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 題:從三個信息場看中國兩會
中新社記者 陳林
作為洞悉中國政經現狀與未來走勢的重要窗口,此間舉行的全國兩會引來世界目光。儘管目前會議日程已近尾聲,希望從中觸摸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脈搏的媒體,仍一直聚焦於這一窗口。
「部長通道」:有人「還帳」有人「約」
人民大會堂北門一條長約百米、不能再普通的通道,被媒體稱之為「部長通道」,每年兩會這裡都是最熱的新聞場之一,從記者群中密不透風的「長槍短炮」可見一斑。
9日,當新聞官笑言「陳部長今天是來還帳」時,現場很多記者笑了。
從此經過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主動談及棚戶區改造。幾天前曾在這裡受訪的他,作答多個問題後因時間關係,未能及時回答這方面的問題。
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的如約而至,讓記者多了些期待:他也首次向外界表明,對是否收取交通擁堵費所持的積極態度。此前同一地方,楊傳堂在採訪散場時和記者約定下次再答。
記者注意到,9日共有10位部長在「部長通道」接受了採訪。每當一位部長受訪時,一旁不遠處,已有其他部長在通道上等待受訪,此情此景被媒體稱為「群星閃耀」。
從「人貼人」到「面對面」,從「堵著問」到「主動說」……近年來「部長通道」採訪方式不斷變化,熱度也與會俱增。
「代表團開放日」:有人「爆料」有人「拖堂」
一副市長貪腐高達6.44億元(人民幣,下同)、一國有機構董事長組織企業花3.9億元買公務機、一廳長收了老闆3000萬元……
山西代表團開放日上,省委書記王儒林對中外媒體主動「曝光」當地3個腐敗案例,並開誠布公地回應了山西幹部是否被打入另冊、反腐是否影響經濟等問題。
在新疆代表團開放日,原定2小時的活動,最終拖延了40多分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照例被媒體「重點關照」,敏感問題不斷被問及。這位港媒眼中的「內地最開放官員」,再次以開放的姿態,回應了外界諸多關切。
目前各團開放日已全部結束,黑龍江省長陸昊回應「天價魚」、廣東公布新聞官手機號碼等「現場片段」在多日後仍被記者提及,並「點讚」。
「發布會、記者會」:中國希望越來越開放
12日,履職尚未「滿月」的新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餘亮相記者會,對註冊制改革、股市波動異常和「救市」、熔斷機制等熱點話題一一作答。
他說,自己一直奉行「少說多做」的理念,但資本市場是要求公正、公開、透明的,所以作為證監會主席,該說還得說。
10天前的政協首場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在回應委員履職時作了約請:我們誠懇地歡迎記者朋友和廣大民眾監督。
當有記者問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王國慶與記者相約4日後的記者會,「你一定要來,可以得到滿意的答覆」。
多位境外媒體記者認為這場發布會「實打實」、「坦率」,一俄羅斯媒體記者表示,這說明了一個信號,「中國希望越來越開放」。
同樣在4日人大首場發布會上,面對眾多「勁道」十足的提問,第四年擔任發言人的傅瑩亦微笑、坦誠作答。
始於上世紀80年代的全國人大、政協新聞發布會,從嘗試電視直播到總理記者會的常態化,從最早只由外交部長召開一場記者會,到今年兩會共召開19場記者會,從國務院總理到各部委主要負責人,都儘可能地「開倉放糧」,以解媒體和公眾的「新聞飢餓」,這一切使得兩會成為境內外媒體觀察中國內外政策、解讀中國發展走向的重要平臺。
再過幾天,兩會最後一場重頭戲總理記者會即將啟幕,習慣開放作答的大國總理,被中外媒體寄予了更多的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