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東先生逝世一周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2021-01-15 北美留學生日報


提起中國的天眼「FAST」,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它是目前全世界最大、性能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口徑達到500米,接收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大小。


即使你沒有聽過「FAST」,也可能在網絡上看見過這幾張圖片:大鍋裡蒸餃子、吃麻小、煮泡麵、清蒸魚。


(圖源:微博)


這口被網友玩壞了的「大鍋」,就是完完全全由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超級天眼」,它主要用於尋找暗物質、暗能量和收集宇宙中的各種信號。


望遠鏡「鍋蓋」越大越靈敏,那500米的「超級天眼」究竟有多靈敏?


科學家打了個比方,有人在月亮上打手機,也逃不過它的「眼睛」。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可以說,「超級天眼」不僅是中國的驕傲,更是為全人類探索宇宙打開了一扇更寬廣的大門。


南仁東「FAST之父」,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在他的帶領下,建立起這座令全球矚目的世界級天文望遠鏡。


今天是南仁東先生逝世一周年,一年前,南仁東老先生因肺癌與世長辭。


他生前對家人說:「我特別不希望被人記住」的科學家,連遺言都是: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會。


他一生低調做人,但卻憑一之力讓中國領先全球20年。



「別人都有自己的大設備,我們沒有,我挺想試一試」,這是南仁東在晚年接受央視採訪時說的話。


也正是為著這句話,南仁東燃盡了他生命。


(圖源:央視新聞)


1993年,在日本京東召開的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南仁東當時就像同事表示:「我們也建一個吧!」


當時的國內外環境是怎樣的呢?


國內: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不到30米。


國外:重大的全球望遠鏡計劃都不帶中國人參與。


南仁東的這句「我們也建一個吧」有多難實現,可想而知。


從1994年開始選址,到2016年FAST最終落成啟用,南仁東花了22年。


這22年間他幾乎沒有任何節假日,也不敢浪費一天的時間,用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因為工作沒做好,FAST停一天,國家就白扔12萬」。


為了這項工程,他拄著竹竿翻山越嶺選址,遇到過泥石流,他喊著救心丸爬回埡口;山上沒有路,他咬著牙走;從北京到貴州的綠皮火車,他哐當哐當不知道坐了多少趟。


(圖源:中華網)


光是選址,南仁東就花了十幾年。


在這期間,他還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推銷員——當時國家拿不出這麼多經費,他只能尋求合作單位的贊助,拼盡全力把這項工程推銷出去。


2011年3月,FAST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一項項難題也接踵而至——巨大的望遠鏡無法整體移動,南仁東就和團隊想出了通過移動反射面板來調整觀測區域的辦法,但這也意味著支撐和調整這些反射面板的鋼索能夠承受巨大的耐疲勞考驗,其耐疲勞性能必須達到規範值的兩倍。


而當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生產這樣的鋼索。


「欠了國家的,鄉親的,那麼多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我有退路嗎?每一次做的例行實驗,我都要在現場,大家一起,這個問題解決了,創造了一個新的鋼索」,回想起當時的壓力,南老先生在生前的採訪中說。



跟隨南仁東的學生和工作人員常說,FAST選址的時候南老的頭髮和鬍子還是黑的,為了這項工程,他把青絲熬成白髮。


現在中國的「天眼」已經在瞭望宇宙,據統計,截至2018年9月12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59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有44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


中國人向來講求實用性,無論是伏羲八卦演繹的農耕漁獵,還是二十八宿支配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少有人遙望星空去思索是否有類似地球的天體,地外文明是否真的存在。


對於中國的「超級天眼」,也存在不小的爭議。


天眼建成,有網友第一時間出來質問:「這個項目花費了多少錢?」、「看似高端,實則擺設一枚,根本沒有什麼實際的作用。」



今天依舊如此,網絡上經常有人說:「搞科研投入這麼大,有什麼用啊?


@LWH6524823:500米大的太陽能爐,除了烤熟所有上空經過的飛鳥,還有其他作用啊?


@玉清華:不說別的,就想問一句: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嗎?


@劇毒蘑菇:每天搞一些架人航天,活在夢裡,不如把這些人用來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LIULIUZHANG:搞科研的真實情況是,只有極低的概率才有新發現,絕大多數情況,就是大把的錢被糟蹋了。


他們說,地球上還有很多人吃不上飯,為什麼還要發展航天事業?科研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成功的,為什麼不把錢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那麼,中國「超級天眼」總共花費多少錢呢?據報導,「FAST」建造花費了6.67億人民幣。不到7億人民幣的價值,用來檢測茫茫宇宙中暗物質的存在、星際之間的交流、甚至用來搜尋外星文明。


這錢,真的多嗎?我們可以看一些數據的對比——


共享單車,投資超600億元。曾經以為能夠改變人們出行方式的「革命式創新」,到最後卻發現造了一堆沒人要的廢銅爛鐵。



換算一下,共享單車花投入的600億,夠中國發射多少火箭?整個嫦娥工程第一期投入不過才14個億。


製作一檔綜藝節目需要花費多少錢?據網絡消息,中國火爆一時《偶像練習生》投資成本達3億元,《創造101》節目更上一層樓,招商額達到6億元。



一款手遊能夠收入多少?王者榮耀這款遊戲,從小學生到大學生,再到上班族,好幾個年齡段玩家接連淪陷,創造了騰訊單一季度收入120億元的神話。


騰訊內部人士也曾向媒體透露過,2017最高月收入30億,1款「趙雲」皮膚單日賣1.5億,角色「魯班大師」一款皮膚達288元。



那麼和中國科技的投入比起來,真的多嗎?娛樂產業不斷創造收入神話是事實,航天事業的經費緊張也是事實。


據2018財年的NASA預算審批過程中,國會最終決定給NASA高達207億美元的預算。NASA在2017年也出過一個報告,估計中國航天預算僅20億美元左右。


還有數據顯示,我國年探月費用佔國民生產總值不足十萬分之二,佔稅收僅萬分之一。


人們總以為探索外太空要花很多錢,但是在GDP佔比裡實際上是滄海一粟。




早在1970年,一位美國修女曾經給nasa航天局的一位博士寫過一封信:地球上還有很多人吃不上飯,為什麼我們還要發展航天事業?


美國太空總署的恩斯特·史都林格博士回答道:


這世上還有無數的孩子遭著饑荒的罪,我怎麼還忍心要把這麼多錢都花在這火星之旅上?


但是從長遠看,發展火星計劃對於解決我們在地球上正面臨著的種種嚴峻問題也大有裨益.


空間計劃儘管只佔國家總預算的1.6%,國民生產總值的千分之三,但它在美國政府所轄所資的全部項目中,無疑是最受關注,也很可能是最惹爭議的......


(圖源:NASA)


在反智主義盛行的今天,在很多人眼中初中數學就夠用了,足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了,沒必要去學習高等數學那麼多複雜的公式——想要自己做知識的探索者,提高人類的認知水平,自大且沒有必要。


有趣的是,當初我們建高鐵的時候,公知、鍵盤俠也是罵聲一片。中國現在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長遠的眼光。


南仁東先生創造的「超級天眼」告訴我們,真正的科技和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才能做大做強。如果年輕人越來越習慣拿來主義,差距是會越來越遠的。



「天眼」的研製和建設,飽含著中國人對探索宇宙新知的嚮往。宇宙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是值得全人類不斷探索的。


「天眼」看上去高深,卻一直默默的幫我們「洞悉」著未來。


如果沒有這口「大鍋」,我們可能永遠都探索不了地外信號和文明。


如果沒有南東仁,我們永遠都沒有這個機會,做好這個準備,來等待地外文明的到來。


這讓我們對這個渺小地球上的渺小人類探尋那些終極問題的能力寄予一線希望。


就像一句話說的:幸運,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1968年由太空人威廉·安德斯從月球所攝:《地球升起》)



ref: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6/07/c_1121103048.htm

https://zh.wikipedia.org/wiki/500%E7%B1%B3%E5%8F%A3%E5%BE%84%E7%90%83%E9%9D%A2%E5%B0%84%E7%94%B5%E6%9C%9B%E8%BF%9C%E9%95%9C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625/c40606-30081385.html

https://item.btime.com/m_939ef2f211c8671c2


相關焦點

  • 南仁東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日,新書《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
    南仁東先生是時代楷模、人民科學家、最美奮鬥者,是貴州平塘天眼大射電望遠鏡項目的領軍人物。他從1994年開始主持該項目的中國推進工作,經過在貴州大山深處長達12年的跋涉選址、5年建設,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建成投入使用,「中國天眼」一躍成為國際天文學術交流中心,推動貴州乃至中國的天文學研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紀念「天眼之父」逝世三周年!遼源舉行南仁東先生塑像揭幕儀式
    9月15日是南仁東逝世三周年紀念日,當天上午,「中國天眼」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時代楷模」「改革先鋒」「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南仁東先生塑像揭幕儀式在市第五中學舉行,以此紀念和緬懷南仁東先生,促進遼源和紹興兩地在公益事業上深度合作。
  • 大衛·鮑伊逝世一周年 我們才知道他「最後五年」的故事
    (原標題:大衛·鮑伊逝世一周年 我們才知道他「最後五年」的故事)
  • 關於文藝對民族的重要性,錢學森臨終前的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思!
    2009年,「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在臨終前,給我們留下了這句話。十一年過去了,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回想起錢老的這句話。錢學森那麼,作為曾為祖國科技事業作出偉大貢獻的科學家,錢學森為何會在臨終前特別強調文藝呢
  • 軟體所逯長松學習南仁東先生事跡感悟
    也就是從那時了解到南仁東先生的事跡,南仁東先生為FAST的成功建成嘔心瀝血22年,為我國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正是像南仁東先生這樣的一線科學工作者,舍小家為大家,甘於奉獻、不怕艱苦,為科研事業奉獻一生,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這樣的人才是當代中國的脊梁。  可惜天不假年,南仁東先生於9月15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72歲。
  • 「時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東事跡展暨塑像揭幕儀式舉行
    白春禮表示,南仁東20多年矢志追求、嘔心瀝血,奮鬥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為我國天文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是我國優秀科學家群體中的傑出代表,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榜樣,是新時代的「時代楷模」。  白春禮說,南仁東先生離開已經一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還在大家的心中,他的感人事跡和奮鬥精神始終激勵著人們。
  • 新書發布 紀念「天眼之父」|南仁東|貴州省詩歌學會|貴州人民出版社
    南仁東先生是時代楷模、人民科學家、最美奮鬥者,是貴州平塘天眼大射電望遠鏡項目的領軍人物。他從1994年開始主持該項目的推進工作,經過在貴州大山深處長達12年的跋涉選址、5年建設, 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建成投入使用, 「中國天眼」一躍成為國際天文學術交流中心,推動貴州乃至中國的天文學研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7年9月15日,南仁東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歲。
  • 紀念邵逸夫先生逝世7周年
    今天是邵逸夫先生逝世7周年。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原名邵仁楞,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鎮海鎮,祖籍浙江寧波。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香港上海商會成員,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
  • 貴州詩人南鷗新作《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致敬「天眼之...
    9月15日,在天眼之父南仁東先生逝世三周年的祭日,《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新書首發式暨作品分享會在貴陽舉行。,來紀念南仁東先生。弘揚他的精神,激發吾輩志氣,緬懷南仁東先生。 南仁東,貴州平塘天眼大射電望遠鏡項目的領軍人物。堅守22年,主持完成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遺憾的是,在天眼建成使用的第二年,便因肺癌惡化,與世長辭。 《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一書,由貴州作家南鷗先生所著。
  •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被追授「時代楷模」稱號
    今年九月,南仁東因病逝世。他為科學事業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體現了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情懷,敢為人先、堅毅執著的科學精神和淡薄名利、忘我奉獻的高尚情操,他的事跡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戴著藍色的安全帽,身穿一件很樸素的薄棉夾克,眼神中寫滿堅定,南仁東的這個回眸被照片定格,成為他留在公眾眼裡最熟悉的形象。
  • 一代翻譯大師|紀念卞之琳先生逝世20周年
    今天,小編分享著名翻譯家許鈞先生為《卞之琳譯作選》所作前言,和大家一起紀念先生逝世20周年。卞之琳(1910—2000)《卞之琳譯作選》前言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20世紀文學翻譯史上,卞之琳(1910—2000)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名字,有著不可取代的位置。他是傑出的詩人,是新文學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和現代派的代表詩人。
  • 南仁東:「一口氣」領中國邁向星辰大海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電 題:南仁東:「一口氣」領中國邁向星辰大海  中新社記者 周欣嬡  「南老最讓我佩服的,就是他那口『民族志氣』,有了這口氣,他仿佛就能踏平一切艱難險阻。」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17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現場,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如是說道。
  • 傅高義逝世,他是怎樣的「中國先生」?
    當地時間12月20日,傅高義逝世,享年90歲。報導提到,傅高義在醫院接受手術,因治療後情況不理想而突然逝世。 傅高義逝世後,其親友及此前就職機構紛紛發文悼念。 傅高義的兒子史蒂夫20日深夜在推特上發文悼念父親。他在推文中寫道:「我父親今天去世了,(因為)手術後出現併發症。一周前他還是很健康。他非常享受生活,尤其是在晚年。我們享受(和)他(一起度過的時光)。」
  • 「天眼之父」南仁東:鐵漢也有柔情
    「天眼之父」南仁東:鐵漢也有柔情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共和國榮譽  「你是天的眼,讓我們聽見遠空的呼喚,宇宙因你不再遙遠……」踏平坎坷,22年鑄就大國重器,南仁東在生命最後關頭的奮力一搏,打開了「天之眼」,卻又匆匆化作星辰而去,留下遺詩言志。
  • 中宣部追授南仁東「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中央宣傳部17日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南仁東的先進事跡,追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南仁東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簡稱FAST)的發起者和奠基人。
  • 中國天眼:「人民科學家」南仁東的漫長沉默
    假如南仁東能夠活到今天,他該如何高興,然而斯人已逝世,我不禁陷入中國天眼往事的沉思與回憶。然而,南仁東執著地帶領著FAST團隊,每天都在戰鬥,給予我們安慰和緊緊擁抱我們的,常常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拒絕。在FAST的漫長苦路上,我們每一天如履薄冰、身臨困境,體驗著生命的載浮載沉;面對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南仁東幾乎每天做著相似的噩夢,在夢中掙扎、糾結、焦慮。 那情那景, 想起他也不止一次地述說。
  • 紀念王樂同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書法展和研討會昨日舉行
    紀念王樂同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書法展和研討會昨日舉行 2020-12-07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因斯坦臨終前的話,終於被科學家們破獲,更多的人不願相信!
    愛因斯坦臨終前的話,終於被科學家們破獲,更多的人不願相信!作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發明家和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名字一直被人們銘記,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直到現在都被現在的科學家們作為科學研究的依據。愛因斯坦一生的研究和理論更是數不勝數,他和霍金一樣神秘,他提出的理論就像霍金的預言一樣,這也就使得很多的科學家表示,愛因斯坦臨終前的話,終於被科學家們破獲,更多的人不願相信!可能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自己都不相信,也並不認可,當然這個說法並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有事實根據的。
  • 郭乃碩:弘揚南仁東精神 凝聚吉林振興力量
    中新網吉林新聞1月15日電(王海龍)南仁東先生,是吉林人民的驕傲,是「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曾先後榮獲「時代楷模」、「改革先鋒」等榮譽稱號。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南仁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 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2017年9月15日,中國天眼震撼世界時,後方卻傳來了噩耗,南仁東先生與世長辭!22年的信念和熱情,您讓中國睜開了天文學界的「天眼」,而您卻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南仁東先生的不幸逝世是中國天文事業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南仁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