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1日,巴塔哥尼亞阿亞森地區,一名遊客正在享受貝克河的美景。
奔騰的河水、冰蝕的山峰、肥美的鮭魚....。.智利南部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仍是地球上最為蠻荒的地帶之一,是冒險家的天堂,但這種閉塞也許很快就將成為過去式。4年前,智利政府提出在這裡建造5個新水壩和2400公裡輸電線的宏偉計劃,建成後將是該國最大的水電站。現代文明和封閉的自然「對對碰」,換來了長達1000天的激烈環保論證,各方互不相讓。5月9日,大壩修建通過了環保評估,距離開工一步之遙。
千百年來,智利南部巴塔哥尼亞地區的貝克河和帕斯誇河靜靜地奔騰,周遭荒無人煙,透著一股蒼涼的美。突然之間,兩條河的命運受到萬人關注———政府提出了「阿亞森水電站」項目,要在兩條河上面建造5個水壩,並且鋪設2400公裡的輸電線!支持者和反對者為此打了4年「嘴仗」,近日,事情的膠著狀態似乎開始瓦解了。
1000天環保評估
阿亞森水電站總投資32億美元,由分布於貝克河與帕斯誇河的5個水利樞紐構成,佔地大約6000公頃,是智利自建國以來投資最多、規模最大的水力發電項目。建成後的發電量相當於目前智利發電總量的1/3。
另外,該項目還包括長達2400公裡的輸電線。這個輸電線工程要經過國家森林公園和生態保護區,從巴塔哥尼亞地區一直連通到首都聖地牙哥,之後北上,貫通大半個智利國土。
4年前,政府提出建造這座宏偉水電站的計劃。一年後,該計劃進入了長達1000天的環保論證期。
期間,反對聲總是大於支持者的聲音。反對的一方主要是水電站選址地巴塔哥尼亞的民眾和環保主義者,支持建造水電站的主要是政府官員和各大能源公司。
今年5月9日,12名由政府和各界專家組成的環境評估委員會舉行了投票,11人支持,一人棄權———阿亞森水電站項目通過了環保評估,即將進入正式建設期。
與此同時,不少情緒激動的巴塔哥尼亞民眾打算駕車北上,到首都聖地牙哥找總統皮涅拉討個說法。
建水電站抗議者眾
爭論並沒有因為環評通過而終止。
環評通過之後的第5天,首都聖地牙哥出現了多達3萬人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抗議者和警方發生了衝突,警方動用了高壓水槍和催淚彈。
5月22日智利總統皮涅拉發表國情諮文,當提到建造阿亞森水電站時,遭到國會眾多議員離席抗議,還有人鼓掌嘲笑,現場甚至出現了反對建造水電站的議員大聲打斷皮涅拉講話的罕見情況。
國會外也聚集了大批示威者,他們高呼反對建造水電站的口號,要求皮涅拉政府收回成命。
據智利第一大日報《時代評判者報》最近的民調顯示,反對建造水電站的人高達74%。即使是政府公布的民調數據,也有61%的民眾持抵制態度。
「爭端才剛剛開始」
國際河流組織在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前任協調員桑格爾認為「爭端才剛剛開始」。據他的說法,目前2000多公裡長的輸電線工程還在論證,未來的走向和建設規模還有可能會被改變。
此外,由於智利國內反對阿亞森水電站的聲音很強烈,抗議者已經將反對的意見提交給了該國環境部的一個專門審議委員會。
「這是阿亞森水電站能否修建的最後一個關卡,如果意見被採納,水電站建設計劃有可能被修改,甚至中止;但如果意見被駁回,智利政府就會按計劃修建。」
發展與環境的恆久矛盾
在很多人眼中,水電站將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而保護自然環境要比建造一座水電站重要得多。可是在智利政府看來,建造水電站,為經濟發展提供巨大的能源支持,這和保護環境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智利《時代評判者報》報導,智利的幾屆政府之所以推動阿亞森水電站工程,主要是為了實現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智利官方已經制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即到2025年人均國民年收入要達到3.5萬美元的水平,成為拉美地區第一個發達國家。為此必須要大力發展能源工業。
有分析人士認為,智利政府對民眾的意見考慮不多,但是對一些大型跨國公司的意見言聽計從。分析人士特別提到了一旦建造水電站,除了對環境的危害之外,還需要巨大的建設費用。這筆錢最終還是要落到納稅人的頭上。(張樂)
誰能決定這塊地方的歸屬?是那些2000公裡以外的商人嗎,還是這裡的居民?電力公司甚至沒有徵詢我們的意見。他們丟給我們一個搬遷的計劃,就好像他們可以在沒有定論之前就能把我們趕出去一樣。
——39歲的巴塔哥尼亞居民麗麗·施德勒
現在我們靠燒煤和汽油發電,這也汙染環境。我們需要這些大壩,我們依靠大壩發電。我只是希望這個計劃能給當地人帶來工作。
——建築工人卡洛斯·赫納德茲
■ 連結
不要水電,智利靠什麼?
能源開發與保護自然,這始終是個矛盾。目前智利的現實是,能源嚴重製約了未來15年的經濟發展計劃。
該國礦藏、森林和水產資源豐富,但石油等主要能源匱乏,97%的石油和天然氣需要從國外進口。因此,該國主要靠煤電和水電實現能源供應,其中水電大概佔國內發電量的37%左右。
由於煤炭等化石燃料過於汙染環境,增加了溫室氣體排放的危險,所以發展煤電早已經被智利各界政府從日程上剔除。此外由於智力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諸如核電等清潔能源不符合國情;國內也沒有大規模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的技術條件,因此發展水電就成了智利政府推動能源大發展的不二法門。
皮涅拉曾公開表示,智利經濟未來15年對能源需求的預計是每年增長7%左右,所以必須要大力發展能源工業,其中的潛臺詞就是水電。他本人也十分了解智利經濟發展遇到的這種能源瓶頸,也清楚阿亞森水電站遇到的強大抗議,所以他將這個決定稱為「艱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