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還原史前恐鱷圖像,公交車般大的體型,香蕉般大的牙

2020-11-23 騰訊網

根據MSN網8月11日報導,科學家研究發現,數百萬年前的鱷魚,體型堪比我們常見的公交車。一項關於恐鱷化石的新研究,揭示了這些史前巨鱷更多的細節,以及他們的棲息習慣。

恐鱷生活在7500萬年到8200萬年前,那時它們處於食物鏈的頂端。紐約理工學院的古生物學家亞當·克賽特(Adam Cossette)和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克里斯多福·布羅楚(Christopher Brochu),通過研究恐鱷的頭骨化石和咬痕化石,大致還原了一幅恐鱷的圖像,他們發現恐鱷有著香蕉般大小的牙齒,其與短吻鱷的關係更親近。

兩位科學家的論文有助於外界區分三種已知的恐鱷:hatcheri、riograndensis(分布範圍從美國蒙大拿州到墨西哥北部)、schwimmeri(分布範圍從新澤西到密西西比)。雖然恐鱷作為可怕的掠食者的名聲已人盡皆知,但這種動物在許多方面仍然很神秘。科學家們著重留意了它們鼻口部的兩個大洞,但其功能尚不清楚。

「這種動物十分奇怪,」布羅楚說,「這表明鱷魚並不是自恐龍時代以來就沒有改變過形態的『活化石』,它們是處於動態進化中的。」

如果你認為今天的短吻鱷已經足夠可怕,你應該慶幸恐鱷沒有在當今世界的水域裡遊蕩。克賽特稱恐鱷算是一種巨大的恐龍,它們的存在一定也曾威脅到那些去水邊喝水的恐龍。「幸好那都是史前的事了。」克賽特說道。

原文來源:msn

相關焦點

  • 古代恐鱷有多大?最新研究顯示牙齒猶如香蕉般大小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8月12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指出,古代恐鱷擁有香蕉般大小的牙齒,體型堪比公交車,它們也處於同時期食物鏈的頂端。紐約理工學院的古生物學家Adam Cossette和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Christopher Brochu通過研究恐鱷的頭骨化石和咬痕化石,大致還原了一幅恐鱷的圖像
  • 白堊紀北美州的「屠龍高手」,牙齒有香蕉大,可獵殺10米鴨嘴龍!
    雖然鱷魚等爬行動物發展到現代已沒落,但在史前時代,鱷魚絕對是食物鏈上威赫四方的頂級掠食者。發表於《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古生物學家重新研究了許多恐鱷的化石,發現它們的牙齒如「香蕉」大小,具有粉碎動物的能力,甚至可以殺死當時最大的恐龍。
  • 恐鱷曾稱霸地球,比同時期恐龍更大,和公交車一樣長
    據CNN8月11日報導稱,這個世界也曾是恐鱷的家園。一項新的科學研究進一步揭示了「恐鱷」這個龐然大物,它們曾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四處遊蕩,用它們那香蕉大小般的牙齒捕食其他物種的恐龍。
  • 同樣作為「史前巨鱷」,普魯斯鱷與恐鱷誰更強?
    同樣作為「史前巨鱷」,普魯斯鱷與恐鱷誰更強?這類問題就是「關公戰秦瓊」,普魯斯鱷與恐鱷都是史前巨獸,體型差別不很大,食物習性也可能有部分類似,但由於化石的殘缺,並不能確定它們到底哪個更大一些難以比較戰力。
  • 奇聞:恐鱷,能吞噬暴龍的史前巨鱷,身長可達15米,體重可達9噸
    那就是今天要講的恐鱷,看名字就知道,直譯過來就是恐怖的鱷魚。在19世紀50年代末,地理學家艾比尼澤在北美洲的布萊登縣找到了一種非常大的古生物牙齒化石。這類牙齒化石非常巨大,單顆牙齒化石有鐮刀頭大小,並且形狀粗壯彎折,表層遍及著豎直的凹槽。最後確定這是一類史前鱷魚的牙齒化石。
  • 體型堪比50個成年人,還敢對恐龍下手,恐鱷是怎樣的存在?
    然而古生物學家後來通過大量考古研究發現,白堊紀時期地球上並非只有恐龍這一類龐大的頂級獵食者,北美洲東海岸還生活著一種體型龐大的兩棲動物,有時候還會以恐龍為食,它就是恐鱷。根據百科知識顯示,人類最早發現恐鱷化石的歷史要追溯到1858年,一位名叫埃比尼澤·埃蒙斯的地質學家在北卡羅來納州進行勘探時發現了兩顆巨型的牙齒化石。
  • 研究發現遠古「恐怖鱷魚」牙齒粗如香蕉,拿恐龍當食物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證實,恐鱷——一種希臘的恐怖鱷魚——擁有香蕉般大小的牙齒,甚至可以擊敗恐龍。這項研究是由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科學家進行的,上月發表在《古脊椎動物雜誌》上。科學家稱,身長可達33英尺(10米)的恐鱷與短吻鱷很像。它有一個又長又寬的嘴部,在它的鼻子周圍擴張著。然而,有一個細節讓研究人員感到困惑:這種巨型生物的鼻子前面還有兩個大洞。科學家們承認他們還不知道這些洞的作用。科學家們說,恐鱷有三種。
  • 史前巨獸,恐龍唯一的天敵,遠古霸主恐鱷為什麼會突然滅絕?
    恐鱷襲擊暴龍史前恐鱷曾是地球上的霸主之一,科研人員甚至認為恐鱷是恐龍的唯一殺手。恐鱷是北美洲最早發現的古生物之一。早在1858年,地質學家埃比尼澤·埃蒙斯就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布萊登縣發現了兩顆巨大的牙齒化石。
  • 恐龍般古老的罕見大蜻蜓史前巨獸蜻蜓吃肉的
    恐龍般古老的罕見大蜻蜓史前巨獸蜻蜓吃肉的時間:2015-06-24 14:10   來源:伊秀新聞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6月24日,恐龍般古老的罕見大蜻蜓化石驚現甘肅,外表和現代蜻蜓沒啥差別的罕見大蜻蜓,但史前巨獸仍然是史前巨獸,1.1億年前的巨獸蜻蜓不僅翼展有2米,而且還是吃肉的,如此
  • 史前最熱血的一場對決!恐鱷大戰阿爾伯塔暴龍,誰更厲害?
    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是地球上的絕對霸主,恐龍時代一般泛指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長達1.6億年的時間裡,都是恐龍的天下,各種恐龍的種類繁多,而且它們大多數體型龐大,今天為大家介紹兩種生活在同一時期,同一區域的兩種大型生物,那就是史前地球上霸主之一—恐鱷和阿爾伯塔暴龍,看一下它們之間的戰爭,究竟誰會更厲害。
  • 史前最激動人心的對決,恐鱷對戰阿爾伯塔暴龍,誰更厲害?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即使是在白堊紀時期,也有霸王龍會被其餘非同類動物獵殺,例如阿爾伯塔暴龍,這就是一種早期的霸王龍,雖然體型沒有雷克斯暴龍大,但是其咬合力也非常強,而且勝在靈活的速度,可以在瞬間咬碎獵物的頭顱,因此,這種恐龍的實力並不弱。說完了阿爾伯塔暴龍,我們再隆重介紹一下這種非恐龍的史前動物:恐鱷。
  • 如果鄧氏魚遇上恐鱷,誰會成為對方的盤中
    科學家預估,當時鄧氏魚的咬合力為1.5億帕斯卡,也就是每平方米咬合力為1.5億牛頓。要知道,目前世界上現存咬合力最為強大的土狼,其咬合力僅為2000牛頓。成年鄧氏魚的體長10米,體重為4噸左右。鄧氏魚的頭部和頸部會存在外骨骼,極為堅硬。它們一經出沒在海洋中,海水便會出現晃蕩的現象,其它魚類一旦察覺自己身處險境,必須儘快逃脫。
  • 史前深海怪物:幻龍牙齒如針般尖利
    4.矛齒魚矛齒魚  一排匕首般的尖牙為矛齒魚(Enchodus)帶來了一個形象的綽號:劍齒鯡。  幻龍(Nothosaur)皮膚似革,尾長腿短,牙齒如針一般尖利,被認為同史前鱷魚具有相似之處。  8.原蓋龜原蓋龜  原蓋龜(Protostega)體長超過10英尺(3米),是有史以來地球上出現的體型最大的龜類之一。
  • 爬寵龜寶大揭秘:納爾遜偽龜 火焰般的背甲烈火般的性格
    火焰般花紋的背甲火焰龜的習性與環境布置火焰龜生活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東南部的河流、湖泊、沼澤中,偶爾它也能在一些微鹹水的水域出現它的蹤跡,這種龜水性非常好,適應能力也比較強,白天會花較多的時間成群結隊趴在浮木上享受日光浴
  • 10大史前巨獸,每一個都超乎想像,最後一個更是無敵
    在最開始的時候,生物的體型都是非常巨大的,我們在這裡稱他們為史前巨獸。它們生性兇猛,殘忍可怕,如果它們沒有滅絕,或許也不會有人類產生。今天我們就說一下,十大史前巨獸。第十,泰坦巨蟒。它是在恐龍滅絕以後出現的,並且繼承了地球上叢林之王的地位,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存在過最長的蛇,它的長度達到了12米之多,重量達到了一噸多,幾乎與一輛公交車差不多長和小型轎車差不多重。
  • 曾篡奪霸王龍寶座的史前猛獸,如今卻變成了這樣
    然而,在十幾年前霸王龍最強大生物的地位曾收到了挑戰,一種剛發現的史前巨鱷成為了古生物學家的新寵兒,科學家們認為這種生活在整個恐龍時代的史前巨獸,其兇猛長度甚至超過了霸王龍,甚至有人直接撰文說在這種巨獸面前,霸王龍也必須低頭當「老二」。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盤點史前最奇特恐龍:「香蕉頭」的副櫛龍
    原標題:盤點史前最奇特恐龍:「香蕉頭」的副櫛龍   盤點史前最奇特恐龍:「香蕉頭」的副櫛龍  來源:新浪科技查看評論棘龍:用來炫耀的鰭狀凸起  身長60英尺(約合18米)的棘龍曾是地球上最大的肉食恐龍
  • 方舟:體型超大的恐鱷,如果被它咬一口,我們將血流不止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ARK Additions: Deinosuchus這款模組的生物,它是體型超大的恐鱷,如果被它咬一口,我們將血流不止。恐鱷、帝鱷、豬鱷在方舟裡,恐鱷的體現比帝鱷要大許多,而且比帝鱷更加的兇殘(豬鱷只是來露露臉
  • 史前人類是什麼樣的?莫非也和恐龍1般龐雜非常嗎?
    原來縱向比照人類和汗青上各類統轄過地球的生物,我們不難發明,人類是其中個人最小,攻擊力最弱的1個,據調查發明,各類史前野獸的體型都遠遠大於現在的生物,而隨著汗青的發展,人類的塊頭也是越來越小,那麼史前的類人類是什麼樣的呢?莫非也和恐龍1般龐雜非常嗎?從表面上講「大型人類」是或許會保存的,史前氛圍中高含量的氧氣造就了生物的龐雜體型,不外這1表面直到2012年才得到確認。
  • 「史前生物」體型那麼大,你知道原因嗎
    不僅僅是恐龍,很多史前動物體積都非常巨大。那麼,你知道史前動物體積為什麼那麼大嗎?自然進化導致早在19世紀就有科學家根據化石信息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動物的體積會逐漸變大。根據達爾文進化論來看,動物有過度繁殖的傾向,由於變異,後代會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在穩定的環境中,自然選擇總是對大的動物有利,無論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動物。