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血管疾病診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第三屆學術委員會會議在我院舉行。血管疾病診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榮譽主任、我院血管外科學科帶頭人王深明教授致辭並為學術委員會委員頒發聘書。
血管疾病診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主任區景松教授,副主任常光其教授,陶軍教授及王敏教授分別向學術委員會匯報了近一年的工作進展,本年度實驗室共發表SCI論文40多篇,其中影響因子>10: 5篇, >5.0: 17篇;基金立項課題共19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6項。總經費1300多萬元。
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和衛生部心血管重構與功能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運院士建議國家工程實驗室除了聚焦血管疾病相關科學問題外,也要重視可臨床轉化的新技術、新療法。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山大學抗衰老中心主任、廣州市抗衰老重點實驗室主任松陽洲教授肯定血管疾病診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過去一年針對去年委員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很好的改進,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有助於實驗室評優。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阜外醫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舒暢教授對血管疾病診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近一年取得的成績也表示祝賀和讚賞,並建議國家工程實驗室可以進一步加強各個團隊之間的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提升血管疾病診療水平,同時建議學校和醫院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國家工程實驗室安全、高效運行。
其他學術委員會委員為未來發展提出大量寶貴意見,建議醫院加大實驗室面積和人員投入,使實驗室發展更上一個臺階。(外科實驗室 劉瑞明)
【來源: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