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氣監測站多個站點CO2濃度超400ppm閾值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孔巖報導 據世界氣象組織網站消息,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監測網的多個監測站日前測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均已超過了百萬分之400(400ppm)這一閾值。這再一次向人們敲響了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警鐘。

  化石燃料燃燒和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是氣候變化的主要推手。二氧化碳能在大氣中存留數千年,導致地球持續升溫並對地球生物活動的方方面面造成影響。

  本月9日,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稱,在夏威夷的莫納羅亞山的二氧化碳日均濃度測得數據為400.03ppm。該站為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大氣測量站,也被廣泛認為是全球大氣監測網中的一個標杆性站點。

  另外還有幾個站點也報告二氧化碳濃度在當季最大值時超過了400ppm。該狀況發生在北半球早春,植物生長開始吸收二氧化碳之前。

  首次突破閾值的是北極的幾個監測站。而在去年四月,位於北緯71.3度的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巴羅監測站記錄的月平均值就首次超過400ppm。當時位於北緯82.5度的加拿大一站點也瀕臨閾值。自2013年年初開始,挪威新奧爾松(北緯78.9度)一監測站測得濃度值超過400ppm。另外,一些更為靠近赤道的站點現在也開始超過該值。如西班牙加那利群島一站點在今年4月底報告日平均值超過了400ppm,接著就是自1958年便開始工作的夏威夷莫納羅亞山站點。

  全球大氣監測網綜合了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及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的監測數據,從而保證全球的測量數據既合乎標準又能實現相互對照。該監測網絡遍布50多個國家,既有位於阿爾卑斯山、安第斯山、喜馬拉雅山上的高山站點,也有位於南北極和南太平洋的站點。

  二氧化碳是人類活動排放的最重要的溫室氣體,也是造成過去十年間85%的輻射強迫增加,帶來氣候變暖的主要罪魁禍首。從1990年至2011年,溫室氣體造成輻射強迫增加了30%。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溫室氣體公報,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2011年達到了390.0ppm,是前工業化時期280ppm的1.4倍。而前工業化時期的這一含量則是代表了二氧化碳在大氣、海洋與生物圈之間二氧化碳通量的一個平衡值。過去十年裡,大氣二氧化碳含量每年平均增加2ppm。

  如果按照目前的增加速度繼續,那麼全球年平均二氧化碳濃度預計將在2015或2016年突破400ppm閾值。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二氧化碳日均濃度值突破400ppm意味著什麼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消息稱,該組織全球大氣監測網的多個監測站數據顯示,地球大氣的二氧化碳日均濃度值已突破400ppm關口,而上一次超過這一數值至少在300萬年前——這再一次向人們敲響了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警鐘。  那麼,二氧化碳日均濃度值突破400ppm意味著什麼?如果繼續升高將會怎樣?
  • 大氣中CO2濃度突破400ppm的啟示
    位於美國夏威夷的莫納羅亞觀象臺對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的觀測顯示,CO2濃度的時均值在過去幾個月內已多次突破400ppm(百萬分之400)。這是人類歷史上CO2濃度首次突破這一數值,在工業革命前的人類歷史上,地球大氣的上CO2濃度從未超過300ppm,上一次超過400ppm的時間至少在300萬年以前。
  • 二氧化碳濃度衝破了410PPM閾值
    當地時間4月18日,美國夏威夷冒納羅亞觀測站記錄了二氧化碳濃度首次超過410ppm閾值的時刻(410.28ppm)。近二百年來,二氧化碳濃度從未達到過這個高度。
  • 世界氣象組織稱2015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躍升
    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報導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網站3月10日消息,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觀測數據,2015年間,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測量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躍升了3.05ppm (1ppm指百萬分之一),在56年的同比研究中
  •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 科學家:人類歷史首見
    中新網5月14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科學家探測到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氣象學家稱,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首見。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首度突破415ppm。(圖片來源:「基林曲線」社交網站帳號截圖)報導稱,當地時間11日上午,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探測到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15.26ppm,是該數據首次突破415ppm。在該天文臺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科學家一起負責觀測每日大氣CO2濃度的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通過社交網站「推特」帳號宣布了這一數據。
  • 大氣CO2濃度飆升給人類帶來嚴重挑戰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6月7日電 (記者張夢然)當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達到很長時間以來的最高值。據近日發表在《地質學》期刊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科學家發現當今大氣CO2濃度超過了過去2300萬年的最高紀錄,且其飆升的速度也前所未有。
  •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刷新歷史,全球變暖會加劇到什麼程度
    2020年5月下旬,一則新聞轟動了全世界,美國的科學家探測到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首度突破415ppm,這是有紀錄以來最高的。根據測算,地球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上次達到如此高水平是在300多萬年前,當時全球海平面比現在高數公尺,南極洲部分地區甚至還覆蓋著森林。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的危害相信大家對全球變暖這個詞已經很熟悉了,而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就是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就是最典型的溫室氣體。
  • 世界氣象組織: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創新高 首次達到400ppm
    具體而言,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水平為工業化前的144%,2014至2015年二氧化碳的增加值大於上一年和過去10年增量的平均值。此前,二氧化碳濃度曾在某些月份和地區達到過400ppm,但全年平均值從未達到這一水平。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中國氣象網訊 11月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溫室氣體公報》 (報告全文見文末),2014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次突破記錄,其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97.7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與水汽互相作用放大溫室效應。
  • 聯合國:全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氣候變化或變本加厲!
    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數據,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水平達到了另一個新的記錄。這一趨勢沒有逆轉的跡象,這推動了長期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更極端的天氣。根據WMO最新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7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CO2)達到百萬分之405.5(405.5ppm),高於2016年的403.3 ppm和2015年的400.1ppm,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濃度也有所上升,尤其是甲烷還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同時,一些臭氧消耗物質的濃度也有所上升,科學家們還不確定這些復甦的有害化學物質來源何方。
  • 美媒: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聯社6月5日報導,科學家們表示,儘管新冠疫情讓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全球大氣中吸熱的二氧化碳濃度仍創下新高。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表示,5月份(即空氣中的碳水平達到峰值的月份)在夏威夷冒納羅亞觀測站,主要由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平均測量結果為417.1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比一年前上升了2.4ppm。報導稱,儘管4月份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17%,但這一降幅非常短暫。
  • 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人類誕生以來最高值
    氣象學家埃裡克·霍索斯在推特上表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突破415ppm。」他說:「這還並不僅僅局限於有記錄以來的歷史,也不是農業文明開始出現以來的1萬年左右,而是數百萬年前現代人類的祖先誕生以來都從來沒有過這麼高的濃度。」
  • VOA慢速 | 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Heat-trapping Carbon Dioxide in Air Hits Record High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Scientists say the world recently set a record for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 常用的葉面肥料噴施適宜濃度(附ppm濃度介紹)
    十二、硫酸銅常用濃度0.01-0.1%。十三、硫酸鉀常用濃度1%-1.5%ppm濃度:用溶質質量佔全部溶液質量的百萬分比來表示的濃度,也稱百萬分比濃度。ppm就是百萬分率或百萬分之幾,如1ppm即百萬分之一,150ppm即百萬分之一百五十等等,也就是說,在配製1ppm濃度時,1克肥料(指純量)加水1噸(1000000克),依此類推。這些肥料一般只有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十的純量,其它均為填充物。所以,在配製肥料使用濃度時,要根據肥料的純含量以及需要稀釋的濃度(用ppm單位)確定加水量。
  • 濃度單位ppm與mg/m3的換算公式
    按下式計算:質量濃度mg/m3=M氣體分子量/22.4*ppm數值*[273/(273+T氣體溫度)]*(Ba壓力/101325)M為氣體分子量,ppm為測定的體積濃度值,T為溫度、Ba為壓力。標準溫度標準壓力下:mg/m3質量濃度=M氣體分子量/22.4*ppm數值ppm數值=質量濃度mg/m3*22.4÷M氣體分子量比如氟化氫的氣體分子量為20,採購的10ppm量程的HF換算為mg/m3如下:HF:  10 (mg/m3)=  20 ÷ 22.4 * 10(ppm) ≈   8.93(ppm)山東新澤儀器有限公司
  • 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 地球熱循環失衡+極端天氣頻現
    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 地球熱循環失衡+極端天氣頻現  Evelyn Zhang • 2019-05-15 14:19:33 來源:前瞻網
  • 全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人類恐將面臨更極端的天氣
    全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而我們人類誕生以來的數百萬年,在地球氣候這一個巨大的複雜系統中加入了人類這一個因素,顯示2018年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又升高了,而且增加幅度高於過去十年的平均值,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從2017年的405.5ppm上升到了2018年的407.8ppm(ppm為成分含量計量單位,相當於百萬分之一,1ppm意為每千克中含1毫克)。
  • 英國PPM-400ST讓其無所遁形
    下面聚創宏業通過多年氣體檢測經驗來介紹一下英國PPM-400ST 甲醛分析儀。英國PPM-400ST 甲醛分析儀是目前優良的甲醛分析儀,檢測儀採用電壓型擴散電化學傳感器,儀器線性穩定,結果準確,精度高,抗幹擾性強,使用壽命,操作簡單。電化學傳感器:採用優良的電化學傳感器技術來確定大氣中甲醛的濃度。
  • 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破壞的嗎?
    人類對大氣二氧化碳貢獻的直接證據二氧化碳(CO2)是主要的集熱氣體,在過去幾十年中,大部分平均升溫都與二氧化碳有關。從工業化前時代(公元1000年至1750年)的二氧化碳濃度大約為百萬分之280(ppm),到今天的400ppm,大氣中的CO2濃度已急劇增加。
  •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 疫情也無法阻止上升趨勢
    科學家自1958年以來,在夏威夷毛納羅阿天文臺監測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並繪製了一條穩步加速上升的曲線。kodda/Depositphotos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以百萬分之幾(ppm)來衡量,專家認為的安全警戒線是濃度低於350ppm。不過監測站的數據顯示,當前已經遠遠超出了這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