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石磊磊/文 包華/圖
福建擁有豐富的蝴蝶資源,目前被記錄的種類超過600種。今年75歲的福州人林平,在過去近40年中,採集記錄了532種福建蝴蝶標本。他的鏡頭中,記錄了蝴蝶的生命軌跡——從卵,到幼蟲,到蛹,再到成熟的蝴蝶,通過講述蝴蝶的故事,他讓很多人了解到身邊寶貴的生態資源。
林平將自家客廳的背景牆,設計成「蝴蝶標本架」,每一扇還可以推拉
尋山五年終於見到「國蝶」
提起福建的蝴蝶,很多人會想到有著「國蝶」稱號的金斑喙鳳蝶。上世紀80年代之前,這種原產自中國的蝴蝶,一共只有4個標本,但全在國外。
中國所擁有的第一個金斑喙鳳蝶標本,來自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和林平有關。1979年,學設計的林平開始在中國東方標本公司工作。當時他接到了在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進行蝴蝶調查的工作任務。手上的研究資料有限,林平只能從蝴蝶郵票中,比對「國蝶」的外貌。
此後的五年,他帶著乾糧、黃瓜和白開水,一直在武夷山的深山中,尋找「國蝶」的蹤跡。1984年8月20日,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同事在深山中發現了雄性金斑喙鳳蝶,並成功捕捉到。次年8月,他們在武夷山的另一個地點,找到了一隻雌性金斑喙鳳蝶。這兩隻蝴蝶,是世界上第五個和第六個金斑喙鳳蝶標本,也填補了國內研究的空白。林平和「國蝶」多次接觸,總結出了規律,「國蝶」在夏季比較活躍,喜歡木蘭科的植物。
上世紀80 年代,林平深入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搜集蝴蝶資料
拍攝蝴蝶用去半個月工資
在尋找「國蝶」的過程中,林平還為福建本地蝴蝶拍攝照片。使用的是尼康和富士相機,拍攝反轉片。反轉片相當於幻燈片,可以直接用來投影,拍攝效果比當時一般的彩色負片要好。20年前,他將反轉片拍攝成彩色負片,做了一本手工樣書,為將來出版福建蝴蝶圖鑑準備資料。
上世紀80年代,拍反轉片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膠捲一卷售價90元,衝洗也要90元,在戶外拍攝高速運動的蝴蝶還會有不少廢片。林平說,自己當時一個月工資只有200多元,一半多的收入,都用來拍照。後來一名香港醫生聽說了林平的事跡後,特地向他資助了不少膠捲。
1984年和1985年,兩次和金斑喙鳳蝶相遇,林平都沒有拍攝到其自然狀態下的照片。1990年,他在順昌寶山,終於抓拍到一張清晰的雄性金斑喙鳳蝶照片,了卻一樁心願。
最近寒風瑟瑟,林平老師的分享會卻吸引了眾多市民
林平老師的蝶類標本,讓小朋友們大開眼界
林平拍攝了幾萬張蝴蝶照片
編寫出福建蝶類生態圖鑑
林平家中,有上千個蝴蝶標本,它們來自全球各地。林平用標準的玻璃木盒保存,並給木盒配備了藥槽,用樟腦防黴防蟲。他將蝴蝶標本製作的技術,傳授給了年輕一代。
福建博物院、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宣教中心、福州熊貓研究中心等地都留下了林平的蝴蝶印記。
過去的幾年,林平將手中的上萬張照片,進行篩序整理,編寫出了《福建蝶類生態圖鑑》。在他之前,沒有人這麼完整地收錄福建本地蝴蝶。圖鑑中,絕大多數蝴蝶生長的四個階段都配有照片,它們喜歡食草,也被記錄在書中。
「大多數蝴蝶是素食動物,它們會吃掉卵殼,補充身體發育所需的蛋白質」「蝴蝶有蝶線,作為飛行軌跡」「我國臺灣地區的寬尾鳳蝶,是中國寬尾鳳蝶的一個亞種」……林平希望將蝴蝶的故事傳播下去,讓更多福建人了解這一寶貴的自然生態資源。
編輯:陳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