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工砂飽和面幹吸水率試驗方法的探討

2020-12-05 砼話

0引言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砂石骨料質量計算是以飽和面幹狀態為基準。相比而言,石子的飽和面幹狀態易於判斷,而砂子的飽和面幹狀態則較難於判斷。對於大型的水利工程,人工砂的應用較為普遍,如大壩的碾壓混凝土等。現行的SL352—2006《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中規定了人工砂飽和面幹吸水率的2種試驗方法:溼痕法和試模法,但是,在測試人工砂飽和面幹吸水率試驗中發現兩種方法測試的結果有明顯的差別,而且隨砂中的石粉含量增加,差別越大。現將試驗過程及試驗結果撰寫出來,供同行們探討。

1《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中人工砂飽和面幹吸水率試驗方法

1.1溼痕法

SL352—2006《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中2.4.4規定溼痕法的試驗步驟為:

①將砂料通過5mm篩,用四分法取樣1500g;

②將砂樣裝入搪瓷盤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出砂樣20mm左右,用玻璃棒輕輕攪拌,排出氣泡,靜止24h後將水倒出,攤開砂樣,用手提吹風機緩緩吹入暖風,並不斷翻拌砂樣,使砂樣表面的水分均勻蒸發;

③將100g左右的砂樣倒在橡膠板上,用扁鏟輕拍10下,厚度約10mm左右,經過1s後,移除砂樣,觀測溼痕散失時間。當溼痕消失時間大於2s或橡膠板上有明顯的水痕時,說明砂樣表面水分過多,應繼續吹乾,再按上述方法進行試驗,直至移除砂樣後溼痕在1~2s內消失,說明砂樣正處於飽和面幹狀態。

1.2試模法

SL352—2006《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中2.5.2中規定用於測試飽和面幹的試模尺寸為:上口直徑38mm,下口直徑89mm,高113mm。規程中2.5.3條規定試驗步驟為:

①砂樣的製備、泡水飽和,初步吹乾等步驟同2.2節中的2.2.3;

②對石粉含量10%~15%的砂樣,分兩層裝入試模,每層用搗棒插搗4次;對石粉含量大於15%的砂樣,採用一層裝模插搗5次,其他操作同規程2.2節;

③砂樣飽和面幹判斷及處理方法同規程2.2節中的2.2.3。

2人工砂飽和面幹吸水率試驗結果

2.1原材料

人工砂是由石灰石巖破碎、加工而成的。石粉含量按照試驗要求設計為:0、11%、15%、18%、22%。

2.2試模法用的試模

按照規程要求的尺寸加工的試模,見圖1。

2.3試驗結果及分析

按照SL352—2006《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中的要求,分別用溼痕法和試模法測試的人工砂飽和面幹吸水率,其結果見表1和圖2~4分別是15%和18%人工砂砂樣飽和面幹狀態坍塌的情況。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當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為0時,兩種方法測定的結果基本一致,但當人工砂含有一定量的石粉時,兩種方法測定結果有明顯的差別,試模法測出的飽和面幹吸水率高於溼痕法,石粉含量越高,兩者的差別越大。

那麼按照規程的操作為何會出現明顯差異的試驗結果呢?我們在試驗過程中非常仔細地關注每一步驟,認為石粉的存在是導致兩種方法差異的主要原因。當砂樣泡水後,並用手提吹風機吹至飽和面幹狀態的過程,砂粒(這裡指的是大於0.16mm的砂粒)通過吹風機吹後容易散開,而且容易通過肉眼來判斷是否接近飽和面幹的狀態,而石粉在這個過程變成小球團,小球團表面與裡面的含水狀態不同,表面看似較幹,但裡面卻含有較高的水分。同時用吹風機吹的過程,砂粒與石粉的表面水分蒸發速率不同,砂粒明顯快於石粉。當我們用試模法試驗時並按照《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中圖2.2.3(b)的坍落情況來判斷飽和面幹的狀態,結果如圖3、4所示,而此時的砂樣用溼痕法判定時,橡膠皮上的水痕較深,溼痕消失的時間遠不止2s。同樣,用溼痕法來判定飽和面幹狀態的砂樣,再用試模法來檢驗,其坍落的形狀基本上如《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中圖2.2.3(c)的狀況,此時的砂樣顯得比較幹。那麼,為何砂樣看起來是比較幹,但卻能滿足水痕在1~2s之內消失的要求,這其中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用扁鏟輕拍後,石粉小球團散開,裡面較溼的石粉暴露出來;二是用吹風機吹的過程,小球團表面與裡面存在一定溫度梯度,外高內低,而經過一段時間後,溫度趨於一致,小球團裡面的水分往外遷移。

3人工砂飽和面幹試驗的體會

(1)溼痕法中要求水痕在1~2s內消失,時間短,操作者可能受視角偏差導致判斷誤差,此時的水痕比較淺,如果是含有一定石粉含量的人工砂,這種狀態的砂樣是比較幹,產生水痕的水分主要是來自石粉。

(2)溼痕法需要在嚴格的試驗環境條件下進行,即溫度為(20±2)℃,相對溼度為40%~70%,空氣的溼度大小會影響水分蒸發的速率。因此在南方地區尤其廣東地區,春天的空氣溼度很大,這時進行溼痕法試驗,注意環境條件尤為重要。

(3)儘管規程中規定了黑色橡膠板的要求,但由於市場上黑色橡膠板質量參差不齊,有必要探究黑色橡膠板表面質量對水分蒸發速率的影響。

4結語

(1)通過試驗發現,分別用溼痕法和試模法測試的人工砂飽和面幹吸水率由於石粉的存在而有明顯的差異,石粉含量越高,差異越明顯。

(2)由於人工砂有石粉的存在,使得對飽和面幹狀態的判斷難於天然砂,因此,有必要對現有試驗方法進一步探討,保證數據的科學性。(來源:《混凝土》)

相關焦點

  • 陶瓷磚試驗方法:第3部分:吸水率、顯氣孔率、表觀相對密度和容重的...
    陶瓷磚試驗方法:第3部分:吸水率、顯氣孔率、表觀相對密度和容重的測定 發布日期:1999-00-00 範圍本標準規定了陶瓷磚吸水率、顯氣孔率、表觀相對密度和容重的測定方法。
  • 建研微講壇|水利工程砂礫壓實度影響因素及測定方法
    通過大量的擊實試驗,得出主要是天然砂礫級配的不均勻性造成的。在集美區某河道改造工程大部分路基填充材料都是砂礫石料,通過試驗找出壓實度超密的解決方法,以更好地指導施工現場壓實度檢測,確保工程質量。(一)最大幹密度的計算方法在SL237-1999《土工試驗規程》中,計算土料的最大幹密度,採用擊實法,本文也採用擊實法計算砂礫最大幹密度。擊實法分為輕型擊實和重型擊實,輕型擊實適用於粒徑不大於5mm的粒料,重型擊實適用於粒徑不大於20mm的砂礫石。
  • 人工砂混凝土應用存在的問題及質量控制措施
    從各地人工砂生產的大致情況來看,未經處理的人工砂石粉含量一般為10%~18%。這個範圍遠遠超出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規定的人工砂的石粉含量。2.2石粉除粉處理對於人工砂超量石粉的處理方式,一般採用水洗法和風選法兩種除粉方法。
  • 機制砂專業知識知多少?今天小編帶你全面剝析!
    答:機制砂相關的主要國家或行業技術標準有:GB/T14684—2011《建築用砂》、GB/T14685—2001《建築用卵石、碎石》、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T241-2011《人工砂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範》、DB50/5030-2004《機制砂混合砂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重慶) 、JT/T819-2011
  • 灌砂法檢測路基壓實度技術要點
    路基壓實度的檢測有環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儀法等試驗方法,而灌砂法是路基壓實度檢測中最常用的試驗方法,適用於現場測定細粒土、砂類土和礫類土的密度。文章根據路基工程中壓實度檢測的實踐經驗,綜合考慮了影響灌砂法檢測路基壓實度精確度的各個相關因素,對如何保證灌砂法檢測路基壓實度的精度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 火成巖機制砂C35混凝土的配製及性能研究
    本文從膠凝材料體系優化、粉煤灰摻量、砂率及機制砂石粉含量等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抗壓強度和電通量影響角度出發,研究了火成巖機制砂配製鐵路橋梁橋墩墩身C35混凝土的方法和性能。1試驗材料與方法1.1試驗原材料①水泥:採用肯亞CEMⅠ52.5級水泥,初凝155min,終凝255min,3d和28d抗壓強度分別為27.2MPa、58.6MPa,比表面積320m2/kg;②粉煤灰:印度Ⅰ級粉煤灰,細度(45μm篩餘)10.1%,需水量比
  • 關於混凝土攪拌站廢水、廢渣回收利用的探討
    對混凝土廢渣進行回收利用是非常理想的處理方式,基於現狀,本文做了相關的探討。為了進一步分析汙水池沉澱粉料(烘乾物)的活性,採用模擬粉煤灰活性指數的計算方法,試驗的膠砂配合比見表3,試驗方法按GB/T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進行,砂採用ISO標準砂,水採用經攪拌站檢測符合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標準》的自來水,試驗結果見表4。
  • 方法對比
    國內毛體積密度測試方法   《JTG E20-2011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規定的密度測試方法有以下四種:   1   水中重法(T0706-2011)   水中重法用於測定幾乎不吸水的密級配瀝青混合料試件的表觀相對密度或表現密度。
  • 機制砂專業知識30問,你想知道的這裡都有...
    答:主要原因是:1)消耗大量水,1t砂石料需耗水2~3.5m³;2)產品砂水含量高,須脫水,幹混用須重新烘乾;3)產品砂細度模數偏粗,砂子產量低;4)產生大量的泥粉汙水,汙染環境,且石粉不易回收;5)基建投資及設備種類多,機制砂生產成本高;6)在乾旱少雨地區或結冰季節不能正常生產。3、半乾法制砂工藝有何特點?
  • 淺談灌砂法在路基壓實度檢測中的運用
    路基現場壓實度檢測主要檢測方法有灌砂法、環刀法、核子法、水袋法等檢測方法。根據施工實際情況和業主要求,在十漫高速公路上主要運用灌砂法進行路基壓實度檢測。本文結合工程實踐,對路基壓實度檢測中的一些問題,作簡要地分析和探討。
  • 擊實試驗+幹密度試驗簡介
    土工擊實試驗稱為標準試驗,是指用錘擊實土樣,模擬現場施工以了解土的壓實特性的一種方法。此法用不同的擊實功分別錘擊不同含水量的土樣,並測定相應的幹密度,最終形成幹密度-含水率的拋物線曲線並測得最大幹密度與最佳含水率,為填土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依據。規範:採用的試驗標準是:GB/T 50123-1999《土工試驗方法標準》。
  • 道路常見試驗檢測方法
    對公路和橋梁結構進行試驗檢測,既是一項控制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評定工程質量必不可少的技術措施。一.土工試驗土工試驗是最基本的試驗,包括含水率試驗、液塑限、顆粒分析和土工擊實試驗。含水率試驗用於確定溝槽回填料、路基壓實料、橋臺背回填料是否需要加水或曬乾,以及測定砂、石的天然含水量,用於調整砼的施工配合比。
  • 砂土內摩擦角的兩種試驗方法對比
    考慮到這兩種儀器的共性和特殊性以及他們的優缺點,我們以傳承和創新的思想實現了人工智慧優化設計與生產,在主要技術指標和技術要求方面均滿足符合國家土工試驗方法標準的條件下,開展了對標準砂在有效應力條件下的對比試驗。
  • 現場密度測試方法——灌砂法
    現場密度檢測方法及適用範圍比較灌砂法測試原理:灌砂法是利用均勻顆粒的砂去置換試洞的體積試驗方法與步驟室內標定標定筒下部圓錐體內砂的質量①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內裝砂至距筒頂15mm左右為止。④測含水量⑤灌砂⑥計算灌砂法應注意問題灌砂法是施工過程中最常用的試驗方法之一。
  • 工程實用乾貨,灌砂法檢測路基壓實度原理是什麼?如何減小誤差?
    灌砂法檢測路基壓實度的原理灌砂法(標準方法,但不適用於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壓實度檢測)基本原理是利用粒徑0. 30~0.60mm或0.2~0.50mm清潔乾淨的均勻砂,從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試洞內,按其單位重量不變的原理來測量試洞的容積(即用標準砂來置換試洞中的集料),並根據集料的含水量來推算出試樣的實測幹密度。
  • 水泥強度試驗用標準砂
    水泥強度試驗用標準砂 發布日期:2004-02-05 標準砂是統一檢驗水泥強度用的材料,是以福建省平潭縣蘆洋浦的天然石英海砂經篩洗等加工製成。 一、品質指標 1.二氧化矽(SiO2)含量大於96%。2.燒失量不得超過0.40%。
  • 機制砂參數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1 機制砂參數對其所配製混凝土性能影響的試驗方法1.1 原材料在本次試驗中,為了對機制砂影響其所配置混凝土性能影響進行探討,專門採用了C30混凝土,具體配合比如表1所示。1.2 試驗方法在確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基礎上,從機制砂石粉含量、MB值、細度模數3個參數方面,對其影響混凝土的性能進行了分別探討。其中的混凝土性能主要包括工作性能、力學性能、收縮性能、 耐久性能等方面。
  • 《建設用砂》與《混凝土用砂石》的規範差別對比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2006)(以下簡稱《混凝土用砂石》)於2007年6月1日實施,它對保證混凝土用砂、石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它與《建設用砂》(GB/T14684-2011)、中的術語、質量要求、試驗方法等多個方面沒有統一,給實際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