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留心一下,應該會發現
轉盤這個東西,已經在武漢主城區(三環內)絕跡
哥仔細回憶,發現大武漢最後的交通遺產只剩兩個
一個在光谷魯巷,一個在青山八大家
圖源網絡
轉盤是怎麼消失的?
他被什麼東西取代?
為什麼很多城市,轉盤一定伴隨著超級商業中心?
圖源網絡:南京新街口轉盤
轉盤,背後是城市設計者對空間的定位
在武漢「主城」翻越城市更新陷阱的時刻
轉盤,某種程度變成「稀缺資源」
1
轉盤的本質意義,在於用距離換時間。
——武漢城市規劃專家殷躍建
在汽車保有量不高的時代,在重要十字路口用轉盤取代紅綠燈,是讓車多開一段距離,避免停滯。本來左轉要等紅綠燈,現在讓你以轉盤為中心繞3/4圈。你用的時間差不多,但交通看起來更順暢。
所以武漢的轉盤,一定設置在重要的十字路口。
從漢口火車站出站,沿著長江大道一路抵達武昌核心區的邊界,會途徑幾個著名大轉盤——漢口站轉盤+範湖轉盤+青年路轉盤+航空路轉盤+武勝路轉盤+湖北劇院轉盤+大東門轉盤。
大轉盤,就是串聯武漢所有地標的圖騰。
跟世界所有大城市一樣,轉盤所在地,就是商業中心。
圖源網絡:航空路立交
比如航空路大轉盤,周邊有武廣,武漢電視臺,漢口飯店和長江大酒店。
哥的叔父輩,結婚婚車在航空路轉盤轉一圈,是非常風光的。意味著擺酒不是長酒就是漢口飯店,可以吹噓很久的榮耀。
後來,大轉盤為啥被高架取代?
比如典型的航空路、青年轉盤,上蓋高架之後,轉盤的意義蕩然無存。
注意,哥說過,在汽車保有量低的時代,轉盤很有價值。
一旦保有量過高,轉盤的弊端就非常明顯,
比如武漢著名魔盤——魯巷大轉盤,平均追尾率估計武漢最高吧。
高架的本質是什麼?
把毫不相干的道路,通過空中連結,強行扭在一起。
重慶最牛高架
高架確實通行效率更高,但他也帶來一個致命問題——跳過重要交通節點(十字路口),把傳統的商業搞死了。
2
高架是機動車權高於步行權。
在高架下搞商業,犧牲的可能性比較大。
比如二七橋頭堡,看起來可以通過高架輻射全城,但人家下不來,難道開到橋頭,人從橋上跳下來?
高架邊的商業,是用啤酒瓶接雨。
看起來流量大,抵達率很低。
大轉盤往往是商業中心,因為他很好平衡車權與人權。
區域唯有提供優質慢行系統,才有商業。
再進一步說,轉盤提供的城市「開敞空間」,才能孕育出商業文明。
圖源網絡:航空路轉盤
比如最近武漢各種雞血推廣,包括「什麼是武漢」,大家紛紛表示,我擦好美,我怎麼以前沒注意。
你沒注意是正常的,因為所有武漢牛逼的圖片,都是「上帝視角」拍的。你正常的視角,基本上看不到。城市的確有天際線,卻不再有看天際線的空間——開敞地帶。
圖源網絡:紐約時代廣場
開敞空間,就是大轉盤僅存武漢交通遺蹟,留給中心城區的稀缺資源。
比如青山區域的原生態轉盤
——八大家大轉盤。
大家一定注意,一個區域的商業能不能做起來,可能跟開發商水準有關,但更有關的是城市設計者的思路。
最典型莫過於青年路高架。
如果沒有高架在青年路的落地,根本不存在西北湖商圈,更不會有花園道。
所以在八大家轉盤旁的奧園濱江國際,在開放當天,青山很多重要部門都過來調研,理由無他,這個開敞空間+城市複合體,擔當青山翻越「主城更新」的重任。
3
奧園濱江國際,位於和平大道與工業大道、冶金大道三條主幹道交匯處。
項目區位圖
這是什麼地方?武漢經典主城區。
八大家這一帶,當年是武漢城市界面裡的頭牌。
當漢口西北湖還是石板橋,徐東種著大片紫菜苔的年代,人家青山八大家的城市居民已經過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城市生活了。
圖源網絡
但是,今天像八大家這樣的有歷史積澱的主城,卻在武漢的樓市版圖被弱化。
產業衰退,過早建成的都市界面,現在看已經不夠高級。
環境老化開始反噬地段價值。
成為「老舊更新」的陷阱。
區域本身的地段價值,絕對不存在問題。
奧園集團開發的奧園濱江國際處於八大家的中心,是門戶地帶上的綜合體項目;雖說對標中北路,徐東,高級感不夠,但是在城市環線+軌道交通的大空間格局下,地段非常優越。
哥在二環線與三環線之間,按照等距的原則畫出了一個2.5環線(有別於北京、成都的環線呈現出的中心等距,武漢是多組團城市,環線在長江以南被拉扯太大,並不能直觀反映地段的優劣);你會發現,八大家、魯巷、後湖、四新、南湖同屬於2.5環上的節點,共同構成了2.5環。
環線示意圖
八大家,是這個2.5環上歷史悠久的主城,也是最具改造潛力的節點,還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樞紐;
青山區的地鐵線路本就不多,而奧園濱江國際獨佔兩條——軌道5號線和軌道20號線,目前地鐵站連廊已經連通奧園濱江國際;項目自駕通勤也很便利,距離二環線、三環線也只有10分鐘車程。
4
正因為如此的地段基礎,在加上八大家轉盤遺蹟,給區域留下難能可貴的「開敞空間」,這裡被青山當做「城市更新」的引擎樣板。
改善城市界面這件事,青山區其實一直做的很努力。
然後你會發現,無論印力中心,紅坊裡,銳創中心,這些全新的城市綜合體、商業體,都圍繞八大家大轉盤,眾圓廣場等等,也在距離不遠的區域。
奧園集團作為一家年銷售額超千億的500強企業,對於一座城市的價值理解與把握,自然有其深刻敏銳的一面。
作為首入武漢之作,奧園濱江國際體量不算太大,可是項目規划起點非常高,承擔城市更新+海綿城市+城市天際線+發展樓宇經濟諸多擔當。
相比其他主城項目,這個版塊正在進入城市紅利兌現期,為整個青山區域賦能,兌現整個城市發展紅利。
這裡是青山濱江商務區核心區域「青山之心」所在地,青山濱江商務區由超高層寫字樓、國際六星級酒店、高端住宅和世界500強企業共同組成。
青山濱江商務區效果圖
奧園濱江國際整體規劃為2棟超高層和1棟高層住宅,一棟224.57米(塔冠高度)199.8米(結構高度)的5A甲級寫字樓以及約1.9萬方的社區商業。
這棟寫字樓也是青山在建的最高寫字樓,將成為整個板塊的新地標,高度契合區域的未來定位。
5
「地標屬性」不止如此。
奧園濱江國際,項目佔地約3.5萬平米,總建築面積約14.3萬平米,作為青山重點打造的形象門戶工程,也是濱江區域IP屬性強烈的複合體。
項目住宅、寫字樓採用的是公建化的建築立面設計。
項目效果圖
公建外立面在整個青山區域都比較稀缺,不僅凸顯項目的都市感,實現外觀的實用性還增強了居住私密性,營造良好的居住私密體驗。
更值得期待的是商業形態。
商業入口為記憶紅坊時代,以鋼鐵文化和商業的碰撞和融合,形成獨特魅力的紅坊文化商業街,延續土地最經典建築血脈。
項目效果圖
整個項目的設計實現建築風格上的古今碰撞,某種程度隱喻項目對青山歷史與未來的承接。
青山最高寫字樓、復刻的青山紅房子、超高層住宅樓、公建化外立面,這種複合型業態,將為八大家的區域功能再次賦能。
與此同時,奧園濱江國際身處濱江商務區門戶,卻距離25萬方的和平公園,僅200米距離,1公裡就是青山濱江綠道,超過3000畝城市綠肺。
我們可以看到,在青山最生態宜居的區域,奧園不是簡單粗暴地去攫取城市價值,而是滲透了對於地脈傳承的思考和尊重。
和平公園實景圖
6
踩中城市紅利,有點像在賭博;
而紅利更像是薛丁格的貓;
但有的城市空間規劃細節,卻透露著改變城市的力量。
比如轉盤,比如開敞空間,都隱含著城市對某個板塊的希冀。
重大城建項目一旦落定,就會對某個地方產生原子彈級別的裂變,比如20年前長江二橋於徐東、10年前東湖至沙湖連通工程於中北路。
再比如,未來的堤角長江大橋和軌道交通20號線;
2016年武漢城建工作會議上曾提出,武漢市規劃在江岸區堤角至青山區工業大道之間的區域,建設一座過與軌道交通20號線共通道的長江大橋。
堤角長江大橋是規劃從漢口堤角到青山八大家的過江通道,是武漢主城區最後的橋位資源;軌道交通20號線則是從武漢火車站跨越長江天塹直達武漢天河機場,採用磁懸浮技術的高速地鐵線。
若是規劃落定,對於八大家的城市界面堪稱顛覆式改變。
這只是時間問題,改變將帶給八大家板塊戲劇化的反轉——從主城的陷阱窪地,凸起為城市制高點。
本次推售產品位於項目東側的2#和3#,兩棟樓中可縱覽整個和平公園景觀,真正享受到了公園和江景的景觀疊加,體驗極致的景觀感受,這種景觀資源在武漢市都屈指可數。
推售的戶型面積約為95-117平米的三房產品,95平米的實用型三房為中間戶,111平米的功能型三房、117平米的舒適型三房為端戶,項目的所有戶型均實現了三面寬朝南,南北通透的設計,以保證最佳的居住體驗和居住感受。
奧園集團從珠江到長江再到青山、落子武漢首個項目,奧園濱江國際將會毛坯銷售,預計價格在兩萬出頭;對於購房群體來說,這是抓住青山城市迭代紅利的好機會。
各位朋友,我們一對一答疑又啟動了。
您有什麼問題,掃碼加房哥微信入群
我們跑盤小能手一對一為您解答
註:文中所使用圖片均源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