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氣象組織稱2015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躍升
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報導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網站3月10日消息,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觀測數據,2015年間,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測量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躍升了3.05ppm (1ppm指百萬分之一),在56年的同比研究中
-
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原標題: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新華網日內瓦9月9日電(記者張淼 劉美辰)世界氣象組織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 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濃度均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96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相當於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初步數據顯示,受地球生物圈吸收量降低及排放逐步增加的影響,2012至2013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了2.9ppm,為1984年以來的年度最高增幅。
-
二氧化碳日均濃度值突破400ppm意味著什麼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消息稱,該組織全球大氣監測網的多個監測站數據顯示,地球大氣的二氧化碳日均濃度值已突破400ppm關口,而上一次超過這一數值至少在300萬年前——這再一次向人們敲響了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警鐘。 那麼,二氧化碳日均濃度值突破400ppm意味著什麼?如果繼續升高將會怎樣?
-
全球大氣監測站多個站點CO2濃度超400ppm閾值
中國氣象報記者孔巖報導 據世界氣象組織網站消息,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監測網的多個監測站日前測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均已超過了百萬分之400(400ppm)這一閾值。這再一次向人們敲響了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警鐘。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中國氣象網訊 11月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溫室氣體公報》 (報告全文見文末),2014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次突破記錄,其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97.7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與水汽互相作用放大溫室效應。
-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2017年全球氣溫創新高
(Wolfgang Rattay/視覺中國)中國網新聞11月8日訊 據《德國之聲》網站報導,在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際,世界氣象組織(WMO)6日在波恩公布了地球氣候變暖的最新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將再次成為有天氣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之一。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目前的數據,2017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850年左右的前工業化時期上升了大約1.1攝氏度。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5日電(記者劉曲)世界氣象組織25日發布新一期《溫室氣體公報》,指出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再次刷新紀錄,溫室氣體水平持續增長已成長期趨勢,未來將導致愈發嚴重的氣候變化。 二氧化碳是大氣中主要的長效溫室氣體,可在大氣中滯留數百年。
-
聯合國氣象組織: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破壞性影響不可逆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沁涵)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22日在官網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報告指出2017年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再次創下新高。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表示,國家有法律義務防止和緩解氣候變化。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溫室氣體創新高 或有更多極端天氣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溫室氣體公報》稱,大氣中溫室氣體水平再創歷史新高,且上升趨勢並未出現逆轉跡象。這可能會進一步導致長期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更多極端天氣。報告說,作為大氣中主要的長壽命溫室氣體,2017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05.5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高於2016年的403.3ppm。此外,甲烷和氧化亞氮這兩種長壽命溫室氣體的濃度也有所上升。所謂「長壽命」是指在大氣中滯留時間長。
-
2018年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多年來穩定持續增長
相比之下,2009年至2018年這十年間,這三種氣體的平均年增長量為二氧化碳2.26ppm,甲烷7.1ppb和一氧化二氮0.95ppb。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11月25日發布2018年度《溫室氣體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407.8ppm(1ppm=百萬分之一),甲烷氣體濃度達到1869ppb(1ppb=十億分之一),一氧化二氮氣體濃度達到331.1ppb,分別是工業化前(1750年前)水平的147%、259%和123%,且增幅均高於過去十年來的平均增幅。
-
聯合國:全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氣候變化或變本加厲!
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數據,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水平達到了另一個新的記錄。這一趨勢沒有逆轉的跡象,這推動了長期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更極端的天氣。根據WMO最新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7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CO2)達到百萬分之405.5(405.5ppm),高於2016年的403.3 ppm和2015年的400.1ppm,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濃度也有所上升,尤其是甲烷還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同時,一些臭氧消耗物質的濃度也有所上升,科學家們還不確定這些復甦的有害化學物質來源何方。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過去五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
當地時間4月22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15-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最終報告。在去年9月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之前,WMO曾發布初步報告,最新報告對WMO每年發布的氣候狀況聲明作了補充。這份報告證實,2015-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時期升高1.1℃,比2011年至2015年這五年平均氣溫升高0.2℃。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十年都比過去十年更為溫暖。WMO發言人表示,今年迄今為止,全球氣溫每月是有記錄以來最暖或者第二暖的月份。
-
大氣中CO2濃度突破400ppm的啟示
位於美國夏威夷的莫納羅亞觀象臺對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的觀測顯示,CO2濃度的時均值在過去幾個月內已多次突破400ppm(百萬分之400)。這是人類歷史上CO2濃度首次突破這一數值,在工業革命前的人類歷史上,地球大氣的上CO2濃度從未超過300ppm,上一次超過400ppm的時間至少在300萬年以前。
-
世界氣象組織: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超百萬分之410!逼近「安全...
11月23日,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版《溫室氣體公報》。公報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濃度水平在2019年出現大幅增長,更加逼近科學界和國際社會所認定的「安全」紅線。公報同時指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導致全球工業放緩,但預計這樣的減排規模不會讓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出現大的變化。
-
疫情下二氧化碳濃度仍保持創紀錄水平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沒有...
當地時間11月23日,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溫室氣體公報》指出,2019年二氧化碳含量又出現了突飛猛進增長,全球年度平均值突破了百萬分之410的重要門檻。2020年,這種上升趨勢仍在繼續。自1990年以來,長期存在的溫室氣體的總輻射強迫(對氣候變暖的影響)增加了45%,其中二氧化碳佔五分之四。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9月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濃度均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96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相當於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
-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
證券時報e公司訊,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23日發布最新版《溫室氣體公報》。公報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濃度水平在2019年出現大幅增長,平均水平達到了百萬分之410.5。更加逼近科學界和國際社會所認定的「安全」紅線。
-
二氧化碳濃度衝破了410PPM閾值
當地時間4月18日,美國夏威夷冒納羅亞觀測站記錄了二氧化碳濃度首次超過410ppm閾值的時刻(410.28ppm)。近二百年來,二氧化碳濃度從未達到過這個高度。
-
全球極端天氣高溫事件頻發 今年創最暖年紀錄
2015年11月26日訊,昨天,世界氣象組織在日內瓦發布2015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聲明,並分析了2011至2015年的氣候狀況。聲明指出,今年可能是有紀錄以來的最暖年份,而2011至2015年也將成為歷史上最暖的五年。
-
美媒: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聯社6月5日報導,科學家們表示,儘管新冠疫情讓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全球大氣中吸熱的二氧化碳濃度仍創下新高。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表示,5月份(即空氣中的碳水平達到峰值的月份)在夏威夷冒納羅亞觀測站,主要由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平均測量結果為417.1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比一年前上升了2.4ppm。報導稱,儘管4月份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17%,但這一降幅非常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