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中國》系列之《環保攻防戰》:NGO負責人質問「水電站和汶川...

2020-12-02 觀察者網

中國經濟在發展,近幾年,各地環境汙染事件也明顯增多,如雲南鉻渣汙染事件,安徽懷寧、浙江德清、廣東紫金、湖南衡陽血鉛超標以及前幾天的蘭州水事件等,社會對生態環境問題也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自1996年以來,環境信訪和投訴數量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由環境引起的群體事件也屢屢發生,顯然,環境問題已經不僅僅關係到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影響到到了社會的穩定。

提到中國的環境問題,我們想起了日本NHK早在2008年做過的《激流中國》系列紀錄片,這系列的最後一集《環保攻防戰》就是圍繞中國的環境問題展開的。這一集主要從兩個視角出發,一個是圍繞在雲南省怒江建設水庫而引起的環境問題,民眾與政府的糾紛問題等;另一個是圍繞杭州市的環境保護局接到的群眾投訴信件為線索,展開的取締汙染企業行動。

影片當中所反映的環境問題,至今在中國以各種形式發酵滋生,而且大多變得無解。環境保護者形成了一種新的政治勢力,一方面,他們與汙染企業之間劍拔弩張在進行;另一方面,政府夾在中間,越來越難把握自己的角色。片中的NGO(無政府組織)負責人汪女士一次次的組織抗議政府的環保行動,並且屢次質疑官員「長江上遊水電站和汶川地震」的關係,可見環保已經成為一種政府權力的制衡,然而這種新興的「環保權力」能否客觀推動中國進步?中國環境汙染的真相究竟如何?環境保護與經濟成長,在兩難困境中如何把握通往和諧社會的航向?觀察者網小編整理出《環保攻防戰》供您參考。

以下是《環保攻防戰》全文記錄:

旁白:電臺記者汪永晨女士兼任環境NGO負責人,致力於通過媒體揭露環境破壞對中國農村的侵蝕,脫貧名義下的開發熱潮不時破壞環境乃至破壞農村的生活。

環境NGO負責人汪永晨女士

汪永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冒著煙在峽谷的汙染企業,高汙染,高耗能的企業。

冒著煙在峽谷的汙染企業

汪永晨:國家級的地質公園怎麼可以這樣呢?

當地人:這個就怪政府了。

旁白:相信致富承諾交出土地的農民們,現在靠撿拾廢銅爛鐵賴以為生。

汪永晨:比如說就是土地,他就是農民......

怒江水庫開發負責人:哎呀農民他有土地的,他們都是屬於有土安置,就是說有土地把它安置出去的,我實在是無法再給你回答更多的內容了,我走了,走了!

 

旁白:採訪途中的汪女士面前,一輛車插了進來,是公安部門的車子。

(司機與公安人員就到目的地的路線做了一些討論)

汪永晨:他們跟我們說公安請你們諒解,他們有他們的工作,我說當然我們也諒解,但是我們也要完成我們的拍攝計劃。

旁白:話分兩頭,在沿海城市環境問題成了緊要課題。

環境保護局檢察官:總之取締要天天搞,不能罰錢了事,要反覆取締。

旁白:環境保護局正前去取締汙染企業,鑄造工場汙染大氣,居民投訴說咳嗽不止。

環境保護局檢察官:看那邊太惡劣了,這怎麼行。

旁白:根本沒有使用濾除有害物質的裝置,被稱為世界的工廠,面對嚴酷成本競爭的企業,經營者肆意排汙的比比皆是。

肆意排汙的企業

環境保護局檢察官:你們負責人呢?

企業員工:出去了。

環境保護局檢察官:那給他打電話,打電話叫他下來,車子在,人海不在,現在都什麼時候了,把它叫過來。

怒江水庫引起的紛爭

旁白:流貫雲南大地南北的怒江,被譽為是自然原貌尚存的中國最後的處女江,上流區域還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在怒江上建設水庫的計劃正在進行中。

怒江

水庫建設官員:從今天開始,我們的工作推進以後可以跨越20年,也非常羨慕你們可以提:前享受社會主義20年後的生活。

旁白:在水庫建設預定地的村莊召開的遷移說明會,對農民們猶如是晴天霹靂。

當地百姓並不相信官員的話,並開始躁動起來

當地村民:這種話不用說了,聽聽我們的意見吧,我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沒有人想要過什麼新生活,只求你們別拆我們的房子。

旁白:以記者為主的環境NGO一行進入了當地電臺,記者汪永晨女士設立NGO呼籲反對建設水庫。

汪永晨:關鍵是他一修水電站的話你們這的水就要改道了,從山裡引一水道,把水引到山裡,然後空出來的留著蓄水。

當地居民:那要看局部地方嘛。

汪永晨:他們說好處是讓你們將來能用上電,現在能用上電嗎?

當地居民:怒江原來說是山江綠柳的,所以生活呢不知道。

旁白:汪女士他們對中國內陸的水庫建設熱潮持有異議,曾經迫使有的建壩計劃下馬。

 

怒江水庫官員:標誌著怒江水電開發又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標誌著怒江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邁出重大的一步。

旁白:水庫和發電站建成後,當地財政收入將增加十倍,以招徠企業、工廠為目的的開發開始了,建成發電站窮村變富鄉,當地政府高唱的致富方程式,令農民們滿心期待。

在建的政府大樓

記者:這個大樓能坐幾百人啊?

當地工作者:政府的機關都在這裡面,行政中心嘛。

旁白:另一方面,環境NGO讓農民們親眼目睹,水庫建設在各地造成的現實。

記者:然後呢我們就到他們村子裡面,我們問他們,他們的生活有什麼變化。

旁白:水庫建設破壞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並最終破壞居民的生活,這種主張與政府意見針鋒相對。

靠撿垃圾為生的村民

記者:現在你們看看,正在撿垃圾的人呢,他們是附近村的人。

旁白:NGO導遊之處正有靠撿拾垃圾維生的農民,村民們目睹了拆遷失地農民的慘狀。

汪永晨:你每天都來?

撿垃圾的村民:對,每天都來。

汪永晨:這個紙有什麼用呢?

撿垃圾的村民:這個紙不要了的,還能賣。

汪永晨:這個紙還能賣?

撿垃圾的村民:嗯,3毛錢一公斤呀。

記者:那您還有土地嗎?

撿垃圾的村民:沒有了,田和房子都被國家佔了。

旁白:村民們靠水庫致富的美夢開始動搖了。

附近村的村民甲:竟然拾荒維生,我們會不會也變成這樣子。

附近村的村民已:要這樣可就完了,不僅是我們這一代,還要考慮到下一代啊。

附近村的村民丙:這可是祖祖輩輩的土地啊。

 

旁白:正當汪女士在某處開展活動的2004年2月,從北京傳來了喜訊,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工作的朋友透露的內部情報。

汪永晨:那些報告打上去以後,溫家寶批示說介於怒江的保護很重要,有很多不同的意見,所以上馬的話要慎重。(大家鼓掌)

旁白:此後四年過去了,水庫建設預定地的村子,地方政府開始行動了,不顧同村民的搬遷,談判尚在紛爭之中,建壩工程開始動工了。

不顧同村民的搬遷,建壩工程開始動工了

村民甲:怎麼能隨便就挖呢?

建壩工作者:不要說這種話,還要我講多少次啊?別急,別急!

村民已:把田挖得一塌糊塗,要我們怎麼辦啊?你們這樣幹是不行的。

建壩工作者:我們一直就是這麼幹的,去跟上司說停止施工吧。

建壩工作者(打電話):現在在水庫預定地點正要施工,村民們圍上來提意見了。

「把田挖成這樣,要我們怎麼辦」

旁白:在村民們的注視下,土地被掘開了,村民們向北京的汪女士他們求救。

(村民與汪永晨通話)

汪永晨:他們已經開始行動了嗎?

村民:他們想要開始施工,我們正想辦法阻止。

旁白:他們獲悉開始施工的消息,環境NGO的成員們都趕到汪女士這裡(探討他們應該怎樣去面對這件事)。

NGO成員:我憑良心去說,這個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樣的環保人士。

汪永晨:在這種開發中,能夠是可持續的發展嗎?我們這些城裡人他們可能要的改變,給他們帶來困惑的是什麼,我們不管是NGO也好,是媒體也好,我們自己能做什麼?

旁白:討論沒有進展,汪女士決定和同仁一起前往怒江。

 

旁白: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經濟成長的中國,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空前的環境汙染,激增的汽車廢氣,工廠的排煙。據某項調查,每年有三十萬人因大氣汙染而喪命,此外水質汙染嚴重,有三億人使用被汙染水源,改善環境汙染也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要求。

被汙染的水源

去年(2007年)的共產黨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重申要與經濟成長一邊倒決裂,提出了重視發展和環境的平衡的政策。

胡錦濤:要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

旁白:長期飽嘗汙染之苦的城市居民的怒吼,廈門市發生的反對引進化學廠的示威遊行。

廈門市反對引進化學廠的示威遊行

示威遊行群眾:我不想讓我們的環境受到破壞,我想喊出我的意見,總會有人聽到我的聲音的。

旁白:市民與警察因環境問題發生衝突,前所未有的事態,結果廈門市放棄了引進化學廠的計劃,和廈門同為沿海城市的杭州市的環境保護局,市民對汙染和噪音的投訴接連不斷,數量每年達一萬件以上,24小時值班應對。

杭州汙染企業查處案件

旁白:杭州市環境保護局多次接到市民的投訴電話。

投訴者甲:我要投訴麵粉廠,噪音很嚴重,居民們已經投訴多次,可到現在還沒有解決。

(電話剛放下,另一個電話又想起來了。)

投訴者已:我要舉報電鍍工廠,他們在排放廢液。

劉雄偉(取締汙染企業部隊負責人):排汙到哪裡呢?

投訴者已:工廠後面的小溪裡,排放廢液以前我也投訴過,取締過一次,可兩天後又開始排汙了,請本部直接調查,地區的監察員沒有用,當地監察員和工廠是串通的,絕對不會錯。

劉雄偉:好的,謝謝你。

劉雄偉:那家電鍍廠剛開過160萬的罰單。

杭州環保局工作者:又是那家電鍍廠啊,到底怎麼回事?他們不是徹底調查過這家電鍍廠了嗎?

 

旁白:早上六點出發,去取締電鍍廠,取締汙染企業部隊的負責人劉雄偉隊長,這次沒有通知地區的監察員,本部人員直接奔赴現場。

(到達現場)

劉雄偉:不要被發現了,快去!

旁白:為掌握汙染的證據,監察員懷藏空瓶轉去工場後面的排水溝,確認廢液排放用暗語發來訊號。

劉雄偉

(劉雄偉與隊友們用呼叫機聯絡)

劉雄偉:看到我沒有?

跟在後面的隊友:看到了

劉雄偉:等下我們一起進去,你們跟我在我們後面啊。

去排水溝探測情況的監察員:隊長,聽到沒?

劉雄偉:聽到了,怎麼說?

去排水溝探測情況的監察員:水很渾的。

劉雄偉:好好,我們馬上走。

劉雄偉(對後面隊友):我們現在進去,你們跟我們先去現場啊。

劉雄偉來到違法工廠裡面,工人看到有人來,想要逃走

劉雄偉:哎哎,你站住!你這裡怎麼回事呢?

(工人還想要走)

劉雄偉:你不要動!不要動!你走過來,手機不要拿!

旁白:行使法定允許的強制搜查權進行徹底調查,車間主任現身了。

車間主任

劉雄偉:你過來,你是不是這個廠裡的負責人?

車間主任:是

劉雄偉:我是杭州市環保局的

車間主任:哎哎哎

劉雄偉:你最好配合我們工作啊!

車間主任:好

劉雄偉:你幹什麼來的你?你這個水直接排出去啦?外面的樣我已經採掉了。

 

旁白:工廠背後的小溪已被染成黃色。

劉雄偉:怎麼這麼大的一條溪流都給你搞成這樣啦?你看看這個汙染水。

車間主任:我跟你講啊,我們的汙水我們在車間裡處理起來的。

環保局工作者:你不要這樣說,剛才你怎麼沒說?

車間主任:哎呀,我不會跑的,我不會跑的!

旁白:這家電鍍廠作為本地經濟發展的象徵,由當地政府建立,即所謂鄉鎮企業,數年前當地撤資,將工廠出售給現在的老闆,使用劇毒氰化物的電鍍對廢液管理的要求極高,但這家工場把低成本才是競爭力奉為信條,管理狀況一片混亂,受工廠汙染之害的居民們向劉先生訴說不滿。

居民甲:請想想辦法吧,居民們都在受害,真是一塌糊塗啊。

居民已:這幾棟房子,附近居民的飲用水全部都是黃色的,跟鐵鏽的顏色是一樣的,還有他的氣味也不行,很刺鼻的,空氣也不行。

劉雄偉:給你們半個小時快,把老闆帶來,只給你們半個小時,快想辦法,時間過了還不來會怎麼樣你們自己想好。

旁白:老闆到了,於此同時接到通知的地區監察員也到了。

環保局工作者:這是今天在後面採樣的廢水。

採樣的廢水

旁白:自接受工廠以來,沒有採取任何環保措施。

劉雄偉:鹼性的,就是你排放的水還要做詳細分析,你就等著結果出來。

旁白:接下來,向地區的監察員也做嚴重警告。

劉雄偉:因為你們玩忽職守,所以又出問題了

地方監察員:今後我們不再疏忽了。

劉雄偉:不能只考慮地區的問題,全杭州都會臉上無光,被人家恥笑確實不好。

旁白:劉隊長結束訓話,接下來等著他們的是居民。

居民:一起去看一看吧,那裡在亂排糞尿,能不能解決啊,居民們都很有意見。

劉雄偉:我今天不是來抓排糞尿的。

居民:天一熱臭得更厲害。

劉雄偉:我們主要的是工業,因為那些髒一點,你在農村邊緣,那種死角還是有的,但是不至於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但像這種企業如果他的水不管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會更大。

旁白:開始以嚴厲態度對待環境汙染的市民,而企業不願破費環境成本,肆意排汙依然存在,環境保護和經濟成長之間摸索仍在繼續。

因為報導水庫紛爭問題,NGO成員被警察跟蹤了

旁白:水庫施工糾紛一個月後的怒江的村子不見一個人影,村民們大多遷移到了稍遠的地方,當地政府為搬遷,農民提供的新村沒有農田的集體住宅,此前反對工程的村民們,如今情況有變。

旁白:這是偷拍的公安警察的巡視,有人向記者和NGO通風報信,正在進行搜查當地政府堅信建壩才是致富捷徑,不能讓已經富裕起來的城裡人來這裡搗亂,村子的氣氛已大不如前。

旁白:拂曉前,汪女士帶著報社記者來到新村,走訪支持者的汪女士馬上察覺情況異常。房門沒鎖可是沒有人出來,天開始亮了,卻不見一個村民,在從前的村裡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人,一位反對建壩的老人。

 

汪永晨:那你怎麼辦,人家都搬到新村去了,你呢?

反對建壩的老人:我不知道,去問我兒子吧。

旁白:老人躲進了屋內。

村民:村民們受到恐嚇,警察天天都來,剛才還來過這裡,是在找你們呢。

記者:警察在追我們嗎?

村民:是的,肯定在追你們。

記者:他們怎麼知道我們要來呢?

村民:不知道是誰通風報信的,最近警察都穿便衣在追查你們,和你們交談過的村民,名字都會被記錄下來,就是他們,就是他們在搜查你們。

記者:真是他們嗎?

村民:肯定沒錯。

旁白:兩名男子走了過來,一言不發開始對著汪女士幾人拍照,汪女士考慮到村民的安全,便用男子們也聽得到的聲音開始與同仁通話。

穿著便衣的警察,想要查劉女士

便衣警察:終於打完了,輪到我們打了。

旁白:再多呆下去,可能會給村民帶來更大麻煩(於是離開回到車上)。

汪永晨:要不要和他們談談?

記者:完全沒用的。

旁白:男子正在和誰聯繫。

記者:汪老師,什麼感覺?

汪永晨:沒什麼感覺,就是來採訪嘛,很友好,他們也沒說什麼,就拍了一點照片。

(汪女士手機傳來同仁的簡訊,簡訊內容為:他們重點查的是汪,你們一路上要小心啊,他們要了我的電話,還把電話也做了登記。)

旁白:即便如此,汪女士一行仍繼續前往怒江上遊,意想不到的景色映入汪女士的眼帘,山林被開鑿,開發業已開始綠色的山坡滿目蒼痍。

曾經的青山如今已經滿目蒼痍

汪永晨:太心疼了,我們十二月來的時候還沒這麼慘呢對吧?

旁白:上面停放著重型機械,被譽為原貌尚存的怒江,在開發浪潮衝擊下正要變得面目全,非汪女士通過電臺節目做實況報導。

汪永晨在打電話:我給你放一下怒江的聲音好嗎?原來那個很大的河流,怒江原來還有激流的,我現在給你放一下怒江激流的聲音啊。

汪永晨:但是同時也非常焦急的是有些山坡上的樹被砍掉了,有些大江大河上因為修路,因為採泥被破壞了。

旁白:汪女士繼續進入支流,建設中的水庫,就在怒江邊上的支流,大規模建壩工程已經動工。

這種山地都是滑坡,都是不結實的泥土

杭州被指汙染企業老闆:我是真不想幹了

旁白:取締了電鍍工場的杭州市環境保護局,老闆被叫來了,檢查結果很糟糕,氰化物很多。

被查工廠老闆:真受夠了。

環保局工作員:氰化物49.9標準值呢是0.5。

劉雄偉:也就是說是一百倍了。

環保局工作員:根本就沒有處理過,從廢液池直接排放的。

旁白:分析的結果是最差劇毒氰化物竟是標準值的一百倍,致癌性的六價鉻、鋅等重金屬的濃度也相當高。

劉雄偉:關鍵還是今後怎麼辦,這個很重要,是通過整改繼續在做,要考慮到整個行業現在,包括你的整個投入。

杭州被查工廠老闆

被查工廠老闆:對這種行業,特別是我也是要真的改造,我是真不想幹了。

劉雄偉:你是在他們的這個執政裡面。

被查工廠老闆:我原來也想今年搞好了就不搞了,這個廠,2001年我是不應該接受的,本來環保是沒這麼差,2001年的時候,現在的都換了,他們都知道這個情況。

 

旁白:長期肆意排放毒素的電鍍廠,結果連主動停業都不允許,被依法關閉,今年被迫關閉的汙染企業共有14家,杭州市內尚布滿了數萬家工廠,時代正從成本競爭轉向重視環保,但企業對本地發展功不可沒,該如何把握取締的分寸,煩惱與日俱增。

旁白:環保會議與會人員:國家的環境政策已經與經濟政策、金融政策、貿易政策緊密相連,所以把我們的環保工作推向了主戰場。

旁白:這天的報告顯示大氣汙染有部分在惡化,被課以繁重指標的各地區負責人紛紛訴苦。

杭州政府人員:我區工業生產佔全杭州的三分之一,並以每年三成的速度急速增長,要在不影響經濟成長勢頭的同時,完成減汙的指標,我們感到壓力很重。

杭州政府人員:汙染減排要定任務,沒有退路的,但是壓力很大,整個空間環境容量,經濟的發展這對矛盾怎麼平衡,是一門藝術,要給他處理好。

四川地震與水電站到底有沒有關係?

旁白:當地時間5月12日下午2點28分,裡氏八級的大地震直擊四川省,六萬九千餘人死亡的大慘禍。四川省所建的391座水庫發現出現裂紋,市民遭受潰壩的威脅,從四川至怒江所在地雲南的地震多發地帶,上面建有大量水庫的事實方才為大眾所知。

四川地震畫面

旁白:汪女士認為機不可失,請來政府研究機關的專家,召開了緊急集會。

政府研究機關專家:我們建站,泥石流下來以後,國道沒有了,而且發生以後,可以說是事實,沒人說這個是假性質,他的消息肯定是暢通無阻的。

汪永晨:這次地震發生在地質多發的地帶,它的上流修了這麼多水電站,通過這次我們是不是要有一點新的決策,在這種地震多發地帶能不能修那麼多的水電站?

政府研究機關專家:我覺得這是一個國際問題。

汪永晨:那您的意見呢?

政府研究機關專家:我的意見是,如果我們不缺能源的話,就沒有必要修這些水電站,但是我們的能源問題太嚴重了。

汪永晨:因為以前我們沒有這個,但是這次的地震是不是給我們的警示之一?

政府研究機關專家:因為既然我這個河流是自然的,這個平原是自然的,你非要一節一節的修,當然不符合自然規律,所有的大壩都是如此,但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生存,不得不這樣做。

關於環保,依舊是無休無止的攻防戰

旁白:與汪女士他們的願望背道而馳怒江的居民搬遷已大致完成,在用農田換來的底樓商用空間,年輕人正興致勃勃玩撞球,也聽不到村民們保護怒江的呼聲。

農民甲:農民不能反抗,反抗了也沒有用,

農民已:我們不反對建設水庫,只要補償費,分文不少就行了。

北京的繁華街,汪女士在呼籲重新評估水庫建設和援助災民

汪永晨:我就說咱年輕,我們說那麼多不管用,現在大自然自己出來說話,受罪傷害罪多的還是最窮的老百姓,全是大山裡的這些人。

旁白:汪女士等人在上個月向政府提交了公開信,堅持要求重新檢討在地震多發地帶興建水庫的做法。

市民(電話):是環保局嗎?

劉雄偉:是

市民(電話):我想舉報一家工廠。

杭州市市民的舉報依舊源源不斷。

市民(電話):他們每天在露天噴漆塗裝,居民們很有意見,請你們做調查處理。

旁白:趕到現場時,作業已經停了。

劉雄偉:我問你,你們的噴漆是在哪裡噴的?

噴漆業主:我們很少噴。

旁白:取締汙染的戰鬥永無止境。

劉雄偉:你們這些當地的監察員為什麼不每天來現場呢?

旁白:震後一個月的怒江,有傳言說水庫工程可能會延期,似乎在懷念舊日家園,一對老夫婦在舊村中流連忘返,大江靜靜地守望著工程的去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窘境,中國能否克服這個難題,實現可持續發展,帶著種種懸而未決的問題,中國迎來奧林匹克的夏天。

相關焦點

  • 中國將在環保事業中發揮NGO的作用
    ,中國在環保方面將充分發揮NGO(非政府組織)的作用。  潘嶽在出席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舉辦的「環境文化與公眾參與」座談會上指出,充分發揮NGO的作用是推動環保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公眾參與社會事務的直接方式。  據介紹,中國在開展環境保護工作三十年來,國家環保總局在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發揮NGO的作用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 「全球最大網絡攻防戰」練什麼
    「鎖盾」:不是一面盾牌,而是針對俄的網絡戰尖刀俄羅斯衛星新聞網8日報導稱,位於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北約合作網絡防禦中心新聞處發布消息稱,世界最大規模的網絡安全演習「鎖盾-2019」(Locked Shields 2019)8日在愛沙尼亞展開,並持續到12日。該演習目的是為信息系統和關鍵基礎設施領域防網絡攻擊的專業人員提供訓練機會。
  • 鳳凰周刊:紀錄片中的中國環保問題
    其中的代表作除了《再說長江》之外,還有2007年的《森林之歌》,拍攝製作歷時四年,被稱為「中國第一部大型生態紀錄片」。《三聯生活周刊》的袁越曾經在博客上這麼說過《森林之歌》:「昨天我又看了兩集,突然非常地喜歡為什麼這兩集這麼好看呢?我仔細想了想,覺得原因在於,這兩集裡終於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人其實,在中國,大自然的故事很少離得開人。把人的故事講好了,大自然的故事也就講好了。」
  • 《流浪地球》豆瓣攻防戰
    之後,又開始有媒體傳播《流浪地球》的負面消息和作者本身的負面。事情正在起變化。一、《流浪地球》動了誰的蛋糕?應該說《流浪地球》本身是品質是不錯的,雖然大牌只有吳京一個,但是劇本的宏大敘事和不惜重金的特效,依然讓這部電影有不錯的觀影效果,而其背後傳播的價值觀更是充滿正能量。
  • 近百座小水電站侵蝕「華中之肺」神農架
    神農架的小水電正在侵蝕著「華中之肺」的大生態。「趕快搶救神農架的河流!現在水電站工程馬上就要施工,再不阻止就來不及了!」由於上遊攔壩修建水電站,近日神農架宋洛鄉長坊村的村民們寫信向外界求救。(陳知勇/東方IC/圖)長坊村民遇到的小水電之患並非孤例。在神農架林區的堵河、南河、香溪河、沿渡河四大流域,已經建成水電站90座,在建10座,擬建2座,另有2座列入規劃。從整個神農架水電開發的程度來看,長坊村的水電站已屬於小水電建設的尾聲,因為整個神農架已經無水可圈了。遍布於神農架林區的四大水系,皆發源於林區海拔最高的神農頂,這四條大動脈各自有數十計的支流向四周輻射。
  • 山東農民自建水電站環保發電(組圖)
    山東農民自建水電站環保發電(組圖)2015-07-15 15:23:17來源:???作者:孫中喆責任編輯:張永超字號:T|T【摘要】山東省棗莊市西王莊鎮付灣村農民葛明宇2002年自籌資金100多萬元,通過專家科學論證及相關部門批准,在村西的河道上興建了一座小型水電站,利用河道的自然落差,引入汙水處理廠達國家一級排放標準的「出水」和河水發電。
  • LOL樞紐攻防戰什麼英雄厲害 哪些英雄好玩
    LOL樞紐攻防戰哪些英雄好玩呢,英雄新模式樞紐攻防戰加入了輪換隊列,那麼在本次的模式中,LOL樞紐攻防戰什麼英雄厲害,有沒有什麼英雄好玩,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進行一下盤點吧!LOL樞紐攻防戰哪些英雄好玩  這個模式是類似塔防的遊戲,在遊戲中可以通過道具裝備增強防禦塔,小兵以及治療隊友與自己的功能,所以就要選擇一些自我保護能力了強的英雄,可以騷擾對手的,手長的英雄一直是佔據優勢的,毋庸置疑的!根據這個小編為大家推薦了10個好玩的英雄,來一起看看吧!
  • 野生大熊貓現汶川農戶家「串門」尋找食物 村民:感覺很親切
    據縣環林局草坡自然保護區負責人蔡清貴介紹,村民發現這隻大熊貓後馬上就聯繫了他,從現場來看,這隻大熊貓戴著項圈,加之這裡離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很近,很可能是該保護區一隻野化放歸的大熊貓。在見到這隻大熊貓的第一時間,他就聯繫了縣環林局和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並一直跟著這隻大熊貓,在保護大熊貓的同時,也防止大熊貓傷人。
  • 柬泰越NGO公開信質疑中資水電站項目
    【財新網】(記者 劉虹橋)5月27日,來自柬埔寨、泰國和越南的15家民間機構發布公開信,譴責中資企業在柬埔寨上丁省承建的塞桑河下遊2號水電站(Lower Sesan 2 Hydropower Dam)項目在缺少跨境環境影響評價的情況下就已開展前期施工準備工作,且項目缺乏信息公開和問責機制。
  • 三峽大壩真的引發了汶川地震嗎?聽聽中科院專家怎麼說
    從1994年開始興建,直到2018年1月三峽升船機竣工,三峽大壩在爭議、榮譽和國人的自豪中走過了24年。 據了解,中國對三峽水電站的動態投資達到了近2500億人民幣,以三峽為核心的輸電線路總長度9194公裡,相當於從西藏到上海打個來回。
  • 中國在雅魯藏布江幹流首座大型水電站開始發電(圖)
    原標題:中國在雅魯藏布江幹流首座大型水電站開始發電(圖) 藏木水電站 藏木水電站   新華網西藏加查11月23日電(記者 劉洪明 安娜)23日,歷時近這是中國在雅魯藏布江幹流上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6臺機組總裝機容量51萬千瓦。藏木水電站第二臺機組將於下月中旬發電,6臺機組明年全部投產發電。   藏木水電站位於海拔3300米以上的雅魯藏布江中遊、山南地區加查縣境內,由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設計年發電量25億千瓦時,是西藏第一座大型水電站。
  • 環保NGO「根與芽」的圓夢路
    在一步步實現自我增值的「中國夢」的同時,它也見證了成都環保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環保夢」  從一個人的孤獨到專業團隊聚攏  如果沒有投身NGO事業,1981年出生的羅丹,或許如今依然在從事高校工作、依舊是校園裡那個文藝女青年。然而她的生活軌跡,卻因為對生態環保持續的興趣而改變。
  • 中國雅魯藏布江建全球最大水電站或刺激印度
    中國官方11月26日確認了在雅魯藏布江建規模相當於3個三峽大壩的水電站,消息稱這將每年為「貧窮」的西藏帶來200億元人民幣(1元約合人民幣0.14美元)的收入,並且為中國兌現其2060年「碳中和」承諾做出貢獻。不過,鑑於這一計劃的敏感性,相信印度會再度表示強烈反對。
  • 馬雲和他的環保之戰
    作為在全球氣候變化巴黎大會「行動日」當天唯一發表演講的中國企業家,馬雲再一次公開闡釋了自己的環保理念,努力喚起大家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現在我們面臨『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要用我們的知識,我們的智慧,向貧困宣戰,向疾病宣戰,向氣候變化宣戰。如果我們失去了這場戰爭,人類將沒有贏家。」他強調。近年來,馬雲在世界各地往來穿梭,參與環保行動、傳播環保理念。
  • 餘鵬鯤:每月一座水電站,中國水電為何全球開花
    凱樂塔水電站的建成不僅對幾內亞,而且對西非多國都有重要意義,它也是中國和幾內亞合作的最大項目。 施工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是當地基礎設置薄弱、物資短缺。可以說買啥啥缺,要啥啥沒有,很多普通的零件和工具都必須從他國購買或者從國內費九牛二虎之力運過去。
  • 不願再「妥協」,印度執意要修建水電站,中國做法讓世界嘆服!
    其中水電發電的好處就是能源是無限的,還清潔環保,對環境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汙染,因此,水電發電也是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寵愛,不過修建水電站也是有影響的,因為大壩要攔截水源,這樣下遊的水量就會減少,氣候環境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 智利荒蠻之河美麗與哀愁:修發電站引環保之爭-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4年前,智利政府提出在這裡建造5個新水壩和2400公裡輸電線的宏偉計劃,建成後將是該國最大的水電站。現代文明和封閉的自然「對對碰」,換來了長達1000天的激烈環保論證,各方互不相讓。5月9日,大壩修建通過了環保評估,距離開工一步之遙。  千百年來,智利南部巴塔哥尼亞地區的貝克河和帕斯誇河靜靜地奔騰,周遭荒無人煙,透著一股蒼涼的美。
  • ...之聲·連線」四川整改清退4700餘座小水電站 佔小水電站百分之...
    主持人:為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四川4700多座小水電站將整改和退出,佔四川全部小水電站的95%以上。詳細情況,我們連線總臺央廣記者劉濤。主持人:這些要整改和推出的小水電都存在哪些問題?記者劉濤:四川是千河之省,全省大小河流共7415條。同時,四川也是水電大省,全省單站裝機容量小於5萬千瓦的小水電站5025座,裝機容量不到1559萬千瓦時。四川省水利廳統計,四川現有的5025座小水電站,列入整改和清退的就有4774座小水電站,佔比超過95%以上,其中1091座將被清退,3683座屬整改序列。
  • 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將不再是三峽水電站,貧窮國家後來居上了?
    如今中國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中國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有了質的飛躍,已經逐漸邁向了世界強國行列。中國人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創造了很多世界奇蹟,比如說,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再比如說世界上第1臺軟著陸於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嫦娥4號」,正是由中國自主打造的。
  • 世界環境日 65家NGO發出環保倡議
    65家環保組織在會上發出了「綠色生活倡議」,要求每一位公民從我做起,增強環保意識,堅持綠色低碳生活,為美麗中國的夢想行動。新環保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第五十八條規定:「對汙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些規定表明,在環保新常態下,NGO環保組織理應有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