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阿他加馬沙漠發現75具史前鯨類化石-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2020-12-08 央視網科教

  在智利阿他加馬沙漠發現的75具史前鯨類化石。關於它們是如何到達這裡的,至今仍是科學家爭論的話題

  上圖看到的這些化石(包括一頭抹香鯨和一種已經滅絕的海豚,這種海豚長著兩個尖牙)是在距離南太平洋超過0.5英裡(0.8公裡)的地方發現的

  這些化石是在2010年公路擴寬工程期間發現的。當地人早就看到從地面伸出的骨骼,但是他們並未想太多

  一位古生物學家正在打包一個將要運往智利卡爾德拉古生物博物館的鯨化石。大部分化石屬於體長25英尺(7.62米)的鬚鯨

  據國外媒體報導,考古學家在智利阿他加馬沙漠的同一地點發現75具史前鯨類化石, 它們彼此緊挨在一起,可能生活在200萬年前。一些人認為,這些鯨因為迷失了方向,最終被困在海灘上,而另一些人則稱,當時可能發生山體滑坡,它們被困在一個瀉湖裡。但是,至於這些鯨到底因何死在距離大海超過0.5英裡(0.8公裡)的一片沙漠裡,至今一直是科學家爭議的話題。

  智利史密森尼學會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對這些在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個史前鯨類墓地裡發現的化石進行了研究,希望查明它們是如何被困在這裡的,這些鯨裡有很多體型與公共汽車一樣。2010年6月在擴寬一條公路時,施工人員在卡爾德拉附近發現這些化石骨骼。迄今為止,他們已經在馬路旁長足有兩個足球場的一段距離裡發現大量化石。專家稱,以前也曾在秘魯和埃及發現史前鯨群化石,但是智利化石在數量和保存完好性方面都遠遠超過了它們。在迄今為止發現的75具化石中,有超過20具保存完好。研究人員認為,可能還有數百具化石正等待我們前去發掘。

  他們提供了當時海洋生命的一張照片,其中甚至還有一個鯨家庭:兩頭成年鯨一左一右守護著一頭幼鯨。史密森尼學會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海洋哺乳動物化石館長尼古拉斯-佩恩森說:「我認為它們可能是在相同時間死亡的。導致這些鯨死亡的方式有很多,目前我們正在檢測所有假設情況。」他稱,發現鯨化石的這個地方曾是一個「類似瀉湖的環境」,這些鯨可能是在200萬到700萬年前死亡的。專家表示,要相當準確的確定這些鯨是不是在相同時間死亡的非常困難。佩恩森說,大部分化石屬於體長大約是8米的鬚鯨類。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具抹香鯨化石骨架和現在已經滅絕的一種海豚的化石,這種海豚長著兩顆海象一樣的尖牙,以前僅在秘魯發現過這種動物化石。佩恩森說:「這是一項激動人心的發現。它是一種非常奇異的動物。」在化石豐富的阿他加馬沙漠發現的其他與眾不同的生物包括:一種已經滅絕的水棲樹懶和一種翼展5米的海鳥。澳大利亞墨爾本維多利亞博物館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埃裡克-菲茨傑拉德表示,這項最新發現意義重大。「這些化石保存異常完好,而且相當完整,這種情況在古生物學方面很難得,它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有關這些已滅絕動物的生態學和進化的很多方面。」他表示,很可能「這些化石遺體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慢慢堆積下來的」。

相關焦點

  • 阿他加馬沙漠發現5000年前至3200年前大型墓群
    考古學家們在阿他加馬沙漠中發現建於5000年前至3200年前的大型墓群。生命科學網站報導稱,這一墓群完全是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乾旱和沒有生命的智利阿他加馬沙漠中發現的。總共找到兩個巨大的石頭墓穴。其中一個墓穴已存在約5000年。在挖掘中發現了葬有28具嬰兒遺骸的墓穴,這些嬰兒是以隆重的儀式被埋葬的。隨葬的裝有食物和飲品的餐具以及墓穴中的裝飾說明了這一點。
  • 廣東河源發現巨龍類恐龍化石-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河源市博物館傳出好消息,受邀到河源市指導新建恐龍博物館布展工作的中科院專家,近日在整理該市館藏恐龍骨骼化石時,意外發現其中兩塊恐龍骨骼化石是蜥腳類恐龍中的巨龍類頸椎化石!  據我國著名恐龍研究專家董枝明教授稱,這是華南地區首次發現的巨龍類恐龍化石,加上之前在河源境內發現的竊蛋龍類、甲龍類、暴龍類和獸腳類恐龍化石,截至目前,河源市發現的恐龍骨骼化石類型增至5種。
  • 沙漠裡竟有鯨魚化石!「鯨之陵」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 Desert)地區有個美麗的西班牙語名稱「Cerro Ballena」,意思是「鯨之陵」之所以取了這個聽起來有些悽美的名字,是因為過去在這裡常會發現鯨的化石。那麼問題來了,沙漠中怎麼會出現鯨魚化石呢?這些鯨魚都是怎麼死的?鯨墓地是怎麼發現的,裡面都有啥?2010年,正在附近泛美高速公路緊張施工的建築工人報告當地的博物館,說他們挖出了幾塊巨大的骨頭。
  • 史前戰力超群的鯨類物種,牙齒長約半米,能與巨齒鯊抗衡
    大約在距今一千多萬年前的海洋之中,曾經生存著地球史上最大型的鯨類動物,名為梅爾維爾鯨。據現代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這種鯨類還是當代海洋中頂尖的掠食者之一,其戰力甚至能夠於巨齒鯊相媲美,也是極少數能與巨齒鯊所抗衡的生物。
  • 秘魯沙漠現史前巨鯨化石:牙長36釐米吃鯨類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7月1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奧利維爾-拉姆波特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對2008年發現於秘魯沙漠的新鯨類化石展開了細緻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鯨魚生活在距今1300萬年前的淺水中,牙齒長達36釐米,或以其他鯨類為食。
  • 秘魯沙漠現史前巨型鯨類化石 牙齒長達36釐米
    2.發現麥爾維爾鯨化石的遺址  發現麥爾維爾鯨化石的遺址(圖片提供:G.Bianucci, Universitá di Pisa) 在這張未標明日期的照片中,科學家正對在秘魯伊卡城附近沙漠找到的巖石展開研究,巖石中含有麥爾維爾鯨化石。同利維坦海怪一樣可怕的是,麥爾維爾鯨與巨齒鯊(Carcharodon megalodon)或許還是競爭對手,這種鯊魚與麥爾維爾鯨生活在同一時期和同一地區。
  • 利維坦鯨:史上最兇殘的鯨魚!
    圖註:在秘魯發現的鯨類化石,圖片來自網絡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整個考察項目接近尾聲,可就在最後一天卻有了驚天的大發現。考察隊員克拉斯·波斯特(Klaas Post)在距離伊卡(Ice)35公裡之外的地方發現了化石。化石的發現還有一段趣聞,當時波斯特正在向前走,他突然被伸出地面的「石頭」絆倒,絆倒他的「石頭」恰恰是一塊巨大的化石。
  • 撒哈拉沙漠發現5種史前鱷魚化石
    鼠鱷的藝術想像圖。豬鱷的復原模型及在撒哈拉沙漠發現的真實化石。  據《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1億年前生活在那裡的5種史前鱷魚化石。其中一種的牙齒就像是野豬的長牙,另一種則長著像鴨嘴的口鼻部,一些還以小恐龍為食。 據介紹,在距今大約1億年前,這些可怕的食肉動物穿梭在非洲沼澤地、湖泊,四處尋找小恐龍,並以魚、蠐螬為食。與現代鱷魚不同,史前鱷魚在陸地的活動同它們在水中一樣的敏捷。
  • 生物學家發現古鯨之谷 「龍王鯨」遺骸被埋沙漠
    在鯨之谷發現這具3700萬年前的龍王鯨骨骸時,它的吻部和尾巴分別從一座山丘的正反兩側戳了出來,身上覆蓋的巖石將它保存得非常完美。今年,它會被運回埃及,在一家新建的鯨類進化博物館隆重展出。  可以找到早期鯨類進化線索的國家,不是只有埃及。這具4700萬年歷史的慈母鯨化石骨骸出土於巴基斯坦,現存密西根大學古生物博物館的地下室。
  • 【福建攝協—分享】暴雨後 世界最乾旱的沙漠竟成花海
    早前被天災重創的智利北部,因出現泥石流和洪水,造成28人死亡,數千人無家可歸。
  • 梅爾維爾鯨一口吃下鬚鯨:果然是大魚吃小魚
    其顱骨的75%,以及牙齒和兩顎的碎片於2008年在秘魯皮斯科-伊卡沙漠、距今1200-1300萬年前的中新世巖層被發現。  2010年6月30日在《自然》雜誌公布。 唯一的頭顱化石長3米,牙齒最長36公分,全身估計長13.5-17.5米。體型與外貌與現代抹香鯨相似。
  • 史前海洋霸主—龍王鯨
    龍王鯨化石最早是在美國的路易斯安納州與阿拉巴馬州發現,那是19世紀早期的時候,人們對化石不了解,常拿它當作家具的原料。後來化石被解剖學家哈倫博士看到,他認為這是一種新型恐龍或爬蟲類動物,並將它命名為Basilosaurus。
  • 巨齒鯊和利維坦鯨誰更厲害?為什麼?
    ,少到了目前只有一具頭骨化石。在2008年,法國聯合多國組成了科考小組,對南美洲秘魯沙漠進行的一次科考,在這次科考中發現了一具巨大的鯨類頭骨化石。隨後,科考小組對這具化石進行復原,得到了一個距今約有1300萬年歷史的、完整度高達75%、頭骨長度3米、牙齒長度36公分的大型頭骨化石,如下圖:之後,科學家根據梅爾維爾鯨的頭骨長度與現存的齒鯨類對比得出,這頭梅爾維爾鯨生前的體長範圍在135.-
  • 震驚世界的十大最迷人沙漠
    7、紅色的沙漠:澳大利亞的辛普森沙漠。  5、鮮花盛開的沙漠:智利的阿他加馬沙漠。阿他加馬沙漠位於南緯29度線以北,佔據了智利領土很大的一部分。沙漠位於安第斯山脈以西,並沿著南美大陸的太平洋海濱呈長條狀。
  • 啟程全球最令人難忘的十大沙漠探險之旅
    許多遊客難以抵抗撒哈拉沙漠一望無際的金沙的魅力,還有一些則是嚮往戈壁沙漠鬱鬱蔥蔥的綠洲,當然也不乏對美國南加州內陸奇形怪狀的巖石有特殊癖好的遊客。如果你想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一些特殊樂趣的話,不妨跟隨「自然母親網絡」,去沙漠來個冒險之旅吧。
  • 智利沙漠發現150具木乃伊 或為未知古文明
    由波蘭、秘魯和哥倫比亞的考古學家們組成的考古隊,近日,在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發現了150具木乃伊,目前尚無任何關於這些木乃伊所創造的文明的資料。據估計,他們生活的年代比印加文明和蒂瓦拉庫文明還要早約500年。通過使用碳同位素測年法,考古學家們發現,這些木乃伊中最年老的來自公元4世紀,最年輕的來自公元7世紀。
  • 智利荒蠻之河美麗與哀愁:修發電站引環保之爭-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據智利第一大日報《時代評判者報》最近的民調顯示,反對建造水電站的人高達74%。即使是政府公布的民調數據,也有61%的民眾持抵制態度。  「爭端才剛剛開始」  國際河流組織在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前任協調員桑格爾認為「爭端才剛剛開始」。據他的說法,目前2000多公裡長的輸電線工程還在論證,未來的走向和建設規模還有可能會被改變。
  • 龍王鯨:淺海怪「蛇」
    在剛剛誕生的美國南部,人們在地下發現了許多外形奇特的石頭,當地人習慣於把這些石頭當做家具的原料(不知道是什麼家具如此費化石)。隨著人們對古生物的認識,大家終於明白地下的怪石頭是史前動物的遺憾。不久之後,阿肯色州的巴裡和阿拉巴馬州克拉克縣的約翰·克雷(John Creagh)分別將兩塊化石被送到了美國哲學學會。雖然是哲學學會,但是照樣有懂生物的。
  • 科學家發現海底「霸王鯨」化石(組圖)
    但在澳大利亞科學家的新發現面前,這個印象也許需要修正了。  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的遠古鯨魚化石牙齒鋒利,性情兇殘,與人們印象中溫和的鯨差別很大。  科學家認為鯨是迫於生存需要從陸地重新回到海裡的,上圖為鯨的進化史。
  • 智利沙漠出土木乃伊,竟被懷疑是史前人類,最後「謎團」被破解
    在20世紀初,智利的一支科考小隊在阿塔卡馬沙漠考察,意外發現了一具「外星人木乃伊」,究竟是真是假呢?2005年5月,智利政府在美國沙漠問題研究學會的幫助下,成立了一支6人組成的聯合考察隊,前往阿塔卡馬沙漠實地考察,不過他們此行並沒有找到綠洲,但卻發現了古墓。在進入阿塔卡馬沙漠200多公裡的地方,考察隊發現了一大片廢墟,而且還有很多乾枯的爛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