像場景,此時腦電波會出現相應特徵,提取出此類特徵即可展開受試者運動意圖的預測識別。
  • 癱瘓患者演示首個「即插即用」的大腦假體
    (圖片來自pixabay.com)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威爾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一項重大研究進展表明,機器學習技術可以幫助癱瘓患者學習使用大腦活動來控制計算機的光標文章作者、醫學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系副教授Karunesh Ganguly說:「近年來,腦機接口技術領域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由於現有系統每天都要重新設置、校準,它們無法利用大腦的自然學習過程。我們需要調整機器學習系統,使之適應大腦複雜的長期學習模式,這是以前從未在癱瘓患者身上嘗試過的。」「即插即用」性能的實現證明了ECoG電極陣列在BCI應用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