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牛津大學、亨利・羅伊斯和法拉第學院(Henry Royce and Faraday Institutions)以及英國的國家同步加速器鑽石光源(Diamond Light Source)的研究人員利用「鑽石光源」的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RIXS),識別重要電池材料富鋰NMC中氧化氧(oxidized oxygen)的性質。與當前最先進的材料相比,這種材料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延長電動汽續航裡程,因此,被廣泛認為可以應用於下一代鋰離子電池。研究人員希望,科學家們可以利用他們的研究結果,解決與富鋰材料有關的電池壽命和電壓衰減等問題。
(圖片來源:鑽石光源)
鑽石光源I21 RIXS(軟X線 RIXS光束線)首席光束科學家Kejin Zhou表示:「我們的工作主要是了解神秘的首次循環電壓滯後現象,在該過程中氧化還原過程無法完全恢復,導致電壓損失,能量密度降低。」
此前,該研究小組項曾研究過這一過程。據報導,在鈉離子電池正極中,電壓滯後現象的發生,是由於充電過程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使所形成的氧氣分子被困在粒子裡。Zhou表示:「目前,我們的研究集中在富鋰材料Li1.2Ni0.13Co0.13Mn0.54O2上。跟以前一樣,關鍵發現顯示,材料內部會形成游離的氧氣分子,這在之前沒有得到重視。這一發現非常重要,因為該材料具有較高的TM-O共價,曾被認為可以抑制氧氣分子的形成。我相信,對於未來的電池正極設計,我們的工作將產生重大影響,使不穩定的蜂窩結構最小化。談到解決富鋰NMC材料存在的其它問題,比如電壓衰減,此次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這些問題會阻礙其商業化,影響發現可以更加可逆化利用O-氧化還原過程的新材料。
能夠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材料為數不多,富鋰正極材料是其中之一。在這些結構中,幾乎所有的鋰都可以被移除,首先通過過渡金屬(TM)離子氧化來補償,然後是氧離子。然而,充電時O-氧化還原過程涉及到的高電壓,在放電時不能恢復,導致產生所謂的電壓滯後,能量密度顯著降低。這是阻礙開發材料全部潛能的關鍵挑戰之一,並且對該現象的理解仍然不完整。
主要研究人員、牛津大學材料系的Rob House博士表示:「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使用了鑽石光源I21光束線的HR RIXS(高解析度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光譜儀)研究O-氧化還原過程。這是材料存儲氧離子電荷的方式,而氧離子是其結構的一部分。然而,研究人員很難完全理解這一過程。這種材料在首次充電時會發生複雜的結構變化,從而導致嚴重的電壓滯後,而氧離子存儲能量的機制尚不清楚。」
「通過獲得的數據,我們能夠識別之前被RIXS技術探測到但無法完全辨別的神秘光譜特徵。我們能夠分解由氧氣分子振動產生的精細結構,所以能識別在這一重要類別的電池材料中獲得的RIXS特徵。這些氧氣分子被困在正極材料主體中,在放電過程中,可以以較低的電壓(低於初始充電電壓)重新轉化為氧離子。這為解釋O-氧化還原過程提供一種新機制,也代表了開發電池材料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