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2020-12-05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聯社6月5日報導,科學家們表示,儘管新冠疫情讓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全球大氣中吸熱的二氧化碳濃度仍創下新高。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表示,5月份(即空氣中的碳水平達到峰值的月份)在夏威夷冒納羅亞觀測站,主要由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平均測量結果為417.1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比一年前上升了2.4ppm。

報導稱,儘管4月份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17%,但這一降幅非常短暫。NOAA資深科學家彼得·坦斯說,二氧化碳能夠在空氣中存在幾百年,因此新增碳汙染數月的短期減少並不能產生很大影響。

坦斯說:「這表明控制碳排放量有多麼困難、是一項多麼艱巨的工作。我們確實在長期內讓地球經歷了大幅變暖。」

報導指出,有直接測量數據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958年。現在的二氧化碳水平比那時高出近100ppm,即62年來上升了31%。

相關焦點

  • VOA慢速 | 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Heat-trapping Carbon Dioxide in Air Hits Record High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Scientists say the world recently set a record for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 疫情也無法阻止上升趨勢
    儘管人類已經日益重視二氧化碳排放和氣候變化問題,不過根據最新記錄數據來看二氧化碳含量依然呈現持續上升趨勢。科學家自1958年以來,在夏威夷毛納羅阿天文臺監測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並繪製了一條穩步加速上升的曲線。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根據公報,2014年,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平均濃度上升至397.7ppm,是工業革命前的143%;甲烷濃度達1833ppb(1ppb為十億分之一),是工業革命前的254%;氧化亞氮濃度達327.1ppb,是工業革命前的121%。這些溫室氣體使地球輻射強迫水平從1990到2014年上升了36%。輻射強迫可導致氣候變暖。
  •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
    公報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濃度水平在2019年出現大幅增長,平均水平達到了百萬分之410.5。更加逼近科學界和國際社會所認定的「安全」紅線。公報同時指出,2020年,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導致全球工業放緩,初步估計,全年碳排放量將減少4.2%至7.5%。然而,這樣的減排規模不會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明顯下降。
  • 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其實地質史上它的濃度總趨勢是下降
    2019年5月,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又創新高,達到415ppm(百萬分之415,即0.0415%),為1400萬年以來的最大值,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現在一提到二氧化碳,大眾都知道它是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有人據此認為它是無用的廢氣,甚至有害的毒氣,與「滋養之氣」氧氣正好相反。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9月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濃度均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96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相當於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
  • 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原標題: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新華網日內瓦9月9日電(記者張淼 劉美辰)世界氣象組織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   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濃度均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96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相當於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初步數據顯示,受地球生物圈吸收量降低及排放逐步增加的影響,2012至2013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了2.9ppm,為1984年以來的年度最高增幅。
  • 聯合國:全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氣候變化或變本加厲!
    根據WMO最新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7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CO2)達到百萬分之405.5(405.5ppm),高於2016年的403.3 ppm和2015年的400.1ppm,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濃度也有所上升,尤其是甲烷還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同時,一些臭氧消耗物質的濃度也有所上升,科學家們還不確定這些復甦的有害化學物質來源何方。
  • 全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人類恐將面臨更極端的天氣
    全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而我們人類誕生以來的數百萬年,在地球氣候這一個巨大的複雜系統中加入了人類這一個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人類大量燃燒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從而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人類對於能夠通過光合作用的綠色植被,特別是森林資源進行大規模開發利用,特別是對被譽為「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的破壞。由於以上原因,導致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增加,從而增加了對於地面輻射的吸收,使得地球平均氣溫升高。
  • 最新研究顯示大氣中甲烷濃度再創新高
    環保組織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近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大氣中甲烷的濃度再次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根據該組織的研究,截至2019年底,全球大氣中的甲烷平均濃度已經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2.5倍。過去十年中,甲烷的排放持續增多。
  •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0415%,憂心嗎丨光明時評
    儘管在氣候變化上有不同的觀點,但是二氧化碳是數百萬年前人類出現後的第一新高這一事實,也足以讓所有人警覺。日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莫納羅亞氣象臺的傳感器監測到一個驚人數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已經超過415ppm,即二氧化碳質量超過整個大氣質量的萬分之4.15,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5日電(記者劉曲)世界氣象組織25日發布新一期《溫室氣體公報》,指出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再次刷新紀錄,溫室氣體水平持續增長已成長期趨勢,未來將導致愈發嚴重的氣候變化。  二氧化碳是大氣中主要的長效溫室氣體,可在大氣中滯留數百年。
  • 世界氣象組織稱2015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躍升
    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報導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網站3月10日消息,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觀測數據,2015年間,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測量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躍升了3.05ppm (1ppm指百萬分之一),在56年的同比研究中
  •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 科學家:人類歷史首見
    中新網5月14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科學家探測到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氣象學家稱,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首見。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首度突破415ppm。(圖片來源:「基林曲線」社交網站帳號截圖)報導稱,當地時間11日上午,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探測到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15.26ppm,是該數據首次突破415ppm。在該天文臺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科學家一起負責觀測每日大氣CO2濃度的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通過社交網站「推特」帳號宣布了這一數據。
  • 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達到了至少過去300萬年...
    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達到了至少過去300萬年間從未有過的高水平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1-01-15 11:39:17
  • 世界氣象組織: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創新高 首次達到400ppm
    報告稱,1990年至2015年間,來自工業、農業和家庭活動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長壽命溫室氣體,使導致氣候變暖的「輻射強迫」效應上升37%。具體而言,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水平為工業化前的144%,2014至2015年二氧化碳的增加值大於上一年和過去10年增量的平均值。
  • 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人類誕生以來最高值
    氣象學家埃裡克·霍索斯在推特上表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突破415ppm。」他說:「這還並不僅僅局限於有記錄以來的歷史,也不是農業文明開始出現以來的1萬年左右,而是數百萬年前現代人類的祖先誕生以來都從來沒有過這麼高的濃度。」
  •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刷新歷史,全球變暖會加劇到什麼程度
    2020年5月下旬,一則新聞轟動了全世界,美國的科學家探測到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首度突破415ppm,這是有紀錄以來最高的。根據測算,地球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上次達到如此高水平是在300多萬年前,當時全球海平面比現在高數公尺,南極洲部分地區甚至還覆蓋著森林。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的危害相信大家對全球變暖這個詞已經很熟悉了,而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就是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就是最典型的溫室氣體。
  • 全球二氧化碳濃度未顯著降低
    經濟日報日內瓦訊 記者楊海泉報導: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公報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國為抗擊疫情採取了封鎖限制措施,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並未因此顯著降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仍保持在創紀錄水平。公報說,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全球工業放緩,但這並沒有遏制溫室氣體排放、溫度上升、極端天氣、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等氣候惡化現象。疫情封鎖限制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許多汙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但並未對因歷史累積和當前排放形成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產生顯著影響。實際上,疫情期間的碳排放波動並不比正常年份更大。
  • 二氧化碳濃度史上最高,會帶來什麼
    ▲資料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日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莫納羅亞氣象臺的傳感器監測到一個驚人數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已經超過415ppm,即二氧化碳質量超過整個大氣質量的41.5%,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