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0415%,憂心嗎丨光明時評

2021-02-22 光明論

儘管在氣候變化上有不同的觀點,但是二氧化碳是數百萬年前人類出現後的第一新高這一事實,也足以讓所有人警覺。

日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莫納羅亞氣象臺的傳感器監測到一個驚人數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已經超過415ppm,即二氧化碳質量超過整個大氣質量的萬分之4.15,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對此,氣象學家埃裡克·霍爾薩斯在社交網站Twitter上表示,「這不僅是有記錄的歷史中的第一次,也不僅是一萬年前農業文明出現後的第一次,而是數百萬年前人類出現後的第一次。我們從未見識過這樣的地球。」

網絡圖片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一種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繼續保持這一水平,今年可能會成為最熱的一年。全球氣候系統已經發出了現實的警報:俄羅斯西北部北極海入口附近的阿爾漢格爾斯克,5月11日的氣溫達到攝氏29度,高出往年平均氣溫近17攝氏度;再向東的農村地區科尼亞斯,5月12日氣溫飆升至攝氏31度,比往年平均溫度高出約20攝氏度。如果這種氣溫蔓延到世界各地,意味著今年夏天如果沒有空調系統和其他降溫設施,僅熱浪造成的死亡就會大幅攀升。

另一方面,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攀升至歷史最高,也意味著生態災難可能迅速發生並進一步惡化。

海洋對於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至關重要。研究發現,近30年來碳吸收的重點主要在北大西洋,其海面像一塊巨大的海綿,吸收了大量的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不過,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存在強烈的翻轉環流,即海水在接近北冰洋一帶翻轉並下沉,海水錶層吸收的二氧化碳在幾十年內能夠與深層海水混合,因而會導致北大西洋高緯度海水二氧化碳濃度偏高。

網絡圖片

當海洋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時,海洋的pH值會顯著下降。由於海洋每個地區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不同,整個海洋的pH值也並不均勻,但研究發現,在2003年至2014年期間,海洋表層水域的pH值每年下降大約0.5%。當最近幾年的二氧化碳再創新高之時,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從而導致海水的酸化增強,這對於海洋中的生物是一個災難。

2018年10月8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韓國仁川發布了基於對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後發表的6000份科學出版物進行梳理後的新報告(第6次報告),該報告稱,全球升溫可能在2030年至2052年間的某個時刻升高到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攝氏度。這將導致陸地上出現更多酷熱天氣,尤其是在熱帶地區;高海拔、東亞和北美東部等地區,將出現更多極端風暴;預計到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26-77釐米,造成更多人的生存危機;破壞全球陸地上約6.5%的生態系統,增加許多昆蟲、植物和動物滅絕的風險。

現在,二氧化碳質量超過整個大氣質量的萬分之4.15,是否意味著地球升溫到超過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攝氏度會早於2030年到來呢?面對這個問題,可能只有繼續觀察才能下結論。

網絡圖片

但是,也有科學家對此不以為然。早在2010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學家羅伯特·勞克林因(因在量子物理學研究做出重大貢獻而與美籍華裔崔琦、德國的霍斯特·斯託爾默一起獲得199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全球的氣候變暖指出,「地質記錄告訴我們,當我們展望未來時,不需要為氣候問題擔心太多,這並不是因為它不重要,而是因為這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換句話說,不管人們往地球上扔什麼,地球都會以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將問題解決掉。

古老的地球經受過很多磨難:火山爆發、洪水、流星碰撞、造山運動,以及各種形式的災難,這些都比人為所能造成的打擊要嚴重。然而,地球仍然健在。對地球來說,氣候變化的危機就像人們在公園散步一樣。

儘管在氣候變化上有不同的觀點,但是二氧化碳是數百萬年前人類出現後的第一新高這一事實,也足以讓所有人警覺。在生產和運輸上減排,倡導和堅持綠色生活,應當是所有人的首選。

相關焦點

  • 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其實地質史上它的濃度總趨勢是下降
    2019年5月,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又創新高,達到415ppm(百萬分之415,即0.0415%),為1400萬年以來的最大值,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現在一提到二氧化碳,大眾都知道它是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有人據此認為它是無用的廢氣,甚至有害的毒氣,與「滋養之氣」氧氣正好相反。
  • 再過5年,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將達到330萬年來的最高點
    ElwyndelaVega博士,主持了這項研究,他表示,地質時期的二氧化碳可以告訴我們,氣候系統,冰架,以及海平面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反應。研究這個特殊時期的原因是,它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於當前氣候狀況的重要信息。研究人員分析了一類被稱為「有孔蟲」(foraminifera)的浮遊動物外殼內硼同位素的含量,從而確定了它們生活年代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
  • 報告: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人類歷史最高記錄水平
    當前全球溫室效應越來越顯著,這跟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升高有關。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一份報告,2018年溫室氣體濃度繼續上升,二氧化碳水平創下了百萬分之407.8的歷史新高。這份報告發生在12月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召開前幾天,報告強調了人類活動導致三種溫室氣體水平上升,這些氣體助長了全球變暖。
  • 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人類誕生以來最高值
    氣象學家埃裡克·霍索斯在推特上表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突破415ppm。」他說:「這還並不僅僅局限於有記錄以來的歷史,也不是農業文明開始出現以來的1萬年左右,而是數百萬年前現代人類的祖先誕生以來都從來沒有過這麼高的濃度。」
  • 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達到了至少過去300萬年...
    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達到了至少過去300萬年間從未有過的高水平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1-01-15 11:39:17
  • 二氧化碳傳感器怎麼準確檢測室內CO2濃度
    嗎?多少濃度對人有害?由此看出二氧化碳的濃度是會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 OFweek Mall整理出二氧化碳>GSS的COZIR-LP 型號二氧化碳傳感器,這兩種二氧化碳在檢測室內CO2濃度時有不同的特點,詳情如下:日本FIGARO 紅外二氧化碳傳感器(NDIR CO2傳感器
  • 二氧化碳濃度達到80萬年以來最高水平丨世界經濟論壇博客
    我們對過去80萬年來地球的大氣狀況有著還不錯的認知。智人是與我們相似的人類,他們只是從20萬年以前才發展而來的,但是冰芯記錄了遠在人類出現以前這個星球的複雜的細節。冰芯通常是從冰蓋或高山冰川上的核心樣本,由於這些冰是逐年累加形成的,下層年齡大於上層,冰芯含有一定年限以上的形成的冰,在超過3.2公裡的深度的部分,可能包含80萬年的冰。
  • 世界氣象組織稱2015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躍升
    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報導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網站3月10日消息,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觀測數據,2015年間,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測量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躍升了3.05ppm (1ppm指百萬分之一),在56年的同比研究中
  •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 疫情也無法阻止上升趨勢
    儘管人類已經日益重視二氧化碳排放和氣候變化問題,不過根據最新記錄數據來看二氧化碳含量依然呈現持續上升趨勢。科學家自1958年以來,在夏威夷毛納羅阿天文臺監測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並繪製了一條穩步加速上升的曲線。
  •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 科學家:人類歷史首見
    中新網5月14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科學家探測到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氣象學家稱,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首見。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首度突破415ppm。(圖片來源:「基林曲線」社交網站帳號截圖)報導稱,當地時間11日上午,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探測到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15.26ppm,是該數據首次突破415ppm。在該天文臺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科學家一起負責觀測每日大氣CO2濃度的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通過社交網站「推特」帳號宣布了這一數據。
  • VOA慢速 | 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The record level was reached although industrial activities that produce carbon dioxide have fallen sharply. That is because of efforts to stop the spread of the new coronavirus.
  • 二氧化碳佔大氣總量不到0.1%,為何對全球氣候影響如此巨大?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地球大氣是混合物,主要由78%的氮氣、21%的氧氣、0.94%的稀有氣體、0.03%~0.04%的二氧化碳構成,餘下0.03%則是水蒸氣、臭氧、甲烷和其它大氣懸浮微粒。可以發現,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其實很少,連0.1%都不到。不過就是這小小的二氧化碳增幅,就足以使全球平均氣溫上升。
  • 二氧化碳佔大氣總量不到0.1%,為何對全球氣候影響如此巨大?
    其中,後三類氣體產生溫室效應的能力最強,但由於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的含量較多,對地球升溫的貢獻佔了近一半。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地球大氣是混合物,主要由78%的氮氣、21%的氧氣、0.94%的稀有氣體、0.03%~0.04%的二氧化碳構成,餘下0.03%則是水蒸氣、臭氧、甲烷和其它大氣懸浮微粒。
  • 新研究稱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對植物弊大於利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在穩定增長,最近已經達到了人類歷史上的最高濃度。對於地球來說,這無疑是個壞消息。然而有反對者辯稱 —— 由於空氣中「飼料」的增長,植物的狀況反而會更好 —— 那事實真的如此嗎?遺憾的是,KIT 植物生態生理實驗室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對植物其實弊大於利。
  • 中國科學家找到一種推測古代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妙招
    據科技日報報導,二氧化碳是公認的溫室氣體,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與氣候變化緊密相關。記者2近日從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研究人員在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重建的代理指標研究上獲進展,研究不僅反映了地質時期的古環境和古氣候情況,還為未來氣候變化提供參考依據。
  • 美媒: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聯社6月5日報導,科學家們表示,儘管新冠疫情讓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全球大氣中吸熱的二氧化碳濃度仍創下新高。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表示,5月份(即空氣中的碳水平達到峰值的月份)在夏威夷冒納羅亞觀測站,主要由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平均測量結果為417.1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比一年前上升了2.4ppm。報導稱,儘管4月份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17%,但這一降幅非常短暫。
  • 二氧化碳濃度衝破了410PPM閾值
    當地時間4月18日,美國夏威夷冒納羅亞觀測站記錄了二氧化碳濃度首次超過410ppm閾值的時刻(410.28ppm)。近二百年來,二氧化碳濃度從未達到過這個高度。
  •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人類史上最高
    日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莫納羅亞氣象臺的傳感器監測到一個驚人數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已經超過415ppm,即CO2質量超過整個大氣質量的萬分之4.15,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 二氧化碳傳感器如何監控CO2培養箱二氧化碳濃度是否正常
    4、確保二氧化碳濃度標準應該是培養箱應有的標準大多數哺乳動物細胞培養基使用碳酸氫鹽緩衝系統。CO2是該緩衝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濃度必須保持在5%才能使培養基保持在生理pH值。雖然基本上所有現代培養箱都配備了CO2傳感器來維持所需的CO2含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校準可能會偏離設定點,需要通過操作員(您)直接確定CO2濃度重新進行偏移校準。測量培養箱中的CO2濃度最簡單、最準確的方法是使用氣體分析儀。這些儀器可以從許多科技型供應商處購買,並且可以用來設計成測量CO2或O2濃度的模型。氣體分析儀的工作原理是基於待測氣體化學吸收之後的液體體積膨脹。
  • 二氧化碳日均濃度值突破400ppm意味著什麼
    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研究所研究員周凌晞。  全球多個監測站點日均值超限  夏威夷的莫納羅亞山為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大氣測量站,也被廣泛認為是全球大氣監測網的一個標杆性站點。5月9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稱,在該站測得的二氧化碳日均濃度數據為400.03ppm。  日均實測濃度超限的不止莫納羅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