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一張清單:金剛石、紅寶石、藍寶石和翡翠19箱,價值51.7萬英鎊;金錠,價值42萬英鎊;金幣71.7萬英鎊;白銀1450錠。
這些巨額財富是不是十分吸引人?
不過,即使再吸引人,至今還沒有人能找到它。這是為什麼呢?
故事要追溯到1782年6月15日。那天,西班牙的「克洛斯維諾爾」號離開錫蘭(斯裡蘭卡)港,鼓著滿帆在煙波浩淼的印度洋上全速航行,船上共計150名乘客,還有上面所列的貴重物品。
當這艘帆船航行至非洲東南角沿海時,突然遇到一陣強勁的風暴,帆船在風、浪和潮水的襲擊下,猛烈地衝向懸崖峭壁,木製的船體被撞得稀巴爛。
134人倉皇跳入海中,經過一番掙扎後才上了岸,可是回流的海水隨即又將帆船殘骸帶回大海。
很快,這艘帆船就帶著巨額的財寶和十多個來不及上岸的水手,一起埋葬於海底。遇難地點距離好望角507海裡左右。
僥倖登岸的水手們,很快也發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岸邊全是茂密的熱帶森林,荒蕪人煙。如何生存下去,是他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能生存到,他們分成3個小隊準備穿過山林,抵達好望角。一路上,他們餓了用野菜充飢,以求生計。
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命喪野獸之口,另一些則死於野菜中毒,等他們到達好望角時,只剩下6個人了。
事後,他們將這一過程寫成書,很快引起轟動。
實際上,最使人們感興趣的還是那船上的那批財寶,一批又一批的探寶者前往探尋。
據相關資料顯示,早在沉船後的第五年,即1787年,人們就開始進行搜索和打撈,只是由於找不到沉船的準確位置,不得不終止探尋。
半個多世紀過去後,1842年一位船長與10餘位馬來亞潛水員合作,在沉船海域苦苦探尋了10個月,最終發現了沉船殘骸,還踏上了沉船甲板,可是卻掀不起沉重的貨艙蓋,他們只好求助於英國皇家海軍。即使如此,由於當時潛水技術的落後,最後還是無功而返。很快,沉船就埋在泥沙下面了。
到了1905年,一些水下探寶者再次潛入水下進行打撈。這次打撈沒有空手而歸,他們從甲板上取下了13門大炮,還有250枚古錢幣。然而其他那些無數財寶由於埋在深深的泥沙之下,潛水員不能長期在水下作業,所以也只好掃興而歸。
1921年,一位黃金採礦者發起並組織了「打撈公司」。用隧道開鑿的方法,他從岸邊挖掘了一條210米長的隧道,直通往海底,再在船底打洞取財物。整整花了三個月時間,最終被他在40米深處開鑿成功了。最裡點正好在沉船底下9米深處。當往上鑿時,還沒看見船體,鬆軟的海底沉積層就陷了下去,海水迅速灌滿隧道。很快,這家「打撈公司」就因巨額開支未得到補償被迫破產了。
時至今日,很多尋找海底沉寶的人美夢還沒有破滅,可是,「克洛斯維諾爾」號到底在哪裡呢?船上到底有沒有巨額財寶?一直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