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刷新歷史,全球變暖會加劇到什麼程度

2020-08-28 無醉店長

2020年5月下旬,一則新聞轟動了全世界,美國的科學家探測到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首度突破415ppm,這是有紀錄以來最高的。

氣象學家霍特豪斯(Eric Holthaus)稱:「這是人類史上地球大氣層CO2濃度首度突破415ppm。」他還表示:「不光是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來,不只是在1萬年前農業時代開始以來,而是自現代人存在前的數百萬年前以來。」

根據測算,地球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上次達到如此高水平是在300多萬年前,當時全球海平面比現在高數公尺,南極洲部分地區甚至還覆蓋著森林。


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的危害

相信大家對全球變暖這個詞已經很熟悉了,而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就是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就是最典型的溫室氣體。

溫室氣體具有保溫的作用。溫室氣體對太陽光中的可見光(波長較短)具有高度的穿透性,而對地面反射的紅外光(波長較長)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它們能大量吸收太陽光中的紅外線輻射,並將之釋放到大氣中,還能攔截地球表面反射回太空中的輻射。

溫室效應示意圖

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會導致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全球變暖也就會不斷加劇。

全球變暖會帶來一系列的危害,首先就是氣溫升高,生物對高溫的耐受性會受到嚴峻的考驗,相信大家都有感覺,這幾年的夏天是一年比一年熱,舒適度在不斷降低。而我們人類至少還有空調等降溫設備,就算再熱,我們大不了足不出戶,吹著空調享受可樂薯片。


然而其他的生物可能卻沒有人類這樣優越的條件,甚至會面臨滅絕的命運。比如我們可愛的土撥鼠,這種萌系的嚙齒類動物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有限,近幾年的整體數量已明顯下降。

對溫度敏感的土撥鼠

溫室效應還會造成冰蓋的加速融化,自工業革命以來,北極圈和南極圈中冰雪覆蓋的區域面積正在逐漸變小,企鵝和北極熊則已經首當其衝,他們的活動範圍已經越來越小。

企鵝的生存空間在不斷縮小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統計,兩極冰蓋正在因氣候變化而快速消融,進而使海平面加速上升。1993年到2014年間,海平面一共上升了66毫米,約以每年3mm的速度上升。

冰蓋的融化還會造成海平面上升,近年來,全球變暖效應的累積導致海平面每年上升8mm,是過去20年平均每年上升量的兩倍有餘!如果這種趨勢不斷增加,用不了100年,一些低海拔的沿海城市和地區可能就會面臨海嘯的威脅,甚至有可能直接不復存在。

海平面升高的威脅

全球變暖的危害還有很多,如果不加以控制,對任何地球村的居民的影響都將是災難性的。

全球變暖會加劇到什麼程度

關於全球變暖等氣候話題從上個世紀已經多次拿到了聯合國大會進行討論。然而由於世界各國無法對減排目標達成共識,氣溫繼續升高是必然的。

即使現在各國政府真的下定決心減排,大氣仍然需要足夠的時間才能達到平衡,所以依舊無法逆轉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上升的趨勢。二氧化碳的濃度依然在逐年升高這顯示,我們在保護環境方面沒有處於正軌,有關數據一直在上升,而且一年比一年高。

科學家對二氧化碳的未來趨勢預測不容樂觀

以現在人類的科技來看,對自然的破壞似乎是一種必然。現在的根本問題在於,支撐人類發展的工業自18世紀以來,可以說幾乎完全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礎上。那麼煤和石油就是現代工業的基礎,而現代工業是支撐上層建築的基礎,沒有現代工業,這個世界根本供養不起這麼大的人口。現在的科技也還不允許全面支撐更好更新的能源使用方式。

現在的二氧化碳濃度是415ppm,根據預測模型推算,如果這個數值一旦超過了500ppm,全球變暖將變成不可逆的事件。所以,我們距離地球的崩潰邊緣可能只有一線之隔,這或許才是目前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

當然,我們既要居安思危,也要學會在危機中期待轉機,一是期望世界各國能在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上達成更多共識,二是期待人類可以點亮更多的科技樹,用新的方法解決全球變暖問題。

相關焦點

  •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 科學家:人類歷史首見
    中新網5月14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科學家探測到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氣象學家稱,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首見。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首度突破415ppm。(圖片來源:「基林曲線」社交網站帳號截圖)報導稱,當地時間11日上午,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探測到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15.26ppm,是該數據首次突破415ppm。在該天文臺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科學家一起負責觀測每日大氣CO2濃度的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通過社交網站「推特」帳號宣布了這一數據。
  • 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 地球熱循環失衡+極端天氣頻現
    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 地球熱循環失衡+極端天氣頻現  Evelyn Zhang • 2019-05-15 14:19:33 來源:前瞻網
  • 二氧化碳日均濃度值突破400ppm意味著什麼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消息稱,該組織全球大氣監測網的多個監測站數據顯示,地球大氣的二氧化碳日均濃度值已突破400ppm關口,而上一次超過這一數值至少在300萬年前——這再一次向人們敲響了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警鐘。  那麼,二氧化碳日均濃度值突破400ppm意味著什麼?如果繼續升高將會怎樣?
  • 大氣中CO2濃度突破400ppm的啟示
    位於美國夏威夷的莫納羅亞觀象臺對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的觀測顯示,CO2濃度的時均值在過去幾個月內已多次突破400ppm(百萬分之400)。這是人類歷史上CO2濃度首次突破這一數值,在工業革命前的人類歷史上,地球大氣的上CO2濃度從未超過300ppm,上一次超過400ppm的時間至少在300萬年以前。
  • 【你知道嗎】二氧化碳濃度達歷史最高值
    目前,在南極鑽探的深度超過2000米,有的地方甚至達到3769米;據此計算出來的古氣候可以追溯到80萬年以前。 當地時間2019年5月11日上午,美國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監測到,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達到創紀錄的415.26ppm(百萬分比濃度)。
  • 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人類誕生以來最高值
    氣象學家埃裡克·霍索斯在推特上表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突破415ppm。」他說:「這還並不僅僅局限於有記錄以來的歷史,也不是農業文明開始出現以來的1萬年左右,而是數百萬年前現代人類的祖先誕生以來都從來沒有過這麼高的濃度。」
  • 全球大氣監測站多個站點CO2濃度超400ppm閾值
    中國氣象報記者孔巖報導 據世界氣象組織網站消息,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監測網的多個監測站日前測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均已超過了百萬分之400(400ppm)這一閾值。這再一次向人們敲響了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警鐘。
  • 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其實地質史上它的濃度總趨勢是下降
    2019年5月,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又創新高,達到415ppm(百萬分之415,即0.0415%),為1400萬年以來的最大值,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現在一提到二氧化碳,大眾都知道它是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有人據此認為它是無用的廢氣,甚至有害的毒氣,與「滋養之氣」氧氣正好相反。
  •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人類史上最高
    日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莫納羅亞氣象臺的傳感器監測到一個驚人數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已經超過415ppm,即CO2質量超過整個大氣質量的萬分之4.15,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 二氧化碳濃度衝破了410PPM閾值
    當地時間4月18日,美國夏威夷冒納羅亞觀測站記錄了二氧化碳濃度首次超過410ppm閾值的時刻(410.28ppm)。近二百年來,二氧化碳濃度從未達到過這個高度。
  •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 疫情也無法阻止上升趨勢
    儘管人類已經日益重視二氧化碳排放和氣候變化問題,不過根據最新記錄數據來看二氧化碳含量依然呈現持續上升趨勢。科學家自1958年以來,在夏威夷毛納羅阿天文臺監測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並繪製了一條穩步加速上升的曲線。
  • 現如今二氧化碳濃度刷新紀錄,並且持續飆升
    眾所周知,地球大氣成分中,佔據最多分量的是氮氣,其在大氣層中約為78%,而氧氣大約為21%,剩下的1%是其它各種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氣等等。全球變暖的幕後黑手就是二氧化碳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隨著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越來越高,
  • 全球變暖加劇,人類未來堪憂
    2018年10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甩出一記重磅警告:若不把全球升溫幅度需控制在1.5℃以內,2030年之後,地球會迎來毀滅性氣候。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但目前看來,全球變暖仍在加劇,甚至不再受人類的控制。
  • 溫室氣體公報:中國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與全球趨勢一致
    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網 圖1月22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的《2017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總第7期)》顯示,2017年青海瓦裡關站觀測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上升至407.0±0.2ppm、1912±2ppb、330.3±0.1ppb,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甲烷濃度明顯高於全球平均
  •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影響氣候變化
    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如何存在?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理論說應該基本保持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的動態平衡狀態。  大氣裡的二氧化碳主要由含碳物質燃燒和動物的新陳代謝產生。
  • 2300萬年以來最高紀錄,二氧化碳濃度刷新紀錄,如今還在飆升
    全球變暖的幕後黑手就是二氧化碳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隨著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越來越高,讓地球形成了溫室效應,據資料顯示,二氧化碳氣體有吸熱和隔熱的效果>》6月份的報導,有研究人員發現,當下地球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已經達到了2300萬年以來的最高值。
  • 至2025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將攀升至330萬年來最高值
    圖片來自原文2020年7月9日,《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題為《中上新世暖期和M2冰期的大氣二氧化碳(CO2)》(Atmospheric CO2 During the Mid-Piacenzian Warm Period and the M2 Glaciation)的文章指出,到2025年大氣中CO2水平很可能會比過去330萬年來最溫暖的時期更高。
  • 二氧化碳濃度達百萬年前峰值,科學家預言:今年「聖嬰」現象再現
    5月11日上午,美國長期監測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的研究人員宣布,當日觀測到的二氧化碳濃度到415.22 ppm,重新達到三百多萬年前的歷史最高紀錄。夏威夷州莫納羅亞天文臺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就開始對地球的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進行監測,繪製濃度變化記錄等曲線。
  • 二氧化碳濃度史上最高,會帶來什麼
    ▲資料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日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莫納羅亞氣象臺的傳感器監測到一個驚人數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已經超過415ppm,即二氧化碳質量超過整個大氣質量的41.5%,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 五年後,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將攀升至330萬年來最高值
    通過分析浮遊動物化石成分,可以重建歷史上的海水pH值和大氣二氧化碳濃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日在《自然:科學報導》上刊文認為,2025年地球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將比330萬年來的所有時期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