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速度經濟時代,城市的機場,正升華成機場的城市。
在2000年初,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約翰·卡薩達(John Kasarda)正式提出「航空大都市」概念,標誌著臨空經濟區已經發展到第四代。
對於北京來說,扮演這樣角色的,是大興機場航空經濟區,對於上海來說,則是浦東+虹橋的雙樞紐,那麼對於廣州呢?
答案只有一個:廣州白雲國際機場。
8月底,一張白雲國際機場周邊舊村全面改造布局圖,讓這裡,再度成為焦點。
2019年,白雲機場成功晉身全球「七千萬級旅客出行俱樂部」,進入到全新的一個發展階段。
但作為廣州形象窗口的第一站,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機場的飽和度,白雲國際機場都需要擴容。
根據《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總體規劃修編(2020年版)》,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定位為引領粵港澳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支撐民航強國戰略的國際航空樞紐。
到2030年,白雲機場飛機起降77.5萬架次,旅客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同時,在空港建設方面,白雲機場將建成具備5條跑道、3個航站樓的一流國際樞紐機場。
遠期2045年飛機起降87萬架次、旅客吞吐量1.4億人次、貨郵吞吐量600萬噸進行規劃。
2020年,6月28日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正式開工,按照相關規劃,該項目將建設第四、五跑道、T3航站樓及相關配套設施。
同時,配套工程包括貨運物流區、航站樓服務區和旅客\行李捷運系統。
除此之外,廣州還規劃在廣州北站設置4號航站樓(T4),建設T4和機場空側(安檢之後的區域)專用聯運系統,將機場功能植入北站。
屆時,旅客可在T4辦理值機、託運、安檢、通關、聯檢,通過空側聯運專線前往機場候機大廳。
這樣的顛覆性動作,將會徹底把白雲國際機場和廣州北站的關聯性做到極致。
當然,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雄心絕不僅止於此。
在8月初所整體批覆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當中,白雲國際機場的軌道交通連接,就成為一個重點。
尤其是在白雲機場的T3航站樓,將規劃設置高鐵站,機場T3交通中心將規劃引入新的高鐵、城際、地鐵線路。
具體來看,地鐵規劃有22號線,城際有在建的新白廣、廣佛環線,高鐵包括規劃的廣河高鐵、廣中珠澳高鐵等。
其中,地鐵22號線長期規劃為白雲機場T3至南沙客運港,設計時速160公裡,長94.6公裡,目前在建芳村至番禺廣場段,可與18號線並軌貫通運營至萬頃沙站,遠期規劃北延至白雲機場。
當然,這樣的軌道引入,更多是為了進一步打通白雲國際機場的交通疏導作用。
站在大灣區的戰略意義上來看,也是希望將白雲機場作為大灣區核心機場來進行打造。
也就是說,這不是廣州的機場,這是大灣區的機場。
白雲國際機場擴建,破局的關鍵在哪?
核心點,就在周邊的全面改造。
8月19日,機場周邊舊村全面改造布局圖正式出爐,按照規劃,主要涉及花都區新雅街、花山鎮和花東鎮等3個鎮街的29條村莊,約3萬戶、將近10萬人,村域面積超過80平方公裡。
而按照此前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的相關數據來看,該項目總投資超過1600億元。
其中,花都區負責主體工程(第四跑道、第五跑道、北部飛行區繞行滑行道)、噪音搬遷區、安置區、留用地的徵地拆遷任務。
需徵地25644畝(折17.1平方公裡),涉及拆遷農戶8741戶、31277人,農房14817棟,拆遷面積約573萬平方米。
這並非沒有難度。
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劃,擬列入五年行動方案8個,十年改造規劃29個。
也就意味著,整個規劃改造,將歷經10年的漫長周期,屆時,整個空港經濟區,或許將會煥發最亮眼的光彩。
那麼,未來這裡將會有怎樣的變化?
可以預見,隨著整個空港經濟區的全面升級改造,這裡將成為未來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聚焦地。
與此同時,隨著人才、產業、軌道交通以及空港經濟的產業導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所處的空港經濟區,將成成為國際航空樞紐總部集聚區和宜居空港。
畢竟,在此之前的虹橋機場商務區,自2009年7月10日設立,伴隨著空港經濟的發展推進,如今已經升級為上海主城區,有超過2900家企業入駐,成為世界500強匯聚的商務商業中心。
折射到樓市,數據顯示,2009年,虹橋周邊板塊的房價大概為5000元/㎡,2019年,同樣的板塊,房價已經飆升到70000元/㎡。
那麼,花都空港經濟區,能否成為下一個虹橋,或者,超越虹橋?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