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廣州武漢濱江舊改:是形象工程還是有裡有面?

2020-12-02 騰訊網

說起「外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上海黃浦江。「外灘」過往是沿海沿江、通商開放、寸土寸金的代名詞,在21世紀則成了「再全球化」的標誌。

「外灘」也是一塊金字招牌,廣州把珠江長堤稱為「廣州外灘」。漢口江堤改造,開始也是用「外灘」,歷史學家章開沅說不要事事都跟上海,要有自信,才改作了「江灘」。寧波近年來則改造了相當於上海北外灘地段的「老外灘」。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近日披露了北外灘控制性詳細規劃,未來要「做強頂級商務功能,構建世界級標誌性空間格局」。毗鄰外灘、陸家嘴的北外灘地區已全面啟動開發建設。

值得關注的是,在廣州、武漢,類似的濱江舊改開發也在持續進行。廣州市提出「建設以國際金融城一一黃埔臨港經濟區位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務區」,武漢長江主軸概念規劃方案中,提出規劃長江沿線「城市陽臺」,漢正街中央服務區實施性規劃近期也新鮮出爐。

城中傳統工業區,特別是依江靠水的黃金地段面臨城市化改造,是上海、廣州、武漢繞不開的同題問答,它們各自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上海

外灘之北的480米浦西新地標

北外灘一帶襟江帶海。明永樂初年,治水開河,吳淞江和黃浦在陸家嘴匯合,「浦江合流」形成了黃浦江新航道。至明中期,黃浦江江面壯闊,水深湍急,為天然良港,海輪可直抵城下。

1870年上海港碼頭分布圖

從十九世紀中後期至二十世紀前期,美商、英商、日商、輪船招商局等,在虹口沿江搶灘,建碼頭,蓋倉庫,造堆棧,開船廠,競爭激烈。到了上世紀20至30年代,虹口的港口成為東亞航運中心之一。航運業的支撐輻射,推進了虹口的商業繁榮和文化發展。

虹口濱江地區在近代開發建設的起步規模不能算小,和1843年底開始城市化建設的外灘相比,北外灘起步晚了大約10年。「北外灘」歷史上屬美租界沿江地帶,虹口地區自1848年劃給美國僑民居住,後來成為美租界,到1899年合併到公共租界。美租界佔據狹長的沿江岸線,面積廣大,商業繁榮雖不及「外灘」英租界,但「北外灘」的港口、居住、產業、商業、娛樂業曾遠遠地領先於「南外灘」的法租界,是上海最早發達區域之一。

「如果說『海派文化』是上海市民文化,那『北外灘』才是這一文化真正的發源地。」在復旦大學教授李天綱看來,「北外灘」濃縮了上海乃至中國近代豐富的歷史:「近代史上的『楊樹浦工業奇蹟』、『商務印書館』、『全面抗戰』、『大上海計劃』、『左聯文藝』等事件,文惠廉、林樂知、李鴻章、宋氏家族、顏惠慶兄弟、胡適之、周樹人等人物,都要從 『北外灘』開始講起。電影、話劇,包括快成為『非遺』的越劇、滬劇、錫劇、淮劇、滑稽戲,都誕生在這一塊市民生活土壤。」

具體來講,北外灘地處上海黃浦江北岸,黃浦江一蘇州河口的西側,是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範圍中的中心段和核心區,也是未來上海三位一體的中央商務核心區的組成部分。隨著上海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北外灘地區傳統產業(造船、水運、倉儲)不斷外遷,位於東大名路南側與濱水岸線之間的用地被釋放,而東大名路北側的腹地也被納入城市更新的範圍。

如今的北外灘

北外灘開發建設全球宣介會透露,北外灘核心商務區佔地約0.8平方公裡,東至公平路—昆明路—海門路、南至東大名路、西至商丘路、北至周家嘴路,近期將推出七個商辦地塊,用地性質均為商辦綜合用地。未來將新建高480米的新地標,成為浦西制高點。

「北外灘地區的規劃定位為:與外灘和陸家嘴錯位聯動、居職相融、孵化創新思維的新時代頂級中央活動區;匯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核心發展要素的世界級會客廳;全球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典型示範區。」北外灘的規劃建設總規模約840萬平方米,辦公商業、住宅、其他規模比例為6:3:1的功能結構,將成為全球高端樓宇最密集的區域之一。按照官方的思路,未來北外灘區域將吸引近百家總部企業入駐,航運金融產業、空間環境品質達到國際一流。

廣州

黃埔港邊的第二中央商務區

同樣面臨濱江拆舊改造的還有廣州。黃埔片區位於廣州東部,是珠江內外航道的轉換點。清朝實行「一口通商」政策,只保留粵海關,廣州被定為全國唯一的外貿通商口岸,黃埔片區成為外國商船進入廣州的必經之地。黃埔片區一定程度上相當於舊時廣州甚至說是中國對接世界的國門。

清末時期,黃埔長洲島修建的柯拜船塢是外國人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個造船塢,是西方近代先 進工業技術進入中國的證明,代表廣州近代工業文明的開端。隨後出現的若干外資船塢船廠公司都設立在黃埔片區。

新中國成立後,黃埔工業區擴建,興建了一批骨幹企業,如黃埔發電廠、文衝船廠等。改革開放後,黃埔港作為珠江的出海口,是建設港口、船廠等工業基地的理想地點。但隨著城市發展,對港口水深與噸位需求增長以及環境保護的需求迫切,黃埔港和文衝船廠兩大龍頭企業進入發展瓶頸,黃埔工業區面臨著產業轉移與升級,舊工業區的更新改造亟需被提上日程。

不止港口和船廠,廣州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南方重要的工業城市,是最早接觸西方近現代工業的萌芽地,也是中國現代化工業的誕生地。由於對珠江航運的依賴,廣州中心城區舊工業區的分布其中一大特點即為沿珠江兩岸呈帶狀分布。珠江沿岸的工業遺產基本涵蓋了廣州近現代工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未來都有可能面臨易地搬遷、更新改造的局面。

至今為止,廣州的濱水舊工業區更新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心城區的濱江舊工業區已有部分經歷過一輪更新改造,有些已經付諸實施,如:紅磚廠、太古倉、琶醍、1850創意園等;有些計劃改造尚未實施或已經處於更新改造中,如:廣船、廣鋼、廣紙等;再有如黃埔造船廠、文衝船廠、黃埔發電廠等還在使用中的濱水舊工業區。

2016年,廣州提出「建設以國際金融城一一黃埔臨港經濟區位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務區」,主動謀劃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黃埔區將重點打造精品珠江第3個十公裡岸線。

廣州第二中央商務區(黃埔區部分)城市設計優勝方案顯示,第二中央商務區位於珠江北岸,是廣州CBD核心功能的延伸區及創新區,是廣州CBD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珠江新城、廣州國際金融城等共同構成廣州珠江北岸的中央活力區。規劃形成「三帶三核六大功能區」,三核分別為商務金融核、商業服務核、智慧創新核,共同構築核心功能帶;建設國際論壇島、黃埔新江岸、創新智慧島,整體營造文化休閒博覽帶。

武漢

隔江相望的兩座475米大樓

搜狐城市之前梳理過武漢漢正街市場的變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漢正街的變遷即是武漢舊城改造的縮影。

漢正街是「古漢口之正街」,是漢口歷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萬商雲集,商品爭流之地。清乾隆四年(1739 年),上自礄口,下至接駕嘴(現名集家嘴)的漢正街鋪設了條石路面,從此,長江漢江夾角處的漢正街「江湖連接,無地不通,一舟出江,萬裡唯意」。明朝成化初年(1465 年)至今,漢正街吸引了四方商旅,是託起大漢口商業重鎮的金字招牌,成就了百年「天下第一街」的美名。

雖然「以街為市、以地為攤」的經營,給漢正街帶來了初期繁榮。但是近二十年其背後隱藏著諸如市場發展與市場建設緩慢與配套服務功能不全之間的矛盾,交通擁擠、火災隱患多、管理體制鬆散等問題。2011年,武漢市發布了關於漢正街綜合整治和搬遷改造的通知,至此漢正街的整治、搬遷工作被推上了日程。

漢正街中央服務區規劃

2017年,武漢長江主軸概念規劃方案中,提出規劃長江沿線「城市陽臺」。其中漢正街陽臺規劃設計面積12.8公頃,臨長江岸線570米,結合長江綠道設計,融合文化、遊樂、展覽等休閒遊覽功能,形成「未來城市之窗」景觀。

作為長江主軸規劃建設的重點功能區塊,漢正街中央服務區位於兩江交匯處的漢正街核心區域,是武漢「面向全球的現代服務業核心功能區」,建設以現代金融、高端商貿、高尚住宅及文化旅遊休閒於一體的世界級濱水中央服務區。該區域規劃建築高度約470米的雙子塔,總建築面積約140萬平方米,以現代金融、高端商務等業態為主。

被改造的不止有漢口漢正街。5月底,武昌區發布武船二分廠宿舍舊城改造徵收範圍及補償方案。船廠之外還有車輛廠。目前已封頂的武漢綠地中心,建築高度475米,是目前武漢第一高樓,其原址為武昌車輛廠所在地。如今,船廠車輛廠都為新建築挪了地兒。在漢口,與武昌濱江綠地中心隔江輝映,正在施工建設的楚商大廈,計劃建設111層,高度475米。二者形成長江流域標誌性景觀,刷新城市天際線。

近日,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調研武漢綠地中心項目時表示,武漢市江河縱橫,湖泊眾多,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舊城改造不斷推進,在城市規劃布局上要有前瞻性,要合理利用城市規劃設計改善居民的生活,要「多留遺產,少留遺憾」。

遺憾確實是有過的。在江灘的早期建設過程中,起初只注重防洪防汛作用,忽略了江灘的景觀優勢,使得這片區域的空間作用無法發揮到最大,甚至藏汙納垢。隨著武漢市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兩江四岸的江灘公園得到了整治改善。2001年漢口江灘初步開始建設,隨後漢陽江灘,青山江灘,武昌江灘相繼開建,自此,武漢江灘成為城市陽臺,天際線也幾年一大變。

隱憂

沿江繁華與舊村陋巷如何共存

最早期依賴河運、海運發展的濱水舊工業區,由於水運衰退、舊港口用地空置,人去樓空,留下數量可觀並佔據著濱水一線空間的工業遺產和居住區。這是逐步步入「後工業化時代」的上海、廣州、武漢面臨的共同問題。

北外灘的中央活動區、黃埔的第二中央商務區、漢正街的中央服務區,這是上海、廣州、北京各自給出的策劃案。三者大同小異,總體來看都是拆舊立新起高樓,聚焦總部經濟,瞄準金融科技商務,將創新產業替代傳統工業。

規劃很光鮮,現實卻骨感。在各自城市已有核心中央商務區(上海陸家嘴、廣州天河、武漢王家墩)的情況下,這些功能趨同的規劃能否築巢引鳳,值得懷疑。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三地「二元結構」均較為突出,舊改工作屢有反覆。2018年才創立的北外灘街道,雖坐擁黃浦江一線沿岸景觀,但同時也是上海危棚簡屋最集中、舊改任務最重的老城區之一。自2012年虹口區59街坊舊改徵收工作開展以來的7年間,北外灘街道共完成舊改徵收地塊27塊,房屋徵收進度仍明顯滯後。

當前,北外灘街道一方面濱江一帶高樓林立,與陸家嘴、外灘隔江相望,構成「黃金三角」,未來北外灘也將打造成為中央活動區的發展標杆;另一方面,街道仍有許多二級以下舊裡,居民居住條件較差。

據央視新聞報導,廣州142個項目近日集中動工投產,總投資達到1842億元。據統計,142個項目當中,一共涉及黃埔二十餘個舊村改造項目。由此可見,北外灘「二元結構」問題在黃埔也同樣存在。

在人民網城市留言板上,有網友發表題為「礄口區漢正街核心區改造無作為」的帖子,「靠近漢正街區域的地方都在強力推進舊城改造,相反,作為漢正街主體區域的橋口,工作計劃年年不兌現!在整個武漢市二環內的沿江沿河段,礄口區的大部分都是破爛不堪!」該名網友直言,「到處是矮破舊的房子,居住環境極差,關鍵又在市中心,給人感覺就特別差。」

帖子獲得了武漢市政府的回覆,「礄口區正通過徵收改造、謀劃產業、招商引資來實現轉型發展,其中徵收改造需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制定年度徵收計劃目標,然後逐步分批實施。」

濱江頻換新顏,腹地實難入眼。如何通過新舊融合、城市更新過程,讓這些古老之地煥發新生,避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著實考驗當政者的智慧。

參考資料:

[1]羅昕.李天綱:北外灘濃縮了上海近代史.澎湃新聞

[2]徐明徽.去北外灘探尋上海往事和海派文化.澎湃新聞

[3]戴幸一.上海城市更新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4]錢宗灝.上海北外灘早期的地價及其城市化特徵.同濟大學學報

[5]王一.城市更新與特色活力區建構.新建築

[6]陳再齊.廣州古代港—城空間關係演化.熱帶地理

[7]林金龍.廣州第二中央商務區黃埔區部分城市設計

[8]曹璐.以武漢為例從濱江空間解讀城市.山西建築

[9] 「武漢之心」來了!一文看懂漢正街世界級規劃.長江網

相關焦點

  • 上海楊浦最大毛地項目舊改啟動 沉睡15年舊裡將變身百萬平方米濱江...
    129、130街坊佔地11萬平方米,位於楊浦濱江南段黃金地段,與國際時尚中心和電廠地塊相望,地理位置優越。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這裡一直是成片二級以下舊裡,近3600戶居民過著拎馬桶、爬閣樓的生活。2004年該地塊協議出讓給上海合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當時曾先期啟動了部分居民的動拆遷工作,後來卻因為實施單位改制、開發企業資金房源不足等種種原因,於2005年停滯,原有拆遷許可證廢止至今。如今15年過去,二級以下舊裡房屋日益老化,看著近在咫尺的濱江地帶日益變美,居民卻身處陋室,對改善髒亂差居住環境的願望日益迫切。
  • 鎮龍村(西片)舊改國慶前啟動建設!又是升龍集團!
    作者: 廣州特價房小編近日獲悉,鎮龍村西片舊改啟動區等8個項目擬定為9.28黃埔區集中動工活動新龍鎮開工項目。鎮龍村位於黃埔區新龍鎮,九龍大道與廣汕公路交匯處,交通便利,區域內擁有14號線、21號線及新白廣城際三條軌道交通,包含鎮龍、鎮龍北及鎮龍西三個地鐵站。
  • 廣州單宗最大舊村改造 東風村舊改首拆4000㎡
    廣州單宗最大舊村改造 東風村舊改首拆4000㎡金羊網  作者:張豪;黃穎瑤  2020-08-10 8日和9日,從化城郊街東風村、江埔街聯星村西華社兩宗舊村改造項目先後開拆。
  • 一條街道兩種境遇,上海楊浦區有人歡喜有人憂|聚焦舊改
    動遷徵收宣傳語 苗詩雨 攝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未來 實習記者 苗詩雨 上海報導驅車行駛在上海楊浦大橋,盡收眼底的是大橋街道成片的樓房和排布整齊的公路,但近日,《華夏時報》記者在實地走訪中發現,大橋街道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 萬裡長江上的十大穿江隧道,武漢最多,最長的隧道在上海!
    當山東省濟南市的媒體都還在爭先報導母親河--萬裡黃河第一隧時,殊不知,我國另一條母親河長江,目前已經有十條已經建設通車的穿江隧道,同時還有四條隧道在建設中。穿越長江的第一條隧道為武漢長江隧道,項目於2004年11月破土動工,2008年4月19日,武漢長江隧道雙線貫通,2008年12月28日試通車。
  • 滌岸之興——上海楊浦濱江南段濱水公共空間的復興
    曾屬於大工業時代的楊浦濱江南段就是這種狀態最為典型的例證。本地人一語雙關地把楊浦區稱為「大楊浦」,就是因為它是上海開埠以來最集中的工業區,承載著大工業時代帶來的榮耀與創傷,兼具鏗鏘之美與粗放之氣。與此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難以接近陸地與水域的邊界,雖然他們身後的城市不斷地刷新著高度與密度的記錄,城市生活卻與水岸漸行漸遠。楊浦濱江南段就形象地印證了濱水區與城市相隔離的狀態。
  • 上海世茂濱江花園丨解密中國物業服務企業標杆服務項目背後的服務力
    2002年,世茂將世茂濱江花園項目作為初入上海的首秀。這塊原本能建造30餘棟的住宅區,改為了只有7棟"前賞江景,後觀園景"的超高層濱水住宅區。世茂服務團隊從公共環境管理、公共設施設備管理、社區文化活動,到參與像垃圾分類以及社區戰疫等基層社區治理方面的工作都表現的可圈可點,每年的業主滿意度高達90%以上,讓這個走過了近20載春秋的小區歷久彌新,散發出獨特的光彩。
  • 武漢江漢路步行街精彩回歸
    2019年,江漢路步行街改造工程正式啟動。2020年4月,江漢路第二輪升級改造工程再度開啟。9月29日,備受矚目的江漢路步行街終於華麗回歸、璀璨亮相。 今天,當市民遊客徜徉在江漢路步行街,莊重典雅的江漢關,端莊恢宏的日清洋行,花飾精巧、線型曲美的臺灣銀行、上海銀行、大清銀行,出自建築大師盧鏞標之手簡潔流暢的中國實業銀行、四明銀行,褚紅色外牆直通尖頂的中信實業銀行……江漢路步行街上重新修整後的老建築,繼續為武漢賦予獨具一格的文化內涵和魅力。 修舊如舊,惠及草木。
  • 珠江實業1元轉讓廣州師古巷舊改房價已翻逾20倍
    低成本、高利潤的舊改往往讓開發商們趨之若鶩,但有時候,一不小心,耗費的可能是數十年的光陰。6月20日,廣州產權交易所公布,珠江實業旗下的廣州市穗華房產開發有限公司以1元底價掛牌出讓廣州市興華房地產發展公司的合作權益,掛牌將於7月17日結束。
  • 拿地周報|上海土拍3宗攬金59億,萬科37億港元奪香港大埔馬窩路宅地
    時代底價67.8億元摘廣州科學城兩宅地 均為舊改留用地7月28日,廣州黃埔區兩宗位於科學城板塊宅地入市競拍,總用地面積為12.38萬平方米,起價約67.8 億元。最終兩宗地塊均由時代以底價摘得。東莞5宗舊改確定前期服務商 鴻榮源、保利達、恆榮、樂富中標7月30日,據東莞市農村(社區)集體資產管理網消息,東莞5宗舊改引進了5位前期服務商,保利達中標了兩宗舊改,鴻榮源、恆榮實業、東莞樂富分別中標一宗。
  • 寒潮來襲,這個舊改基地卻熱火朝天...
    1月7日,申城寒潮來襲,在虹口區舊改徵收基地內卻熱火朝天。為確保舊區改造「公開、公平、公正」,即日起,徵收基地將連續三天舉辦近百場圓桌會議,聽民聲、解民憂、暖民心。  一大早,東餘杭路(二期)的舊改地塊居民分批來到徵收基地參加圓桌會議,聽取政策解讀。有的拿手機錄音錄像,有的用筆記下注意事項,大家都格外認真。會後,不少居民上前,紛紛提出自己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
  • 上海濱江森林公園驚現「藍尾四腳蛇」
    圖說:有遊客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遇到了一直藍色尾巴的蜥蜴。上海濱江森林公園供圖 圖說:這個小傢伙是「藍尾石龍子」,在都市中極為少見。上海濱江森林公園供圖 8月29日,有遊客稱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遇到了一條藍色尾巴的蜥蜴,覺得好奇,用相機拍了下來。今天(8月30日),記者從園方獲悉,被遊客「撞」見的小傢伙是「藍尾石龍子」,在都市中極為少見。 「這個小精靈是什麼?尾巴居然是藍色的!」這是昨天有遊客在濱江森林公園內拍到一個小精靈後,向園方進行諮詢。
  • 不要把中超老字號扼殺在搖籃裡
    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這個事已經板上釘釘,具體看各家怎麼改。職業俱樂部的名字是俱樂部的第一形象,名字還是很重要的。一直不太喜歡恆大這個名字,不太喜歡兩個字都是形容詞的俱樂部名字。中國企業偏喜歡形容詞。萬達、實德、全興。廣州恆久巨大足球俱樂部。石家莊永遠昌盛足球俱樂部。
  • 在武漢,這類房子不要買,別再多花冤枉錢了!
    花山郡湖景洋房有投資潛力嗎 手裡有資金100多 還想投資一套房 又不想壓力大 入手武昌老房等改造 還是光谷東 還是其他盤 現在投資房產有風險嗎 請姐指點 回答:你好,感謝付費!
  • 80歲老弄堂的「留改」試點:居民不搬離,舊屋也能變新家
    「80多歲」的承興裡重新成為「萬阿姨們」溫暖的家。在黃浦區,改善居民生活條件並非只有舊改一條路。近年,黃浦區在全力舊改的同時,率先開展了歷史風貌保留保護試點,居民不搬離原址,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看到樓道裡的樓梯了嗎?寬敞吧,簡直是『神來之筆』啊!」萬阿姨的讚嘆,來自石庫門裡弄多年的客觀環境限制。此前,無論是新裡還是舊裡,每棟樓的上下樓梯都是僅一人寬且容易腐蝕的木質樓梯。像萬阿姨這樣在二樓燒完菜要端到3樓的居民,每走一步都擔心摔跤。而今,新改造的樓梯位於整個居民樓中心位置,結構、選材都與一般售後公房的樓梯無異。
  • 大轉盤從武漢消失,抽走主城商業靈魂
    城市的確有天際線,卻不再有看天際線的空間——開敞地帶。圖源網絡:紐約時代廣場開敞空間,就是大轉盤僅存武漢交通遺蹟,留給中心城區的稀缺資源。比如青山區域的原生態轉盤——八大家大轉盤。武漢經典主城區。八大家這一帶,當年是武漢城市界面裡的頭牌。當漢口西北湖還是石板橋,徐東種著大片紫菜苔的年代,人家青山八大家的城市居民已經過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城市生活了。圖源網絡但是,今天像八大家這樣的有歷史積澱的主城,卻在武漢的樓市版圖被弱化。
  • 南航在鄂執飛第三條「客改貨」洲際航班 廣州-武漢-舊金山航班順利啟航
    11月10日11:18,南航CZ8123航班搭載27噸貨郵從武漢天河機場起飛,順利飛往舊金山。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南航在鄂執飛的第三條「客改貨」國際洲際航班。據悉,廣州-武漢-舊金山航班每周執行3班,可提供運力達75噸,以載運電商及傳統貿易貨物為主,助力國內郵件和電商貨的出口。
  • 白雲國際機場周邊舊改公布
    對於北京來說,扮演這樣角色的,是大興機場航空經濟區,對於上海來說,則是浦東+虹橋的雙樞紐,那麼對於廣州呢?但作為廣州形象窗口的第一站,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機場的飽和度,白雲國際機場都需要擴容。具體來看,地鐵規劃有22號線,城際有在建的新白廣、廣佛環線,高鐵包括規劃的廣河高鐵、廣中珠澳高鐵等。
  • 茅盾《子夜》裡兩位富家小姐的命運浮沉,再現了舊上海的悲歡離合
    茅盾《子夜》裡的人物形象是血肉豐滿的,形形色色各具特徵的人物在舊上海這個舞臺出現,用各自的表演將社會濃縮到了一個焦點。作為舊上海資產階級貴小姐的代表,林家兩姐妹命運的浮沉,更加令人深省。林佩珊在茅盾這部小說中,林佩珊是一個著墨不多的形象,並未被作者寄予太多同情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