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街道兩種境遇,上海楊浦區有人歡喜有人憂|聚焦舊改

2020-12-06 華夏時報

動遷徵收宣傳語 苗詩雨 攝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未來 實習記者 苗詩雨 上海報導

驅車行駛在上海楊浦大橋,盡收眼底的是大橋街道成片的樓房和排布整齊的公路,但近日,《華夏時報》記者在實地走訪中發現,大橋街道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涉及1200餘戶居民、位於上海市楊浦區大橋街道的97、98街坊,亦於近日完成重啟。

徵收現場人聲鼎沸

隨著538路公交車逐漸駛入楊樹浦路松潘路公交站,映入眼帘的便是隨處可見的「拆」字和徵收條幅。

「車站附近的街坊基本都沒有人居住了,在這站下車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同站下車的乘客對《華夏時報》記者說到,從有了拆遷的消息,談得差不多的和條件合適的能走都走了,這裡的環境也實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記者在實地走訪中發現,與松潘路罕有居民不同的是,楊浦區97、98街坊徵收現場人聲鼎沸,充斥著前來諮詢以及辦理手續的居民。

大橋97、98街坊東至臨青路、南至杭州路、西至寧國路、北至平涼路,涉及居民1298戶,建築面積約4.26萬平方米。

根據上海市楊浦第二房屋徵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發布的數據,至2020年3月25日,上海市楊浦區大橋街道97、98街坊的「一次徵詢」舊改意願同意率達到98.16%。

此次則為區舊改辦、區房管局和徵收事務所,聯合開展的舊改徵收「二次徵詢」籤約現場。

此外《華夏時報》記者在調查中還注意到,徵收現場還張貼了徵收籤約一覽表、認定面積公示、徵收辦法以及安置房房源公示等。

徵收現場信息公示 苗詩雨 攝

徵收現場 苗詩雨 攝

徵收現場辦理手續的周先生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我們很早就不住在這裡了,這次通知我們回來辦手續,安排的很周到,有專門的律師可以諮詢相關事宜,有什麼問題問工作人員都會及時解答。

同一街道卻喜憂參半

儘管大橋97、98街道籤約現場火熱,但仍無法緩解不遠處楊樹浦路臨路居民心中的「寒意」。

曾經為「滬東第一路」的楊樹浦路作為上海市工業的發源地,儘管廠房建築仍在江風吹拂下屹立如初,但工業早已停歇,早年令人嚮往的居住環境也不復存在。

楊樹浦路臨路房屋 苗詩雨 攝

記者沿楊樹浦路走訪過程中,遇到大車經過或微風,都會有陣陣沙土迎面而來,臨路的房屋更是可以用殘垣斷壁來形容,可即便是這樣的環境,仍然有部分居民在此居住。

一位在此居住的女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這裡已經拆遷很久了,基本上都已經搬走了。當記者試圖進一步詢問該女士沒有搬走的原因時,對方十分果斷地告訴記者,我們比誰都希望動遷,但現在的條件是談不攏的。

走訪期間,記者試圖尋找關於該區域進度的相關信息,但只能找到部分殘留的公示和補償方案,無法從現場獲取有用的信息。

楊樹浦路殘留公示信息 苗詩雨 攝

楊樹浦路殘留補償辦法 苗詩雨 攝

事後記者了解到,根據上海市楊浦區交通管理中心公布的楊樹浦路(大連路-黎平路)綜合改造工程顯示,該工程的規劃的施工周期為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截至記者走訪時,儘管該項目大部分主體都已啟動,但仍未按規劃完成施工。

透過楊浦區建設管理委發布的﹝2019﹞47號公文,能較為直觀的看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曾遇到資金短缺的問題。

公文顯示,此次綜合改造工程預算資金25億元,已有19.3億元用於區舊改辦啟動、推進楊樹浦路(大連路-黎平路)綜合改造工程前期徵收,其餘資金也已用於工程管線搬遷、項目實施,已無資金可用於支付區舊改辦。為確保動遷工作正常推進,已籤約居民權益能按政策規定得到落實,特向區財政局緊急申請楊樹浦路(大連路-黎平路)綜合改造工程後續資金15億元,用於項目推進。

隨後,《華夏時報》記者針對綜合改造工程項目的進度問題,試圖聯繫上海市楊浦區建設管理委,但對方電話暫時無人接通。

動遷徵收相關工作進展快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雖然楊樹浦路臨路(綜合改造工程)有部分居民因為補償條件未談攏暫未搬離現在街道,但結合實際的情況來看,無論是綜合改造工程還是大橋97、98街坊的徵收,整體動遷徵收的相關工作進度是較快的。

對此,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向《華夏時報》記者講到:「從整個政策操作層面,上海的舊城改造更多的是通過政府審批,批量動遷的方式,很少採用以往的開發商形式,不會出現由於開發商動遷的進度慢,導致整個工程節奏偏緩慢,所以我們會看到大量的地塊,這幾年都是採取政府統一動遷,然後再做整體出讓的方式來進行。」

「就上海來講呢,類似釘子戶這種現象比較少,甚至有很多是希望政府給予動拆遷的。」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到,居民意願比較強就使得動拆遷的流程、程序,走的相對容易了。

除此之外,嚴躍進還補充到,上海拆遷「通過線上來徵詢意見,利用網際網路手段來進行工作」等流程和模式也在降低傳統的動拆遷行政上的成本。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

相關焦點

  • 沙盒遊戲《方舟生存進化》新版本生物變動一覽,有人歡喜有人憂
    沙盒遊戲《方舟生存進化》新版本生物變動一覽,有人歡喜有人憂 2020-08-04 20:41  遊戲大師ShowTB
  • 上海楊浦最大毛地項目舊改啟動 沉睡15年舊裡將變身百萬平方米濱江...
    3月20日下午,楊浦區最大一幅毛地出讓項目——定海129、130街坊舊區改造項目籤署三方合作協議。地塊位於楊浦濱江核心區,改造後將成為一片集商業地標、總部經濟、文化休閒、濱江公共空間於一體的歷史風貌街區。
  • ...隧道 江浦路 楊浦 楊浦區 上海 濱江區 南段 換乘 隆昌路-上海...
    東方網6月21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備受關注的上海地鐵18號線建設傳來新消息。昨日,楊浦區區長諸葛宇傑在「上海發布」微訪談中透露,18號線預計明年底前完成前期手續辦理,2016年開工,計劃在2020年前建成。而根據此前公示的規劃方案,18號線計劃設站26座,穿越寶山、楊浦和浦東,並與14條線路換乘。
  • 上海廣州武漢濱江舊改:是形象工程還是有裡有面?
    寧波近年來則改造了相當於上海北外灘地段的「老外灘」。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近日披露了北外灘控制性詳細規劃,未來要「做強頂級商務功能,構建世界級標誌性空間格局」。毗鄰外灘、陸家嘴的北外灘地區已全面啟動開發建設。 值得關注的是,在廣州、武漢,類似的濱江舊改開發也在持續進行。
  • 贛州:螢火蟲一閃一閃「飛」進城 網上俏銷讓人歡喜讓人憂
    螢火蟲,一閃一閃「飛」進城  這美麗的小精靈網上俏銷讓人歡喜讓人憂  螢火蟲群飛時的美麗場景他在網上銷售螢火蟲的生意做到國內多個省份,顧客多為浙江、上海的買家,有的螢火蟲還「飛」到了東北的黑龍江、遼寧。他的網店最多的一個月銷量超過兩萬隻。據介紹,受他的影響,目前該鎮做螢火蟲生意的有20多家。  一知情人告訴記者,村民捕捉銷售螢火蟲,一年可掙好幾萬元,有的還可以賺10多萬元。在淡季,螢火蟲銷售價格一般為0.3元一隻,旺季為0.5元一隻,而到了七夕前則可賣到0.7元一隻。
  • 新冠疫苗成功在即,有人歡喜有人愁
    宅經濟受挫有人歡喜有人愁,在輝瑞疫苗傳出好消息後,受惠疫情而強勁上漲的宅經濟概念股,周一股價紛紛重挫。
  • 大學生「月消費」生活等級出爐,你在哪一層,結果有人歡喜有人愁
    緊隨其後的是臺灣和山西,月生活費均在2000以上,上海比起前幾個城市,還算友好,平均生活費低於2000,不知道在上海這個高消費的地方,一千多夠不夠用呢? 有人一個月生活費不到一千,有人一個月將近三千,都是大學生,差距也太大了吧,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 蜜蜂要分家,讓人歡喜讓人憂,蜜蜂要分蜂怎麼辦?
    蜜蜂分蜂有人歡喜有人憂,喜的是一群蜜蜂要分成兩群蜜蜂了,憂的是在採蜜期蜜蜂發生分蜂熱,就會消極怠工,影響蜂蜜產量,那遇到蜜蜂起分蜂熱,該怎麼做呢?
  • 第一胎雙胞胎兒子,第二胎迎來雙胞胎女兒,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第一胎雙胞胎兒子,第二胎迎來雙胞胎女兒,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在網上就有一位寶媽被吐槽引起了網友的關注,這位寶媽表示自己第一胎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兩個兒子的到來,讓這個本來就不太富裕的家庭有些舉步維艱。對於這位寶媽的吐槽,有網友表示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這一家六口簡直不要太幸福,有人想要還生不出來呢。二胎雖好,但是有些夫妻在要二胎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
  • 宇宙中心:坂田舊改大全:效果圖曝光
    上雪牛牯嶺工業區舊改上雪牛牯嶺工業區舊改項目位於龍崗區坂田街道坂雪崗科技城15單元,即吉華路以北
  • 大城之治:上海將這個「靈魂」注入「城市生命體」
    一年來,上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提升黨的領導能力和水平,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於城市治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徵、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
  • 80歲老弄堂的「留改」試點:居民不搬離,舊屋也能變新家
    在黃浦區,改善居民生活條件並非只有舊改一條路。近年,黃浦區在全力舊改的同時,率先開展了歷史風貌保留保護試點,居民不搬離原址,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萬阿姨在「新」家閣樓,攝於2019年12月 2017年,黃浦區啟動南京東路街道承興裡留改更新項目
  • 上海繪出首張自行車地圖 楊浦區鋪設彩色非機動車道
    上午9點,記者在政修路上看到,200位復旦大學和同濟大學的同學騎著統一的新自行車,在一條綠色的非機動車道上「散步」。為保障高校師生的交通安全,楊浦區斥資500萬元鋪設彩色道板的非機動車道,今天正式啟用。   「我們這裡自行車非常多,每天下午四五點更是人潮兇猛。」復旦大學沈東川同學告訴記者,復旦和同濟的學生可以跨校選課,交流頻繁。而早晚高峰時原本馬路上車流量就大,存在一定的交通隱患。
  • 【記憶】上海從「一」到「十」的地名,你能數到幾?
    1984年上海市政府設立一粟街位於上海老城廂西南區域,一條非常不起眼的小馬路,卻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它東起迎勳北路,西至學前街。得名於「一粟庵」,以佛教典籍《五燈會元》中「金雞解銜一粒粟」為其命名,其門前街道也隨其而名。其後庵址荒廢,只留路名。1947年上海百業街道行號地圖中標註的「一粟街」及周邊街市。
  • 給12星座的十一月運勢忠告,有人歡喜有人憂
  • 上海楊浦區與摩拜單車達成籤署戰略合作 倡導綠色出行
    上海市楊浦區副區長談兵中國日報上海6月27日電(記者 周文婷) 6月24日,上海楊浦區與全球首家無樁智能共享單車品牌——摩拜單車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利用雙方優勢資源,解決居民及高校學生出行「最後一公裡」的問題。楊浦區是集高校學區、產業園區、居民社區於一體的創新示範區。
  • 定製家具逾期數月不到貨:有人等2年 有人改婚期
    (原標題:顧客曝買家具逾期數月不到貨:有人等了2年,有人為此改婚期)
  • 空白樓面變身立體感油畫 楊浦區居民樓外驚現「會飛的鯨魚」
    近日,當代塗鴉藝術家錢源在位於上海鞍山路錦西路口的一座居民樓完成了他的最新牆繪作品《新漁童》。原本空白的樓面,像被施展了魔法般一夜間變成充滿立體感的油畫,在藍天映襯下格外靈動。「水泥森林」與童話世界錢源的塗鴉作品總是以童趣為主題。「在鋼筋水泥充斥的城市裡,孩子的童真給這個世界賦予了溫柔的角落。」
  • 長沙某小區住宅樓頂成菜園 有人歡喜有人愁
    但有人搭起小花園,建起「空中菜園」,甚至將部分樓頂鎖住,僅供幾個人在上面種花種菜,帶來環保和建築安全等系列問題。都市的高層建築越來越多的樓頂被侵佔,業主煩心不已卻不知怎麼辦,近來,我們就收到不少這方面的投訴。   樓頂成了都市農莊   絲瓜、辣椒、空心菜爬上樓頂,樓頂平臺變成「都市農莊」。可是,有人享受了田園生活,有人卻為此傷透了神。
  • 香江漫記⑦|喜帖街:一條舊街的新生
    經過重建,當年小作坊密布的「喜帖街」,如今難覓印刷店的蹤影,印刷機齒輪運轉的聲音早已遠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具有歐洲小鎮風情的步行街。 新京報特派香港報導組 攝灣仔最閒暇喜慶的街在灣仔,利東街跟別的街道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