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糾結孩子是視覺型還是聽覺型學習者嗎?別再被騙了

2020-11-22 騰訊網

大家有沒有聽過「學習風格」這個詞呢?有沒有也曾經分析過自己或者孩子,是屬於聽覺學習者、視覺學習者還是身體動覺學習者嗎?

今天想聊這個話題,緣於上周我收到一個粉絲媽媽的私信,說看了我分享的哥哥弟弟的學習文章,分析了一下我家孩子的學習風格:哥哥呢是視覺型的,所以對細節很專注,弟弟是聽覺型的,所以語言模仿能力強,還給我分享了12345點學習建議。

我問她這些分析和建議出處在哪裡呢,她告訴我說,她是在送孩子去的培訓機構裡學的,是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延伸出來的概念

這位媽媽說:這都可是因材施教,可以更好地培養孩子。

我有些哭笑不得,不得不感嘆現在早教市場的魚龍混雜,為了賺錢就能胡扯,對學術理論生搬硬套。我最不甘心的,就是這些機構誤導了非常多的家長。所以今天特別想聊聊這個話題。

學習風格理論是靈丹還是毒藥?

什麼是學習風格?指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學習偏好,為了提高學習效果,老師或者家長的教學模式會根據這種偏好進行調整。我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國內主打學習風格的早教和培訓機構還真不少,它們的邏輯主要是這樣子的:

機構評估你的學習風格,然後提供給你最好的學習方法。

舉個例子,如果機構根據分析判斷你是視覺學習者,那麼就可以確定你從圖形等視覺輔助工具中獲益更多,而從聲音中獲益較少,那麼早教機構就會提供給你更多的以圖形為視覺輔助工具的學習路徑,逐步以書面文本來輔助,幫助孩子循序漸進的學習,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實際上這個邏輯,是完全沒有依據的。學習風格在教育界的確曾經風靡過一段時間,巔峰期是70-90年代。它有很多種模式,還不僅僅是我們熟知的把一個人的學習風格分析為視覺型、聽覺型和身體動覺型,還有把一個人的學習風格分析為抽象學習者和具體學習者等等等等,但現在這一理論基本上已經被淘汰了,因為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它在教育中的有效性,這種學習風格的偏好並不能真的增進學習效果

就說上面引用的這一早教機構的邏輯,曾經有研究者做過一個實驗,他們給一群自認為是有某種學習風格偏好的人,分別以不同的方式記憶一張有這許多事物的清單,就像下圖一樣。先讓他們單獨看幾樣事物的詞彙,然後給他單獨看這幾個事物的圖片,再讓他純粹聽這幾個事物的發音,觀察他能記住多少個事物。

按理說,如果這群人自認為是視覺學習者,那他們通過看這幾個事物的詞彙或圖片,應該能記住更多的事物吧?但結果卻不是這樣,無論他們自認為是哪種學習風格,當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去記憶,能記住的事物數量都是一樣的,學習效果都是一樣的。

連多元智能理論的創始人,加德納都因為不願意把自己的理論跟「學習風格」搭上關係,專門在自己的書《The APP Generation》裡寫了一篇長文,對「學習風格」進行批評——「研究學習風格對你和你的學生都沒有幫助」(這本書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於2013年出版)。

我舉個書中的觀點跟大家說說,加德納指出,空間信息和閱讀都是用眼睛進行的,但它們利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認知能力。同樣地,音樂和說話都能激活耳朵,但它們又是完全不同的認知能力。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裡,智能的概念並不關注語言或空間信息是如何到達大腦的——通過眼睛、耳朵還是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智能計算機的能力,即一旦接收到感官信息就會對其產生作用的智能。

所以如果早教機構老師跟你說,你的孩子是視覺學習者、聽覺學習者或是其他,都是狹隘且片面的劃分,非常誤導人

加德納那麼生氣地去跟學習風格劃清界限,還說出「不要把學習風格的概念歸功於我,這真的是讓我很痛苦的事情」的話,可見他也是深受牽連啊。

學習風格之所以這麼受推崇,可能也跟大家在實際學習中有過切身感受有關,可能每個人都會感覺自己偏向某一種學習方式,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認知偏差」,如果你會有這種感覺,那都是長期習慣的影響,是刻意練習的結果。

我想起我一個朋友的例子,她很喜歡讀書,在當媽媽之前堅稱自己是視覺學習者,當了媽媽之後呢,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讀書,她就改聽書了,做家務的時候會聽,陪孩子睡的時候用耳機聽,既聽書也聽音頻課程。她現在就跟我說,發現自己聽覺學習效果也非常好——但其實啊,這些都與所謂的學習風格無關,純粹就是習慣和刻意練習的結果。

學習風格提倡的「因材施教」,指的是對孩子的學習風格進行劃分有利於教學上的調整,裡面最誇張的一項學習風格的研究,居然還把孩子的學習風格劃分成72種類型!

我哭笑不得的地方在於,對孩子學習風格的分析,離因材施教不僅很遠,而且存在很大的誤導性,大家千萬不要再套用這個理論來觀察自己孩子的學習模式了——不管之前有沒有了解,都不應該這麼去分析孩子

那如何因材施教啟發孩子學習呢?

言歸正傳,真的要因材施教去啟發孩子學習,我們可以怎麼做呢?相比通過什麼方式學習,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學的是什麼,孩子是否感興趣。這裡有一些在實證研究中很實用的學習好方法,大家可以果斷做起來的。

第一點,充分利用豐富資源、調動多元感官來引導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多感官的學習者。我們眼睛在看的時候,可能大腦同時也在思考,手在動的時候,嘴巴可能同時也在說話,在知識啟蒙的過程中,當我們把獲取信息的不同方式結合時,孩子的學習效果會好很多,資源越多元,對孩子的體驗會越好。我平時經常給大家分享我跟哥哥弟弟做一些學習項目時整理的好資源,也是這個原因,我非常看中學習資源與多元感官結合的學習方式。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引導孩子學好演講這個技能,最好的方法是用多種工具來教授,比如通過故事創作、角色扮演、一問一答等,也可以讓孩子去看更多演講視頻,這些都可以顯著幫助孩子提高這方面的能力。讓孩子有充分利用自己認知能力,孩子才能同時關注自己強大的技能,也能幫助不太成熟的技能一起發展。

第二點,儘量讓孩子在生活經驗中習得新知識

這個道理其實很容易明白。我們所學到的東西大部分是通過」理解「、」意義「來儲存的,怎樣的方式最能讓孩子理解呢?

我想起我們在做給孩子們看的百科知識動畫《孩子愛問》的時候,經常絞盡腦汁去設計一個孩子熟悉的場景,團隊通常先提出一堆與主題契合的場景,再一個一個篩選、否定、改寫,直到確保這個場景能讓孩子很好地進入,可感可知,並且有好奇去繼續探究。我們之所以如此較真,就是深深明白,孩子在已有生活經驗中學習是非常有效的。

在70年代有一個很經典的研究,研究者很感興趣棋手能記住棋盤上比賽過程的圖像記憶能力,所以他們展示了比賽過程的圖像給棋手們看,只給了5秒鐘,然後圖像消失,他們隨後要求棋手重新擺出圖片上所有棋子的位置。

研究者們在新手棋手和專業棋手之間發現了一些差異,新手棋手們只能記住大概4個棋子的位置,專業棋手幾乎能記住所有的位置,所以為什麼在他們之間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這並不是像「學習風格」支持者所認為的,專業棋手有著更強的視覺記憶能力,而是因為專業棋手擁有更多的下棋經驗,以及更多的知識,這個棋盤對他們來說,是有意義的,他們可以看到其中的布局策略,所以他們才能記住。

這個跟孩子的學習規律也是相似的,如果孩子沒有相關的生活經驗,他們就很難理解所學的內容,能記住的東西也無法轉化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識。所以,讓孩子的所學與他們的生活、已知產生關聯是很關鍵的,慢慢地,孩子會在腦中織起一張網絡,將知識融會貫通,學習就更加事半功倍了。

第三,學習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提高

實際上無論孩子按照學習風格定義的是視覺型還是聽覺型,都不影響孩子學習潛力的發揮,不是說孩子是所謂視覺型,你給他聽音頻,學習潛力就發揮不出來了。

每個人都應該明白,學習本身就是一種習得的行為,這意味著通過深思熟慮、刻意練習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們是可以持續提高能力和技能的,這才是學習潛力的價值。

有不少父母給我反饋過,為什麼刻意練習沒有效果。我在新書《教養力》中專門寫過,刻意練習是需要目標和計劃的,同樣兩個想提高跑步速度的孩子,一個每天花15分鐘完成1000米跑步練習,一個花同樣的時間,也完成1000米,但是爸爸媽媽一直幫孩子記錄速度、距離、動作技巧,每次給孩子制定一個小目標,每天提高一點兒速度。這樣練下來,你覺得哪個孩子進步更明顯呢?

刻意練習離不開深思熟慮和正確有效多學習策略,這意味著我們對過程是有質量標準的,如果只是重複作業,對於任何人的能力精進都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今天談論起學習風格這個話題,還是有點激動的,真的不想再看到有家長相信某些機構打的這些幌子,盲目把孩子就送去學習,這樣浪費了金錢不說,孩子成長的時間也是換不回來的。

加德納在書裡還說,如果人們想談論自己孩子的學習風格,那是他們的特權。但他們應該認識到,這些標籤往好了說是無益,往壞了說是考慮不周、害人子弟。

的確有很多理論聽起來是幫助我們縷清了思路,但真的不是看上去「完全正確」並且被很多人追捧的理論就是對的。為人父母,真的是處處都是學習的機會,打破自己的「認知偏差」是不容易的,希望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昨天給大家送了點福利,最新「孩子愛問」體驗版0元領取(具體戳此了解詳情)。

10集體驗版視頻,跟正式課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不太一樣哦,我也被大家催更「孩子愛問」催了很久呢,很快就會跟大家見面啦,這一次同樣會有驚喜!

掃碼就可以0元領啦,僅限10月21日-26日

資|源|福|利

回復「送書」,送你一本我精心挑選的好書

相關焦點

  • 你是哪種學習類型的人 視覺聽覺還是觸覺?
    摘要:學生的學習類型大致分為三種,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觸覺學習型……     學生的學習類型大致分為三種,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觸覺學習型……  首先是視覺學習型的人,佔到人群總數的三分之一。
  • 你的孩子是右腦型還是左腦型?這2類孩子學習上有很大差異
    而生活中,很少一部分人能讓左腦和右腦同時工作,大部分人是左腦型或右腦型,而因為使用的腦型不同,孩子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上有很大的差異。左腦和右腦的功能美國斯佩裡博士曾做過一個實驗,研究表明:左腦擁有語言中樞,而右腦則有音樂等藝術中樞。
  • 你是左腦型思維者還是右腦型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腦,左腦側重於理性思維,善於推理,邏輯性強;右腦側重於感性思維,善於創新,跳躍性強。
  • 你家孩子是左腦型,還是右腦型?專家:有3種特點的孩子更聰明
    但是據調查現實,80%以上的人其實都是左腦發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左腦型人才,前不久我發現一個測試你是左腦型人才還是右腦型人才的測試圖,結果發現我是左腦型人才,後來又給孩子他爸測試了一下結果發現他是右腦型人才,難怪當年他那麼有藝術細胞。測一測你家孩子是「左腦型」,還是「右腦型」?
  • 赴美就醫:你是左腦型還是右腦型?
    但是其中一方能佔主導地位嗎?這會影響人格嗎?  國內大型赴美就醫服務機構盛諾一家說,有些赴美就醫的患者認為一個人不是左腦型就是右腦型,這決定了他們思考和行為的方式。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究這一說法背後的真相和謬誤。繼續讀下去,了解更多左右腦的功能和特徵。
  • 「高敏感型人格」的心理學解釋
    高敏感型人格清單 2. 高敏感型人格的心理學解釋 3. 高敏感型人格如何揚長避短 高敏感型人格清單 你是高敏感型人格嗎?如果不太確定,先對照下面這份清單自我檢測一下。 1、有著超乎於常人的想法、疑問和很多情緒。
  • 50個左右腦自測問題,你是左腦型還是右腦型學習者?附學習建議~
    明確自己大腦的生理偏向,才能確定自己的學習優勢。人類的大腦分為左半球和右半球,它們都能運行和思考,但是它們解決問題的思路並不同。明確主導自己大腦的是左邊還是右邊,有助於你發現更多學習潛力。這裡有一些左右腦自測題目,在與你情況符合的題目前畫圈。請快速選擇,相信第一感覺,末尾的得分表能幫助你確定你的「主導形態」。
  • 別再糾結紅魔鬼和火鶴
    也就是說紅魔鬼,火鶴你都可以叫它為midas。回歸正題,為啥說別再糾結你的魚是紅魔鬼還是火鶴了。1 特徵分辨真的管用?labiatus與A. citrinellus相比,頭部更大,嘴唇更厚,從上俯視,A. labiatus吻部呈現V型,而A. citrinellus呈現U型。這是通常我們從書本上獲得的信息,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向特徵分辨並不準確。
  • 50個左右腦自測問題,你是左腦型還是右腦型學習者?附學習建議
    明確自己大腦的生理偏向,才能確定自己的學習優勢。人類的大腦分為左半球和右半球,它們都能運行和思考,但是它們解決問題的思路並不同。明確主導自己大腦的是左邊還是右邊,有助於你發現更多學習潛力。這裡有一些左右腦自測題目,在與你情況符合的題目前畫圈。請快速選擇,相信第一感覺,末尾的得分表能幫助你確定你的「主導形態」。
  • 《海爾兄弟宇宙大冒險》幫助孩子建立探究型人格
    家長要和孩子「同學」傳統的家庭教育是「十萬個為什麼」式的教育模式,看重知識點本身而輕視學習過程,把書本上的知識用語言或者文字直接灌輸給孩子,以為這樣就達到了學會、記牢的目的。殊不知,這樣會使孩子降低學習興趣。
  • 你的孩子是左腦型、右腦型還是左右腦型?快測試一下吧,超準哦!
    你是左腦型人、右腦型人還是左右腦型人?快來測試一下吧!2.你複習時一定會按計劃進行嗎?3.課桌或書桌不收拾整齊就會感到不舒服嗎?4.讀書一般都從頭開始按順序讀嗎?5.作業一定要提前幾天完成,心裡才比較踏實嗎?6.你經常閱讀小說嗎?
  • 給孩子報培訓班又被騙:孩子的大腦潛能到底要怎麼開發?
    這下她才醒悟過來,被騙了。 身邊的人都說她太笨了,竟然相信這種機構,被騙了也是活該。 可我卻很理解她,同樣作為母親,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個聰明的大腦呢?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孩子的大腦發育好壞和學習成績以及未來發展,有很大關係。
  • 學霸不是努力就可以了,還要找到優勢學習管道
    共有五個,聽覺學習型、視覺學習型、動手操作學習型、思考學習型,動機導向學習型。我們一個一個來看一下,這五個學習型的又是管道不同的孩子。有什麼樣的表現?我們首先來看一看聽覺學習型的孩子。那有的老師發現在課堂上有的孩子總喜歡趴著,好像心不在焉的,但是學習成績還可以,這就是聽覺型的孩子在用優勢管道在學習。
  • 記憶層,包括想像力,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
    記憶層,包括想像力,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各種感官的信號處理存儲。人類最主要的記憶能力包括視覺和聽覺的記憶能力。視覺的存儲發生在枕葉區,聽覺存儲發生在顳葉。其他感官信息也有不同的存儲區域。給梅帶個腰帶,為了你的愛。你在左耳聽,右耳聽。是你的心和你的心情嗎?」像這樣的情歌,「瑤族歌王」唐買社公,可以唱很多很多。他熟悉排瑤的歷史來源歌、優嗬歌、生產勞動歌、風俗歌、情歌等等。
  • 還在糾結學什麼?這裡有五種最適合孩子學習的民族樂器!
    有人說,學習古箏「好看,好聽,好學」。「好看」在於古箏的造型具備民族樂器特有的流線美和古韻美,彈奏時姿態優美。「好聽」是指古箏音質上和手法上的出色表現力,不論是慢板的古典悠揚還是快板的氣勢磅礴,古箏都能用21根琴弦完美呈現。
  • 養狗人類型大全,看看你是「慈母型」還是「嚴父型」?
    養狗是一件「終身大事」,不但影響你,也決定狗狗今後十幾年的生活。根據不同人的飼養風格,可以分為很多類型,看看你是屬於哪一種,是「慈母型」還是「嚴父型」?1、「嚴父型」養狗人這類型的人主任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認為只能不斷學習才能追上社會的發展,所以在對待狗狗也是比較嚴格,希望它們能按著自己的意思走。也更熱衷於讓狗狗學習更多技能,是很好學的主人。
  • MBTI小知識|你的生活態度是判斷型J還是感知型P(上)
    文圖來源網絡「在任何情況下,你都要學習——以更換學習內容作為你的休息。」一、工作/職場板塊01工作方式的差異判斷型:●更喜歡有條理、有節奏、有計劃和部署的工作類型●更喜歡以結果為導向,有明確、詳細的計劃並貫徹執行●更喜歡通過日程表、to-do-list 來開展工作,完成工作後再玩樂●對待安逸的工作崗位,會充分利用閒散時間做點事,看書、學習、提升技能才安心感知型
  • 松果體的作用機制_內聽覺——《童教》
    文 / 童教教育 曾冠茗本文已獲作者授權,轉載請聯繫作者一、松果體的作用機制---內聽覺我們前面說到松果體的內視覺作用機制現在我還要告訴你另外一個驚人的觀點---松果體不單單是處理輸出視覺信號,它還處理輸出聽覺信號,是我們內在的聲音來源。就好像電視機不單有視覺畫面,還同步有聲音。它可以對視覺和聽覺信號進行解碼轉換最後輸出。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不出聲思考問題的時候,是不是有一個小小的聲音在裡面講話呢?
  • 女生腿型對照表,你是完美腿還是正常腿?
    相信很多女生都和小編一樣,想要美麗的大長腿,並對自己的腿型不滿意。但是妹子們,你們真的對自己的腿型很了解嗎?事實上,對於普通人來說,只要和自己的身材相符,符合正常的腿型,就是完美的腿型了。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腿型都大致分為正常型、x型、O型、以及xo型的腿。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屬於那種類型。對於女生來說,腿型也可以簡單粗暴分為以下幾種。小短腿腿短,搭配不好就容易導致看起上半身的比例比下半身還長。
  • 皮紋檢測技術中的先天學習類型「體覺型」
    先天學習類型是指一個人的最佳的學習管道,也就是每個人對外接收信息的最佳感、知、覺系統,也被稱為先天學習管道。可分為:體覺型、聽覺型、視覺型三種。學習的第一步就是善用先天學習管道優質吸收信息。體覺型對應的手指是雙手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