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一座海岸沙灘之下,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了一塊鯊魚化石,而令人震驚的是,在鯊魚化石的腹部居然還有一塊「化石中的化石」。它們究竟神奇到什麼程度?「石中石」又會破解哪些遠古的秘密?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切薩皮克灣位於美國東海岸中部地區,是一座大西洋由南向北深入美洲大陸的海灣,全長約為311公裡,寬度達到了5-40公裡,是美國境內最大的海灣。「切薩皮克灣」一詞來自於阿爾岡金印第安語,意思是「大貝殼灣」,該形容極為貼切,從遠處眺望而去,切薩皮克灣恰好類似於一個巨大的貝殼。
作為美國境內的大型海灣,其岸邊沙灘面積自然極為寬闊,正因如此,在1945年時,美國有關部門便對此地進行大開發,將其改造成了一處旅遊勝地,每年都能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光享樂。不過有趣的是,就在開發大工程進行過程中,生物學家麥克,卻有了一個意外的大發現。
在海灘上,麥克偶然看到了一塊奇怪的石頭「躺」在沙子中,這塊石頭看起來非常特殊,並且其體積較為巨大,足可以與成年人的身高相媲美。當他走近觀察時,麥克立馬興奮起來,原來這塊石頭並非普通的海灘沙石,而是一塊遠古鯊魚化石。興奮之餘,麥克立馬聯繫了一輛大卡車,與幾位工人合力將其運到了自己的實驗室之內。
作為一名終日研究生物的專家,能夠發現一塊遠古鯊魚化石,完全是「可遇而不求」之事,因此對於這塊遠古化石的研究,麥克也不敢掉以輕心。從理論上來講,海洋生物形成化石的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海底發生了火山爆發,致使火山灰迅速將生物湮沒於熔巖之下,經過千萬年的沉積,最終變成了化石。至於鯊魚化石為何會出現在沙灘上,麥克認為,很可能是由於海底地殼變遷,海浪將其「推」到了沙灘之上。
生物學家麥克對鯊魚化石進行了全面的掃描分析,斷定該鯊魚應該生活在1500萬年前,屬於虎鯊目錐齒鯊科,是現今虎鯊的老祖先。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鯊魚的腹部位置,居然還有一團類似於化石類的獨立部分,而當麥克將其取出後,他不由得再次震驚,鯊魚化石腹部竟然還暗藏著一塊鱷魚化石。顯然,這條可憐的鱷魚是被鯊魚活吞的獵物,它全身扭曲變形,似乎是想努力擺脫鯊魚胃液的強烈刺激,不過很顯然,這一切都是徒勞的。
此時一個問題出現了,鯊魚是海洋生物,而鱷魚是淡水生物,二者之間為何會有所交集呢?其實您可能不知道,雖然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鱷魚都是淡水中生存的生物,可是有一些鱷魚卻能生活在海洋中,如廣泛分布於東南亞沿海至澳大利亞北部,及巴布亞紐幾內亞海灣地區的灣鱷。它們既可以生活於海中,又可以棲息於淡水與陸地,是真正意義上的「萬能鱷魚」。
鱷魚化石被發現後,麥克經過深入的研究,繼而又有了一個更加有趣的發現。同樣是在鱷魚的腹部,又發現了一團呈圓球狀的黃色化石。麥克斷定,這些黃色圓球都是鱷魚的糞便化石,他指出,能夠找到古生物糞便化石,至今還是史學界的首例,以前考古學家們所發現的古生物化石,多是以骨骼化石為主。
通過對鱷魚糞便化石的研究,麥克有了3項重大的考古發現。首先,根據化石內糞便的殘渣成分來看,其內部含有大量的蝦殼、貝殼、以及魚骨碎屑,甚至還有一些哺乳類動物被嚼碎後未消化的骨骼。由此可以看出,在1500萬年前,切薩皮克灣地區的自然環境良好,不但海中魚蝦蟹類生物種群數量豐富,陸地上也是小型哺乳動物的天堂。其次,從糞便內殘渣的消化程度來看,這條已經被凝結成化石的鱷魚,其生前健康狀況良好,不僅可以捕食海洋生物,而且也能到陸地之上「打牙祭」,若是其體質處於虛弱期,腹中的糞便殘渣成分不可能如此豐富。最後還能得知,在1500萬年之前,兇猛的虎鯊還未徹底進化出現今虎鯊的利齒,在進食時,依然以生吞為主,而非生撕活剝,完整的鱷魚化石就是最好的證明。
綜上所述,我們也能構思出一個來自於1500萬年前的故事,一條小型鹹水鱷剛剛飽餐完畢,在海中肆意徜徉,而在它的背後,一條虎鯊對其進行了迅猛的攻擊併吞入了腹中。可事情並沒有結束,隨著「轟隆」一聲巨響,海底火山突然爆發,炎熱的巖石流迅速將海底夷為一片廢墟,而剛剛進食成功的鯊魚,也從此被埋入厚厚的火山灰中,從此處於一片黑暗之中,等待著變成化石,然後重見天日的那一天。
讀及此處,我們不得不為考古的魅力所折服,它如一把打開歷史大門的金鑰匙,帶我們重新回到過去,看清曾經發生的一切,破解樁樁史前謎案,為釐清人類的發展脈絡,點亮了一盞明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