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美國夏威夷的莫納羅亞觀象臺對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的觀測顯示,CO2濃度的時均值在過去幾個月內已多次突破400ppm(百萬分之400)。這是人類歷史上CO2濃度首次突破這一數值,在工業革命前的人類歷史上,地球大氣的上CO2濃度從未超過300ppm,上一次超過400ppm的時間至少在300萬年以前。
針對大氣中CO2的濃度逼近或超過400ppm這一現象,各種議論不期而至。一些學者認為,400ppm是一個令人畏懼的「標誌性關口」,突破這一關口會導致人們更大的擔憂,甚至認為400ppm是標誌氣候災難的「臨界點」,給人類亮了紅燈;另一些科研人員認為,儘管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超過400ppm並不是標誌氣候災難的臨界點,但這是地球變暖過程中「一個具有非常重要象徵意義的事件」;還有些人失望地表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上升可能會是災難性的,這意味著人類在控制氣候變成人類無法忍受的程度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表明人們雖然為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做出了努力,可是沒有成效等等。
那麼,400ppm是不是大氣中CO2濃度變化的「臨界點」?大氣中CO2的濃度逼近或超過400ppm是否應被稱為一個「事件」的發生?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是全球性趨勢。到目前為止,大氣中的CO2濃度每年都在創新高。當然,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氣中CO2濃度每年的增加量會有所不同,近兩年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幅與過去十年的平均增幅基本持平。可見,大氣中CO2濃度會超過400ppm是早已意料之中的事,實在稱不上什麼「事件」。大氣中的CO2濃度的持續上升無疑會使其溫室效應增強,但就目前已有的研究結果而言,並不能說明400ppm就是大氣中CO2濃度增加過程中的「標誌性關口」或「災難的臨界點」。因此,人們大可不必為這個400ppm而過分擔憂或失望,更不必畏懼或驚慌。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00ppm倒是再一次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它提醒我們:人類在減少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方面應當更有所作為。大氣中CO2濃度的持續增加會導致溫室效應的增強,結果會使氣候變暖,進而影響人們的生存環境和社會、生產活動。有研究結果顯示,按照目前的碳排放勢頭,到2080年半數以上的普通植物和三分之一的動物的生存空間將減少一半。大氣中CO2濃度的增加會加速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而且會使暴風雨、乾旱、洪水和蟲災等其他氣候變暖的表現形式更加突出。世界各國都有責任和義務減少CO2的排放,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各國要科學調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共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暖。(王庚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