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幼兒園不教加減乘除,數學家卻有很多,它們是如何培養的?

2020-12-04 果兒媽媽育兒記

小青有個從小長大的閨蜜,她的家庭條件非常好,大學便去德國進行留學,畢業後也一直在德國發展,直到最近一段時間才帶著孩子回國看望父母,我也好久沒有和她見面了,見到她我們的關係還是那麼親密。

閨蜜她老公是德國人,看著她家孩子那潔白的皮膚水汪汪的大眼睛,真實讓人羨慕,我們閨蜜的話題也從原來的明星八卦,變成了孩子長、孩子短。

而閨蜜在德國這段時間,最讓我好奇的就是德國的教育怎麼樣,閨蜜也是耐心地解答我的疑惑,之前對德國教育的了解基本上都是道聽途說,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從閨蜜這了解的就不一樣了,畢竟閨蜜在德國生活了這麼久,好不容易回來一次,肯定要抓住機會,好好了解一番。

我們聊著聊著我就慢慢開始和閨蜜吐槽起了我家孩子,說我家孩子在有一年左右就要上小學了,最讓我頭疼的就是孩子的數學,都已經5歲了,連最基礎的加減乘除還弄不明白,數數數到100都費勁,教她她又不願意學,不教還不行,上小學一定會跟不上。

這時閨蜜卻說我的觀念有問題,我就繼續追問,原來在德國,幼兒園期間老師們從來不會教孩子數數、或者加減乘除,這些甚至很多七八歲的孩子都不會,但是據我了解德國數學家很多啊,七八歲都不會加減乘除,如何培養那麼多數學家呢?

閨蜜卻告訴我,在德國孩子從小就會進行數學啟蒙,但是並不像我國這樣教孩子數數、做題、背乘法口訣,而是做真正意義上的「數學啟蒙」,並對我說孩子3年級以前學習數學需要的是記憶力;4年級需要的是邏輯思維;初中需要空間想像力;高中需要的是歸納演算能力,而這些都要從幼兒階段開始培養。

德國幼兒園雖然不教數數什麼的,但是對於這些能力的培養卻從沒落下,原來德國孩子只是看似輸在了起跑線上,但是卻贏在了未來。因為我家孩子不喜歡數學,閨蜜特意向我推薦了風靡歐洲的《德國好奇狗陪你學 數學啟蒙遊戲》。

這是德國兒童左右腦全腦思維訓練標杆讀物,在歐洲已經暢銷30年之久,由專業團隊為兒童傾心打造的一套數學思維啟蒙遊戲書。

全套共13冊,每一冊的難度逐漸提升,由簡到難讓孩子深入了解數學,同時還能做到提升專注力、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像力等等。

書中的遊戲被德國很多幼兒園納入課程,而且全球已經有超過10個國家翻譯出版這套書。

當我細細翻看之後,我對德國人的嚴謹和專業再一次心服口服。

很多幼兒園都在用這套書做思維遊戲教材:

這次國內著名的少年兒童出版社花重金從德國原版引進還取得獨家授權,以後咱們中國的寶寶在家就能輕鬆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開發孩子的大腦了。

整本書下來,不僅提升了孩子的數學思維,還在玩的過程中,還讓孩子接觸到了各項對未來幫助很大的能力:專注力、記憶力、邏輯思維、歸納演算力等等,是不是很贊?

大咖們聯手打造的圖書,怎能不讓人拍案叫絕?也正因為有這樣一個強大的專業團隊,所以這套書會比市面上那些魚龍混雜的同類繪本更具專業性和影響力,會讓爸媽們更放心地把這套書送到孩子面前。

13冊僅要118元,也就是孩子一個玩具的價格,但是卻讓孩子愛上數學,享受國際教育,怎麼算都划算!

相關焦點

  • 僅有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培養不出大量優秀數學家的
    稍後一些的狄利克雷開始通過與前輩數學家進行個人接觸而獲得教益,狄利克雷到法國接觸傅立葉等人使德國開始學習和研究法國的數學物理學,而偉大的天才高斯是靠自己一手創造德國的數論傳統,狄利克雷只需要緊跟高斯步伐。其後職業數學家在德國出現,數學家開始在大學受到嚴格的訓練及培養,自學成才的時代似乎也就一去不復返了。
  • 清華將致力於培養頂尖數學家
    一個個關鍵詞衝撞眼球,計劃被不少人視作「不設任何框框的拔尖人才培養特區」,由此引發了眾多討論:這個特殊的「特區」要培養什麼人?怎麼招怎麼教?指向的又是當前教育的哪塊短板?在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看來,重視基礎科學、從娃娃抓起、在本土培養出一流學者——這正是他發起此次計劃的初心所在。「中國科技發展了這麼多年,很多方面還跟在別人後面跑。
  • 德國教育從來不聲嘶力竭,默默的卻培養了一半的諾貝爾獎,憑什麼
    德國教育從來不聲嘶力竭,默默的卻培養了一半的諾貝爾獎,憑什麼開始上幼兒園以後更加變本加厲,什麼舞蹈、鋼琴、畫畫、當然還要上雙語幼兒園,孩子一睜開眼匆忙吃點早飯,就被父母帶著在各個興趣班之間來回趕。回到家以後,看著只想看動畫片、玩手機的孩子,很多父母就氣不打一處來,自己省吃儉用,省下錢給孩子被各種興趣班,怎麼孩子就是不長進呢?
  • 為啥幼兒園不教拼音?這是我聽過的最專業回答,你還沒被說服嗎?
    趕緊打電話給教小學語文的閨蜜,得知他們會打破幼兒園的教學習慣,給孩子們從新灌輸新的拼音知識後,我這才把心放在肚子裡,我的女兒所在的幼兒園是不教孩子這些的,可是你不教不代表別的幼兒園不教,參差不齊的水平就會誤導孩子和老師,造成進度過快的局面。為什麼不建議幼兒園教拼音呢?這是我當初選擇幼兒園的園長回答,個人感覺最專業,現在拿出來供大家分析。
  • 為什麼俄羅斯經濟不強大,卻屢屢斬獲諾貝爾獎,培養很多數學家?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看到俄羅斯還在源源不斷地培養世界數學冠軍、軟體冠軍,源源不斷地輸出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源源不斷地成長世界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我們分析近20年出生在俄羅斯的17名菲爾茲獎、諾貝爾獎、沃爾夫獎和阿貝爾獎的科學家中,有15名在俄羅斯完成本科階段,12名在俄羅斯完成博士研究階段,而最終留在俄羅斯從事科研工作的只剩7人,其餘都流失到美國、德國、法國和英國等歐洲國家。僅看菲爾茲獎,2002年至2018年的獲獎者中,出生在俄羅斯的最多,但在完成基礎教育和大學教育後,一半人才在博士和研究階段流向美國。
  •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很多孩子和米粒一樣,在幼兒園也學了,學前班也學了,結果上了小學還是一頭霧水。我閨蜜家的老大也是這樣。教了不代表孩子就學到了,如果教的方法不科學,教了也白教,甚至還有害。所以幼兒園的孩子學還是不學,關鍵還要看教育方法。方法不對,你教的再認真他也學不進去,如果強制去學對孩子的思維還是一種破壞。
  • 「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
    在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看來,重視基礎科學、從娃娃抓起、在本土培養出一流學者——這正是他發起此次計劃的初心所在。「中國科技發展了這麼多年,很多方面還跟在別人後面跑。歸根結底,忽視了基礎科學。基礎學問做不出來,應用科學也做不到第一流。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在任何一個科技水平頂尖的國家,數學都是最重要的。
  • 華裔數學家丘成桐: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
    清華發布丘成桐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數學作為自然科學的最基礎學科,其作用不言而喻!當然其難度也讓很多孩子望而卻步,所以在選擇高考科目時,很多學生想避開數學,還有物理。這是非常讓人擔憂的!所以此時推出這個培養計劃,不拘一格的培養喜歡數學、願意投身於數學的高端人才非常好!
  • 技巧不求人-151期——Excel如何同時計算加減乘除
    嗨,大家好,歡迎來到新一期的技巧不求人,上期我們介紹了Excel快速盤點的幾種技巧,今天繼續來分享excel經常會用到公式,比較常見的是加減乘除及混合運算。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excel單元格如何同時計算加減乘除。
  • 德國人為啥能承包近一半諾貝爾獎?看到的德國幼兒園,網友服了
    談起諾貝爾獎,德國人確實很有科學精神,因為他們的科學家攬獲了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對此,育兒專家就有自己的想法,她表示:德國人為啥能承包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你們可以看看德國幼兒園,那裡就能找得到答案。聽到這名育兒專家的話,網友們有的就在網上找到了德國幼兒園照片,在看到了他們幼兒園的現狀後,網友表示服了。01德國幼兒園到底有哪裡不同呢?
  • ...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
    一個個關鍵詞衝撞眼球,計劃被不少人視作「不設任何框框的拔尖人才培養特區」,由此引發了眾多討論:這個特殊的「特區」要培養什麼人?怎麼招怎麼教?指向的又是當前教育的哪塊短板?  在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看來,重視基礎科學、從娃娃抓起、在本土培養出一流學者——這正是他發起此次計劃的初心所在。「中國科技發展了這麼多年,很多方面還跟在別人後面跑。
  • 今日話題 | 能培養奧數冠軍,為何培養不出一流數學家?
    被保送至清華北大,這是多數奧數冠軍的命運,但這些最傑出的數學頭腦,進入清華北大之後的表現如何呢? 自1985年中國首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以來,共有20多次獲得團體冠軍。可以說,中國培養出了世界上最多的奧數冠軍。但幾十年來,中國本土尚無一人獲得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
  • 德國數學家高斯的有趣故事
    小夥伴們:今天要跟大家講的數學家故事就是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幾何學家,大地測量學家。享有「數學王子」的美譽的高斯,他是近代數學的奠基人。教數學的老師是從城市裡來的,一直對農村小孩的學習和能力水平有個偏見,認為農村的學生都不及城裡的學生聰明,農村的學生還調皮,上課不專心,所以他會經常出一些數學難題給學生,看到學生都不會解的時候很開心,心裡想,看我就說農村小孩還城市的小孩聰明。
  • 數學家如何教小學數學?表演、畫圖、講故事全用上了
    本文出自數學家阿哈羅尼(Ron Aharoni)《小學算術教什麼,怎麼教》一書。本文中他探討了算術的意義,還提出了用表演、畫圖、講故事等方式來教孩子算術,不管是對老師還是家長,都有很好的參考意義。算術要尋找意義大多數人把「算術」當成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而把四則運算當做平常在做的計算。
  • 丘成桐:在本土培養一批一流學者 好的數學家一定要有夥伴
    對比英才班,丘成桐介紹,此次推出的「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重視培養「通才」——希望按照領軍人才的標準進行培養,從而讓學生成為既精通數學學科,又能夠從其他學科汲取到養分,來推動數學學科乃至整個基礎學科的發展。  「想要培養年輕數學家,要靠大數學家指導,需要有真學問的學者去培養他們。」
  • 清華發布丘成桐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
    在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看來,重視基礎科學、從娃娃抓起、在本土培養出一流學者——這正是他發起此次計劃的初心所在。「中國科技發展了這麼多年,很多方面還跟在別人後面跑。歸根結底,忽視了基礎科學。基礎學問做不出來,應用科學也做不到第一流。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在任何一個科技水平頂尖的國家,數學都是最重要的。
  • 打臉數學老師:做了一輩子加減乘除,竟不知數學符號是誰發明的?
    從小到大,我們做過無數的數學計算題;同樣,在人生的長河中,我們也做過很多的人生加減法。但是,當真正問我們這些加減乘除符號誰發明的,能說出來的人,甚至數學老師就很少了。加、減號「+、-」是15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曼首創的。
  • 幼兒園不教知識,孩子上小學跟不上咋辦?快用優學派AI伴學機器人
    幼兒園不教知識,孩子上小學跟不上咋辦?
  •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數學家高斯到底有多厲害吧
    說到世界頂級數學家,高斯必須成為榜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高斯在數學領域有多強大呢?後人將他稱為:德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測地學家和幾何學家和「數學之王」。在數學世界中有這樣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的數學世界的人們分為兩類:其他數學家和高斯人。」那高斯到底有多厲害呢?
  • 如何培養數學家的思維方式?
    只要你認真閱讀下面的這篇文章,思考文末提出的問題,嚴格按照互動:你的答案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獲得獎品!作者:Waldo Otis翻譯:Nuor審校:xux如果問「一個數學家是如何思考的」,就類似於問「一位音樂家是如何創作的」。同樣的,這個問題可以用來了解創造性的工作是如何進行的。從事於計算機科學尤其是人工智慧方面的人員可以就這個問題給出正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