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網—讓廢棄生物質變廢為寶
■鄭金武 作為解決後化石資源時代能源、材料和化學品短缺的重要途徑,生物精煉技術正日益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關注與重視。 在北京林業大學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致力於將秸稈、廢棄木材等生物質變廢為寶。日前,這支團隊負責人、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孫潤倉介紹了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我們首創了木質纖維生物質多級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體系,實現了生物質全資源化利用。」
-
生物質顆粒燃料:將秸稈枯木「變廢為寶」
、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地方政策 3、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實用性技術及工藝 4、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及案例 5、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相關單位 徵稿範圍:沼氣、生物質等秸稈資源利用,農膜地膜回收及再生設備,畜禽糞汙利用等各環節技術設備和產品工藝,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及產品深加工
-
廢棄生物質水熱炭化技術及其產物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進展
簡要介紹了生物質炭化技術,重點介紹了農林廢棄物、餐廚垃圾、畜禽糞便、剩餘汙泥等含水率較高的廢棄生物質水熱炭化製備生物質炭的研究進展,並探討了水熱生物質炭在含有機物、重金屬及陰離子的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展望了生物質水熱炭化技術的前景。
-
變廢為寶 中國專家攻克角膜病治療難題
點擊查看 記者25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視光學科周行濤教授領銜的臨床科研團隊,歷時9年攻關,首創「表面鏡聯合角膜交聯」新療法,在青少年沉默的「視力殺手」原發性圓錐角膜病治療上取得新突破。原創性變廢為寶的透鏡之路,將為世界上受到角膜疾病困擾的人群帶來光明。
-
我國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技術及應用探討
2017年6月7日,第7屆燃煤生物質耦合發電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國家能源局電力司的有關領導表示:「燃煤生物質耦合發電有利於促進化石能源替代,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有利於促進電力行業特別是煤電的低碳清潔發展;有利於破解秸稈田間直焚、汙泥垃圾圍城等社會治理難題」,這三個「有利於」的評價,基本就是當前我國燃煤生物質耦合發電發展的首要任務。
-
張俐娜:用「綠色」技術變廢為寶—資訊—科學網
196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致力於可再生資源天然高分子基礎和應用研究,創造出一系列基於天然高分子的功能性新材料。 張俐娜一直堅信科研首先應該服務於國家的需求,選準一個目標後鍥而不捨去做。28年前,在日本留學時,一些日本的研究所和大學在做天然高分子研究,世界一些著名公司比如杜邦、孟山都也都在做生物質大分子基材料。
-
榆樹市秀水鎮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新建工程EPC合同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近日,華西能源全資子公司華西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分別與綠潔新能源科技榆樹有限公司和綠潔泰能(興安盟)新能源熱電有限公司籤訂了《榆樹市秀水鎮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新建工程EPC總承包合同》和《興安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質氣化熱電聯產項目新建工程
-
Mater:MXene廢棄沉澱「變廢為寶」
與傳統製造工藝相比,屏幕列印(又稱絲網印刷)技術允許用戶數位化生產器件、降低材料損失、縮短生產周期、實現批量化智能製造等。絲網印刷的核心技術在於開發兼具高粘度和固含量的墨汁。在目前所報導的列印微型器件工作中,絕大部分的功能性墨汁都含有添加劑。這些添加劑或用來調控墨汁的流變學性能,或提升列印線條的電導率,或加入兩相溶劑從而改變材料的分散性。
-
可再生能源新生力量 生物質能打開燃料能源新市場
中國生物質能發電技術產業呈現出全面加速的發展態勢。2019年我國生物質能源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佔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分別上升至2.84%和5.45%。生物質能發電的地位不斷上升,反映生物質能發電正逐漸成為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新生力量。農林生物質熱電是穩定、優質的電力和清潔熱源,是工業化解決農區秸稈焚燒、變廢為寶的可持續路徑。
-
中國約40%沙漠含水可治理 面臨資金難題(圖)
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的生物質熱電項目,是我國第一個以治沙為目的,利用沙生灌木平茬廢棄物,進行直燃式發電的示範項目,為了實現企業與農牧民長期發展、合作共贏,毛烏素生物質熱電廠初步摸索出一條「龍頭企業+生態能源林基地+農牧戶」的沙區低碳發展新路。
-
廢棄塑料瓶變廢為寶親子製作火箭的方法
主要的材料有:剪刀、硬紙板、菜紙、雙面膠、顏料、錫紙、畫筆、可樂瓶,飲料瓶廢棄塑料瓶變廢為寶親子製作火箭的方法步驟如下:火箭的主題是可樂瓶然後頭部通過卡紙做成尖頭狀錫紙做窗戶硬紙板做尾部的尾翼彩紙做火焰。顏料做色彩的裝飾。
-
是什麼神奇技術, 讓上海三分之一汙泥「變廢為寶」
一項名為「汙泥深度減量與有機質高效利用技術及示範」的技術,不僅使上海大部分汙泥的體積減半,還有三分之一汙泥經過處理後「變廢為寶」,用於廠內汙泥加熱利用。這項技術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單位完成,首次系統解決了我國汙泥處理處置行業的技術難題,項目成果榮獲2015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
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獲進展
廢棄生物質既是環境汙染物,同時也是可再生原料。熱解是廢棄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技術之一。通過缺氧條件下的生物質熱解,可以得到可再生的生物油、生物炭和一部分熱解氣。針對這一難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江鴻課題組與俞漢青課題組合作,通過耦合快速熱解、常壓蒸餾及化學蒸汽沉積技術,分別成功製備了高熱值且穩定的固相生物煤(bio-coal)和高性能的碳納米材料(少層石墨烯和碳納米管),為實現廢棄生物質熱解技術商業化應用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
新低溫催化法將塑料垃圾「變廢為寶」
來源:科技日報新低溫催化法將塑料垃圾「變廢為寶」科技日報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採用一種簡單的低溫催化方法,將很多塑料內包含的聚乙烯聚合物轉化成了高價值的烷基芳族分子,後者是很多工業化學品和消費品的基本原料
-
全省最大生物質燃料顆粒廠將於12月份在雷州投產
記者 陳煜 攝 甘蔗渣、桉樹枝丫等人們眼中的廢棄物,卻可成為發電發熱的燃料——曾在國外擔任企業高管多年的博士陳趙傑,近年來選擇回鄉創業,專注「變廢為寶」,他打造的湛江守仁生物質公司,將於今年12月1日投產,是目前廣東省已備案的最大投資規模的生物質顆粒項目。
-
上海交大水熱氧化技術助餐廚垃圾變身電力能源—新聞—科學網
6月5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環境學院金放鳴教授團隊利用水熱氧化技術率先進行了利用該技術燃燒處理生活垃圾用於發電的新研究並成功運用用於實踐。 二十年技術攻關破解有機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難題 傳統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採用填埋處理和焚燒處理。
-
天津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陳冠益:讓生物質廢棄物資源物盡其
天津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陳冠益:讓生物質廢棄物資源物盡其 來源:人民網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2-18 今日/總瀏覽:1/6980
-
果殼網與杜邦中國合作舉辦科技新知分享會
果殼網的女編輯飄飄向各位分享了一套「讓農田垃圾變廢為寶」的絕學,為大家講述了「生物質能源的前世今生」。原來生物質能源的利用並不遙遠。早期的農家飯大部分就是用秸稈燒火做的,其實這就是對生物質能源的一種利用。現在的生物質能應用當然有了更多新的科技含量——生物乙醇、生物柴油、固體生物燃料等形式多樣,能源利用效率也已經遠遠大於劈柴燒火了。 劉嘉林的專業是高分子材料學。
-
中國科大在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廢棄生物質既是環境汙染物,同時也是可再生原料。熱解是廢棄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技術之一。通過缺氧條件下的生物質熱解,可以得到可再生的生物油、生物炭和一部分熱解氣。針對這一難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鴻教授課題組與俞漢青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耦合快速熱解、常壓蒸餾及化學蒸汽沉積技術,分別成功製備了高熱值且穩定的固相生物煤(bio-coal)和高性能的碳納米材料(少層石墨烯和碳納米管),為實現廢棄生物質熱解技術商業化應用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
我國破解油頁巖工業固廢利用難題
近年來,隨著中國環保政策的日趨收緊和去產能的落實,該企業遇到了新的發展難題。油頁巖是中國潛在產量可觀的非常規油氣資源,其開發利用對緩解我國油氣資源短缺具有重要意義。但油頁巖乾餾煉油後會產生固體廢棄物油頁巖半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