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荒蠻之河美麗與哀愁:修發電站引環保之爭-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2020-12-05 央視網科教

2010年11月21日,巴塔哥尼亞阿亞森地區,一名遊客正在享受貝克河的美景。

  奔騰的河水、冰蝕的山峰、肥美的鮭魚....。.智利南部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仍是地球上最為蠻荒的地帶之一,是冒險家的天堂,但這種閉塞也許很快就將成為過去式。4年前,智利政府提出在這裡建造5個新水壩和2400公裡輸電線的宏偉計劃,建成後將是該國最大的水電站。現代文明和封閉的自然「對對碰」,換來了長達1000天的激烈環保論證,各方互不相讓。5月9日,大壩修建通過了環保評估,距離開工一步之遙。

  千百年來,智利南部巴塔哥尼亞地區的貝克河和帕斯誇河靜靜地奔騰,周遭荒無人煙,透著一股蒼涼的美。突然之間,兩條河的命運受到萬人關注———政府提出了「阿亞森水電站」項目,要在兩條河上面建造5個水壩,並且鋪設2400公裡的輸電線!支持者和反對者為此打了4年「嘴仗」,近日,事情的膠著狀態似乎開始瓦解了。

  1000天環保評估

  阿亞森水電站總投資32億美元,由分布於貝克河與帕斯誇河的5個水利樞紐構成,佔地大約6000公頃,是智利自建國以來投資最多、規模最大的水力發電項目。建成後的發電量相當於目前智利發電總量的1/3。

  另外,該項目還包括長達2400公裡的輸電線。這個輸電線工程要經過國家森林公園和生態保護區,從巴塔哥尼亞地區一直連通到首都聖地牙哥,之後北上,貫通大半個智利國土。

  4年前,政府提出建造這座宏偉水電站的計劃。一年後,該計劃進入了長達1000天的環保論證期。

  期間,反對聲總是大於支持者的聲音。反對的一方主要是水電站選址地巴塔哥尼亞的民眾和環保主義者,支持建造水電站的主要是政府官員和各大能源公司。

  今年5月9日,12名由政府和各界專家組成的環境評估委員會舉行了投票,11人支持,一人棄權———阿亞森水電站項目通過了環保評估,即將進入正式建設期。

  與此同時,不少情緒激動的巴塔哥尼亞民眾打算駕車北上,到首都聖地牙哥找總統皮涅拉討個說法。

  建水電站抗議者眾

  爭論並沒有因為環評通過而終止。

  環評通過之後的第5天,首都聖地牙哥出現了多達3萬人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抗議者和警方發生了衝突,警方動用了高壓水槍和催淚彈。

  5月22日智利總統皮涅拉發表國情諮文,當提到建造阿亞森水電站時,遭到國會眾多議員離席抗議,還有人鼓掌嘲笑,現場甚至出現了反對建造水電站的議員大聲打斷皮涅拉講話的罕見情況。

  國會外也聚集了大批示威者,他們高呼反對建造水電站的口號,要求皮涅拉政府收回成命。

  據智利第一大日報《時代評判者報》最近的民調顯示,反對建造水電站的人高達74%。即使是政府公布的民調數據,也有61%的民眾持抵制態度。

  「爭端才剛剛開始」

  國際河流組織在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前任協調員桑格爾認為「爭端才剛剛開始」。據他的說法,目前2000多公裡長的輸電線工程還在論證,未來的走向和建設規模還有可能會被改變。

  此外,由於智利國內反對阿亞森水電站的聲音很強烈,抗議者已經將反對的意見提交給了該國環境部的一個專門審議委員會。

  「這是阿亞森水電站能否修建的最後一個關卡,如果意見被採納,水電站建設計劃有可能被修改,甚至中止;但如果意見被駁回,智利政府就會按計劃修建。」

  發展與環境的恆久矛盾

  在很多人眼中,水電站將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而保護自然環境要比建造一座水電站重要得多。可是在智利政府看來,建造水電站,為經濟發展提供巨大的能源支持,這和保護環境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智利《時代評判者報》報導,智利的幾屆政府之所以推動阿亞森水電站工程,主要是為了實現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智利官方已經制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即到2025年人均國民年收入要達到3.5萬美元的水平,成為拉美地區第一個發達國家。為此必須要大力發展能源工業。

  有分析人士認為,智利政府對民眾的意見考慮不多,但是對一些大型跨國公司的意見言聽計從。分析人士特別提到了一旦建造水電站,除了對環境的危害之外,還需要巨大的建設費用。這筆錢最終還是要落到納稅人的頭上。(張樂)

  誰能決定這塊地方的歸屬?是那些2000公裡以外的商人嗎,還是這裡的居民?電力公司甚至沒有徵詢我們的意見。他們丟給我們一個搬遷的計劃,就好像他們可以在沒有定論之前就能把我們趕出去一樣。

  ——39歲的巴塔哥尼亞居民麗麗·施德勒

  現在我們靠燒煤和汽油發電,這也汙染環境。我們需要這些大壩,我們依靠大壩發電。我只是希望這個計劃能給當地人帶來工作。

  ——建築工人卡洛斯·赫納德茲

  ■ 連結

  不要水電,智利靠什麼?

  能源開發與保護自然,這始終是個矛盾。目前智利的現實是,能源嚴重製約了未來15年的經濟發展計劃。

  該國礦藏、森林和水產資源豐富,但石油等主要能源匱乏,97%的石油和天然氣需要從國外進口。因此,該國主要靠煤電和水電實現能源供應,其中水電大概佔國內發電量的37%左右。

  由於煤炭等化石燃料過於汙染環境,增加了溫室氣體排放的危險,所以發展煤電早已經被智利各界政府從日程上剔除。此外由於智力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諸如核電等清潔能源不符合國情;國內也沒有大規模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的技術條件,因此發展水電就成了智利政府推動能源大發展的不二法門。

  皮涅拉曾公開表示,智利經濟未來15年對能源需求的預計是每年增長7%左右,所以必須要大力發展能源工業,其中的潛臺詞就是水電。他本人也十分了解智利經濟發展遇到的這種能源瓶頸,也清楚阿亞森水電站遇到的強大抗議,所以他將這個決定稱為「艱難的抉擇」。

相關焦點

  • 《魅力中國》系列紀錄片在智利最大商業電視臺首播
    當地時間11月30日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智利最大商業電視臺美佳(MegaTV)電視臺合作拍攝製作的《魅力中國》系列紀錄片在智利收視率最高的頻道美佳電視臺開路頻道首播。△《魅力中國》在智利美佳電視臺的首播報導《魅力中國》系列紀錄片共六集,每集約50分鐘,由智利美佳電視臺7人團隊於今年9月與10月間,在上海、成都、北京三地歷時20餘天完成拍攝。
  • 中央電視臺《地理中國》欄目組探訪來鳳之謎
    來鳳新聞網訊(通訊員莫北釗)11月29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來鳳,對江南第一古佛——仙佛寺、土家民俗文化、酉水河喀斯特地貌溶洞群進行探訪揭秘,發現來鳳震撼之美。為進一步傳播土家文化,深入解密酉水溶洞群奇觀、佛教文化傳播之謎,中央電視臺攝製組一行將歷時半個月從當地民俗、文物專家,國內著名地質學者等多角度進行採訪,深入峽谷秘境進行探訪、科考拍攝。據了解,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是我國唯一一檔以揭示地質、地理、地貌形成現象及演變奧秘的電視欄目。
  •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青海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青海 發布時間:2017-02-20 19:23:12.0新華網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頻道呼號:CCTV-10科教)於2001年7月9日開播。是以教育、科學、文化為主體內容的專業電視頻道。
  • 智利阿他加馬沙漠發現75具史前鯨類化石-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在智利阿他加馬沙漠發現的75具史前鯨類化石。大部分化石屬於體長25英尺(7.62米)的鬚鯨   據國外媒體報導,考古學家在智利阿他加馬沙漠的同一地點發現75具史前鯨類化石, 它們彼此緊挨在一起,可能生活在200萬年前。一些人認為,這些鯨因為迷失了方向,最終被困在海灘上,而另一些人則稱,當時可能發生山體滑坡,它們被困在一個瀉湖裡。
  • 不可逆轉 瀕危生物美麗"大紫蛺蝶"訴說哀愁
    生態達人陳信守說,全臺蝴蝶有四百多種,拉拉山囊括了一半,而光是服務中心對面這塊區域,就出現過九十幾種蝶類,加上此地正是大紫蛺蝶的活動區域,所以被視為北橫一帶相當重要的賞蝶據點。瀕臨絕種的大紫蛺蝶,是蛺蝶中的大塊頭,展翅寬約十餘公分,透著豔紫藍色的背翅是牠的迷人之處,卻也因此引來殺身之禍。
  • 國臺辦發言人妙引古詩詞回應臺灣課本「文白之爭」:「去中國化」不...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記者 查文曄 趙博 劉歡)「看到美景時,我們可以感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只會說『哇,真美』;表達志向時,我們可以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不是滿腦子只知道升官發財;遇到感情糾葛時,我們可以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 歐洲望遠鏡2.68億像素拍攝天鵝星雲圖像(圖)-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這是歐洲多臺超大型天文望遠鏡中的最新成員,而這張照片則是它的最新力作。  這臺採用了最新技術的望遠鏡口徑2.6米,裝備了一臺2.68億像素的相機,它可以捕捉到夜空中最黑暗角落中隱藏的星光,也因此能快速精確的進行巡天觀測。  這臺新望遠鏡將和另一臺紅外巡天望遠鏡「Vista」協同工作,獲取一些清晰度前所未有的星空照片。
  • 《自然傳奇》自然類紀錄片《貢嘎》登陸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螢屏
    自然類紀錄片《貢嘎》將於2017年12月27日至29日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自然傳奇》欄目首次播出。紀錄片《貢嘎》由甘孜州委州政府、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北京三多堂傳媒聯合攝製。從海拔一千八百米的低地河谷直至六千米以上的雪山之巔,在中國西南部腹地,貢嘎攝製組經過為期兩年的不間斷拍攝,將貢嘎山豐富的自然和生命奇觀,第一次呈獻給觀眾。第一集:自然的恩典貢嘎雪山,海拔7556米,是橫斷山脈的最高峰,也是四川的最高峰。
  • 蝴蝶的光影魔術「手」-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首先,我們拿出一隻孔雀蛺蝶(Inachis io),放到顯微鏡下開始觀察,當在光學顯微鏡下放大100倍時,我們可以看到黃色的鱗片,而這隻鱗翅目蝴蝶翅膀上的美麗花紋,就是這些覆蓋在它們無色的半透明翅膜表面的鱗片一片片拼出來的;進一步把它挪到的電子顯微鏡下,放大到5000倍,我們發現,這個鱗片它表面不平整啊,有脊、溝和瓦片狀的細微結構。
  • 天文望遠鏡選址學問:最重要指標視寧度-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作者:包星明 鄧元勇  日前,中國科學家正計劃研製一臺巨型太陽望遠鏡,期望以空前高的空間解析度和磁場靈敏度看清太陽的細節,測量太陽的磁場,研究發生在太陽大氣中的物理過程。
  •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走進德化專題完成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走進德化專題完成時間: 2013-07-02責任編輯: 古劍 中國網  中國網7月2日訊 近日,CCTV-7《美麗中國鄉村行走進德化》專題片在德化完成錄製。攝製組一行在「美麗鄉村推介員」的陪同下先後深入月記窯、陶瓷博物館、岱仙瀑布景區、雲龍谷景區等進行拍攝,外景主持人以遊客身份體驗地方風土人情,一路感受德化的美麗鄉村。德化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秀美的生態風光、獨特的民俗風情及特色美食,給《美麗中國鄉村行》攝製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期節目將於近期在中央電視臺七套晚間時段播出。
  • 《美麗與哀愁》作者:戰場上沒有真正的無神論者
    2012年10月6日這一天,恩格倫正要開車去機場接趕來斯德哥爾摩領獎的中國作家莫言,突然接到電話——妻子的羊水破了。他臨時委託學院的另一位院士帕·瓦斯特伯格代為主持和頒獎,然後自己急急地趕往醫院。他掏出手機,一臉得意地向我們展示起小女兒的照片——屏幕上,一個一頭毛蓬蓬淺金亂發的小洋娃娃橫抱著一隻同樣毛蓬蓬的小奶貓。
  • 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案例篇⑤)丨四川省環保宣傳教育公益示範項目
    2020年六五環境日,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共同發布「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20年十佳公眾參與案例。6月8日起,我們對十佳案例逐一展示,供社會各界了解借鑑、廣泛參與。
  •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溼地行」公益活動在京啟動
    原標題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溼地行」公益活動在京啟動]   中新網5月10日電 10日,由中央電視臺主辦的2013年「美麗中國·溼地行」大型公益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
  • 紀錄片《創造》官方網站 - 創造_科教臺_央視網(cctv.com)
    &nbsp&nbsp&nbsp&nbsp為弘揚「中國智慧」、「中國創造」、「中國精神」,根據中央領導指示精神,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特別策劃推出百集系列科技紀錄片《創造:科技的力量》,精心挑選中國從古至今、在各個領域內誕生的、產生一定影響的科技發明和創造項目,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主創人員為核心,邀請國內外有經驗的實力團隊加盟,採用統一策劃、分批製作
  •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欄目組走進甕安
    8月31日,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欄目組走進甕安旅遊勝地、千年古鎮—猴場,欄目組對猴場的土特產「辣椒」進行了為期一天的拍攝,節目將以推介旅遊資源、展示特色美食為主題,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充滿辣味盛宴。
  • 英攝影師捕捉野生小棕熊合力捕魚瞬間(組圖)-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美國阿拉斯加州阿爾斯沃特港附近的克拉克湖國家公園,兩隻小棕熊正在海灘上玩鬧打鬥它們用從母親那裡學到的本領,從河中捕到鮭魚當成年棕熊在銀鮭溪捕食鮭魚時,兩隻小棕熊並肩坐著望向遠方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英國攝影師道格·梅裡克(Doug Merrick)用了兩周時間,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克拉克湖國家公園捕捉到兩隻小棕熊玩鬧、爭食以及展現兄弟般情誼的瞬間
  •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將走進中方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將走進中方 2014-08-12 15:13 作者:湯惠芳、楚雯 我要評論
  • 聖城瓦拉納西 最吵鬧無序的天堂入口-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船夫們將色彩豔麗的木船停靠在河壇邊,每日都有無數虔誠的信徒和異國旅人坐船遊蕩於恆河之上  老城中心的街道熙來攘往街攤小販和無所事事的男人們,深諳已受世人遺忘的交友之道,他們的熱忱好客時常讓人招架不住,但離開後細細回想,又難免會讓人心悸與感動。
  • 智利的復活島石像之謎
    智利有一款石像人葡萄酒,瓶型別致,口感柔美。喝過的人經常念念不忘並且長期保留著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