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會發光!《自閉歷程》讓我們看到無限可能!

2021-01-15 騰訊網

《自閉歷程》 | 2010年 | 美國 | 傳記

///

每一個自閉的兒童都是星星的孩子,他們獨特,他們脆弱,他們聰明,他們敏感,他們需要來著社會更多的包容與愛,他們一樣可以為社會創造價值,貢獻力量。

今天再推一篇傳記《自閉歷程》,一個自閉症女孩坦普·葛蘭汀,卻是個獨特的視覺思考者,擁有比常人更為強大的視覺能力,在家人,朋友,貴人的幫助下,不僅慢慢改善了自己的自閉症,還成為了著名的動物學家,並積極幫助更多的自閉症人群走出困境,融入社會,她的傳奇人生,不僅僅屬於她自己,更是屬於所有星星的孩子們的!

坦普從小就不愛和別人玩,也不讓別人接近和碰觸自己,就喜歡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窩在角落,到了4歲還不會說話,喜歡撕東西,轉圈圈。

坦普的媽媽急壞了,帶坦普去看了醫生,醫生告訴她,坦普這是典型的自閉症,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說話。

哈佛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媽媽,怎麼能夠接受自己的女兒是個自閉症患者,並且一輩子都不會說話,就這樣遠離人群遠離社會!媽媽不厭其煩的教坦普認字,引導坦普說話,想方設法不讓坦普和社會斷聯。

///

醫生建議坦普的媽媽把坦普送去專門的自閉症福利機構,媽媽哪裡會捨得,她覺得自己的坦普可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不一樣,但是她絕對不差,她堅持讓坦普去正常的學校上學,但是自閉症患者通常有自己的思考邏輯和思維方式,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都和正常人有所不同,敏感,也不太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

再加上,在外人看來,自閉症患者的語言,行為都很迥異,受到歧視和欺負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坦普因為打人(主要原因不在坦普),被多所學校開除,迫於無奈的媽媽帶著坦普來到了寄宿學校。

一開始所有的老師都質疑坦普,都不太想接受她,坦普的媽媽從校領導們的眼神裡看出了他們對坦普的不友好和歧視,她不想把坦普一個人留在這裡受人冷眼,她正準備離開的時候,一個老師,教科學的卡洛克博士(也是坦普的貴人,改變了坦普的一生)叫住了她,他看得到坦普在科學方面的特殊才能,他說服了坦普的媽媽,讓她留在這個學校。

坦普除了在視覺科學方面有特殊才能外,在其他方面的學習能力幾乎為零,語言,數學,對坦普來說都太難了,同學們都笑話她,欺負她。

只有她的馬和卡洛克博士喜歡她,在其他老師都拒絕接受她的時候,卡洛克博士和校方申請讓他來教坦普。

卡洛克博士沒有看錯人,坦普果然是這方面的天才,很多的科學原理,一點就通,而且舉一反三。

除了教坦普知識,卡洛克博士還治癒坦普的心靈,讓她勇敢面對未知的困難,勇於接觸與嘗試,並且鼓勵坦普去考大學,去見識更廣闊的的天空。

///

在卡洛克博士的鼓勵下,坦普成功的考上了大學,在正式上大學前的這個暑假,坦普去了姨媽的農場度假,在這裡,姨媽給了她無限的自由空間,坦普找到了自己的樂園。

坦普為農場裝了自動開關門裝置,解決了農場長期存在的一大難題。

坦普和農場的牛們成為了好朋友,她喜歡觀察它們,和它們在一起,對它們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與探究。

但是和自閉症患者相處本身就需要格外的小心謹慎,你不知道你遺忘的那個小細節會刺激到她。

一次坦普和牛群們歡快的玩耍後,回到房間,但是她找不到她的房間了,原來,她第一天來到姨媽家的時候,姨媽在她的房間門上貼上「坦普的房間」,她才認定這是她的房間,不然她會感到莫名的恐慌。

而那天清潔工在打掃衛生的時候不小心把紙弄丟了,坦普進門後就開始緊張,她衝出了房間,驚慌失措。

她想起了之前她看到過的幫助牛鎮定的機器,她把自己關了進去,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溫暖和安全感,從那以後,她只要緊張,害怕,就會把自己關進那臺機器裡。

///

很快,暑假過去了,坦普的媽媽來接坦普去學校,學校的宿舍都是兩人一間,而坦普的舍友由於有事需要晚幾周到,看到別人都有舍友,而自己沒有舍友的坦普,開始莫名的惶恐,生氣,激動,在媽媽的安撫下才平靜了下來。

但是這一波的操作,大家都開始用異樣的眼光看坦普,在加上坦普平時的說話,行為都太不也一樣,沒有人願意接近她,太多新奇的事物,陌生的人,讓坦普陷入恐慌。

為了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她用能找到的材料給自己做了個簡易版的姨媽農場那種機器,她把自己放了進去,瞬間平靜了下來,而這時她的舍友來了,看到這樣的坦普,嚇得找學校投訴。

學校找坦普談話,竟然懷疑坦普有扭曲的性觀念。

他們沒收了坦普的機器,丟到了垃圾堆裡。

坦普氣的跑回了姨媽家,沒有機器她就不上學,姨媽只能陪著坦普去說服學校領導,坦普對領導們承諾,她能證明這個機器不僅僅對她有用,對穩定所有人的情緒都有一定的效果,校方終於妥協,只要坦普能拿出讓人信服的實驗報告,就同意她留著那臺機器。

坦普找了無數的人在做實驗,並且查閱了所有她能找到的關於這方面的資料。

但是期末考很快就到了,坦普還沒來得及上交她的實驗結果,老師就給她打了最低分。

覺得自己很委屈的坦普給恩師卡洛克博士打了通電話,卡洛克博士安慰她並鼓勵她找自己的老師好好的溝通,爭取屬於自己的合理權益。坦普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去找老師,要老師給她重新評分,要老師遵守約定讓她把機器留下來。

坦普成功的留下了她的機器,迎來了新的舍友,也是坦普人生中第一個好朋友,一個盲人女孩,在接下來的大學生活中她們相互扶持,共同成長。

坦普順利的讀完了大學,並以一個相當優秀的成績畢業了,還作為學生代表上臺發言。

///

大學畢業後,坦普繼續攻讀畜牧學碩士,她去牧場學習研究。

坦普看到牧場的牛仔們粗魯的對待牛群,而牛群都處於暴躁害怕,驚慌失措的狀態,坦普想要改變它們,因為她在姨媽農場看到的牛群們不是這樣的,它們安靜溫順,坦普覺得絕對有讓他們更舒服的更自在的方式與環境。

但是她的研究課題卻沒有得到牧場主的同意,畢竟對他來說,牛隻是牲畜而已,養著就是為了殺了吃,有什麼好研究的,更沒必要增加成本讓它們心情愉悅。坦普可不是那麼容易放棄的人,為了她的課題,她把自己的甲殼蟲賣了,換了一輛皮卡車,特意把自己打扮的髒兮兮的混進牧場。

因為她的執著,牧場裡的工作對她的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功夫不負有心人,她不僅完成了她的研究生課題,還將她的研究成果在農業報刊上發表,贏得了不少的認可和掌聲。

但是坦普還是不擅於與人打交道,真實無心機的她總是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不帶修飾表達出來,換來的卻是不理解和怪異的目光。

她還是覺得和動物們相處更加自在一點,她繼續攻讀博士,她想盡辦法混進各大牧場。

她在腦海裡演示過無數次自己設計的浸淹池對牛群們的好處,但是沒有一個牧場主願意接受她的設計,直到一個牧場主在報刊上看過她發表的文章,對她的設計頗感興趣,她才終於將她的設計投入使用。

緊接著,坦普又對屠宰場下手了,她親眼見過傳統的屠宰場對牛們有多麼的殘忍,生命生而平等,即使最終要成為人類的口食,它們也配擁有該有的尊重!

///

在經歷了這麼多的挫折與堅持中,坦普始終記得卡洛克博士告訴她的「勇敢的打開你面前的每一扇門,你將開啟全新的世界!」即使後來卡洛克博士去世了,這句話也一直影響著坦普,她不僅開啟了自己全新的人生,她和媽媽,乃至和別人的關係都開始緩和了。

她參加自閉症俱樂部的研討會,主動現身說法,幫助更多的自閉症患者走出困境,開啟新的人生。

///

堅持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堅持一定不會成功!像坦普這樣的傳奇人物畢竟是少數,坦普是幸運的,如果沒有她的堅持,沒有家人的不拋棄不放棄,沒有社會大眾的包容與接納,她就會和大多數天生有缺陷的孩子一樣,被家人拋棄,被社會拋棄。

但是還有很多很多像她這樣的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讓世界多一些包容,多一份接納不同的胸懷吧,他們與眾不同,但是他們不差!

>>>我是拾光話影,你們知道的那個方式,就可以關注我,更多更好更及時的電影推介,等你一起看。

相關焦點

  • 星星的孩子,會發光
    最近,我們總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我自閉了」,而「自閉」這個詞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封閉自己。在醫學上,也有這樣這種病症——自閉症,我們也會將患有自閉症的孩子稱為星星的孩子。今天要講那這個故事,就是一個有關於自閉症孩子的的故事。
  •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是星星,每顆星星都閃閃發光
    有關家庭教育的電影很多,但是關於老師教育孩子的電影卻很少。老師作為孩子的「第二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地球上的星星》便是一部講述一個八歲男孩和他所讀寄宿學校的美術老師的故事。
  • 《自閉歷程》:從自閉兒到動物學家,成就坦普的是希望、信念和愛
    為了更深的了解坦普,了解她傳奇的一生,我特意去看了她的演講,並找到了這部以坦普為原型改編的電影《自閉歷程》。《自閉歷程》又名《星星的孩子》。是一部自傳電影,根據自幼患有自閉症的美國動物科學家、畜牧學博士——坦普·葛蘭汀的個人自傳改編的,講述了坦普與眾不同的成長經歷。影片由導演米克·傑克遜執導,克萊兒·丹妮絲主演。
  • 孩子!發光的星星
    作為老師,我們明白這是孩子自身潛力的問題,混亂的行為是因為他們無法有序地安排自我的行動。但是,即便有這樣的理解,作為老師的我依然會感到無奈,因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來治療和改變孩子的行為,老師和孩子都只能繼續痛苦著,繼續煎熬著。今年班裡有個孩子,和伊桑有一點相似,總是帶來麻煩。
  • 我們看到的星星是什麼,為什麼會「眨眼睛」?
    太陽和月亮就像是天空的兩大主角,但繁星,卻能以數量和位置取勝,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想像。小時候我們都學過,星星會在天空一閃一閃「眨眼睛」,那星星為什麼會在夜空閃爍呢?在夜空中,我們看到的繁星,並非是普通的天體,除了距離我們較近的天體之外,其餘的星星都是遠處的恆星,這些恆星或許要比太陽還亮,比太陽還大。由於地球距離這些恆星過於遙遠,因此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十分渺小。太陽在目視恆星亮度中,劃為-26.8等星,而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天狼星是-1.45星等。根據目視亮度,太陽要比天狼星亮120億倍。
  • 星星是什麼東西?它為什麼會發光?
    算上南半球,我們在地球上能夠肉眼看到的星星大約有六千多顆,這六千多顆幾乎全部都是遙遠的恆星(大都不超過一千光年),既然是恆星,那麼它們的發光原理就和我們的太陽是一致的,都是內部核聚變產熱產光的。實際上能夠成為星星的條件並不嚴格,單純從觀測來講,只要能夠發光,並且能夠被肉眼所識別到
  • 我在神墨看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老師們的感悟(節選)。「世界上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老師的態度有時真的會決定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地球上的星星」在一邊看時一邊了解了它的含義,每一個孩子不管ta是什麼樣的表現,ta都是一顆閃亮的星,都有ta的發光之處和天賦。
  • 平時我們看到星星,是恆星還是星系?
    在滿天繁星的夜空中,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既有行星,也有恆星,甚至還有河外星系。肉眼可見的行星都位於太陽系內,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以及土星。其中金星最亮,並且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月亮不算)。而太陽系中的另外兩大行星以及太陽系外的行星均無法通過肉眼看到,因為它們的尺寸相對較小,自身不會發光,並且距離我們十分遙遠。事實上,在目前已知的數千顆系外行星中,很多行星甚至都無法用天文望遠鏡直接觀測到,只能通過間接方法來找到它們。
  • 當星星發光時
    康德曾說:「有兩樣事物應該得到我們的敬畏,一是頭頂的星空,二是人們心中的道德律。」星空以其浩瀚璀璨讓人嚮往,道德因高尚純潔使人推崇,一個代表烏託邦式的未知,一個象徵塵世的人生。而對我來說,星星是我獨愛的意象,她閃爍的時候像極了夢想,穿越億萬星系照亮了我的思想。今天我要分享的,便是若干個關於星空的浪漫故事。
  • 人類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距離我們有多遠?答案可能你不會想到
    隨著人類科技的興起,有了天文望遠鏡等先進的觀測設備,我們開始逐漸明白,原來天上的星星都是一個個星球,不要看它們那麼小,那是因為它們距離地球太遙遠了。那麼夜空中的這些星星距離地球有多遠?答案可能你不會想到。可能有人認為天上的星星是像地球一樣的行星,如果你是這麼認為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上夜空中的星星只有極少數因為反射太陽光而被我們看到,比如月球,火星,金星等。
  • 《自閉歷程》:成長的路滿是艱辛和疲憊,但你終將收穫更好的自己
    《自閉歷程》是一部講述自閉症患者成長曆程的電影,於2010年2月在美國上映,該片榮獲第68屆金球獎,第62屆艾美獎,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9分。這部電影之所以大受歡迎,很大原因是基於故事藍本的真實性,這是根據自幼患有自閉症的美國動物科學家、畜牧學博士坦普·葛蘭汀的個人自傳改編而成的。
  • 宇宙中到處是「星星」,為何我們看到的夜空是黑的?
    光是看銀河系中,會發光的恆星數量,就至少有1000億-4000億顆左右,不過奇怪的是,宇宙卻並不是「燈火通明」的,宇宙雖然到處都是「星星」,但是看起來卻是黑的
  • 地球上的星星: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星星
    大部分家長總是忽視孩子的優點,僅看到孩子的缺點。伊夏上課不認真,看窗外,看課本也會胡思亂想,因此他總是被老師和父母責罵。尼克老師觀察發現伊夏可能是患有閱讀障礙,而非智力障礙,並立即判定不該把他送去智障類兒童的學校放任自流。這體現出許多教育工作者缺乏應有的專業素養和專業知識。閱讀障礙患者根本不是智障,他們完全可以和健康孩子一同接受正規教育,只要家長能夠給予相應正確的教育方式!
  • 書單│走進那群「來自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寶貝被叫做「來自星星的孩子」,他們如同童話故事裡的小王子,孤獨地生活在自己的星球上。對於許多自閉症者來講,他們好像那頭頻率為52赫茲的孤獨鯨魚Alice,永遠也沒有辦法正確地表達自己。幸好,他們中還有人可以用文字「說」出他們的世界。幸好,我們還可以在書中「看」到他們的世界。今天是第十一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讓我們走近他們神秘的世界,打開這扇通往「星星」的大門。
  • 願每個星星的孩子都能重歸地球
    在我們當中有這麼一群孩子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他們伴有不同程度的人際溝通障礙,聽力、視力都很正常卻對你叫而不應、視而不見;他們多數容貌俊美,但智力發展不均衡,可能智商超常,也可能智力不足。孤獨症孩子的家庭都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彷徨無助,但無論如何家長仍然是孩子成長最核心的社會支撐。正因為如此,家長的責任就更加重大,若一味沉浸在孩子自閉的痛苦中,不僅幫不上孩子,而且會讓沉重的負性情緒壓垮了自己。換個角度,我們再去反思孤獨症是否必須「治癒」?
  • 昨天,你看到那些來自「星星的孩子」了嗎?
    更何況是這些沒辦法獨立生活的小孩子,他們在社會體系中不是那麼被認可,甚至會被孤立,很難交到朋友。所以,「快看漫畫」舉辦的活動把具體的繪畫創作主題確定為「星球上的好朋友」,讓這些「來自星星的孩子」和老師共同描繪出和朋友們相遇、玩耍的畫面,在繪畫的世界裡表達柔軟的心聲和細緻的感受。漫畫家子霧啊老師說,「他們可能會更原始的表達自己」。
  • 我們在晴朗夜空中看到的每一顆星星,是一顆恆星還是一個星系?
    我們在晴朗的夜空下看到的每一顆星星,絕大多數都是恆星。天上的星星並沒有上億顆。除了流星、人造衛星等,一般我們用肉眼可以在天空中看到大約6000~7000顆星星,其中90%以上都是恆星。由於每個人的視力不一樣,因此數據並不精確。
  • 心聞|走近星星的孩子
    上世紀80年代之前,自閉症在我國沒什麼存在感,直到1982年,南京神經精神病防治院的陶國泰教授首次報導了四例孤獨症的孩子後,這一病症才逐漸地為我們所知。那些出生於1990年前後的自閉症患者,被稱為「第一代自閉症人」。
  • 宇宙中存在無數顆會發光的星星,為何我們的晚上還是黑暗的?
    每當我們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空時,我們所能看到的星星,其實都是其他的星系的恆星。宇宙中存在無數的星星,為什麼天還是黑的呢?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城市化,工業化的推進使得我們的生活環境都發生了變化。為了加快城市一體化建設,許多地方的基礎建設大張旗鼓。平日裡,道路上多了許多裝載泥土的大貨車。揚起的塵土使過往的行人不禁捂住了口鼻。
  • 害怕「長大」的自閉症:「星星的孩子」未來應該怎麼辦?
    自閉症孩子還有未來嗎?將來能夠做什麼? 孩子需要終身照料嗎?我們老了他該怎麼辦? 養育一個自閉症孩子,生活註定很艱難? 想要照顧孩子的同時擁有自己的生活,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